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成都碼商“素描”四大特徵 確認過眼神你就是那個最成都的碼商

商幫是中國商人組織即商會的先驅,也是江湖社會的主要成分。都說四川人是天下的鹽,這裡曾走出了茶馬古道,也曾誕生了天下鹽都。成都的商幫也曾締造了富甲天下的財富神話,有碼商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然自稱一氣。

現代江湖的部分習俗和性格不少源自商幫稟賦,不同於其他城市,成都的商業環境讓這裡的碼商更加親和、接地氣。

時光回到一個世紀前,成都勸業場(現商業場)內就能買到亨達利中的琺琅機械手錶,不可謂不洋派不繁華。而與勸業場一門之隔的小街小巷中,販夫走卒同樣絡繹不絕,這頭買完香水、白蘭地的紳士小姐們樂呵呵再隨手買個一碟夫妻肺片、一碗豆瓣抄手坐下來大快朵頤也是常有的事。

到了現代,很多成都人走到外地沿海發達城市,也總覺得“哪裡沒對”,或許成都人感覺的方便是那種下樓就能買,買了還能聊,聊了明天再見的暖心。或許正是成都這座與別處都不太雷同的城市氣質孕育了特徵鮮明特殊的成都碼商,成都才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脫穎而出,成為全國首個“碼商之城”。

作為全國首個“碼商之城”,無數的碼商故事每天都會在成都發生,他們組成了成都碼商地圖上一個個最小的單元地標。那些內心離你很近的成都碼商都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澆灌出最動人的故事,成都商報記者歷時一個月也進行了一次成都碼商畫像大摸底,五大特徵浮出水面。 讀懂了成都碼商你就讀懂了生活。

特徵一:最勤勞

見過每天凌晨1點30分的“神算子”賣菜夫妻

成都码商“素描”四大特征 确认过眼神你就是那个最成都的码商

長久以來,大家都喜歡用“慢生活”、“閒適”來形容成都的生活。“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也成了成都深入人心的印象,不過在成都的碼商江湖裡,任何時候你都能享受到一樣的服務品質,無論早上7點上班時和下午6點下班後,你吃到的那碗怪味面可能都是二十年不變的味道。你愛吃的糖油果子,一天任何時刻去買可能都是香酥可口的。你的“成都式慢生活”歸根到底功勞應該屬於這些碼商。

據支付寶大數據顯示,成都碼商每天的第一個“小高峰”出現在早上7點,第二個“小高峰”在中午時刻。一天中的“峰值時刻”是在傍晚6點-7點間。

在郭家橋北街菜市場經營著兩個蔬菜攤位的付桂瓊和鍾金榮堪稱成都最勤勞的碼商。夫妻倆來成都打拼已經近30年,幾乎每天都是凌晨1:30起床,洗漱後便開著自己的金盃麵包車前往離家30公里路程的白家市場進貨。為了拿到好的蔬菜,丈夫鍾金榮每天晚上只睡3個小時,每天早上7點鐘金榮就會準時抵達郭家橋綜合農貿市場。

而夫妻兩也是賣菜的“神算子”,從接到菜、稱重到算出總價,夫妻兩前後花不超過10秒。付桂瓊和丈夫鍾金榮目前共同經營著兩個不大的攤位,每天都十分忙碌。從批發到零售,從一家店到兩家店,從夫妻兩人到一家四口。2016年開始,伴隨移動支付的盛行,越來越多的人付款都喜歡用“支付寶掃一掃”,於是付桂瓊申請了一張收錢碼,小小的二維碼幫他們減輕了很多工作量。如今這對幸福的夫妻現在已經各自經營一家攤位。攤位上掛個二維碼已經是成都菜市場小商販們的標配,成都菜市場近七成已經鋪開了支付寶的二維碼。

特徵二:頭腦最活絡

崇州小夥、蛋烘糕大姐收錢碼兩大功能用得溜

成都码商“素描”四大特征 确认过眼神你就是那个最成都的码商

不少成都人也常常將形容機靈、清醒的方言“靈醒”二字掛在嘴上。

而頭腦活絡在成都碼商中的體現也是隨處可見。比如在碼商普及的過程中,不少商家還停留在移動支付功能時,成都碼商就已經早早發現了將收錢碼中商家功能裡的“多收多貸”和“多收多保”等功能用得特別溜。

