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格林納達是一箇中美洲島國,位於東加勒比海向風群島的最南端,由主島格林納達及卡里亞庫島、小馬提尼克島等組成,首都為聖喬治,面積 344 平方公里,人口 11 萬。1783 年根據《凡爾賽條約》,格林納達淪為英國殖民地,1974 年獨立,但仍然是英聯邦成員。1979 年 3 月,當格林納達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時,宣稱其政黨“新福利、教育和解放聯合進取運動”(New-JEWEL)是社會主義傾向的毛瑞斯·畢曉普通過一次政變掌握了權力。為了改善這個國家的處境,畢曉普轉向古巴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尋求幫助,在接下來幾個月裡越來越多來自古巴和東歐的“旅遊者”抵達了這個島國。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格林納達國旗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毛瑞斯·畢曉普

畢曉普與菲德爾·卡斯特羅的迅速接近,以及對組織“民主選舉”的要求的拒絕,直接導致了格林納達和華盛頓的對立。而當格林納達準備在鹽岬修建一個大型機場的計劃公諸於眾後,美國當局變得尤其擔憂。儘管格林納達官方聲稱該機場是為了方便更多的遊客前往,但美國人認為這個機場可能成為支持中南美洲共產主義運動的樞紐。一家名為“普雷西空港”的英國公司承包了新機場的建設,不過工人全都是古巴人。新機場預計在 1984 年初竣工。

除了古巴工人,同期抵達的還有訓練人民革命軍(PRA)的古巴和蘇聯教官,以及大量的輕武器。很快 PRA 就成為了整個東加勒比海地區不容忽視的一支力量,畢曉普還計劃進一步擴大 PRA。不過顯然他的行動仍然不能讓“老大哥”滿意,蘇聯人對他的“鬆散的革命控制”十分不滿,開始扶植一些更為激進的政治人物。畢曉普政府內部從 1983 年夏末開始的爭吵到 10 月 13 日終於發展成為一場政變,總理科爾德和哈德森·奧斯丁將軍領導的軍隊逮捕了畢曉普和其他幾位部長,很多跡象顯示政變背後有蘇聯人的支持。政變發生後,畢曉普的支持者開始走上街頭,最後遊行隊伍襲擊了國王山監獄,救出了關押在這裡的畢曉普等人。PRA 軍官失去了耐心,命令軍隊開火,混亂中包括畢曉普在內的一百多人傷亡,名為“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新政府隨後控制了整個國家。

格林納達的變亂震動了幾個鄰國,他們紛紛向美國要求援助。這正中美國下懷,華盛頓一直在密切注視著格林納達的局勢發展,10 月 19 日就開始計劃向該地區部署 1,400 名士兵,SR-71 多次飛過格林納達領空收集情報。1983 年 10 月 25 日,美國總統里根命令開始干涉行動。當然,美國人不會忘掉那套老把戲,整個行動都是以“加勒比維持和平部隊”的名義進行的,不過如果把其中某些部分忽略掉,就如同忽略掉美國軍費開支小數點後的數字,各位應該不會怪我言之不盡吧。

危機的突然爆發給干涉行動的計劃和執行帶來了一些麻煩,不過美軍的反應還算迅速,這多半是由於當時美國海軍剛好有兩個戰鬥群處在美國東海岸附近,都處於備戰狀態:由埃裡上校指揮的第 124 兩棲特遣隊,包括“關島”號(LPH-9)兩棲攻擊艦、“巴恩斯特伯郡”號(LST-1197)和“馬尼託瓦克”號(LST-1180)坦克登陸艦、“斯內林堡”號 (LSD-30)船塢登陸艦、“特倫頓”號(LPD-14)兩棲船塢運輸艦,搭載著第 22 陸戰隊兩棲部隊(MAU)的 1,700 名陸戰隊員和 HMM-261 中隊的攻擊和運輸直升機,準備前往黎巴嫩替換第 24 MAU;另一支特遣隊是“獨立”號(CV-62)航母及其護航艦隻“里奇蒙德·K·特納”號(CG-20)巡洋艦、“孔茨”號(DDG-40)導彈驅逐艦、“卡隆”號(DD-970)和“莫斯布魯格”號(DD-980)驅逐艦、“克利夫頓·斯普拉格”號 (FFG-16)護衛艦、“折缽山”號(AE-21)彈藥補給艦,和“獨立”號搭載的第 6 艦載飛行大隊(CVW-6),正要前往地中海。10 月 21 日兩個戰鬥群都受命改變目的地,接近格林納達。

第一架採取行動的美國飛機試圖從格林納達東端的一個小型機場珀爾將美國公民撤往巴巴多斯。但是對格林納達局勢的最新情報顯示新的政府不會允許類似的行動,美國軍人將要面臨更強烈的抵抗——1,200 到 1,500 名 PRA,2,000 到 5,000 名民兵,而大約 700 名古巴工人和軍事教官的狀況不明,還有一小隊蘇聯格魯烏特種部隊人員。因此美國海軍陸戰隊需要在陸軍的增援下,完成一次全力的入侵行動。除了上述兩支海軍特遣隊,還有第 82 空降師的一個旅,各軍種的特種部隊,和佛羅里達赫爾伯特空軍基地的第 1 特種行動大隊的一部分,這些部隊組成了第 120 聯合特遣隊(JTF.120),由海軍少將麥特凱夫指揮,旗艦是“關島”號。格林納達主島被劃分為南北兩個作戰區域,陸戰隊負責北部,而空降師負責南部,該計劃就是我們所知的“急迫暴怒”行動。

