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为什么明朝疆域争议如此之大?

金玉满堂105


答 | 江隐龙

明朝疆域之所争议巨大,是因为要用现代的、源于西方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古代的、源于东方的客体,所以两者必然不易兼容。你要是用源于中国的“宗藩体系”去衡量西方中世纪那些国家间的关系,估计头能大死。

中国古代重“华夷之辨”,除了中原王朝之外,其它国家对于中原王朝只有藩属国对宗主国的朝贡;而中原王朝的“藩属国”不是一个耻辱,而是一个荣耀,周边的国家希望成为“藩属国”,而中原王朝还时时不允,在这种思想观念下,疆域这个概念实在说不上有多重要。

于是问题就出来了。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在其当政时就划定了周边的一系列“不征之国”,基本定下了明朝疆域的四至。这些不征之国,在明朝皇帝眼中,你说它不属于中国?恐怕明朝皇帝和明朝官员都不会这么想。为什么呢?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管他是叫朝鲜王国还是叫朝鲜都司呢?有关系吗?让朝鲜国王“替朕永守之”,岂不更好?

但是现在人定义国家,就要有明确的领土主权了。一道边界,这边是甲国,另一边是乙国,决不能有误;而既然是两个国家,彼此主权平等,互相合作竞争,疆域因此才显然重要。有明一朝,真正实际管理的,是汉族人为主的两京一十三省,对于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大多是羁縻统治。你说这些地区算不算明朝领土?估计朱元璋听了会一脸问号:“你们也想成为中国领土?哪来的自信?”

所以,清朝国土面积大,是因为自清朝开始逐渐通过“条约”这一形式,确定了中原王朝的领土范围,使得中国古代的“天下”的概念渐渐向现代国家领土过渡。明朝之前没有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你去论他们的疆域,就不太容易;各自的依据不同,面临当然也就不同了。


切割地球


根据《明史·志第十六》记载:“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实际上,明朝的疆域是一直变化的。首先,我们引用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明朝宣德八年(1443年)疆域图,看明朝前期疆域包括下列现已不属于我国的地区:

1、俄罗斯远东地区,缅甸的约一半,不丹,锡金,克什米尔地区的1/2。

2、但明朝前期疆域不包括大部分新疆(近四分之三)、近一半内蒙古地区,也不包括台湾。

3、按此疆域图计算,明朝前期疆域面积大约是1100多万平方公里。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明朝的这些疆域中,地域面积最大的我国东北及现俄罗斯远东地区,青藏地区(包括不丹,克什米尔等),新疆哈密地区,都是羁縻统治区。分属于奴尔干都司、乌斯藏都司、西番五王驻地和哈密卫等。所谓羁縻统治区,就是明朝中央政府不设正式的行政管理机构,委任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管理这些区域。

明朝的正式行政区只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两京即京师、南京,十三个布政使司是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大概李敖等人说的明朝350万平方公里疆域就是指这一部分吧。

二、明朝中期的疆域

土木堡之战后的年间,明朝对蒙古的边界线后退,再加上失去河套地区,面积缩小如下:三、明朝后期的疆域

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开始,明朝东北羁縻地区(包括现今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就与明朝脱幅了。另外,内蒙、新疆哈密地区、青海和甘肃部分地区、缅甸的许多地方也早已不属于明朝。估算,此时明朝的疆域大约不到570万平方公里。

明朝疆域继承自元朝明朝对西藏、东北地区的统治实际是继承自元朝。因北元残余势力拒不投降,明朝对付蒙古游牧政权又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明朝疆域不包括元朝的内蒙古部分地区、外蒙古和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明万历十年(1582年)明朝疆域图。

当时,努尔哈赤尚未建立后金政权,东北地区仍是明朝疆域,但与明初疆域相比,内蒙、新疆哈密、青海和甘肃的部分地区、缅甸的许多地区已不属于明朝。





汤圆说历史


诚邀,如题。为什么明朝疆域争议如此之大?因为明朝的领土确实变化很大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公元14世纪,由于元顺帝残暴加之中原天灾不断,百姓民不聊生甚至易子而食,朱元璋乘机颠覆,建立大明。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完全消灭元朝,在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其实大明的国土仅限于江南诸省,彼时的中华土地上还有川渝的明夏政权,云南地区的元朝梁王,以及逃回蒙古的蒙元旧部,后明朝南征北战,在永乐时期领土达到极盛,武宗之后,明朝的领土又逐渐变小,直到明末,仅仅拥有传统的十八省汉地,面积不足330万平方公里。

那么都有哪些地区在明朝的国土上变化呢?