93年的崇州小夥羅玉濤就是其中之一。從小家境優越的羅玉濤因父親生意失敗,決定放棄高考學廚打工,並盤下了一家血旺店。隨著生意日漸紅火,流水需求也日漸變大,準備擴大經營的羅玉濤卻苦於無法籌措到足夠資金。試過各種辦法後,羅玉濤發現藉助支付寶中的多收多貸,可以很快借到新店所需的資金。靠著多收多貸的這筆錢,新店終於開了起來。羅玉濤常說,自己貸款之前心裡總是要有數的,而支付寶多收多貸就將他心裡的“數”以貸款額度形式反映出來了,自此收錢碼的交易明細、提現免費等功能更是成了他經營的好幫手。

另一位善用支付寶商家功能的是碼商謝娜。下定決心要自己做生意的謝娜在創業之初屢屢受挫。當她再次鼓起勇氣想拜師學做蛋烘糕時,又因為湊不齊6000元學徒費而陷入困境。最後她和老公在支付寶上找到了多收多貸,終於拼拼湊湊交了學費。謝娜用貸款來的錢,學了手藝,買了原材料,終於又折騰出一個小攤子來。在攤子生意日漸紅火之際,謝娜的腰疾復發又影響了正常出攤。一直捨不得去醫院就診的謝娜最後發現了支付寶“多收多保”功能,兩次就診一共報銷了357.7元。雖然錢不多,但這份支付寶帶來的保障卻讓謝娜感動不已。之後一年,這家賣蛋烘糕的小攤子,折騰出了一家“分店”;又過了兩年,謝娜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徒弟,她告訴她每一個徒弟,“生意人要捨得折騰”。

特徵三:最有衝勁

藉助收錢碼開分店的成都版“中國合夥人”

成都码商“素描”四大特征 确认过眼神你就是那个最成都的码商

與成都碼商的勤勞特徵類似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家都很難將“有衝勁”與成都人聯繫到一起。究其原因,無非是諸如“任性串串店歇業一個月帶員工遊馬爾代夫”、“這家紅遍成都的冒菜只賣上午”等新聞過多地渲染了成都商家的“個性”的一面。但實際上成都碼商的進取心和衝勁也是他們的顯著特徵之一。

上演了成都版“中國合夥人”的碼商盧懷抒和謝詩瑜的包子鋪團隊堪稱成都碼商的“衝勁”代表。盧懷抒和謝詩瑜是在美國讀大學時認識的。一個是學媒體搞廣告的成都人;一個是專做設計的臺灣女孩。2013年,包括她倆在內的幾位年輕人機緣巧合下開了第一家包子鋪。憑藉分工明確的團隊和移動支付的東風,很快就將鋪子做成了知名“網紅店”。躊躇滿志的團隊立即趁熱打鐵開起了分店,沒想到一連開了三家都以失敗告終。

在吸取了盲目擴張的教訓後,幾位創始人開始將心思放在了產品與管理上。針對此前缺乏的顧客交流,團隊將口碑平臺當成了與顧客直接交流的“前沿陣地”,顧客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看到留言和評價就知道了。通過收錢碼的經營數據研究出了爆款產品。隨後團隊又通過1688購置了第一批機器,並與供應商建立了初步聯繫,後續的機械、用具、衍生品都通過1688進行採買。明確了管理標準後,團隊開始做加盟,在1688進行設備採購,通過收錢碼查看經營數據,直觀瞭解各個黃金交易時段;同時收入的款項還能直接轉入“餘利寶”,免收手續費。就這樣,肆同包子一家變兩家,兩家變十家,十家轉眼成二十家。

特徵四:最愛嚐鮮

買一條牛仔褲跑遍成都的最潮60後大叔

成都码商“素描”四大特征 确认过眼神你就是那个最成都的码商

成都人愛嚐鮮是出了名的,比如盒馬網紅超市來成都第一天,業績就直接拿下全國門店的開業第一。成都碼商自然也不例外。據大數據,過去一年時間成都的碼商數量增長在5倍以上。

