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克服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感?

用户67942720515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内在小孩,这个内在小孩儿就是大家看到的外在之外的那个真正的你,或者是内心的本我。它来自于原生家庭成长带来的缺失和遗憾,这种感觉是缺爱的,缺安全感的,或者是小的时候经常不被满足,或者有的小孩子被训斥被指责长大的,内心就会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在里面,所以造成了自卑。

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很多哲学家心理学家都会这么认为,那就是人在成长以后所努力的方向往往都是为了满足内在的小孩儿。比如说,当我们的小时候在极其贫穷的落后的家庭里长大的话,长大以后就特别容易追逐名利,对赚钱的欲望会特别强烈,因为怕穷,来弥补内心小孩子的缺失。

如果小的时候缺爱,缺少疼爱和关心,所以长大以后就会拼命的要爱。那怎么来改变呢?

其实向任何人来要爱来补偿都不是一个万全之测,因为任何人都可能会离开你,或者这个阶段给你爱,另个阶段就不给你爱了,所谓别人给的爱,给你是恩情,不给是本分,我们没有资格跟别人去要。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学会自己爱自己。一个成年人,不要把小的时候原生家庭缺爱给你带来的缺失和伤害贴上标签老记着,因为你经常暗示自己的话,从小缺爱就会形成一个恶性的心里循环。把它放在一边,其实你不是最糟糕的,很多人从小时候得到的都没有自己想要的那么满足,或者说没那么完整。

这个时候你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估。什么是正确的评估呢?正确的评估是会给你带来自信的,缺安全感的小孩子内心里会强烈的缺乏自信。

首先,要做的不是先提高安全感,而是先自信,因为有了自信,安全感会随之而来。很多自信的人是不会缺乏安全感的,所以要首先找到问题的焦点,那就是先自信起来,多给自己一些鼓励,多看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实用的方法1:拿出纸和笔,把自己的长处优点写出至少10个以上到纸上,比如是“爱干净,爱学习,善良,热情等好的品格习惯等”都是可以的,然后空闲的时候就看一看,让这些优点给自己一个正向的暗示,告诉自己我很棒。
方法2:打开自己内心,多去帮助别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因为当你帮助了别人之后,别人的感激,会给你带来的成就感就会给你带来自信。自信的另外一个来源就是你被需要的价值感。一个人经常失败的时候,自己觉得没有价值的时候,那么自信心就没有了,随之就变成了自卑,就会想“我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呢?”所以,你从你能帮助别人的能散发出你的热度和爱的角度去做事,所谓“爱出者爱返”就是这个道理,就是你想要什么,就先拿出来什么,你先去爱别人,你会发现到最后返回给你的是更多的爱。
方法3:你要变成一个可以制造快乐制造爱的人,我自己爱自己。首先当你爱自己了,别人才不会忽视你,才会重视你,才会爱你,你自己都不爱自己,别人怎么可能爱你呢?爱自己除了注重自我成长之外,还要抓住自己的优势标签去发扬它。


就像方法1提出的,当你列出你10个优势之后,一定要强化它,强化你优势的标签,这就是你独有的优势,强化它,它就会让你发光,让你变的很优秀,你的魅力值增加了,别人也会被你吸引,别人就会开始在意你,不会忽视你,甚至是爱你。

不要去纠结以前了,因为原生家庭的事无论是缺失也好伤害也罢,它已经不能更改,已经过去了。所以抓住现在的自己,让未来拥有爱,无论是自己给自己的,还是别人给自己的,让自己活成一道光。


冰棍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是我学过心理学。而你这个问题和我自己经历也是非常相似的。那么我就不过多的用书面用语了,我用最直接的方法告诉你怎么来克服原生家庭带给你的自卑感。

首先我的家庭是一个农村家庭,因为传统生活的影响,我们家特别大男子主义,从我爷爷的父亲开始,家里人吃饭长辈不动筷子,小辈根本就不敢吃。再加上那时候生活条件很刻苦,又没有多少上过学的,我爷爷才5年级毕业。我爷爷管教我父亲特别严厉,我父亲成家立业的时候,他的脾气和我爷爷的脾气是一样的,大男子主义,整天喝酒,一喝就醉,还经常和我妈妈打架。就因为这样,我的心里极其的自卑。

