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說清明節公祭陝西黃帝陵,是真正的國祭?

清樂堂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中記載:“黃帝崩,葬橋山”。 橋山在遠古時代為“有蟜氏”居地,稱作“蟜山”;黃帝時代稱作“軒轅之丘”或“軒轅之臺”,黃帝因此而得名“軒轅”。黃帝城中宮即位於此,以後演變成橋山。



《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第十二》和《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中記載:“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 元封元年冬,漢武帝親自領軍十萬北巡朔方,返回時專程來到橋山,祭祀“黃帝之冢”。從此以後唐元宋明清,一直到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有大型的祭祀活動,成為了炎黃兒女的心靈故鄉。


《人民日報》曾在“黃帝陵風水軸線”裡說:“黃帝陵風水軸線就是橋山主脊至黃帝墓冢,並與印臺山山峰之間構成一條連線,黃帝陵區的各種建築都是以此為軸線而建造,墓冢方向正好在這條線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黃帝陵古柏群,是中國最古老,覆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樹群!共有8萬餘株,其中千年以上就有3萬餘株。尤其是“黃帝手植柏”距今有五千餘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和“世界柏樹之冠”。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歷代對於陝北黃帝陵的祭祀活動從未間斷過,這些古老的柏樹就是最好的證據。


孫中山先生曾經親自撰寫祭文:“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毛澤東親撰《祭黃帝陵文》,宣示“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鄧小平為黃帝陵題詞:“炎黃子孫”。



江澤民為黃帝陵題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1998年和2000年,分別由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何厚鏵親筆題寫的香港、澳門迴歸紀念碑相繼在黃帝陵落成,是追本溯源的文化認同的詮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了向心力量。

陝西是炎黃民族之根,延安就是華夏民族之魄!幾千年來,正是因為有了炎黃子孫這個稱號,所以我們才有了統一的向心力,一直在激勵著中華兒女奮發圖強,永不言輸的精神!

清明將至,陝西黃帝陵又將迎來一次全世界華人,中華兒女共同祭祀我們偉大的祖先“黃帝”的日子!在此重大的節日之前,所有炎黃子孫、中華兒女都應該在心中永遠記住這個名字“陝西黃帝陵”!


大唐神都


如果是真正的國祭,當然就有為什麼的問題。但是如果不是,那就談不上為什麼。到底是不是呢?祭禮祭禮,那麼我們就看看周禮,這也是某地人動輒非拿來獨佔獨居吃獨食的東西。周禮怎麼說?周禮很明確,祭拜先人是這樣,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祭於寢。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對於祖先的祭拜,從天子到士都是廟祭,而且因裡面數量逐漸遞減,到老百姓那裡就根本沒有資格廟祭,所以才只能去墳地。但是老百姓的墳地,是絕對不能稱陵的。不言已明,只有沒有資格廟祭的老百姓才跑墳地致祭,國祭何來?所以,黃帝陵祭祀,從來沒有被國祭過。歷朝歷代都沒有將陵墓納入國祭。即使有皇帝安排人對某些陵墓進行了祭祀,比如對祖先陵墓,對太昊陵,黃帝陵,炎帝陵等,甚至三山五嶽進行祭祀,到不能叫國祭。歷代皇帝對祖先的國祭,就是在太廟裡進行。比如明清北京,天壇地壇社稷壇還有就是太廟,這就是國祭的範圍。所以,凡天子登基,太子和皇后廢立等都是告太廟,沒有誰去告陵墓。天子一般設七廟,後來有的朝代還把太廟加至九廟。而太廟的設置都在都城。而有地位的官宦士人階層也會設置家廟,也就是祠堂。家廟的設置都在祖居之地或者族居之地。祖廟,更多的表達的是對祖先的崇敬和禮拜,祖宗之靈更多的是當成神來拜,更多的祥和氣氛,祈求祖先神靈保佑,維繫國家或家族團結和諧。而陵墓為祭祖,更多的是與死連接起來的恐懼,說白點是祭鬼。所以無論天子謁陵,還是百姓上墳,都是有一種陰煞氣氛。另外呢,拜廟更是後代跟祖先的一個交流場地,向祖先報告喜事,充滿自豪,向祖先報告難題,祈求祖先保佑解決等,比如皇帝即位,婚嫁,廢立太子,廢立皇后,國家發生大的災害或者戰爭以及國家豐收,出現祥瑞,都會告太廟,但這些事不會去謁陵……與此類比,家族裡婚嫁添丁或者為官升遷等以及族人有作奸犯科需要處罰等也去家廟稟告祖先,而不會去傻乎乎的跑到祖墳。當然先人陵墓,也需祭祀,但是陵祭與廟祭,絕不是同一層次。而黃帝陵祭祀更沒有國祭過。而紅樓夢賈家年度合族祭祖,也是在祠堂裡進行。沒有見他們跑到祖墳去。綜上,廟祭是中華文化最核心之處,關乎社稷安危和宗法倫理,最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大禮儀之爭。在今天的現實意義就是可以促進民族團結和國家統。如果以陵祭代替廟祭,那本身就是違背周禮之舉,而且也史無前例。