古巴人很快就意識到將要發生的事情,他們對格林納達新政權發出了入侵迫在眉睫的警告。卡斯特羅明確地告訴奧斯丁他不能提供更多的幫助,而現有的軍事力量並不足以守衛這個島國。此外,已經在格林納達的蘇聯人和古巴人並不在奧斯丁控制之下,不過他們受命幫忙作好防守鹽岬機場的準備。PRA 也立刻開始準備防守,將重武器部署在機場、指揮部和一些海灘周圍。古巴工人用卡車、推土機和建築材料阻塞了鹽岬的跑道。因此,可以說雙方都在匆忙中作好了戰鬥準備。

參加“急迫暴怒”的美軍從 10 月 23 日傍晚開始行動,計劃由陸戰隊、遊騎兵和傘兵進行一次合同攻擊,一部分從空中展開,一部分進行兩棲登陸。他們首先要奪取兩個機場,其次是格林納達周邊的各要點。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海豹”以高跳低開跳傘技術(HALO-jump)跳入海中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然後乘充氣橡皮艇潛入格林納達

當然,進入格林納達的第一波力量在很大程度上由特種部隊組成,比如海軍的“海豹”。12 名“海豹”六隊隊員和 4 名空軍戰鬥控制組(CCT)成員於 10 月 23 到 24 日的夜間乘 MC-130 前往鹽岬,按照計劃他們要在海岸外 40 公里跳傘,然後分乘兩艘充氣橡皮艇在合適的地方登岸,潛到機場附近;CCT 人員會在空投區安置好無線電信標,用於引導載有遊騎兵的運輸機,並且在空投時負責空中管制;然後他們會在附近潛伏起來,並將機場狀況、守軍兵力和高射炮等情報發回“關島”號上的指揮部。

從一開始,特種部隊就遇上了大麻煩,由於天氣原因,行動小組落後於計劃,跳傘中又有 4 名“海豹”隊員失蹤,沒人知道他們發生了什麼,很有可能是沒有及時掙脫降落傘,被沉重的裝備拖入海底。在搜尋失蹤者未果後,剩下的人轉向目標進發,半路上為了避免被格林納達巡邏艇發現,舵手關閉了馬達,可這該死的馬達竟然就此罷工,失去動力的小艇被海流越帶越遠。行動不得不取消,一行人返回了在海上集合點等候的“卡隆”號。次日夜間一個小組再次出發去執行這個任務,誰知小艇又被大浪掀翻,CCT 丟失了大部分裝備,任務最終以失敗告終。

這次失敗對“海豹”是個不小的打擊,這是他們首次在真正的武裝行動中表演。可能就是表演慾望太過強烈,“海豹”選擇了一種完全不必要的方式,在大風中帶著沉重的裝備離開高速的飛機跳入大海,其危險性顯而易見,而使用直升機或者直接從水面艦艇出發的風險要小的多。而兩支互相不熟悉的部隊要一起執行任務,配合上也有很多問題。當然以後在水面戰鬥跳傘中,入水前一刻迅速解脫降落傘也成為“海豹”的標準動作。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海狐”特種作戰艇

24 到 25 日的午夜,“海豹”六隊的 13 名隊員乘兩艘“海狐”特種作戰艇從“斯內林堡”號出發,以 Z 字航線避開格林納達巡邏艇,在離海岸 2 海里的地方放下兩艘充氣橡皮艇,前去偵察珀爾機場附近的灘頭,以確定在此處發動兩棲登陸的可行性。抵達後他們發現 PRA 和古巴人在這裡構築了嚴密的防禦設施,不適合進行兩棲登陸,於是向“關島”號發出了“步行的釘鞋”的代碼。(後來“海豹”才知道陸戰隊根本沒收到這個信息,仍然按計劃進行了兩棲登陸,他們為此所冒的風險毫無意義。)

到這時整個行動看起來有流產的危險,美軍掌握的準確情報少得可憐,SR-71 拍下的照片幫不了什麼忙,另外還缺少準確的格林納達地圖,事實上,所有加入戰鬥的美國軍人使用的都是旅遊地圖!五角大樓在最後一刻才找來這些東西,所有的作戰計劃都是據此制定的。而在找到合適的地圖後,他們所做的竟然是將其空運到格林納達,而不是發個傳真!

10 月 24 日清晨,1 架古巴安-24 運輸機降落在珀爾機場,帶來了戈麥茲上校,他前來指揮 53 名古巴教官和 636 名工人抵抗美國人的入侵,可是他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了。美國人決心已下,更多的“海豹”進入了格林納達,第一批空軍的 C-130E 運輸機也從美國的基地出發,裝載著第 82 空降師的部隊。為“大力神”護航的是 5 架載有第 75 遊騎兵團的 MC-130E,在第 16 特種行動中隊的 1 架 AC-130H 炮艇機的帶領下飛向鹽岬。在長達 10 小時的飛行中,這些運輸機要經過兩次空中加油。由於地面引導缺位,遊騎兵的傘降改為運輸機在跑道上強行降落。情報的缺乏也讓發起進攻的“H-時”一再推遲,先是 25 日的 04:00,然後又改為 05:00。新的“H-時”對於特種部隊非常不利,他們不得不在白天行動,而不是習慣的黑暗中,這會讓他們付出更大的代價。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行動示意圖

在接到命令幾小時內,遊騎兵就在喬治亞亨特陸軍航空基地集合完畢,登上 C-130 和 MC-130 前往格林納達。事情開始就不太順利,因為沒有在艙門上安裝天線,遊騎兵之間的通訊不得不通過空軍的通信系統進行,很不順暢。在空中,遊騎兵們得到了包括偵察照片在內的一些情報,不過正如前面所說的,這些東西沒什麼用。他們被告知會降落在機場上,因此需要解除身上的降落傘主傘、副傘和背囊,打成一包堆到機艙前部,以方便降落後人員從後部艙門卸載。可是當 05:00 左右那架 AC-130H 抵達鹽岬機場上空時,才發現跑道被阻塞了。這表示原定降落在這裡的戰鬥群不得不在最後一刻改變計劃——此刻它們正在空中向目標進發。“大力神”不會降落在鹽岬機場卸下游騎兵,不僅是第一批部隊,整個入侵開始階段的進攻力量都要從空中投放。裝卸長喊道:“還剩三十分鐘油量,遊騎兵準備戰鬥,二十分鐘內跳傘。”這些倒黴的遊騎兵只好重新裝扮起來,將不重要的裝備丟開,掛上傘包,背囊鉤在副傘下邊,武器綁在左邊,可以想象他們心裡有多惱火。跳傘長已經來不及逐個檢查,於是命令相互檢查。

