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什麼是陀飛輪裝置?

鐘錶一點通


很多人知道陀飛輪,也聽過卡羅素,更有不少人認為就是換了個說法而已嘛。如何區分二者網上各路前輩英豪們也是沒少寫,結果好像記住的人也不是特別多,我倒不是說自己能比前輩寫的出彩,只希望這種前赴後繼科普的形式多少能被有需要的讀者看到。

陀飛輪

早期時機械懷錶常常會受到發條鬆緊度、金屬疲勞度及地心引力的影響,形成較大誤差,為了消除這些影響這兩種功能才出現。腕錶不像懷錶一樣需要長期垂直放置,受到的影響自然沒原先那麼大,這兩種功能現今的工藝性以遠超實用性。

也有人認為卡羅素是想要模仿陀飛輪卻失敗了的次品,它的確是想要替代陀飛輪,創造出一種能和陀飛輪一樣的元件,同時價格比陀飛輪便宜,更親民。

寶璣在1775年時提出了陀飛輪(Tourbillon)的構想,到了1801年6月26日才接到專利號,卡羅素足足比它要晚出現91年。

陀飛輪

卡羅素(Karrusel)的發明者是Bahne Bonniksen(1859-1935)在1892年時發明的,這位倫敦的丹麥籍製表師憑藉全新的複雜工藝(相當於陀飛輪Lv2.0)一舉拿下專利(專利號:21421)。問題等他發明完不久就顯現出來了,說好的價位更親民吶?反而比陀飛輪更貴了是什麼鬼。

卡羅素

二者目的一致,都是為了抵消地心引力對腕錶精準度的影響而出現的,它們的根本差異在傳輸路線上:

區別陀飛輪卡羅素1固定齒輪、擺陀,旋轉框架同軸早期無固定齒輪,第三方齒輪帶動2個獨立輪系,一條帶動框架旋轉,另一條為擒縱系統運行傳輸動力

2傳動齒輪系統包含旋轉框架旋轉框架與整個輪系分開3第3齒輪直接向框架及擒縱系統傳輸動力第3齒輪—>第4齒輪—>棘輪—>中介輪—>旋轉框架

卡羅素

圖像結合表格就很直觀,卡羅素不論是結構還是動力傳輸形式都要比陀飛輪複雜,所需組件更多,可保障更強的動力傳輸,且降低了動力損失,速率也更穩定。像寶珀的一分鐘飛行卡羅素就籠絡了大批收藏者的心。

陀飛輪

大家最認同的陀飛輪工藝想必還是寶璣,畢竟是陀飛輪的祖宗。然而從它被髮明出來直到1920年前都沒什麼特別大的變化,同年才出現了飛行陀飛輪,在此不多做拓展。

瑞士原產陀飛輪和卡羅素基本都是百萬元起跳,我們普通人可能一輩子都狠不下心拔草,不過大概瞭解瞭解也不吃虧嘛。


腕錶時代


當然有啦!但是也是非常少見的!目前只有德國肯寧家機械鐘裡面才會有哦!

陀飛輪是由瑞士鐘錶大師路易·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明的一種特殊的遊絲擒縱系統,原先主要用在表上,能將地心引力對擒縱系統造成的誤差平均化,提高時間準確度,可以說是製表技術的巔峰之作。肯寧家在創立100年之際,將陀飛輪秒針顯示突破性的應用到壁爐鍾中,在不失精準度的同時,大大增加了時鐘的美學價值,這也是肯寧家的獨家專利。

下面就是幾款帶有陀飛輪裝置的肯寧家機械鐘:

型號:1709-02-03

當代陀飛輪黃銅鍍鉻壁爐鍾,高貴獨有的9音鈴機芯上方為5面弧形斜邊玻璃形成的圓鐘頂,前後斜邊玻璃鍾門(背面是鏡子),鍍銀開放式鐘盤突顯出迷人的陀飛輪。全球限量250臺。


型號:1266-77-04

設計大師級時鐘,三維全實木木框,表面啞紅色鋼琴烤漆。斜邊玻璃鑲板簡單大方,精細J0256機芯一覽無遺(含10顆微型走珠軸承),華麗全銅鍍鉻框架。鍍銀黃銅鐘盤綴有太陽紋蝕刻及獨有的陀飛輪擒縱結構,平衡螺母以秒針形式顯示,彰顯此獨一無二的時鐘設計。全球限量50臺。


型號:1277-96-01

優美纖巧的小壁爐鍾,獨有的NET01陀飛輪機芯。精緻的染黑胡桃木及胡桃樹瘤鍾框和鍾門,啞/亮相間鋼琴漆表面處理,增強外觀對比性和可觀性。黃銅鍍鉻底腳。



青雅鐘錶


陀飛輪是路易·寶璣在200多年前(1795年)發明的一種鐘錶調速裝置,當初是為了校正地心引力對鐘錶機件造成的誤差,其法文名為Tourbillon,有“漩渦”之意。

可以說,陀飛輪的設計初衷其實一種實用功能,但是後來因為陀飛輪結構的動感和美妙,逐漸蛻變成一種觀賞性很強的鐘表工藝,同時也是一種頂級複雜功能。今天,隨便一枚搭載陀飛輪功能的大牌腕錶價位都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比如這枚積家大師系列5082420腕錶,這枚腕錶搭載自動機械機芯,錶殼為18K玫瑰金材質,具有陀飛輪功能,表徑42毫米,防水50米,參考價格620000元(以實際價格為準)。

還有這枚江詩丹頓馬耳他系列30130/000R-9754腕錶,這枚腕錶搭載手動機械機芯,錶殼為18K玫瑰金材質,深棕色鱷魚皮錶帶,具有陀飛輪功能,表徑38x48.24毫米,防水30米,參考價格1017000元(以實際價格為準)。

從時間上可以推斷,陀飛輪功能最早問世的時候,還沒有手錶,也就是說,陀飛輪只能搭載於機械鐘上。由此可見,陀飛輪機械鐘其實是遠早於陀飛輪機械錶問世的。因此,今天我們既可以在一些博物館看到古董陀飛輪機械鐘,也可以在鐘錶店裡看到一些鐘錶品牌推出的新款陀飛輪機械鐘。


腕錶部落


Tourbillon(故又稱特比龍),有“漩渦”之意,它是瑞士鐘錶大師路易·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明的一種鐘錶調速裝置,目的是校正地心引力對鐘錶機件造成的誤差並於1801年註冊專利。


陀飛輪技術自發明以來絕大多數用在腕錶的生產上。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陀飛輪的實用價值逐漸衰減,但其藝術觀賞價值居高不下,導致了著名品牌的陀飛輪腕錶價值不菲。

德國品牌肯寧家(Kieninger)在創立100年之際,將陀飛輪秒針顯示突破性地應用到壁爐鍾中,在不失精準度的同時,大大增加了時鐘的美學價值,這也是肯寧家的獨家專利。


去年肯寧家主打都市女性風的珠寶系列檯鐘又成功的運用了陀飛輪秒針,這又是首創。陀飛輪秒針顯示加上優美時尚的時分針,彰顯了這臺珠寶系列時鐘的優雅精緻。


(圖片來自青雅鐘錶 中國領先進口機械時鐘零售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