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孟珙之後,他成為抵禦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賈似道的人生,絢爛之後的淒涼(六)——孟珙之後,他成為抵禦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蒙古帝國是一個以戰爭為唯一生存手段的國家。如果這個國家沒有發動對外戰爭,唯一的原因是內部正在暴發戰爭。

成吉思汗發動了第一次西征,並滅了西夏;窩闊臺發動了第二次西征,並滅了金國;蒙哥發動了第三次西征,在準備消滅南宋的戰場上死去。這期間,只有貴由是因為暴斃,而來不及對外征伐。

孟珙之後,他成為抵禦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蒙古對宋的戰爭,基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234年至窩闊臺去世的1241年;第二階段從乃馬真執政一直到蒙哥汗去世的1259年;第三階段為忽必烈在位直至南宋滅亡。

1233年,扶持理宗登上皇位的楊太后與權臣史彌遠相繼去世,宋理宗趙昀終於結束了即位以來“淵默十年無為”的狀態,得以親政。準備將自己打造為“中興之君”的理宗,對內整頓吏治,實現“端平更化”。對外趁著聯蒙滅金的大好勢頭,發動了“三京之戰”(也稱“端平入洛”)。雖然成功地“收復”了汴梁與洛陽,但由於準備不足與內部的相互掣肘,戰爭結局無比悽慘。數萬精銳葬身於河南,無數的錢糧軍械也被迫丟棄。南宋發動的最後一場北伐戰爭以慘敗而告終,從此元氣大傷。

孟珙之後,他成為抵禦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1235年,窩闊臺在發動第二次西征的同時,以南宋先啟戰事為藉口,兵分三路發動第一次攻宋之戰。此時蒙古軍隊的戰鬥力還處於最強的狀態,但由於主力西征,剩下的蒙古兵並不多,主要是依靠金亡後的降蒙漢軍。無論是蒙軍還是漢軍,都有強烈的戰鬥慾望,他們必須通過戰場上的勝利,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同時通過戰場上的劫掠所得來養活自己的軍隊。

西線上,蜀地被打殘,成都淪陷,南宋被迫將防線後退至重慶。中線上,自岳飛1134年從金人手中收復的襄陽被蒙軍所佔,京南路一府八州軍(除金州)外,全部喪失。東線,依靠縱橫交錯的水路,南宋勉強據淮而守。

“三京戰役”的慘敗,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南宋朝廷的進退失據。對“北軍”管控失敗引發的叛亂,使中路防線被擊穿。對形式的錯誤估計與對戰爭升級的準備不足,使蒙宋戰爭初期南宋防線處於崩潰邊緣。同時,也因為朝廷缺乏一個有能力掌控全局的“操盤手”,幾條防線各自為戰,無法協調統一。

孟珙之後,他成為抵禦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南宋時的重慶

在此危急時刻,號稱“機動防禦大師”的孟珙被推到了前臺。

從1238年十月到1246年(淳祐六年)九月去世的八年間,孟珙在西線成都戰場,收復夔州、整頓四川軍政、成功地建立了山城防禦體系,組建“寧武軍”、“飛鶻軍”;在中線京湖戰場,收復郢州(現鍾祥)、荊門、信陽軍、襄陽,組建“先鋒軍”,並渡過淮河發動對蒙軍的主動攻擊。

這是屬於孟珙的一個時代。孟珙所擁有的戰場協調能力、臨陣指揮能力、無論是對宋軍還是對“歸化人”軍隊的掌控能力,以及主動攻擊蒙古軍隊的勇氣與智謀,都是南宋中後期的任何將領都未曾超越的。

可惜孟珙早逝。

1246年(淳祐六年)九月,在孟珙去世前夕,遺表朝廷以賈似道代替自己的職位,從此將蒙宋防線正式移交於賈似道手中。繼孟珙之後,賈似道成為南宋對抗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孟珙之後,他成為抵禦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在任職總領湖廣財賦時,賈似道由於突出的政績,開始在仕途上大放異彩。1245年,賈似道以寶章閣學士出任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南西路安撫使。1246年五月,又兼領措置淮西山寨城築,由於在調度軍餉、建築城寨方面顯示了出色的才幹,一時名聲大噪。

同年,在孟珙的建議下,賈似道升任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在當地開始組織士兵和百姓進行屯田、營田,開墾荒地,不僅解決了本地區的糧餉和築城費用,還有餘糧支援其他地區。

不久,又兼京湖屯田使。其接手屯田的第二年,收穫的錢糧總額就已遠超孟珙時期。自此,賈似道代替孟珙成為京湖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

孟珙之後,他成為抵禦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賈似道畫像

相比較孟珙與賈似道。

孟珙出身軍人世家,在軍事能力上,賈似道跟孟珙還不是一個等級的。孟珙是南宋後期唯一一個敢於領兵渡淮與蒙古軍隊正面對戰的將領。賈似道雖然在直接領兵的戰場上也獲得過勝利,但基本都是防守戰時的勝利。其守成有餘,而進攻不足。

但孟珙也只能是在戰場上才能顯示出他的優勢,即便其戰功再高,也無法進入國家的中樞高層。而賈似道出身進士,戰場只是其進階的一個資本。他最大的優勢在於政務管理。賈似道無法在戰場上與孟珙相比較,孟珙同樣在政務能力也無法超越賈似道。

一個是將帥之才,而另一個,則是治國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