當“大力神”搭載的兵員作好在機場上空跳傘的準備時,“關島”號上的陸戰隊員開始登上 CH-46E“海騎士”直升機準備進行機降,HML-167 的 AH-1T“眼鏡蛇”為他們護航。儘管所有的準備工作都相當的匆忙,陸戰隊員們迅速適應了新的狀況。然而突如其來的大雨迫使他們推遲了對珀爾機場的進攻。待天氣稍有好轉,重載的直升機離開甲板,編成縱隊,進入了前往格林納達的航線。05:20 左右,他們衝出雨幕,發現正好位於目標上空,於是立刻著陸,陸戰隊員跳出直升機投入戰鬥。直升機和大批陸戰隊的突然出現打了守軍一個措手不及,大部分人都在震驚和恐慌中被俘。負責進攻機場南面格倫維爾鎮的 F 連乘坐的直升機遭到三挺 12.7mm 機槍的阻擊,“眼鏡蛇”讓它們安靜了下來。到 06:30,珀爾機場和格倫維爾鎮都落入美軍的控制之下。

在鹽岬這邊,麻煩還在繼續,領航的 MC-130 的慣導設備出了問題,飛行員報告說不能保證找到空投區。外面的暴雨讓臨時更換領航變得不太可能,於是兩架領航機向南方脫離。等遊騎兵接近目標時,所有飛機的序列已經被打亂,不能按照計劃的順序空投了,也就是說,首先著陸的不會是跑道清理隊。因此按照預先計劃的應急措施,遊騎兵們受命執行集中傘降作戰,先期抵達的 1 架 AC-130H 和 5 架 MC-130E 不得不在格林納達周邊盤旋,等待其餘的“大力神”和炮艇機,準備以絕對優勢的力量發動突擊,完全壓制住守軍。(說實話,到了這當口,除了把這幫夥計一股腦扔出去,還有別的辦法嗎?)匯合以後,所有運輸機編為一列長縱隊,在前方引導的是載有第 75 遊騎兵團指揮官亨特上校的 1 架 AC-130H 和 5 架 MC-130E。整個編隊隨後轉向格林納達,在超低空飛行以避免被古巴人操作的雷達發現,另外兩架 AC-130 位於縱隊的末尾。可是……可是空軍的飛行員認為空投區非常狹窄,跑道北面和南面幾米外就是大海,難以完成這種大規模集中空投,無奈之下,指揮官只好決定分批投放——這幾乎是最壞的選擇。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鹽岬機場

打頭的 AC-130H 一抵達鹽岬上空,就碰上了猛烈的防空炮火。亨特上校立刻命令所有的炮艇機全力壓制地面防空火力,並且取消了第一次進入投放傘兵的行動,整個編隊不得不轉向。但是隨後的混亂中,一個“大力神”機組誤解了命令,將其裝載的遊騎兵 75 團 1 營 B 連(B 1/75)的一個排和營指揮部扔到了密集的炮火中。奇蹟發生了,30 名傘兵無一受傷,但是散落在跑道末端,沒有組織,部分守軍火力的注意力從空中轉向了他們,這是他們最脆弱的時候。就在這關頭,一名下士猛地跳起來,大喊道:“我受夠這些狗屎了!”然後穿過跑道向著守軍陣地直衝過去,其他人也緊隨其後,只花了 10 分鐘就掃清了跑道旁的抵抗。


冒著 AC-130 的猛烈炮火,格林納達人的高射炮擊傷了 2 架炮艇機和 1 架 MC-130E。06:15 左右,地面的遊騎兵壓制住了防空炮火,運輸機編隊開始重新進入,遊騎兵從 220 米的高度上跳出了機艙,他們停留在空中的時間只有 12 到 15 秒。這個高度是如此之低,甚至部署在附近小山上的格林納達高射炮將炮管放到最低都不能向他們開火。第一個遊騎兵著陸後約 25 分鐘 1 營 A 連的一部分到來,又過了半小時是 A 連的其餘部分,整個 1 營直到 07:05 才全部落地,全過程花了一個半鐘頭。著陸後 1 營在跑道東頭集中,當然還缺少 C 連,他們與 60 名特種部隊一起前往奪取里奇蒙德山監獄。其實每個遊騎兵營都不滿員,這是因為受過夜間行動訓練的飛機和機組數量不足。著陸後的 1 營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足有 15 分鐘沒有任何守軍火力,他們得以不受干擾的清理跑道上的卡車和推土機。有一些車輛上還插著鑰匙,另一些就需要遊騎兵施展偷車賊的本事了,其中一臺推土機被用來清除建築材料、水泥墩等雜物。07:07,2 營開始空投,他們的飛機已經在空中盤旋了好幾個鐘頭,不過他們的空投時間就短多了。所有人都安全著陸,在跑道西頭集中,只有一個遊騎兵摔斷了腿,還有一個在離開飛機時傘繩攪在一起,將他拖向機尾,還好及時的被拽了回來。