首先是西藏,

明称西藏区域为乌斯藏,朝廷在乌思藏设立卫所,委任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赐给印信,让他们办理藏族事物,征收贡赋。明朝在西藏还树立僧官制度,对各教派领袖酌情封赐,各级僧官也由朝廷任免,法王是最高僧官。可见明朝对西藏一直是统辖的,这个毋庸置疑,但是明朝末年,西藏地区的和硕特汗国兴起,明朝对西藏的掌控能力大大下降

然后是东北

东北在明朝建国之初为奴儿干都司,首要散布女真人,女真又分为三大部落,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明初臣服于明朝,明成祖朱棣设奴儿干都司,可是这个机构是间接军事统辖,除少量官员,其它大部都不是中央派遣,一朝一夕,该司成了部落世袭机构,明后期废除,这时的女真现已失控了,不是彼此吞并,便是宣布脱离明朝中央,后期明朝也便是统辖东北南部辽东少量当地汉人,因而有些地图就显现东北不归明政府了。

然后是西北、北部

该区域几乎由零星的蒙古旧部——鞑靼、瓦剌等操控,也是战事最频频的区域,明朝的西北国界没有那么安稳,常常南北移动。在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在通州区域被瓦剌俘虏,这件事可以看出蒙古现已接近京师城下;而有时明朝军事强大向北推进,边界一定会靠北。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1、标准问题。

明朝版图争议较大,除了清朝抹黑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不同标准得出的结论差距往往很大。因此,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标准问题。

今天大家说的领土与版图,是近现代才有的概念,和古代计算标准也存在巨大差异。西方国家也是18世纪才有这个概念,我们中国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才逐步有这个概念。

一般而言,世界近代史开端是以1640年——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标志的,而中国近代史是以1840年为开端的。因此,不管怎么算,明朝都属于古代王朝,而不属于近代王朝。今天我们就按古代标准、近现代标准、谭其骧标准、西方标准分别统计明朝版图大小。

2、按世界古代版图标准计算(汉唐模式):1500多万平方公里或者1700多万平方公里

1)1500多万平方公里说法依据

参照汉朝对西域,西晋及三国对西域,唐朝对突厥、回鹘、铁勒、室韦、契丹、靺鞨、南诏(羁縻附属国)的松散羁縻统治,明朝版图在永乐时期,最大可达1500多万平方公里。

这个是把《明史》列为外国列传的鞑靼、瓦剌(参照南诏)及旧港等的300多万平方公里加起来统计的。一些史学家认为,鞑靼、瓦剌对明朝一直有称臣、纳贡并接受明朝官爵,参照唐朝对南诏、靺鞨、回鹘等羁縻标准,也应该算作明朝版图。

关于鞑靼、瓦剌问题,不少史学家认为:“元朝的后裔鞑靼被清朝人别有用心的划在了‘外国传’,其实成吉思汗子孙的可汗称号,是来自明王朝的册封,瓦剌的三大部落封号也来自明朝册封,兀良哈是明朝的都督,蒙古部落与明朝的关系,不是外国与中国的关系,而是中央政府与被册封藩王之间的关系。”“明朝三百年,蒙古、新疆、西藏都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土。现代中国领土版图,是由明朝奠定,再被清朝一点点出卖成今天形状的,这是最起码的事实。”

个人觉得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所以传统明朝版图也都把鞑靼、瓦剌标示为不同于外部藩属国的颜色区别对待。

1771年,蒙古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率领17万族人东归,交给乾隆一件重要物品,表达归附中华之意。这就是明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朱棣册封前土尔扈特部首领太平为贤义王的“永乐印”。送上此物,即表达归附中华之意。

这个不为人所注意的情节,既意味着清朝从此继承了明朝对土尔扈特的统治,也同样揭开了素来不为人关注的明朝对蒙古部落的统治情况。有关明朝和蒙古部落的关系,很多历史记载被清朝康雍乾皇帝借着修《明史》的名义,刻意删除了。