后来又因为意外我受了伤。导致我变成了残疾人,这让本来就自卑的我又更加自卑了。之后我便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有妄想症,身份妄想和嫉妒妄想,但是现在我已经好了。而克服这种自卑的过程那是相当的艰苦,请听我继续说。

开始的时候我不想和他们讲话,我把自己关起来,我总是在想为什么他们是这样子的,为什么我又是这样子的?想着想着我就发现他们身上的缺点和我身上的缺点是一样的,我讨厌他们什么而我自己身上就有什么,因为他们也有自卑的心理,是我爷爷带给我父亲的。而当我想到了这一点的时候,我就明白我为什么自卑了,要想改变这种心理,就必须要改变自己。

终于在我不懈的努力下找到了自卑的原因,原来自卑的原因就是现在生活变了,他们的大男子主义根本就不适应现在这个社会。他们已经没有了老一辈的权利,却又不肯放下自己的面子,而当我把这一点想明白的时候,我发现我也是这个样子的。

我是孤傲、愤世嫉俗、的性格,我有才华,我觉得我是独一无二的,我觉得别人都应该来巴结我,而不是我低三下四的去和别人说话,我才是主角,我不愿意给别人当配角。当我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病有救了。重点来了

第一,我是先放下自己的面子,努力去做一个俗人,因为这些原生态家庭带来的自卑感,是因为愤世嫉俗,我改掉了愤世嫉俗的毛病。

第二,就是让自己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人而已,我不能改变世界。自卑就是因为我把自己放的太大了,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很重要的人。

第三,接受这个可爱的世界。当我改变自己心态的时候,我就慢慢的接受这个可爱的世界了,我发现这个世界也有可爱的一面,这时候,我自卑心理就完全没有了。

这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灵子夕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为什么自卑?是觉得自己的家庭与别人的家庭相比有太多的不如意,比如贫穷,比如父母身体有缺陷,比如父母没有感情,对孩子冷漠或者家暴等,都会引起孩子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抬不起头。


其实很多时候自卑只是我们自己的心病,也许别人根本就没注意到你,但凡事都有变通之道,想改变自己,改变命运,甚至改变家庭状况,还需要自己的努力!

我弟弟的一个朋友,弟兄三个,他是老大,父亲在他八岁的时候因拐卖人口进了监狱,母亲气的喝药死了,撇下他弟兄三人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他只上了初中毕业就无奈辍学了,因没有钱花,小小年纪的他去同龄孩子家玩,偶尔会偷别人的钱,村里人都不喜欢他,去谁家谁家把他赶走,也就是在我家,善良的母亲可怜他,留他在家里吃饭,让他和我弟玩耍,我妈总说他是个知道感恩的人,因为我家的东西从来没少过。


多年过去了,他有当初人人看不起的穷困潦倒的街头小混混,到现在在市里拥有几个大公司的老板,逢年过节,回到老家看爷爷奶奶,总是开着豪车,村里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了,他还会再有自卑感吗?

所以一切都事在人为,自卑有什么用,强大自己才是根本!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风之色彩


想要克服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感,首先你要知道自卑没有用,只有强大和努力才有可能改变你的现状,把自卑改成努力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动力吧。我是来自一个很贫穷的家庭,以前我也曾经自卑过,但是我发现自卑没有用,需要努力去改变。我从小就知道我需要比别人加倍努力才有可能改变我以后的生活,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学习,每年的期末成绩都很好,高考虽然我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只考了二本,但是由于我的英语成绩突出,我有机会来法国留学。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来法国留学,努力毕业后现在已经在法国定居生活啦。

一直自卑下去是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的,努力奋斗才有可能改变。

第二点是要接受自己的原生家庭,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出生的时间地点和家庭,既然你生在这个家庭。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上真的很幸运,我们没办法改变的事实那就接受吧。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原生家庭,但是你的人生你可以改变和主宰呀。


第三点是需要从心理上脱离原生家庭,要知道你现在是一个个体,原生家庭只是给了你生命,剩下的人生都是你自己一个人过,你要自己做决定。原生家庭只是对你还没有能力的时候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你现在是一个成人了,有自己的思想,也有权利做决定和改变。 不管你的原生家庭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他们曾经对你做过什么,伤害了你,你都需要脱离出来,不要一直沉浸在里面。


不管怎么样,你要意识到接下来的人生只能靠你自己去改变,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很贫穷,你不需要过于自卑,努力工作,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去改变。因为你不努力是不可能有改变的,原生家庭也帮不上忙。 自信和强大才是你人生道路上的靠山,要多给自己加油打气。