遊騎兵一著陸,來自“獨立”號的第 1 架 A-7E“海盜”就抵達機場上空,轟炸了防空陣地。格林納達人和古巴人原以為他們要對付的是一次兩棲登陸,而不是空降行動,所以在機場周圍只部署了少量高射炮,而這些防空陣地也很快在 AC-130 各種口徑(20、40、105mm)的火力和 A-7 的轟炸中啞火了。10:00,1 營將 2 排派往聖喬治醫學中心正藍校園,這裡集中了一些美國學生。1 排和 3 排則向跑道北面移動。B 連向北推進佔領了距離古巴指揮部不遠的一個高地。2 營肅清了機場西部和空投區北面到獨木舟海灘的區域。機場安全以後,前往巴巴多斯加油的 C-130 返回,降落在機場,卸下吉普車、摩托車和休斯 500 直升機等裝備。第一架載有第 82 空降師士兵的運輸機降落在鹽岬,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 C-141 “運輸星”。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美國空軍的 C-130

“急迫暴怒”行動中的主要運輸機型是空軍的 C-130,從戰爭開始起就參與建立前往鹽岬的空運線,輸送增援和補給

著陸 8 小時後,2 營 B 連連長髮現兩名遊騎兵在陣地附近失蹤了,他判定失蹤者一定是在 B 連和古巴人陣地之間的一座房子裡。於是他讓一個古巴建築工人帶著一個班的遊騎兵舉著休戰旗前去,遊騎兵留在外面,那個古巴人進入房子談判,最後對方同意如果遊騎兵能救治受傷的古巴人的話可以暫時休戰,兩個被俘的遊騎兵和 17 名古巴傷員從房子裡撤了出來。隨後連長呼籲古巴人投降,有 80 到 100 人走了出來,剩下的經過一場短暫的交火後也投降了。

下午 15:30,75 團 1 營 A 連遭到格林納達人和古巴人的反擊,三輛 BTR-60 突破了 2 排的陣地,向著跑道掃射。這恐怕是個最糟的時機,1 營已經進入防禦陣地,距離攻擊發起地點不到 500 米;2 營集結完畢,其中一部分準備前往正藍校園,匆忙在道路右側建立了陣地,後續抵達的 82 師士兵在後面集結。遊騎兵用步槍、M-60 機槍、火箭筒和 90mm 無後坐力炮進行回擊。無後坐力炮的準頭不錯,多次擊中裝甲車。頭一輛 BTR 停頓了一下,後面一輛一頭撞了上去,都不能動彈,第三輛在匆忙撤退中被從後方擊中,最後全都被 AC-130 摧毀。BTR 搭載的人員試圖逃離,但幾乎全都被 M-60 突突了。前往正藍校園的遊騎兵在離機場 1,000 米的地方受阻,從山上一所房子中冒出的炮火擋住了他們,直到 A-7 將這所房子炸燬。相比之下,遊騎兵們恐怕更信賴炮艇機,因為有好幾枚炸彈落在他們附近。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被美軍擊毀的 BTR-60

到頭一天的戰鬥結束,降落在鹽岬的遊騎兵以五死六傷的代價,奪取了機場和正藍校園,還繳獲了庫存的大批武器彈藥。但是 75 團 1 營 C 連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們要和“三角洲”合作奪取里奇蒙德山監獄。“三角洲”的另一個目標是魯伯特堡,這兩個目標頗具象徵意義:在魯伯特堡裡集中了“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大部分成員,正是美國想要推翻的;而里奇蒙德山監獄中關押著很多反對派,正是美國所要扶植的。

負責運送他們的是以“夜行者”之名著稱的第 160 特種行動團(160 特遣隊),裝備了用於特種作戰的 MH-60“黑鷹”和 AH/MH-6“小鳥”直升機,可以為美軍特種部隊提供全天候、晝夜間的直升機運輸能力,他們擅長的是偷偷運送特種部隊人員潛入和撤出敵對場所。接到作戰命令後,來自肯塔基坎貝爾堡的 160 特遣隊和來自北卡羅萊納佈雷格堡的“三角洲”在巴巴多斯會合。原計劃在 25 日凌晨 01:00 開始行動,但是直到 06:30 才出發,這意味著他們的進攻會完全暴露在旭日的光線中,為了夜間行動而漆成黑色的直升機在任何守軍的眼中都將無所遁形。

里奇蒙德山監獄建在一個老堡壘的遺址上,位於山脊高處,可以俯瞰聖喬治,山坡近乎垂直,覆蓋著茂密的植被,監獄被 6 米高、帶鐵絲網的牆環繞,瞭望塔可以觀察整個區域。旁邊更高的一座山上是弗雷德裡克堡,PRA 的一個要塞。兩山之間有一個小山谷,飛行編隊就沿著這個山谷進入,懸停在目標上方,“三角洲”和遊騎兵用繩索速降到地面並發動攻擊,情報顯示他們只會碰到持輕武器的監獄守衛,卻對監獄附近的防空陣地隻字未提。當“黑鷹”接近監獄時,事實證明那些所謂的情報全都是狗屎。在比監獄高約 50 米的山脊上,有兩門 ZSU-23-2 高射炮,這個位置絕佳的高炮陣地可以對付任何試圖在附近降落的軍隊。猛烈的防空炮火轉眼間就擊落了 1 架 UH-60A 和 1 架 MH-6,造成一死六傷。“三角洲”和遊騎兵想要進行索降幾乎不可能,如果直升機穩定在空中,就會成為極佳的靶子;在劇烈的機動中,直升機自身的壓制火力又發揮不了效用。這時也得不到任何空中支援,所有的飛機都在島另一頭的鹽岬作戰。只好在搶回傷員後,取消了攻擊行動。而稍後完成該任務的嘗試再次以失敗告終。

與此相反,在魯伯特堡的情況就要順利多了,順利得沒什麼好說的。“三角洲”乘直升機抵達後,攻入了這座建築,很快就找到了他們的獵物。然後呼叫 160 特遣隊,帶著俘虜登上直升機飛往“關島”號,整個過程中無人傷亡。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黑鷹”直升機