作為“十大優秀碼商”年齡最大的一位,已過“知天命”的王競似乎並沒有停歇的打算。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成都人,王競也沿襲了成都人愛嚐鮮的特點,為了買一條滿意的牛仔褲,60後的王競可以跑遍整個成都。早在1995年,王競就下海做生意,最開始在成都金牛區開影樓時,他就把自己愛潮、愛時尚的個性帶入到工作中。到之後團購興起時,王競毅然加入“百團大戰”,曾在一天內接下了一年的攝影訂單。隨著支付寶移動支付時代的到來,王競也加入到碼商的行列中。無論是收錢碼還是餘利寶,只要碼商會用到的功能王競都能講得頭頭是道。永遠熱愛新鮮事物的他始終都保持著充沛的精力去邁出嶄新的每一步。

成都80後汪桂芳夫妻堪稱成都最浪漫的碼商,每個週一到週五,都會開著一輛小車穿梭在CBD的各個寫字樓之間,後備箱鋪滿了各類鮮花:洋牡丹、乒乓球菊、尤加利……車開到哪裡就把鮮花帶到哪裡。相比動輒包月包年的O2O鮮花訂購,不少成都人更偏愛自己插花的樂趣,“移動花車”買花成為最新潮的生活方式。瞄準商機之後,汪桂芳小兩口在一年半前做起了“移動花車”,顧客們都親切地稱呼兩人為芳芳和劉哥。這對浪漫的夫妻檔分工明確,汪桂芳主管與客戶溝通,老公則負責財務以及採購花卉,顧客選定後也不多問,直接提花掃碼,一套流程最快只需要一分鐘搞定。這樣如同“流水作業”的購花體驗,十分打動顧客。他們的行車軌跡也繪出來一副鮮花地圖。

特徵五:成都碼商最多元最暖心

案例:最暖英國老太太瑞秋愛的雜貨鋪讓愛更簡單

成都码商“素描”四大特征 确认过眼神你就是那个最成都的码商

包容與多元,是成都千百年來未曾改變的城市性格。寶馬與共享單車同在一家網紅麵館外排隊候餐在成都街頭“共生共存”,在火鍋店擼起袖子拿著筷子熟練燙毛肚的國際友人也不在少數。

“三十六行,各有行幫。”成都的包容與收錢碼的賦能共同孕育了成都這個基礎牢靠、形態多元的碼商之都,碼商的年齡跨度之大、學歷背景結構各不相同,碼商的行業也是橫跨餐飲、零售、服裝、服務等多個行業,讓成都碼商形成多元化的特點。

成都碼商有剛剛踏入社會、敢打敢拼90後,也有在商海沉浮多年、藝高人膽大60後。有惜字宮街的盲人按摩師傅張師用心經營按摩小店20載,按摩過的客人遍佈全球各地,收錢碼讓他省掉假鈔煩惱,每一筆到款都特別安心。有玉林街頭的碼商“鍋盔女王”張豔,忙時打鍋盔閒時彈古箏,小店也悄然成為玉林的一個愛心慈善集散點,移動支付讓他更自由行走在鍋盔與古箏之上。

還有73歲熱心公益的英國老太太碼商瑞秋堪稱成都“最暖”的碼商,從2013年起,在成都高升橋街頭開了一家名叫岩羊(blue sheep)的雜貨鋪,專門售賣殘障人士、少數民族手工藝人制作的工藝品,從而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收入。瑞秋曾是一名兒科醫生。大學畢業前曾在尼泊爾偏遠山區醫院實習,此後瑞秋在亞洲貧困地區為鄉村醫療培訓奔走了45年。

2008年,因為汶川地震,瑞秋來到四川投身公益事業。偶然間,瑞秋瞭解到不少偏遠地區的貧困家庭、殘障人士製作的手工藝品因銷路不暢而滯銷,便萌生了幫扶手工藝人的想法。由於小店的商品基本不賺錢,只加一點維持小店基本運營的費用。幾年間巨大的運營成本讓瑞秋揹負了不少債務,甚至賣掉了成都的住房。支付寶的普及為瑞秋解決了很大程度上的溝通障礙。例如對紙幣識別不順暢的瑞秋可以直接核對支付寶上的數字,無需去到銀行就能為當地手工藝人通過支付寶轉款,如今,這家愛心小店已紮根成都近五年。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胡沛、何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