最后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我是在法国的Lilianne


Lilianne在法国123


我还在努力克服。我也不知道。也许,等我赚很多的钱,给他们最好的生活,到那时候,我才能跨过去吧。到那时候,我就想自己找个小屋子,自己呆着,作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不想长大,不想懂事。我就想,安顿好他们,然后放纵自己,一直到死。

从小,他们就只会告诉我,家里多么多么穷,这个不要买,那个不能吃。要好好读书,将来报答他们。

我真的不想要这种懂事!!!我想要玩具车,玩具枪,我想要吃零食,我要出去玩,我要买自行车。各种要求,从来没答应过。渐渐的,我接受了,认命了。我学会了烧饭做菜,我去了寄宿学校(小学2年级)。我开始不知道和他们说什么。我只有拿着成绩单,拿着我的“懂事”,告诉他们我的存在。我不再提要求,他们也习惯了我的长大。从来没有人告诉那个五岁的小孩子,玩具车等等,等一段时间给你买。我不想让那个孩子在那么小的年纪,就知道这么多事情。

他初中的时候被人打了,他不敢还手。不是打不过。他第一反应是打坏了别人要赔钱。

为什么???14,15岁的年纪,为什么无形的让他背负那么多不属于他的东西???我只想赚钱,给他们,让他们过更好的日子。然后,我自己一个人,小房子里,打游戏,买玩具,一直到死!


名字要有特色


我觉得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一生性格的形成都很重要,原生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对彼此之间的影响也很重要,曾经有一个朋友,就是我见过受说原生家庭影响最严重的一个人,这个朋友他的母亲从小是被遗弃的,被别人家收养的,所以啊,他的母亲从小生活的一般,但收养他的人家对她也很好,所以班之中也有很多温暖,但兄弟姐妹很多,所以生活条件就一般吧,所以他的母亲很节省,小的时候朋友的母亲跟他的亲戚去逛街啊,到中午的时候他的母亲也不会主动付钱,如果非要付的话,他的母亲只会付他们自己吃的那一碗,而不会把其他人亲切的一起,这让朋友觉得他的母亲很自私,要是亲戚一起去上街啊,赶集亲戚的孩子说想吃葡萄啊,糖果呀,亲戚家就会买给她,可是鹏鹏说他也想吃她的妈妈,不会买给他,那一路上他只是个小孩子,她非常想吃亲戚,就会从他家孩家孩子买的很多当中拿出来一两颗糖果分给他,后来渐渐长大了,有一次要过年了,去买衣服,因为那件衣服拍了一个小破了一个小口子,所以老老板就便宜了很多很多,卖,卖给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回家,他那个缺口补了补就给他过年了,还有很多很多朋友跟我说说说一晚上都说不完,但是长大后的朋友呢,不会像他母亲一样,他对孩子尽可能的给给孩子尽可能的好,不会像自己的母亲一样,他的孩子嗯,如果想要什么在合理的情况下能满足她满足,他知道原生家庭当中的母亲的角色,所以他健康,难道我会像自己的母亲一样?他尽可能的向他从小羡慕的别人的那种家长那样的去做,做一个讲道理,不支持感情大方的母亲,忘了说一句了,其实朋友家在他小的时候就是经商的生活条件,在当地也算很好了,但他的母亲是一个自私小气的,所以这是原生家庭带给他的,但是长大后的朋他不会像他的母亲一样,他克服了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现在渐渐的去让母亲知道这样做不对的,他的母亲也在渐渐转变一次,我们在街上遇到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很大方的,要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我觉得我觉得他的母亲有这么大的转变,有这么大的转变,真的是让我刮目相看呀!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能不能在自己成年之后做出改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也来改变原生家庭,包括原生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











90后马月儿


自从心理学在中国流传开始,越来越多人注意到原生家庭给人们到来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因此也越来越多年轻夫妻开始注重家庭教育,希望下一代不要延续上一代(自己)的不幸。

原生家庭给一个人的带来的心理影响究竟有哪些呢?