入侵格林納達是美國陸軍的西科斯基 UH-60“黑鷹”直升機的首次參戰。照片中可以看到有 7 架“黑鷹”運送陸軍士兵降落在其中一個機場,後方是一架 AH-1,監控著周圍的情況,隨時準備壓制任何抵抗行為

“海豹”的另一個目標是“自由格林納達”廣播站,電臺的發射站位於聖喬治旁一座俯瞰大海的山上,這個蘇聯援建的 75 千瓦發射機可覆蓋加勒比的大部分區域,通過突出的天線可以很容易的辨認出來。“海豹”六隊的一個小隊乘直升機去奪取這個發射站,並堅持到友軍前來,其間要儘可能不破壞它。一方面要防止格林納達人使用電臺進行宣傳或發送消息,一方面也可在戰後方便美軍使用。但是關於電臺幾乎沒有什麼確切的情報,電臺裡有多少守軍,附近有沒有其他的兵力,他們的反應時間有多長,有沒有防空火力,等等都不清楚,“海豹”要完全依靠自己。

“黑鷹”在 06:00 左右抵達機降區,比預定時間晚了 1 小時,天已經亮了。離開直升機後,“海豹”迅速組織起來向電臺主建築發動了攻擊。他們偷偷摸進去,通過徒手格鬥制服了 5 名守衛,於 06:30 完全控制了發射站。但是在這之前,廣播站就播送了遭到美國入侵的消息,併發出了總動員的號召。“海豹”指揮官派出一個班在通向電臺的主要道路旁建立了伏擊陣地,他們先是俘獲了一名獨自駕車前往電臺的 PRA 士兵,隨後攔截了一輛滿載士兵的卡車,擊斃 5 人,擊傷多人,其他人則逃散了。這時格林納達人終於知道電臺已經丟失,於是一位名叫普萊姆的中尉立刻組織了一次反擊,帶著 1 輛 BTR-60 裝甲車、20 名士兵和 1 門 82mm 迫擊炮向電臺進發。普萊姆中尉將迫擊炮部署在離電臺約 500 米的地方,讓士兵們徒步發起進攻,而自己則乘裝甲車衝鋒在前。當裝甲車通過一座橋時,“海豹”開火了,但是他們手中的輕武器奈何不了裝甲車,只好退回電臺。“海豹”沒有攜帶 AT-4 這樣的反裝甲武器,也沒有任何空中支援,被 BTR 的機槍完全壓制住了,很快就有 4 人受傷。“海豹”試圖向鹽岬的遊騎兵求援,但是遊騎兵此時只有幾輛吉普車,想要突破一路上的武裝路障有點力不從心。發現要守住電臺已經不太可能,指揮官決定撤退。他們破壞了發射機,然後且戰且退,交替掩護著撤向海灘。在海灘經過短暫的交火,“海豹”投入大海,游回了在海上集合點等候的“卡隆”號(大海永遠是“海豹”最好的夥伴)。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自由格林納達”廣播站戰鬥示意圖

橙色代表格林納達軍隊,橋附近的車輛是裝甲車,左下方大圓點是 82mm 迫擊炮

除了美國公民,美軍還要救出伊麗莎白女王在格林納達的代表——英聯邦總督保羅·斯庫恩爵士,他在格林納達是很有影響力的重要人物,被 PRA 軟禁在總督府。總督的安全甚至優先於美國公民,因為他被美國視為格林納達政府的合法代表。而真正的原因是,斯庫恩在 24 日寫信給美國的劉易斯准將,呼籲美國進行干涉,“保護這個國家的公民並恢復法律與秩序”。如果不把這傢伙救出來,美國的干涉行動就會失去政治基礎。

總督府位於聖喬治西郊的一座小山上,周圍是開闊的草地,這使得“海豹”在面對 PRA 的反擊時擁有一定的戰術優勢。目標區內有一系列建築,其中最大的是總督府,其東面有一個網球場,然後是科爾德和畢曉普的住宅。除此之外,對附近的兵力部署、高炮陣地等信息一無所知。原計劃“海豹”六隊的 22 名隊員在 25 日 05:00 乘 UH-60A 潛入目標區,降落在網球場和總督府前的草坪上,進入官邸找到總督和他的家人後,用直升機把他們轉移出來,如果無法撤離,就守住那裡等待友軍抵達。

兩架“黑鷹”抵達時已經是 06:15,於是立刻成為部署在網球場後的樹林裡和畢曉普住宅旁的兩門高炮的目標。第一架直升機被擊中,一名飛行員和一名“海豹”隊員受傷,其他人都有驚無險的用繩索降到地面,直升機迅速脫離了這個區域。進入總督府的過程非常順利,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他們很快找到了斯庫恩爵士並確認了他的身份。意識到已經沒有可能安全的登上直升機撤離,指揮官決定堅守總督府。他們把斯庫恩丟進一個壁櫥鎖了起來,然後建立了由多個交叉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狙擊手則在樓上找了個舒服的地方。很快大批 PRA 士兵將總督府包圍起來,一輛 BTR-60 試圖從東門攻入。“海豹”隊員用精準的火力將其擊退,僅狙擊手一人就用他的 G3 SG-1 撂倒了 21 個人。雖然成功打退了進攻,但是“海豹”的彈藥也嚴重消耗,同其他幾組“海豹”一樣,他們也沒有攜帶反裝甲武器,呼叫空中支援成為唯一的選擇。據說這時指揮官發現在剛才的戰鬥中電臺被打壞,與“關島”號上的指揮部失去了聯繫,他急中生智,拿起總督府的電話,發現竟然能夠使用,於是向北卡羅萊納佈雷格堡打了個對方付費的國際長途,讓那裡的值班軍官向“關島”號要求火力支援(當然關於這點並沒有確切的報告證實,完全是傳說)。麥特凱夫少將馬上命令“關島”號上的 AH-1T 前往增援,就在兩架 AH-1T 接近總督府時,格林納達人用 ZPU-14、ZSU-23 和 BTR-60 的炮火淹沒了它們。“眼鏡蛇”連忙躲到植被後方尋求掩護,當其中一架稍微爬升了一點準備發射“陶”式導彈時,被打了下來。機組從墜毀中倖存下來,但是炮手在試圖將受傷的飛行員從座艙中拖出來的時候,被輕武器擊中身亡。另一架“眼鏡蛇”馬上呼叫救援,並不顧危險為傷員提供掩護,1 架 CH-46E 在 AC-130H 的掩護下降落在殘骸旁邊,救起了傷員。正當“海騎士”開始向上爬升時,空中的那架“眼鏡蛇”被同時從幾個方向擊中,機組當場死亡。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AH-1眼鏡蛇