(注意:这里说的明朝对土尔扈特的统治是指未迁徙前土尔扈特在蒙古高原的地盘,而不是个别人故意曲解的土尔扈特迁徙到伏尔加河的地盘统治,那个时候明朝都灭亡了,还怎么统治?这种曲解只能说太恶心)


2)1700多万平方公里说法依据

这个是把亦力把里算进来的,很多人可能或有点意外,其实也好理解。

把西域纳入汉朝的依据是什么?汉朝在此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把西域、回鹘、靺鞨纳入唐朝的依据是什么?唐朝在此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东都护府等。

把亦力把里纳入明朝版图的依据是什么?明朝在此设置了亦力把里卫指挥使司。



因为西域都护府也好,安西都护府也罢,都属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同样亦力把里卫指挥使司也属于明朝的一个军事机构。

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实行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5600人。卫下有千户所(1120士兵),千户所下设百户所(112士兵)。

3、按谭其骧统计标准:1200多万平方公里

这个很好统计,不算鞑靼、瓦剌、旧港等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明朝永乐时期版图最大达到1200多万平方公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家日常看到明朝所谓“最大版图”(997万平方公里)是宣德8年的,已经比永乐时期缩小了很多,此时的明朝已经放弃安南、蒙古的开平卫等很多地方,使得明朝在蒙古地区的版图后撤了300多里。




4、按世界近现代版图标准计算:400万平方公里

如果不算羁縻统治范围,只算郡县制也就是现在的省市县实打实统治地区,明朝版图只有约400万平方公里。

当然,如果按这个标准计算,扣除明朝大规模移民的贵州和云南,使云贵真正纳入中华帝国核心版图的面积,明朝以前的朝代版图最大也不会超过350万平方公里,更别说秦汉时期几乎没怎么开发的南方地区了。

就是1908年(都快进入人类现代历史范畴了)以前的清朝版图,也只有约400万平方公里。

2014年3月2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赠送给我国的国礼,一幅清朝地图。1735年,德国绘制的世界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注:按清朝实际控制面积来划的,大约360多万平方公里,这也是欧美一些国家统计的清朝版图大小)。

当然,套用这套标准,清朝这方面还是可以占一些便宜的,因为在即将灭亡的1908年,清朝先后对全国将军领地(新疆、内外东北)等部分羁縻统治地区进行了郡县制(省市县)管理模式,此时的清朝明面上的实控面积达到600多万平方公里(西藏1912年民国建立后才改为行省,青海1929年建省,内蒙古地区民国时期陆续建省,外蒙古 1911年驱逐清政府驻库伦办事大臣,宣布独立时还不是省)。



说到真正实打实控制住全国每一寸土地,实控面积最大的还是现在,能控制到村镇和社区。当然,这也是历史的进步,世界各国都如此。

5、按西方历史地图统计:600多万平方公里

众所周知,由于世界观、价值观不一样,西方国家对中国古代王朝版图统计一向异常苛刻在西方国家明朝版图只有约60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两京十三省+奴儿干(内、外东北地区东部)+旧港+安南+内蒙古大部+青海省+关西七卫(新疆东部)+缅甸东北部。



但在西方国家历史地图,清朝也同样很小,甚至不到400万平方公,只有明朝两京十三省的大部地区。

下图就是2014年3月2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赠送给我国的国礼,1735年德国绘制的世界上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大约360多万平方公里,这也是欧美一些国家统计的清朝版图大小。

6、几个容易被忽略的明朝边疆地区管理机构

斡难河卫指挥使司:

是明朝统治蒙古国东部及中国呼伦贝尔市西部和俄罗斯贝加尔湖以南地区的机构。

“1392年,明军兵锋抵达斡难河(今鄂嫩河),统一蒙古。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二月,明朝在斡难河流域设立斡难河卫,作为羁縻卫,管理蒙古族和其他民族。”

关西七卫:

是指明朝在今甘肃西北、青海北部及新疆东部设立的7个卫所,又称“西北七卫”。

亦力把里卫指挥使司:

明成祖时在西域亦力把里城设置了亦力把里卫指挥使司,具体资料多已丢失或被刻意删去,散见于明朝部分史料。



俄力思军民元帅府:

明朝在西藏设立的地方统治机构,包括现今西藏西部、新疆西部和今天的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东部。

目前。国家档案局保存有明太祖任命搠思公失监为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元帅的圣旨。

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的设立,表明在明朝西藏西部地区、新疆西部和克什米尔地区东部当时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是明朝对今西藏自治区除昌都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锡金国、不丹国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1373年明朝在此地置乌思藏卫,1374年改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治所乌思藏(今拉萨)。

“明朝政府还采取“僧官制度”,封喇嘛教僧人为卫所的指挥使、同知、通判等官。最高僧官为法王,任乌思藏都指挥使。可见西藏地区与明朝中央政府是隶属关系,此关系一直维持到万历、崇祯时期。”

朵甘都指挥使司:

是明朝在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其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西藏昌都地区和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下辖1卫、2法王封地、3宣慰使司、5招讨司、4万户府、16千户所。



旧港宣慰司:

明代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东部设置的一个行政机构,明朝时期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政府驻地位于今印尼苏门答腊巨港,是明朝当时驻南洋最高行政机构,也是当时明朝领土最南端,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



三宣六慰:

是指明朝在云南和中南半岛设置的管辖机构统称,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



据《明史》记载,三宣六慰的范围除了云南,还包括今缅甸、泰国北部和老挝中北部,皆“滇中可以调遣者”。

7、明朝版图统计的几个误区

1)拿明末版图和清朝鼎盛时期的版图对比

2)汉、晋、隋、唐、元、清等羁縻统治地区可以纳入版图进行统计,明朝就不可以

典型比如西汉对西域的羁縻统治(前后持续60年),西晋及三国时期对西域的羁縻统治,唐朝对蒙古地区的羁縻统治(前后持续不到4年),清朝对西藏的羁縻统治(从头到尾),在满清及其御用文人的刻意宣扬下(包括上述将鞑靼和瓦剌刻意列入外国列传),明朝对奴儿干(前后持续约200年)就不算了,这个很不公平,明显的双重标准。



就算明宣宗时期撤销了奴儿干(史料没有明确说撤销,但也没有史料记载还存在)的行政机构,但是明朝对奴儿干地区的卫所(军事机构,占领)设置反而由明初的100多个,增加到晚明万历时期的400多个,有增无减。

3)对待内部藩属,采用双重标准统计

对于同样是内部蕃属的蒙古等地,可以算做清朝版图,而在《明史》将明朝内部蕃属鞑靼、瓦剌等标成外国,清朝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搞双重标准。

南诏是唐朝的附属国,清朝时期的内部藩属国内外蒙古、西臧(甚至拥有自己的附属国,清朝时,西藏有3个附属国)等地,尚且纳入唐朝和清朝版图进行统计,为啥明朝设置有行政+军事机构的奴儿干、乌斯藏都司、关西七卫、朵干都司、中南半岛的三宣六慰、旧港宣慰司(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一部)、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地就不能纳入明朝版图进行统计?!明显的双重标准,要么大家都统一不纳入计算,要么就同等对待。

连一向对中国古代版图统计异常苛刻的欧美国家,都把旧港宣慰司算作明朝版图(约600万平方公里)进行统计的,国内一些学者自己反而不纳入统计,是何道理?



同样的还有奴儿干地区,一些人说在西方国家历史地图,明朝是只有600多万平方公里,但你没说后半句,同样在西方国家历史地图,清朝只有不到400万平方公里(下图)。

一些人为了抬高清朝,称清朝无羁縻版图,这是一种谬论。其实清朝在绝大部分的时间,实打实控制的也就是汉地18省(也就是默克尔送的国礼绘制的版图),其他地区都属于藩属部落或者将军领土等羁縻统治地区,这也是中、日、韩三国官方组织编纂的《超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中日韩三国历史编纂委员会):“国际共识”。

总评:明朝是一个争议较大的朝代,但不管怎么说,在谈论明朝历史时,希望大家能公平客观对待,不能搞双重标准。当然,正因为明朝历史一贯这样大量的被抹黑,也使得越来越大的人,随着明史研究的深入,对明朝认识越来越多,反而对明朝愈加热爱,这恐怕也是满清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和那些故意抹黑明朝的人所想不到的了。