一、积极的一面

乐观、自信、自尊、自爱……


二、消极的一面

自卑、自负、傲慢、偏执……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说的这些不都是人格的体现吗?不错,这就是人格,而人格基本是在童年时代慢慢形成,没有哪一个人的人格是一夜之间养成的。


同样,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可见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重要。


那么,是否童年留给我们的阴影就无法摆脱呢?答案是否定的。


回到正题,如何克服(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家庭带来的自卑感的因素有哪些——

一、爱的缺失

儿童时期主要任务是养成孩子的安全感,而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因此在这个阶段孩子会非常粘着父母,寻求父母的关注、保护,来获得安全感。


在儿童时期,孩子自身价值观、人生观,对世间的是非好坏无法很好的做出判断和区分。这个时候可以依赖的就是父母,需要父母来帮ta们判断好坏。如果这个时候父母给到孩子的关注、关爱不够,孩子从父母哪里得不到支持,外界这些信息一下子如洪荒野兽般一下全部涌入进来,没有一个安全带(父母)的缓冲,安全感也就容易缺失了。一旦孩子的安全感缺失,那么自卑就很容易形成。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可以看到,在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长大的孩子(留守儿童),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感。


二、家庭教育

儿童时期养成自尊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如果家长长期的否定孩子,无论是大事、小事、学习成绩、劳动成果等等,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否定、批评,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慢慢地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笨蛋。


长时间如此下去,孩子自尊心就会降低,自卑感也就慢慢的增加,从内心深处开始自我否定。


三、经济支撑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需要。


生理需要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衣食住行,而物质是生存的基本。当一个人经常吃不饱、穿不暖,那么生理上的需要就得不到完善的解决,以至于ta一直在寻找这种需要。


我小时候家庭是很穷很穷的,吃完这顿没下顿这种囧境也是经历过的。以至于成年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对生活是非常检的,可以说有钱不舍得花——衣服买便宜的,鞋子买便宜的,饭吃最便宜的。因此那段时间经常被人被笑我们不懂打扮自己。当然自卑也是有的,有喜欢的人不敢追,怕配不上对方;朋友聚会不敢去,怕回请不起对方;娱乐(洒吧、KTV)不敢玩,怕消费不起。那段时间我一直走在寻找生理需要的路上。


除了我之外,我发现身边和我相同家庭条件的朋友也有过与我同样的经历,就是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寻找生理需要。


所以当一个家庭在孩子成长的这段时间,经济不能够支撑孩子获得生理需要的时候,孩子同样会形成自卑感。


那么,成长后期如何摆脱自卑感,建立自信心呢。

一、寻求外在帮助

既然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我们无法或无能力改变父母,但我们可以从ta人那里寻得支持与帮助。


多结交一些正能量的朋友,长期与ta们相处,你会发现原来世界不止一个样。除了争吵、暴力、算计之外,还存在着关心、互助、团结等。长年累月面对着一个面带笑容的人,我们不自觉得也会发出微笑。


当我们心灵深处获得开心、满足的时候,那份自卑感就会慢慢的减少以至消失。


二、从小事开始获得自信

当我们圆满完成了一件事之后,我们内心都会产生一种成就感——我真棒,这样的事都被我做到了。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得完成任务,成就感就会慢慢的积累,积少成多,自信心也就越来越大。


为会什么要从小事开始而不是从大事开始做起呢?因为越小的事就越容易完成,就像玩游戏打怪升级一样,一级一级的打上去,才会有玩下去的信心与动力,如果一开始上来就是一个终极BOSS,怎么打都打不赢,那么结局就是把游戏卸载了,


所以从小事开始做起容易养成自信心,当自信心达到了一定程度,它会慢慢把内心的自卑感挤走,摆脱掉。


三、学会养成延迟满足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
实验过程很简单。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
多年以后研究者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也更自信。


当我们目前的经济条件不好的时候,就像是实验中等待糖果的孩子。我们要坚信日后会变得越来越好。那些我们当前消费不起的物质(名牌衣服、娱乐场所、高档餐厅……),我们日后也能拥有的。


因此,努力习得一项技能、本领才能为自己将来获得更多经济带来更大的帮助。而那些因为你当前经济条件不好拒绝与你交往的人大可不必在意, 只能说明对方注重利益而不是注重感情,这些朋友不交往也罢。真正的朋友是就算你请ta喝杯白开水,ta都能和你聊个不停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值得交往的人。


所以,日常学会养成延迟满足,会降低自己的自卑感,当满足来临那一刻,自卑感也就消失了,甚至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卑感也已经消失了。