一架 AH-1T“眼鏡蛇”掠過“黑鷹”機群上空,鹽岬機場,1983 年 10 月 26 日。這裡把陸戰隊的 AH-1 稱為 AH-1T,實際上陸軍是 AH-1T 的唯一用戶,陸戰隊的編號體系與陸軍有所不同,陸戰隊最初使用的是 AH-1J“海眼鏡蛇”,比陸軍型號多一臺發動機,更適應海上環境。後來陸戰隊用改進型的 AH-1T 取代了 AH-1J,稱為 AH-1W“超級眼鏡蛇”

“海豹”的境況變得更加危險,擊退援兵幾分鐘後,格林納達人和古巴人對總督府發動了猛烈進攻。這時一架 AC-130 出現在眼前,“海豹”隊員在炮艇機的幫助下,才勉強擋住了進攻,但是他們缺少反裝甲武器,彈藥也即將耗盡。“海豹”的困境迫使“關島”號上的指揮官命令更多的 AC-130 加入攻擊,“幽靈”用一次又一次的齊射將大量彈藥傾瀉在格軍陣地上,A-7E 也應召而來摧毀了高炮陣地,猛烈的空中打擊終於迫使格林納達人和古巴人後撤了。可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休息一下,“海豹”仍然處於包圍中。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總督府之戰動態示意圖

戰後,“海豹”遭到嚴厲批評,指責他們對行動的準備工作實在糟糕,特別是對總督府的進攻。但是,除了輕敵以外,“海豹”的表現應該說還是不錯的,僅僅用輕武器就抵擋住了有重武器支援的優勢敵軍的進攻,防守總督府超過 24 小時,只有 1 人受傷。要知道“海豹”這樣的特種部隊所擅長的是在不驚動敵人的情況下,迅速進入,完成任務,然後迅速撤出,最好有夜幕的掩護;而不是這樣長時間的陣地攻防戰鬥。事實上在這次進攻中“海豹”所遭遇的厄運和傷亡的主要原因應該是拙劣的情報工作,參戰的美軍指揮官手上根本沒有關於守軍陣地和力量的確切報告。而且當時美軍的大部分高級指揮官對特種部隊的特點、能力和弱點並不是很清楚,甚至一無所知,結果經常導致對特種部隊的誤用。在整個“急迫暴怒”行動中的經驗證明,無論特種部隊多麼訓練有素,糟糕的情報和拙劣的計劃都將導致災難。從這場戰爭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促使美軍建立了特種作戰司令部(SOCOM),統一指揮所有的特種部隊,根據各軍種的專長分派任務,大大減少了由於各團隊之間的聯絡、計劃和競爭帶來的問題。特種部隊還要等上一段時間,才能真正的大放異彩。


除了受困於總督府的“海豹”,麥特凱夫少將還有些其它的問題要解決。雖然將守軍驅離珀爾後,運輸機於 25 日傍晚送來了六門 105mm 火炮,但是這遠遠不夠,美軍需要更多的重型裝備。於是在 10 月 25 日傍晚,兩棲登陸的命令終於下達。來自“巴恩斯特伯郡”號和“馬尼託瓦克”號坦克登陸艦的 13 輛 LVT-7 兩棲戰車和 5 輛 M-60A1 主戰坦克開上了聖喬治北面的格蘭德馬爾海灘,在空中掩護的支援下,突破了守軍陣地。克服了諸多困難,07:15 左右陸戰隊 G 連抵達了包圍總督府的格軍陣地,與“海豹”建立了聯繫,危機總算過去了,此時“海豹”手中的彈藥幾乎消耗殆盡。

情報工作的失敗再次顯現,直到 10 月 25 日上午 10:30 指揮官才知道在格蘭德安西校園還有美國學生。為了把這些學生接出來,陸戰隊又組織了一次機降行動。遊騎兵主打,陸戰隊 HMM-261 中隊提供直升機,海軍艦艇、炮艇機和剩下的兩架“眼鏡蛇”提供火力支援。遊騎兵分三撥飛向目標,每批 3 架 CH-46 載著一個連約 50 人。首先是 75 團 2 營 A 連,接著是 B 連,他們要在校園周圍建立警戒線;C 連隨後抵達,任務是找到學生並把他們送上 4 架 CH-53。

16:30 左右,CH-46E 接近了海岸,一架 CH-46 因為發動機停車迫降在淺海,遊騎兵和機組被另一架 CH-46E 救起。頭三架直升機錯過了校園前方的預定海灘,不過問題不大,只有零星的輕武器火力。製造麻煩的是高大茂密的樹木,有一架直升機碰上了其中一棵。在海岸外盤旋的“海種馬”過來把學生接了上去,遊騎兵也登上了 CH-46,然後編隊向“關島”號飛去。整個撤離過程只花了 26 分鐘,非常順利,直到他們發現派出去負責側翼警戒的 11 個人沒回來。這幾個被遺忘的遊騎兵通過無線電得知,不會有直升機回來接他們,他們可以前往 82 空降師的陣地,“離這兒不遠”。遊騎兵們對於能否安全抵達友軍防線沒什麼把握,誰知道會在哪裡撞入完全未知的守軍陣地,他們決定使用那架被遺棄的直升機上的充氣救生筏,取水路歸隊,可他們不知道這東西已經在迫降時損壞了……沒過多久,這些倒黴的傢伙已經在海上游泳了。與波浪和潮水搏鬥了很長時間後,他們才在 23:00 被發現並救上了“卡隆”號驅逐艦。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CH-53直升機