当然,如果有人还想继续拿近代王朝或现代国家和古代王朝比拼实控版图,比拼科技发达,比拼武器先进(还是购置的),以此刷他所谓的某朝代的强大,那就没办法了。就如同一个网友说的,如果你想刷荣誉感,你可以和古代人比先进,比知识面广。



如果你想如实客观评价自己,那就请把自己和当代人或者身边人进行对比。个人尚且如此,国家及朝代也是如此。一些人老拿20世纪的清朝和几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的朝代吹谁的实际控制面积大,是荒谬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这张地图都是清粉故意抹黑明朝使用的地图,没见过哪个明朝粉丝有使用这张地图的。当然,关于明朝奴儿干都司最北部到哪,目前国内专家没有统一意见明确指出,谭其镶版明朝版图也没有具体明确画出明朝东北部疆界,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到达楚科奇半岛。


可汗说事


一,在对疆域面积进行计算之前,首先要明确疆域、势力范围以及“册封”的区别:

1,如果一个地方为其疆域,必须要设置管辖的机构,派遣官吏从事日常行政管理和军事控制;或者由经朝廷认可并经授权的本土官员代为管理也算疆域范围。

2,势力范围是指一国将其力量所能控制的某国领域的一部或全部,划为自己进行经济、政治侵略而不许他国势力侵入的特殊地区。朝鲜、越南等藩属国当时就是属于明朝的势力范围,清朝后期中国各地基本沦为了外国的势力范围。

3 ,册封又与势力范围不同,中国古代对周边很多臣服的藩属国实行册封,被册封的蕃属国有自己的主权,但是不完全独立,藩属国的君主要由宗主国册封,国家政治也一定程度上受宗主国制约,按时向宗主国进贡,受宗主国保护,这类册封既不是疆域,也不是势力范围。

二,自 1368年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1368—1644)以来,关于明朝的疆域到底多大,历史上争议不断。其实这种状况,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前,不仅仅是明朝,绝大部分国家的疆域面积都是经常改变的:

首先是因为那时候国家之间经常发生领土争夺战,有胜有败,所以领土面积随着变大或缩小,所以疆域面积经常改变;

其次是,一国实力衰落,对辖区管理和控制力收缩,原在其疆域内的某个或多个地区独立或分裂出去甚至归顺了周边更强大的国家。

最后极端的是,特殊情况下领土面积改变,比如1867年沙俄将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总面积有15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美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州。

二战胜利后,创立了联合国,各成员国陆续通过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不侵犯他国领土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在宪章第二条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1970年的《国际法原则宣言》进一步把这一原则阐述为不得侵犯他国国界,不得组织武装力量侵入他国领土,国家领土不应成为违反国际法实行军事占领的对象,使用武力威胁或武力取得的领土一概不得承认为合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宣言》等都禁止侵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农民更疯狂


明朝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王朝,而对于明朝的疆域问题也是很多人津津热道的话题。其实明朝的疆域是一直在变化的,这可以从明朝的前、中、后期可以看的出来。

《明史.志第十六》记载:“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候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从上面明史的记载可以看出,明朝的疆域一直变化中,我们可以从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看出明朝宣德八年的疆域。

图中可以看出,明朝的前期疆域还是挺大的,包含了很多现在不属于我国的地区:

  1. 俄罗斯远东地区,缅甸差不多一半的地区,还有不丹、锡金、克什米尔地区的二分之一。

  2. 但明朝前期的疆域不包括四分之三的新疆、一半的蒙古,也没有台湾。

  3. 按此疆域地图计算,明朝前期疆域面积约是1100多万平方公里。

但我们也看的到,明朝的疆域中,地域面积最广的是我国现在的东北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青藏地区、新疆哈密地区,都是羁縻统治区。所谓羁縻统治区,是指明朝不设正式的行政管理机构,只是委任少数民族首领来管理这些区域,分别是努尔干都司、乌思藏都司、西番五王驻地和哈密卫等。

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后,对蒙古的边界后退,再加上失去了河套地区,明朝中期疆域缩小许多。