石珀天


清明節快到了,談了很多“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家祭,這回聊聊國祭;

一.何謂國祭?

中國古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之說,“祀”即祭祀,這是國家政治,國家行為。

何謂國祭:就是國家祭祀,是中國古代五禮制度之首,是古代國家意識形態的核心。

而現代的國家祭祀,旨在提高民族文化自覺、傳揚傳統文化精華,體現文化自信。

國祭,國家意志的體現。是國家大事。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二。為什麼是黃帝陵?

正如匾額所書,黃帝被尊為華夏“人文初祖”。俺們炎黃兒女的祖宗。

黃帝時代,中華民族有了國家,黃帝是那時的國家締造者,國家祭祀其實也是祭國,對黃帝的祭祀不單單是血緣關係,也包括地緣關係。黃帝是這個中國文化的根。

所以每年清明,散佈在世界各地的華夏兒女四海歸心,由著中華血脈的情感牽引回到黃帝陵,以最虔誠莊重的儀式祭祀黃帝,認祖歸宗。這個儀式一傳兩千多年,它是億萬炎黃子孫共同遵守的歷史默契。所以,黃帝已經昇華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黃帝陵祭祀是當代中華民族最高的祭奠。

三.祭祀黃帝陵的意義:

黃帝,既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旗幟,又是中華文明繼續發展的力量源泉,也是中華兒女相互認同的文化標誌。我們紀念黃帝、祭祀黃帝、宣傳黃帝就是表達全體中華兒女尊祖愛國的民族情感,更是表達整個中華民族追根尋祖的文化認同,最終達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的。

四.今年的黃帝陵祭祀:

今年的“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於4月5日在陝西黃帝陵舉行。今年的公祭活動將以“

溯源、尋根、凝心、鑄魂”為主旨,號召全體中華兒女勿忘根本,共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屆時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新黨主席鬱慕明等200多名臺灣各界同胞將出席公祭典禮。同時還將邀請全國道德模範、時代楷模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奧運會冠軍代表,海外僑領僑商代表團、著名華人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港澳臺青年學生、基層人士等參加。