這架 CH-53 可能屬於 HMM-261,在“急迫暴怒”行動中,“海種馬”以其較大的載重量證明了自身的價值

與此同時,經過加強並獲得了足夠補給的第 82 空降師從鹽岬橋頭堡出發向北突破。一路上擊潰了不少阻擊的格軍小型戰鬥隊。當天晚上,由於感覺已經足夠安全了,美軍將第 82 空降師的“黑鷹”、OH-58 和 UH-1 以及一個醫療連部署到了鹽岬機場。直升機於 10 月 27 日 02:00 左右開始抵達,但是它們一著陸就發現這裡的油庫空空如也,於是美軍立馬組織了“關島”號上的大批 CH-53“海種馬”和 CH-46 運送油料,不過很明顯這只是杯水車薪,短時間內機場不能接受更多的直升機了,第 82 和 101 空降師的其它裝備不得不留在巴巴多斯。對 AC-130 也有同樣的問題,在島上不能獲得油料補給,因此“獨立”號的 A-6 和 A-7 以及“關島”號剩下的兩架 AH-1T 仍然是最重要的空中支援兵力。然而這種情況隨著 C-130 和 C-141 不斷降落在鹽岬而得到改善,而 C-5“銀河”只能在巴巴多斯卸下物資,它對於鹽岬機場來說太大了。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邪載補給的C-130

入侵第二或第三天鹽岬機場的情景。前景是美國空軍的 C-130 正在卸下補給;中間是陸戰隊的 CH-46,一隊陸戰隊員正準備登機;背景是俘獲的古巴安-26 和安-2 各 1 架

開戰第三天,10 月 27 日,82 空降師的部隊繼續經弗裡昆特向北推進,這時美軍又遇到了一個大問題,由於缺少一個完全綜合的、共同的通信系統,島北部的陸戰隊和南部的傘兵無法直接聯繫,而需要通過軍艦的轉發站,使得缺乏重裝備的傘兵遲遲得不到陸戰隊裝甲部隊的支援。與空中打擊的協調上也出了一點問題,一架“海盜”襲擊了一個美軍陣地,導致 16 人受傷。不過總的來說打擊還是很有效的,通過偵聽古巴人的電臺,美軍發現弗雷德裡克堡是 PRA 的指揮中樞,來自“獨立”號的 A-6E“入侵者”和 A-7E“海盜”立即對其發動了大規模轟炸,目睹此景的格林納達人說他們“從未見過這麼多炸彈落在同一個地方”,隨後佔領此處的陸戰隊 G 連發現地下室裝滿了嶄新的 AK-47 和其它軍火。隨著此處被摧毀,有組織的抵抗也停止了。82 空降師和陸戰隊在羅絲海灘會師,包圍了聖喬治,在陸戰隊裝甲部隊的支援下,遊騎兵和 82 空降師對聖喬治周圍的古巴和 PRA 陣地發動了最後的攻擊,最堅固的幾個要塞——阿道弗斯堡、馬修堡和里奇蒙德山監獄——也被攻佔。(後來,美軍很“驚訝”地發現其中一處目標是一個精神病院。)

到 27 日中午,美軍的境況好的令他們自己也感到有點驚訝:當地人非常友好,大部分美國人都很安全並踏上了返美的路程,守軍或是後撤或是投降。還剩下古巴人的最後一個據點——卡爾維格尼兵營,離鹽岬機場約 5 公里,據稱用於 PRA 士兵的訓練和駐紮。根據旅指揮部的命令,由遊騎兵 75 團 2 營加上 1 營 C 連對該兵營發動攻擊。進攻部隊分為四批,每個連乘 4 架“黑鷹”,在低空以 100 節的速度先飛到海上,然後轉向兵營附近的海岸。2 營 A 連降落在兵營南端,2 營 C 連在其左右翼,2 營 B 連降落在東南方,先攻擊想象中的高炮陣地,然後在北面與其他連會合。1 營 C 連作為預備隊留在兵營外圍南面。

準備工作在匆忙中完成——仍然沒有進行適當的偵察,遊騎兵們乘直升機上路了。16:45 左右“黑鷹”接近了目標,A-7E“海盜”也接踵而至,82 空降師的 17 門 105mm 榴彈炮和海軍的 127mm 艦炮進行了炮擊。“黑鷹”貼著波浪接近海岸,接著躍升到懸崖頂部,飛行員很快的降低速度以尋找合適的著陸區。頭一架直升機安全的降落在營地南端,接著是第二架,正當第三架進入時,突然發生故障,旋轉著撞上了第二架,造成 8 人受傷。第四架“黑鷹”見狀連忙做了一個規避動作,結果來了一次硬著陸,導致尾槳受損,但是很明顯飛行員對此一無所知。在遊騎兵跳出直升機後,飛行員試圖拉起來,“黑鷹”突然翻了個身,正好摔在旁邊的士兵身上,3 人當場死亡(這是整個“急迫暴怒”期間 2 營僅有的戰死者),4 人重傷。而其他直升機避開這個混亂的場面,安全的降落了。在弄出了這麼大動靜以後,兵營裡竟然沒什麼反應,讓人心裡不免有些嘀咕。遊騎兵迅速組織起來,發動了進攻,結果等他們衝進去一看,裡面空空蕩蕩,啥東西也沒有,原來此地已經被遺棄了。當晚他們就睡在猛烈炮火轟出的瓦礫之間,這是遊騎兵在返回美國之前的最後一次行動。