上图中明朝疆域缩水了很多,河套地区沦陷,边界线后退到大同府境地,而西宁卫地区也沦陷,退守到了兰州地区。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更是与明朝脱离,内蒙、新疆哈密、青海、甘肃部分地区以及缅甸不再属于明朝。

从1616年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建立开始,明朝前中期掌控的区域严重缩水,此时的疆域不到570万平方公里。明朝的疆域其实是继承了元朝,当时西藏和东北地区是被元朝控制,元朝灭亡后明朝继承了下来,但因北元残余势力一直不投降,明朝对蒙古游牧民族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所以明朝疆域并不包括元朝的内蒙古部分地区、外蒙古和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

明朝的疆域一直存在争议性,那是很多的史书都是明史清修,清朝的官员对明史进行了修改导致明朝的历史差异性很大,明初时的疆域还是很广的。


大国布衣


个人认为明朝最大领土范围六百万平方千米左右,多数时间三四百万平方千米。

算不算领土总得有标准,第一看有没有军队,第二看有没有官员,第三看有没有收税。

中国历史上实际控制领土多数时间都是从朝鲜半岛到河西走廊,从长城到越南这三四百万平方千米,汉唐增加了西域地区控制也不是很稳。唐朝短暂统治过漠北地区。也就辽,金,元,清这几个朝代能够相对长期稳定的控制周边气候恶劣地区。

宋朝又把西域,朝鲜和越南北部失去了,明朝也没能恢复。

所以汉唐盛世这两个朝代最牛是千年来共识,宋朝的繁荣也是共识,元朝庞大也是共识。加上秦朝首创之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加成吉思汗作为五个最伟大朝代的代表。

这这里再阐明我两个观点,第一中华民族是多元一统,黄帝,炎帝,蚩尤本身就不是一个部族,夏商周也不是一个部族,秦楚在没有融入之前均被视为异族,刘邦本身就是楚人,夏朝王族按记载是匈奴祖先。中华在血缘上,文化上,本身就是各个民族各个文化融合成的,我的第一个结论就是只要能够长期稳定的统治中国,对中国文化发展做出贡献,认可中华文明,就是中国正统。如果真的论血缘,汉族恐怕不是最纯正的炎黄后裔,起码藏族,羌族血统比所谓的南方客家人更纯正,中华文化不是靠血缘来辨别的。

第二点恐怕要挨明粉骂了,明朝和朱元璋是我认为最糟糕的皇帝和朝代。朱元璋是个很厉害的皇帝,但对中华文明的伤害恐怕也是最大的。经济上摧毁泉州,松江,苏州等海外贸易,国内工商业中心,对工商业实行法西斯对犹太人性质的竭泽而渔政策,实行农本位和工匠世袭制,而宋元工商业社会退步到明朝农业社会。很多人津津乐道的郑和下西洋,郑和做太监就是因为是海外贸易集团的后人,海外贸易集团被灭,郑和年龄小没杀但是阉了。文化上实行文字狱,明朝的文字狱远朝秦朝的焚书坑儒,清朝也继承了这个糟糕的政策,所以李贽被杀,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些有点思想的人也只能在明清混乱间隙昙花一现。也就王明阳一个像样大家。政治上黄帝极端专制,与太监特务共治天下,明朝的大臣,哪怕是张居正这些的牛人,也得仰太监鼻息。还有个糟糕透顶的皇族制度,不做官,不当兵,不生产,待遇丰厚,纯粹的社会寄生虫。哪怕非常差劲的清朝好歹旗人也顶个军人帽子,有做官从政的,起码有一点积极作用。明朝的民族政策也是非常糟糕,宋朝好歹融合了沙陀等唐朝遗留的少数民族,元朝也融合了契丹,女真,党项等一大批民族,明朝在民族融合上几乎没有任何贡献。还有一个就是明朝恢复了在周朝都废除的殉葬制,这点能比的也就是边境少数民族未开化阶段。我都怀疑朱元璋是某个跟中国有深仇大恨的人混进来的。

整体上讲,明朝建立是中国历史重要转折点,中国从进步,进取,开放,包容转向极端,专制,封闭,保守。清朝也是明朝的学生级别,虽然在太监特务制度方面有小修补,但基本制度没变,根本还是一回事。


