05.11 考研英語:直譯和意譯,哪個更好?

報考翻譯碩士的同學們在翻譯實踐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句子翻譯時是直譯好一些還是意譯好一些呢?直譯文章,雖較忠實於原文,但是略顯生硬,語言不夠靈活,似乎不好。意譯文章,自己發揮的空間比較大,時而會有些“非忠”之嫌。到底作何抉擇,今天中公考研就帶著大家去探討一下直譯和意譯,哪個更好?

要論伯仲,首先,我們需要認識一下直譯和意譯這兩種翻譯方法。所謂直譯,就是在合適的語境中,既保留行文風格(詞語,句子結構,修辭手法等)又內容一致得將目標文轉化為目標語言。在英語中不少諺語和習語都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得語言的轉化。比如說,之前考研英語出現的諺語One reaps what he sows.這個諺語的通用翻譯實際上就是通過直譯的方式達到的。按照字面意識“種下什麼,收穫什麼”,這就叫做“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等等。在直譯中,忠實於原作的內容應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外在的形式及修辭,最後是翻譯語言的流暢性和通俗性。

直譯強調必須忠實於原文,實現譯文的“信、達、雅”,但是大家需要注意直譯並非是簡單,機械地逐字翻譯,而且英漢兩種語言有著不同的結構,所以不可能都進行逐字翻譯。有時意譯也很必要。

文章翻譯,能夠直譯的話,大家就儘量直譯,以免造成語義的偏差。直譯實在行不通時,就要考慮擺脫原文句子結構,用不同的文字傳達原文的思想了。使用意譯的翻譯方法,對譯者的理解力是有很高的要求的。譯者必須吃透原文,在正確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礎上,重新遣詞造句,把原文的意思用通順的漢語表達出來。

在實際翻譯中,如果能夠做到譯文內容和形式都與原文相當,可以直譯。但是有時對於同一思想內容,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差別很大,照顧了原文的風格形式就難以準確地再現原文的思想內容,這時就要採用意譯的方法了。

直譯和意譯作為兩種基本的翻譯方法,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直譯強調形且意,意譯則強調神至,形可變可換。大家所糾結的到底是直譯還是意譯,說到底排斥得都是死譯和亂譯,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直譯和意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