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你對了,世界就對了

你對了,世界就對了

  梁漱溟的父親梁濟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天裡,向二十五歲的梁漱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會好嗎?”幾天後,梁濟便在北京積水潭投河自盡,這個問題最終伴隨了梁漱溟一生,他晚年的口述回憶錄就定名為《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可謂振聾發聵,堪稱世紀之問。

  是啊,這個世界會好嗎?這是響徹在我們每一個人心底的疑惑,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和回答的問題,它固然重要,但比它更重要的問題是,“我會越來越好嗎?”畢竟世界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由我們每一個人所共同創造的,正如挪威劇作家易卜生所說:“每個人對於他所屬的社會都負有責任,那個社會的弊病他也有一份。”

你對了,世界就對了

  你就是世界,一個人就是所有人。你若仔細觀察世界,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著同樣的煩惱,同樣的痛苦,同樣的焦慮,同樣的歡喜,同樣的悲傷,同樣的焦慮,也都在追求同樣的東西。

  你所面臨的問題,不但只有你有,我有,他有,而是所有人都是如此。我們都是一樣的,也許表面看起來,我們有種種的不同,屬於不同的種族,生活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膚色、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但歸根到底,我們都是一樣的。

你對了,世界就對了

  如果我們和所有的人都一樣,不過是有時你悲傷,有時你快樂,有時你憂傷,有時你痛苦,那麼又有什麼區別?

  所以我就是世界的縮影,世界不過是我的擴展。既然我就是世界,因此,要想讓世界好起來,我就必須先好起來。當我活得健全、理智,做好了自己的這一部分,也就做好了世界的一小部分。如此,積少成多,集腋成裘,世界終將美好。

  正如那首歌裡唱的“只要人們都獻出一片愛,這個世界就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因此,與其問別人“這個世界會好嗎?”不如問自己“我會越來越好嗎?”

你對了,世界就對了

  前者的態度是消極的,懷疑的,好像世界能否好起來,自己無能為力,只能寄希望於他人。相反,後者的態度是積極的,自我負責的,它意味著,我決定著這個世界的未來,這個世界是我的世界,也只有我,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讓它越來越好。

  當你將所有的責任都扛在自己的肩膀上,你就會驚訝的發現,你就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人,因為如此一來,不管你在哪裡都一樣,你的自由是完整的,你的和平是完整的,你的健全、理智是完整的。

你對了,世界就對了

  不要小瞧了你的存在,你的價值,你的影響,也許它們很小,但所有的影響都是從小到大的,就像你從寧靜的湖岸上向湖裡投下一顆小石頭。這顆石頭很小,所以它一開始先創造出一圈小漣漪,但是一圈接著一圈……一直傳送到遙遠的湖岸,湖有多遠,就傳送到多遠。而這只不過是一顆小石頭所創造的。

  願我們,都能成為一顆這樣的小石頭,一顆被投進世界之湖中的獨立、自由、健全、理智、美好的小石頭,為這個世界帶來祝福。


同步閱讀: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