回来啊112


明朝仁宣之治前期,属明朝领土扩张的时期,直到明宣宗同意从越南撤军开始,加上后来的土木堡之变明朝领土才进入保守期,虽进入保守期,但终明一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可以说是中国最有骨气的朝代,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是所有朝代不能比拟的。个人比较喜欢明朝



微山湖新伟


其实没什么差别,明朝能够实际控制的也就是长城以内的地区。在那个年代没有国际法,对于一块土地的归属来说,其主要依据就是实际控制。至于实际控制的标准,无非是这几条:

第一、驻军。驻军标志着军事占领,只有军事占领后才能有其他的活动。

第二、中央设置的官署衙门以及中央派驻的各级官吏。仅仅是军事占领是不行的,还得有行政活动,而行政活动就必须要有负责行政事务的官吏。

第三,行政活动。行政活动的范围很广,包括划定行政区、发行货币、税收、审理案件(根据历史记录,所有的案件档案都要上报刑部复核、存档)、对该地区进行行政管理工作。

好了,如果按照上述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明确的结论,那就是明朝实际控制的地方,也就是长城以内的300多万平方公里。


当然有人会拿谭其骧版的明朝地图来说事,但是谭其骧先生也说过,他给给明朝画这么大有政治因素,实际上明朝对辽东边墙以北以及蒙古、新疆、西藏以及台湾并没有实际控制。所以严格来说,明朝疆域也就是长城以内的地区罢了,不存在什么萎缩后退之说。

而且在五大大一统王朝当中,明朝不像汉唐元清这四个大一统王朝一样是富于侵略性的开拓性王朝,而是一个内敛性王朝,再加上明朝糟糕的财政制度以及对工商业的打击,明朝也没有经济实力去支持开疆拓土。

所以,明朝也就只能这么大了。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看到有其他答主说“明朝的疆域之所有有争议,是因为从鼎盛时期到明朝末年的疆土变化太大。”只能说一句胡扯,中国历代王朝,有几个朝代的前后期实际统治疆土没差距的,把这事拿出来说事根本没有任何意思,而真正之所有明朝的疆域争议如此之大,其实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明朝的中央政府对西藏是实际统治,还是制约。也就是说,这块地,到底能不能算在明朝的国境之内。”

明朝对国土的统治大致是沿袭元朝留下的疆土,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自唐灭国以降,中原王朝对那块地的统治中间断了三四百年。而元朝的统治阶层又是出了名的不会统治,虽然碍于蒙古铁骑那恐怖的破坏力,早在至窝阔台时期,当时的萨迦派教主萨迦班智达就已经率吐蕃各部归顺蒙古,而元朝则将藏区贵到宣政院辖下。比如《元史·百官志》就记载: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至元)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但是到了明朝开国,朱元璋可没那个功夫打到西藏去,但是毕竟现在中原王朝易主了,所以洪武五年十二月,乌斯藏摄帝师—喃加巴藏卜就派遣使者前来出使大明表示臣服。朱元璋看到藏区帝师过来朝贡,那肯定是非常开心的,再说人家都已经做你的藩属臣了,你总不好意思过去说,“啊,以后你们那块地,就是姓朱的啦。”所以朱元璋对西藏的统治就成了封建制,所以明朝政府就在西藏册封了大宝法王(噶玛派)、大乘法王(萨迦派)、大慈法王(格鲁派)三个宗教领袖和阐化王(帕竹政权)、护教王、赞善王、辅教王、阐教王五个地方领袖。也就是说,承认三法王五王在西藏的独立统治,他们跟明朝的关系就跟当时明朝和朝鲜半岛的关系差不多,他们只需要每年朝贡。当然,明朝政府也不会驻兵和派遣官员统治。

也正是由此,所以历来明朝对于西藏的统治就是不同观点的人各执一词。当然,西藏其实只是明朝疆域统治中的一个问题而已,包括新疆,东北,塞外的一些统治也都是存在这样的问题,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明朝的统治其实只有“汉地十八省”,这是由于明朝对少数民族治理的方针所提出的。当然,如果你要问为什么为我们现在有大公鸡的国土的,这个其实还真得感谢清朝,毕竟中原王朝对藏区的真正统治,真正的开始应该是《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