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教師應該如何理解和學習國學

教師應該如何理解和學習國學

【吳賓專欄】

教師應該如何理解和學習國學

原創作者|吳賓(山東威海三中物理教師,校長傳媒專欄作者)

週末講座,與老師分享了一些通俗的國學思想。參加講座的是清一色的物理老師,部分老師對國學瞭解甚少,不免對我提出質疑。有一個老師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吳老師,您這是在講厚黑學嗎?我不禁愕然。中國的傳統文化,怎麼就成了厚黑學了呢?到底是國學本身有問題?還是我對國學的解讀有問題?還是由於某些老師平時的言行與國學格格不入,面對正確的思想固執己見,不想改正嗎?

我堅信,國學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現在的一些思想與國學是格格不入的。例如,國學講究長幼有序,而現在的思想卻追求平等。追求平等有錯嗎?當然沒有。可平等能真正實現嗎?也當然不能。老師和學生之間怎麼可能平等,領導和普通老師之間怎麼平等?

當地震來臨的時候,老師理應讓學生先跑,自己最後跑。如果追求平等,老師就應該和學生一起跑。老師在講臺上,而且年齡大,很可能最先跑出去。而老師真的這麼做了,就會受到社會的譴責。所以平等只能相對而言,很多事情根本做不到“平等”。如果一些事情做到了平等,可能會釀成大的問題。

老師在某些原本不合理的事情上,如果能追求平等,則可能有利於教育和教學。例如,老師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老師要俯下身子,做學生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老師應該言傳身教,一些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做到。

所以,我們現在追求的是相對的平等,而不是絕對的平等。可是國學中,要求對領導的支持、尊敬、服從,讓某些人大為不爽。我曾經見過一位有意思的班主任,他把西點軍校的管理經驗用到自己的班級管理實踐中,要求學生對自己絕對服從,要“沒有任何藉口”。可是他對學校的政策、規定卻滿腹牢騷,對於領導的責備、批評,每次都找很多借口。問其原因,他說:“我那樣做,是為了學生好,但領導憑什麼那樣對我?”

有些老師對自己和對別人是兩套標準。既不懂國學,也不懂科學,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去說話、做事。甚至有的老師內心覺得別人都是錯的,而只有自己的對,還覺得自己最高明,別人都應該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可這樣想、這樣做的結局是什麼呢?

上面那位老師用西點軍校的經驗在治班的班主任結局很不好。雖然他很勤奮、很敬業、很努力,班級成績也很好。可是他與學生的關係並不好。雖然矛盾還沒有僵化到與領導發生直接衝突,但由於他給領導的印象不好,在高三學生畢業後,就不再安排他做班主任的工作了。幾年後,備課組長也不讓他做了,而讓年齡比他小很多的老師當備課組長,他在學校成了“邊緣人”。

國學裡面的精華是做人的準則、法則。國學在教我們做人、做事。學習國學的目的是讓我們提高品德、找準自己的位置,說恰當的話,做恰當的事,進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價值,最終達到人生的境界。可有的老師不會做人,也不會做事,經常鬧出一些笑話,最終碌碌無為,潦倒一生。

我們有很多優秀的老師,業務能力強,是把教學的好手。可是這些老師卻很自負,也不懂的如何與人溝通,給自己的工作帶來很大的阻力。當遇到這些阻力時,不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反而覺得是別人故意與自己作對,甚至覺得別人用骯髒的厚黑學來對付自己。於是有的老師變得清高,有的老師變成憤青,有的老師墮落了自己的品德。

我們有很多老師都熱衷於國學的學習,同時也有很多老師對國學知之甚少。學習了國學,用國學中的思想來指導自己的為人處世,用國學中的道德水準來約束自己的思想,都是可以的。但是,老師不應該因為自己學習國學,就覺得別人也應該學習國學。自己按照國學中的思想去為人處世,無可厚非,但別人不按照國學中思想去做人做事,也不要認為別人錯誤。自己可以用國學中的道德水準約束自己,但不可以用國學中的道德水準去約束和評價他人。學習了國學的老師不要自命不凡,更不應該覺得那些對國學瞭解甚少的老師不如自己。

誦讀國學經典或許真的能開啟智慧,激發潛能,提升人品,但對國學置之不理,不聞不問的人,又有何錯之有。一個老師自己學習國學,其實挺好的。向別的老師推薦國學,也挺好的。但是,強迫別的老師也都學習國學,則是錯誤的。因為學習還是不學習國學,每個老師有權利自己選擇。

國學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有其侷限性。而我們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國學中知識不可能包羅萬象。我們現在幾乎每個人手裡拿著一部手機,國學就很難解釋這種現象。當然,有些人總會尋章摘句,牽強附會用國學解釋現在一切,可他們不知道,他們的這種行為本身,已經違背了國學的精髓。

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現在,不過才100年,國學仍被大家認可,甚至是推崇。但是,如果再過1000年,國學的價值還會像今天這麼高嗎?在這1000年裡面,又有很多新的思想產生、發展,被時代所認可。也會有一些舊道德被打破,而一些新道德會被建立。當然,可能發展最快的是科技。新的技術不斷產生,這是國學更加鞭長莫及的。

在這1000年裡面,新出現的思想、道德等著作是否也被納入國學的行列呢?我們不得而知。我們知道的是,我們並沒有把魯迅的思想和著作納入國學的範疇,也沒有把諾獎得主莫言的思想和著作納入國學的範疇。我們的國學還只停留在對古代典籍的學習和詮釋,沒有人敢說把現代人的包含新思想的著作也當國學。如果長此以往,或許再過1000年,國學就會出現嚴重的斷代,國學也會慢慢淡出人類的視線。如果不想此類現象發生,那就把這1000當中有代表性的新思想納入國學範疇。也就是說,國學本身不能自建牢籠,固步不前。

國學本身就在那裡,我們所看到國學就客觀的擺在那裡。國學的地位和作用不會因為我們的抬高而變高,也不會因為我們的貶低而變低。如果老師選擇學習國學,那就請用國學來淨化心靈,用國學來規劃我們的人生,用國學的方法來與人融洽相處,用國學來助力我們的教育人生。如果選擇不刻意的學習國學,也不會影響教師的教書育人的本領,也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不利影響。把國學捧在天上不對,把國學踩在腳下也不對。與國學和睦相處吧,學與不學,都可以。

教師應該如何理解和學習國學

吳賓,山東省威海三中物理教師。在《中國教師報》《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中小學德育》《福建教育》《青年教師》《當代教育家》《教師月刊》《今日教育》《山東教育》《教師博覽》《中學物理》《德育報》《教育文摘週報》等發表文章80餘篇,著有《師經》等。威海市市直教學能手,威海市教科研先進個人,威海市市直優秀教師,山東省優秀電教員,威海市名課程團隊骨幹成員,校長傳媒專欄作者,《教師博覽》簽約作者,2017年9月登上《教師博覽》“人物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