除了這次烏龍行動,遊騎兵在整個“急迫暴怒”期間的表現非常出色,克服了情報的缺乏和混亂的計劃,出色的完成了奪取機場和保護美國公民的任務,可以說遊騎兵在鹽岬機場的冒險空降是整個“急迫暴怒”成功的關鍵。但是此戰也暴露出遊騎兵火力和裝甲防護不足的弱點,這些弱點到今天也沒能得到很好地解決,一些在歐洲訓練過的遊騎兵對德國傘兵的“鼬鼠”戰車表現出特別的興趣,曾經促成兩輛這樣的戰車在阿伯丁接受測試,不過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如今的遊騎兵仍然嚴重依賴空中支援,對類似格林納達這樣的低烈度戰鬥還能應付,一旦碰上更強大的對手,能不能撐到炮艇機趕來就不知道了。

“小國就是沒地位”——美國武裝入侵格林納達始末

AC-130炮艇機

10 月 28 日,美軍完全佔領了聖喬治並控制了全島,所有抵抗都停止了。10 月 29 日,美軍大西洋司令部總司令韋斯利·L·麥克唐納上將抵達格林納達,標誌著“急迫暴怒”行動的結束。讓美國人感到意外的是,格林納達人的態度相當友好,實際上,比“相當友好”還要好得多,格林納達人的熱情歡迎讓美國大兵又找到了 1945 年進入巴黎的感覺。人們湧到上將身邊,爭先和他握手致意,說著“上帝保佑你,上帝保佑美國”之類的話,其實未必知道他究竟是誰。有三位身著盛裝的女士擠過來,其中一位舉起食指說:“里根一級棒!”可能覺得有點不妥,於是經過短暫的商議,又改口說:“尤金妮婭·查爾斯(多米尼加女總理)一級棒!里根第二!”

11 月 2 日,第 22 MAU 的陸戰隊員登船撤出了格林納達,繼續他們前往黎巴嫩的旅程。遊騎兵在幾天後撤出,而第 82 空降師的部隊在這個島上停留的時間稍長一些。海軍“獨立”號航母戰鬥群也按照最初的計劃開向地中海,兩個月後它們會再次捲入戰鬥。由於擔心古巴人可能有什麼反應,11 月 30 日,第 33 TFW 的 8 架 F-15A 部署到了波多黎各,而第 22 TFW 的一些 A-10A 則部署在布里奇敦。

“急迫暴怒”可說是此後美國一系列干涉行動的範本,甚至對於損失來說也是這樣:在近三天的戰鬥中,有 19 名美國軍人死亡,116 人受傷,傷亡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於事故和友軍炮火。而古巴人有 25 人死亡 59 人受傷,PRA 有 45 人死亡,350 到 410 人受傷。雖然看起來格林納達和古巴戰士表現不佳,而且其傷亡也不算很大,但是他們的抵抗實際上是相當激烈的。特別是格林納達人,與通常的報道相反的是,他們中有很多人戰鬥十分勇猛,美軍要對付他們也並非易事,他們應當獲得讚譽。“急迫暴怒”並非一些人聲稱的“高爾夫球場上的干涉”,而是一場非常嚴肅的交戰。

在這次干涉中,五角大樓投入的力量與英國在馬島戰爭中的相當,參戰的艦隻數量較少,但是飛機和直升機的數量以及總火力都遠遠超過 1982 年的英軍。雖然留給美國人的反應時間很短,不過格林納達和古巴守軍的防禦力量遠不如裝備精良的阿根廷人那樣強大。此番美國以牛刀殺雞之勢對付這個小小的島國,除了冠冕堂皇的“民主、人權”,或是“防止共產主義的擴散”之外,還有保護自己的石油供應的考慮。“石油是個筐,啥物什都往裡裝”?事實上美國人的確擔心古巴人利用格林納達威脅它的石油來源,更不用說蘇聯人有可能插上一腳了。鹽岬機場一旦建成,古巴的米格-23BN 就可以在此中轉後,襲擊委內瑞拉和特立尼達的油田及相關工業設施。委內瑞拉根本抵擋不了這樣的攻擊,其雷達網的覆蓋面並不完全,委內瑞拉空軍的 F-5 和“幻影”要花上很長時間才能抵達戰位。而特立尼達的情況就更糟了,他們的防空力量只有一些老式的博福斯 L-40/60 高炮,能不能打響都成問題。

古巴到底有沒有這樣的想法不得而知,不過在美國人看來,有沒有這樣的意圖並不是最要緊的,重要的是否有這樣的能力。後來美國人宣稱被俘的格軍高級軍官以及古巴和蘇聯教官都承認,格林納達已經成為了多個拉丁美洲國家反政府武裝的訓練基地,這使得古巴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受到很大打擊。

從純粹的軍事觀點來看,美軍在“急迫暴怒”中驗證了多種概念、戰術和新的武器系統,以此為轉折點,逐漸從越南戰爭的傷痛中恢復過來。美軍從這次行動中總結出大量非常有價值的經驗教訓,在此後的一系列類似行動——利比亞、巴拿馬、海地和伊拉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急迫暴怒”對於包括“海豹”在內的特種部隊是一個里程碑和轉折點,使之有了檢驗其訓練成果和專用裝備,以及證明自身價值的機會。事實上,作為美軍引入職業化軍隊系統後的首次大規模軍事行動,“急迫暴怒”標誌著整個美國軍事力量的復甦,它的成功極大的鼓舞了越戰後時期的士氣,也是美國為了支持其國家政策而投放其軍事力量的能力的完美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