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湘西這些“了不起的村落”,離不開了不起的產業

湘西這些“了不起的村落”,離不開了不起的產業

動新聞-省政協赴湘西州開展產業扶貧調研

年初,一部廣受好評的互聯網紀錄片《了不起的村落》網絡播放量破億,一群90後節目製作人運用最貼近互聯網的現代化思維對傳統文化進行內容存檔。其中,湘西的坪朗村入選“了不起的村落”之一,該村關於苗鼔傳承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本次省政協調研組赴湘西調研“更好推進我省產業扶貧”,專門去坪朗村調研其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情況。通過本次調研之行,調研組發現,湘西“了不起的村落”,還有很多——

  • 湘西州吉首市馬頸坳鎮隘口村,近兩萬畝湘西黃金茶長勢喜人,通過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及合作社的龍頭作用,該村依託茶葉產業實現穩定脫貧;

  • 吉首市矮寨鎮坪朗村沿峒河而建,是典型的苗族群眾聚居村,該村生態風貌良好,民族風情濃郁,經過數年發展,該村旅遊產業已初具規模和特色,成為省級特色旅遊名村;

  • 花垣縣十八洞村採取委託+股份合作幫扶模式,建成高標準獼猴桃基地,並引進龍頭企業苗漢子合作社,以股份制合作組建十八洞果業有限公司,讓村民變股東,幫扶資金變股金,共享產業發展紅利;

  • 花垣十八洞五龍茶產業基地,是2013年從礦業轉型茶葉產業的典型企業,該公司專注於茶葉種植、加工、營銷、科研、茶文化旅遊多功能開發,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開發模式,成為湘西自治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 ……

“一縣(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特”,調研組經過幾天的考察發現,湘西這些了不起的村落,幾乎都離不開適合當地發展的特色產業。

湘西這些“了不起的村落”,離不開了不起的產業

湘西這些“了不起的村落”,離不開了不起的產業

▲ 5月16日至18日,省政協黨組成員葛洪元率隊赴湘西州開展“更好推進我省產業扶貧”調研活動。省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黃獻民,省政協委員伍英、劉昌剛、鍾飛、北冰等參加調研。本課題是省政協2018年的重點調研課題,調研組邊調研、邊協商、邊監督,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戶家裡,聽取產業發展情況介紹、瞭解困難問題、收集意見建議,瞭解到很多第一手資料。

因地制宜打造了不起的村落

在紀錄片《了不起的村落》裡,坐落在湘西州矮寨鎮的坪朗村被稱為“留住了舊日的時間和古老的技藝”。

峒河河畔,坪朗村安靜佇立,與山林溪流相伴。坪朗村是湘西眾多神秘苗寨中的一個,隨著時代的演進,翻新的房子,年輕人現代化的穿著,坪朗村看上去似乎和現在普通的苗族村寨沒什麼兩樣。但它卻仍舊保持著許多舊時的部族技藝,成了時間線上的留存地。

湘西這些“了不起的村落”,離不開了不起的產業

湘西這些“了不起的村落”,離不開了不起的產業

坪朗村村寨比較完整地延續了苗族傳統的生存、生活方式,形成了獨特的民俗風情,一些傳統的民俗活動延續至今,比如苗族“四月八”“苗族鼓舞”“苗歌”“苗拳”“苗繡”、苗族婚俗等非遺傳承活動,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來遊玩。雖然是一個坐落在山坳裡的小村落,但有209國道和峒河相依相偎穿村而過,距離吉首市區1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如今,坪朗村已入選“國家少數民族特色保護村寨”名錄,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併成為“湖南省特色旅遊名村”。

省政協委員、湖南遠景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北冰認為,湘西州產業扶貧,因地制宜非常重要,坪朗村生態風貌良好,民族風情濃郁,該村充分發揮了當地的生態和民俗資源優勢,旅遊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和特色,讓當地百姓看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希望。