這樣看,清明節黃帝陵祭祀實為國祭。



聞而思之


首先介紹華夏(黃帝時代)文明情況:當時人口4000多萬人,(也介紹屬於同一時代科技文明:埃及文明人口3000多萬,古巴比倫人口1千多萬,古印度將近1億人口。文明發展程度到準星際文明時代。當時和居住在地球地幔高度文明智慧恐龍人爭奪地表統治權,發生全面極端武器戰爭,戰爭結果:埃及文明被毀滅第一個離開地球,第二個離開地球古巴比倫文明被毀滅,第三個離開地球古印度文明被毀滅,第四個離開地球是華夏文明被毀,同時也打退高度文明智慧恐龍人退回地球地幔居住。造成當時地球氣候環境惡劣變化。華夏文明留下少數精英被迫離開地球去宇宙尋找類似星系地球居住。)外層空間有設置月亮上防禦基地,小型稜形宇宙飛船,動力系統是離子加速器,飛船上安裝小型軌道炮,電磁炮和高能激光武器等。內層空間有空天戰機,安裝各種小型威力巨大,貫穿能力強導彈,速度以音速15倍機動靈活飛行。陸地有設置華夏九洲大地九個空地大型高能激光防禦武器的天網基地~也稱華夏九鼎基地。核武庫:輕核聚變武器,重核聚變武器,貫穿核聚變武器。海軍以小型中型為主,安裝各種高智能導彈,威力大,貫穿能力強,速度快的特點。沒有大型巡洋艦和航空母艦,受到當時人口少限制。黃帝埋藏崑崙仙境,看守由一群高度智慧人工智能核心機器人~年青貌美如花天使~特殊作戰能力,生化獸~龍~可以繁殖後代,七巧魔神等這些武器都是高智能機器人武器。包括黃帝時代留守人員,看守(華夏文明)黃帝時代所有高科技資料儲存庫備份,他們文字字體是稜形漢字和現在漢字不一樣。風俗習慣和衣服穿著樣式等和包括古代和現在風俗習慣和衣服穿著都不一樣。通往崑崙山~仙境都被封印,人類視覺無法辯別方向迷障……。埋藏第六代高度文明人類祖先代表~黃帝之處,從誕生智慧文明物種建立都城算起~存在時間是從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10年到因種種原因被迫離開地球時間點,也是相貌等和現在人類長得最相似高度文明人類祖先。


擦肩而過的世界


現在有不少地方都在爭這個黃帝陵的正統,但是關於黃帝時期的史料記載不多,而且有沒有出土文物,所以在考究方面還是有很大爭議的。就算是司馬遷,他也坦言上古之事,他也難以分辨,所以只簡要記錄黃帝的生平。

根據《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記載:"黃帝崩,葬橋山"。橋山在哪裡呢?根據宋·樂史所撰《太平寰宇記》記載:"橋山,《山海經》雲:'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謂橋山'。"清顧祖禹所撰《讀史方輿紀要》載:"沮水至縣北,穿山而過,因以橋名。"後來漢武帝去祭拜過黃帝陵,見於《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 記載:"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對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但這裡的說法,一個是橋山,目前來講大家都公認橋山在陝西,也就是現在黃帝陵的所在地。第二個就是這裡說的“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究竟是不是避諱的敬辭?但是我們一般來講,在沒有新的證據之前,以原來的史料記載為準,也就是說暫時以陝西橋山的黃帝陵為正統。

黃帝陵古稱"橋陵",是歷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歷史上最早舉行黃帝祭祀始於秦靈公三年(前422年),秦靈公"作吳陽上畤,專祭黃帝" 。自從漢武帝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以來,橋山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之地 ,延續著對炎黃子孫紀念的尊崇,如今每年清明都有大型的祭祀大典!

那麼究竟應不應該提升為國祭呢?

國家祭祀,是中國古代五禮制度之首,是古代國家意識形態的核心,是指由天子率領群臣舉行的祭祀典禮。但是東漢的國家祭祀是和讖緯這一類活動連在一起的,讖緯一直被稱為迷信。所以要舉行國家祭祀就要釐清一些必要的關係,否則難以實行。既然古代是天子帶頭祭祀,如今要舉行國家祭祀的話,按照古禮,至少也得國家級別的領導人出席吧!否則豈不是降低了規格,降低了規格就不能冠以國家的名義了吧!所以在用詞或者做實事的時候不要虛誇!不能讓幾個什麼商會會長之類的就打著國祭的旗號!

為什麼要提倡黃帝祭祀大典為國祭呢?

因為有兩個黃帝,所以處理好祭奠誰都是個問題,既然是國家祭祀肯定不能兒戲,總不能現在河南搞一通,去陝西又來一次吧?這明顯是不合理的。自古以來對黃帝祭祀沒錯,歷代王朝也是有過祭奠,也有修繕的,也有漢武帝等皇帝親臨祭祀,但是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來講,我們祭奠的是黃帝,慎終追遠,作為緬懷先祖的一種方式,既然兩處都有皇帝陵,那麼各自祭奠不是很好嗎?祭奠的都是黃帝,他泉下有知,他肯定知道的,哪用去爭呢?又比如,佛祖,很多地方都有,又不見去爭哪個才是佛祖的真身?反而一樣去燒香拜佛!