作者简介:阿松,一只91年单身狗。心理咨询师,资深电商运营,自媒体写作者,愿我的回答能让你有所收获。有烦心事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思渡心理


亲爱的,我很理解你想要克服自卑的急切心理。因为我也曾在自卑中苦苦挣扎,至今仍未能完全摆脱自卑情结,不过已经有明显进步了。

在这里,我将告诉你,我对自卑情结的一些认识,以及为了应对自卑,我是如何做的。

一、自卑会带来方方面面的问题

作为一个同样受到原生家庭影响,内心自卑的人,我明白,自卑会给一个人的成长、生活、亲密关系带来多么致命的损害。

1.自卑不利于个人成长

自卑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太过低估,因此不敢从事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倾向于做一些重复、安全、稳定的工作,这样就很难取得个人能力的进步,或进步缓慢。

很多人有“拖延症”,做事总要拖到最后一刻,完成质量自然不高。拖延的表面原因是不够自律,深层原因是不够自信。拖延,是为了在事情没做好的时候,自我安慰“我只是做得太匆忙,不是没能力”。

2.自卑会造成消极的生活态度

自卑的人,内心对自己缺乏合理的评价,容易过度在意他人的眼光。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在我们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会使我们变得焦虑、敏感、情绪化。

久而久之,我们会觉得身边的人总是不够友善,命运总是不肯眷顾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多半都是坏事……这些想法不断累加,容易形成“受害者情结”“习得性无助”,觉得自己未来渺茫,对生活渐渐失去希望。

3.自卑会影响关系的稳定性、亲密度

自卑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往往表现出两个极端:

一种是太过黏人,恨不得一天24小时黏着对方。在心理学上,这种人格叫做“焦虑依赖型人格”

这种人并不是闲着没事做,而是内心有“分离焦虑”,他们需要持续地与重要他人联系,这样才能确认自己是被爱的,一旦失去联系,他们会认为自己是被嫌弃、被拒绝的。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卑。

另一种是太过疏离,从不主动,或很少主动的“回避依赖型人格”

这种人并不是不在乎另一半,相反,他们很在乎。但是他们害怕表现出这种在乎,会被另一半看轻,从而不被珍惜。

这种人的内心也是自卑的,他们假装高冷,被动等待,是因为不敢主动。他们认为,只有等来的才是真爱,而主动要来的,只是对方的安慰和垂怜。具体表现为“你不找我,我绝不找你,你若想我,你自会找我。”

这两种依恋类型,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亲密关系的稳定性。

更神奇的是,这两种人往往容易互相吸引,一旦形成亲密关系,就会出现“一个跑,一个追”、“一个拼命要,一个不想给”的恶性循环,双方之间的不理解会进一步加重,感情裂痕越来越大,最终往往是悲剧收场。

不瞒你说,我之前好几段恋爱失败,情路坎坷,几乎都是这个原因。我上面所说的,自卑带来的所有的苦,我都一一品尝过。

二、难以克服自卑?这不是你的问题

尽管自卑会给我们带来方方面面的危害,但我们要克服自卑,仍然不能操之过急。

1.想要“一秒变自信”?别对自己期望太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在日积月累间已经成为习惯,要想改变,绝非易事。

曾经,我也很期待彻头彻尾的改变,但是经过一番努力,仍然收效甚微。我很着急,嫌弃自己“不就是变得自信吗?亏你看了那么多书,连这点改变都做不到,你真没用!”

——你发现了吗?我想克服自卑,却又陷入了新的自卑,我想与自己和解,却又开始攻击自己了。这是因为,我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了

自卑不是原罪。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既然我们生在这样的原生家庭,形成了自卑的性格,那么与自卑和解,就是我们一生的使命。慢慢来,我们不赶时间。

2.与其妄想“消除自卑”,不如“与自卑和平相处”

很多被自卑情结困扰的人,都想彻底消除自卑,迎来自信人生,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王阳明曾说: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自信和自卑,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每个人都是自信和自卑的综合体,没有谁是绝对不自卑的。

没有吃过苦的人,对“甜”是没有概念的。没有在自卑中挣扎过的人,又怎么能明白,自信满满、春风得意时,到底有多美好?

因此,“消除自卑”其实是一种妄想,永远无法企及,盲目追求消除自卑,只会陷入更深的焦虑和无能感。

更现实可行的做法,是接纳自己的自卑,与它和平共处,并更多地看到、发掘内心自信的一面,并让两者处于平衡,不要太过自信,变成自负,也不要太过自卑,产生自我厌恶。

三、如何与自卑和平共处,平衡自卑与自信的关系?