湘西這些“了不起的村落”,離不開了不起的產業

湘西這些“了不起的村落”,離不開了不起的產業

“靠譜”的產業帶頭人是關鍵

了不起的村落背後,離不開因地制宜的產業,更離不開了不起的產業帶頭人。

在湘西黃金茶發源地隘口村,至今還能看到明代湘西黃金茶交易遺址和古南方長城沿線專為茶邊貿易開設的苗疆要塞等歷史古蹟。站在青石殘牆前,可以感受到當時的交易盛況。因而隘口村素有“百年苗疆茶谷”之稱。

湘西這些“了不起的村落”,離不開了不起的產業

▲ 村口的隘門關,是南方長城專門為茶葉貿易而開設的關口,是村民的鄉愁,見證了吉首人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滄海桑田。

4年前,向天順當選為隘口村的黨支部書記,在這之前,他通過創辦茶葉合作社,讓當地村民看見脫貧致富的希望,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向天順也沒有讓村民失望,2016年,隘口村從一個原本有3000多人的貧困村變成了一個小康示範村,全部脫貧。實現所有這一切,向天順花了7年時間。

隘口村地處深山,在改革開放初期,全村有95%以上村民在貧困線下。“那時太窮了,茶葉不暢銷,村裡有一些老茶樹,但基本沒人打理。”向天順說,儘管村裡種茶歷史悠久,但苦於沒有品牌找不到銷路,老百姓種茶積極性不高,大多選擇外出務工,村子逐漸成了“空心村”。

湘西這些“了不起的村落”,離不開了不起的產業

為振興家鄉,2009年念過多年書的向天順辭去鄉政府公務員的工作,拿出全部積蓄,回到村裡成立了吉首市第一家茶葉專業合作社,又發動當地茶農以茶園入股,全力發展茶產業。

能人帶動下,三年時間,隘口村依託130畝茶葉母本發展到4000多畝黃金茶。

2012年,吉首按照“興茶興市、富市富民”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湘西黃金茶產業,推進“一人一畝茶園”脫貧計劃,即農戶開發一畝黃金茶,政府無償提供茶苗2500株,每畝開溝撩壕獎補800元、深翻獎補200元、稻田開發獎補500元連補兩年,肥料補助100元。

“村黨支部又註冊成立公司,同時整合相關涉農資金為原始股份,與合作社簽訂入股協議,每年按照所佔股資總額的比例分紅,通過分紅保障茶農的基本利益。”向天順說,不斷壯大的村集體經濟使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基本改善。

村黨支部每年還召集合作社專業技術人員對茶農進行技術指導,讓茶農全面掌握種植技術。多措並舉下,隘口村又發展了6000畝黃金茶。如今,該村種植面積15000畝,銷路一經打開,許多茶農依託種植茶葉脫貧致富,在外務工的村民紛紛返鄉種茶。

省政協常委、民宗委主任黃獻民表示,隘口村的產業致富經驗,說明充分發揮村支兩委的引領作用及合作社的龍頭作用的重要性。依託龍頭企業和致富能人,做出規模,做出市場,是貧困地區擺脫貧困的重要途徑。

“缺乏紮根基層的致富能人,缺乏先進的科技指導,這是落後地區產業難以持續發展的根源。” 省政協委員、湘西州政協主席劉昌剛說。

湘西這些“了不起的村落”,離不開了不起的產業

在調研座談會上,葛洪元說,在產業扶貧上,要形成政府大力引導扶持,各類經濟組織為經營主體,貧困戶廣泛參與並實現利益聯結的產業扶貧格局;要優化產業扶貧資源分配原則,兼顧公平與效率,積極探索推廣可複製的產業扶貧模式;要因地制宜,整體謀劃,完善機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推動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落到實處。

湘西這些“了不起的村落”,離不開了不起的產業

圖文 |《文史博覽·人物》記者 吳雙江

視頻 | 賀彥 吳雙江 汪平

湘西這些“了不起的村落”,離不開了不起的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