所以,從緬懷先人的角度來講,清明祭奠無可厚非,也是值得提倡支持的,畢竟黃帝作為中華兒女公認的始祖,全中華兒女都可以祭奠,難不成到了清明全國各地的人都只能去豫陝二省去祭拜?那不成不是國家祭祀,全世界華人就不知道黃帝了?就忘了根本了?顯然不是!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走出從前(化名),你這個人好象不是人,清潔一下你的屁眼。你張口畢口都罵河南人,洛陽人。河南,洛陽人遭諾你,還是遭沓你家女人了?如果沒有,你毖上嘴不罵人為好。洛陽人才真是你們陝西人的祖先。不信你看一看東漢史:董卓趕遷洛陽人30餘萬戶150餘萬人到西安,已20o0餘年了,繁衍生息多少代有多少口人?只少有2000萬以上口吧。這是歷史事實,可不是隨便談的。有史志在,是歷史根據。


公連一評


某地,弄一個連自己都沒有足夠有信心的證據證明的黃帝假故里,來這裡欺騙炎黃子孫,如果你不是純心欺騙。 炎黃二帝均生於姬水,現名漆水,位於武功與扶風交界地帶,也是炎帝神農教相稼穡之地,中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這也是民國元老於右任先生和楊虎城將軍選址於附近的楊陵建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最主要原因!


AeonJustin


首先,炎黃是華夏始祖,全國有多地都有黃帝冢,來搞祭拜活動,本來黃帝故里和黃帝陵各祭拜各的,井水不犯河水,可偏偏一群陝西人小肚雞腸,茂然去詆譭新鄭的黃帝故里。

尤其是前兩年,中央社科院炎黃研究所會長許嘉璐提出建議將“新鄭黃帝故里上升為國祭”,劉慶柱,李學勤,李伯謙等人紛紛站出來表示支持新鄭上升國祭,讓陝西人更不痛快了,西安副市長第一個跳出來反駁,才讓有關黃帝國祭又擱置一邊,炎黃研究所的都放話了,你一個副市長跑出來挑事,這不是小肚雞腸是什麼?






嚴文明也說:“黃帝出生在哪,在哪裡定都,葬在哪裡,等等都是沒有歷史根據的,還有新鄭黃河邊建的炎黃塑像,這些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陝西人經常拿嚴文明的這句話用來黑河南,我很想笑。大家都看的懂,我也不解釋。

陝西人請在頭條搜索嚴文明,頁面嚴文明有個19分鐘的視頻,從12分鐘開始看。 讓你們看看等級部落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在哪裡出現的,北陽平遺址100萬平方米,沒有挖,鑽探出大型基址,大型墓葬。 旁邊的西坡遺址挖了,挖出大型宮殿,大型墓葬, 陝西呢?


河洛育三代


都清醒點,該壞的,有自我意識的,你就別壞,善的發揚光大。真正懂的歷史,能解讀歷史大有人在。都別往臉上貼金,虛榮。就那點歷史,誰是誰非,有公斷的。讓我們一起學習吧!


風吹亂牡丹


被尊為“華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是中華文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他所創造的早期文明深刻地影響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價值意識。黃帝仙逝後,炎黃子孫就開始在橋山黃帝陵舉行各種祭祀活動。

陝西省黃陵縣祭祀黃帝有悠久的曆史,在夏商周時期就有大量的百姓去祭祀,唐代時升格為國祭。1937年,國共兩黨派要員到陝西的黃帝陵祭祀。新中國成立到1963年,陝西省繼承傳統,連續每年公祭軒轅黃帝。從1980年開始,每年的祭祀活動延續至今。

從2006年起,每年農曆三月三,河南新鄭也開始舉辦黃帝祭祖大典。去陝西還是去河南祭祀?讓不少炎黃子孫犯了難。目前,學界公認黃帝出生建都在新鄭,葬於黃陵橋山。兩地的祭祀區別僅在於兩地祭祀氣氛不同,新鄭拜祖日子選擇黃帝的出生日,是一個非常喜慶的活動;陝西的祭祀屬於陵墓祭祀,是死後的追思和感懷。

清明節在陝西橋山公祭軒轅黃帝,沿用唐宋以來的祭祀傳統,而且作為國祭,曆史更長,水平很高,積澱更豐富,無論國家還是普通民眾,認可度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