1.正确认识你自己

有一个好的办法,是这样的:

拿一张纸,在左侧写下自己的10个优点。

看着这些优点,想想自己做过的什么事,体现出了这些美好品质?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些事给自己、他人和世界,带来了那些好处?

接着,再在右侧写下自己的10个缺点。

看着这些缺点,想一想,自己任何时候都是这样的吗?有没有例外?这些缺点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有危害吗?如果有,这危害真的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吗?

多做几次,相信你会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更清醒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平衡内心的自信与自卑。

2.求助书本和专业人士

你要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靠一己之力将自卑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这是很艰难的。

更何况,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是在原生家庭日积月累的熏陶下形成的,我们的情绪早已形成自卑的惯性,仅凭自己,很难摆脱这种惯性。

因此,我们要借助他人的智慧。一靠读书,二靠交流。

首先,一些专业的书籍,可以使你茅塞顿开。给你推荐几本书,都是我自己看过,觉得对疗愈自卑情结很有用的(排名不分先后):

《自卑与超越》——【奥】阿德勒 著

《拥抱不完美》——周志建 著

《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 著

《少有人走的路》——【美】M·斯科特·派克 著

《重新认识你自己》——【印】克里希那木提 著

《羞怯的10种简明应对方式》——M·M·安东尼 著

另外,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是应对自卑最高效的方式。我们在原生家庭里缺失的、一直苦苦寻求而不得的东西,包括无条件的爱与接纳,一位好的心理咨询师都会给予你。

找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相当于构建了一段安全稳定的关系,让自己在这段关系中得到疗愈。

不过要注意,找心理咨询师,途径很重要。可以在当地正规医院的心理门诊挂号,也可以在正规网站针对性地寻找所需领域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网上咨询。

我在网上找过3个心理咨询师,第一个和第二个没有坚持聊,并非他们不专业,只是我当时的自卑情结很严重,他们的咨询风格和方法不适合我当时的状态。

第三个心理咨询师,我和他只聊过一次,感觉非常好。他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理解和接纳,以及他想要帮助我的真心和热情。我想,如果我以后面临情绪低谷,自己无法调节的话,还会找他的。

最后,我想分享给你一个小方法。这个因人而异,你根据你的自身情况,决定用不用哈。

这是我的心理咨询师建议我的——找一个类似“牙科医生”的人,向ta倾诉自己的负面情绪。

“牙科医生”的意思就是,你不舒服的时候去看ta,好的时候就不用看。这个人可以是对你很好的长辈、理解你关心你的朋友、暖心的网友……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就在低谷时找ta吧,让ta给你力量,告诉你——你是美好的,是被爱的,你值得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李慢


自卑是因为成长中的心理营养不够,他们早年的经历大概有这几种:

1 成长中被忽视的。

2 成长中被贬低、被打压的。

3 同胞竞争失败的。(家里总有一个比自己优秀或比自己得宠的兄弟姐妹)

4 在学校遭受被孤立,被排挤,背后没有人帮他面对。

总之,他自己的感觉,愿望,都是不被看见不被认可的。

一个人是可以试着让自己不那么自卑的,《认知行为治疗,从业者指南》里面有100多种技术,可用于一个人自我疗愈。

比如,小芳觉得自己不行,很自卑,她可以问自己:哪些证据支持我不行?然后一一列举。(小芳可能发现,自己数学考试总是不太好,也就70多分;自己身材也不是很性感;自己也不是很会打扮自己。)再问:哪些证据支持我还是可以的?再一一列举。(小芳可能思考:自己英语考试总在90---100分之间,自己这方面学习还是可以的;自己的外貌不算很吸引人,但也算耐看;穿衣打扮不算时髦有品位,好在还算得体。)

这样工作之后,小芳发现,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好,她心情会好受一些。

上面的自我疗愈是一个人在意识层面试图修复自己的努力。不过,自卑是来自于潜意识,如果一个人想在人格层面提升,变得自信,她需要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因为,关系中的滋养才能改变潜意识的运行。

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说:人生来有四种心理需要,A融合的需要,B被看见被认可的需要,C难过时被安抚,迷茫时有人指出方向的需要,D同伴分享的需要。

自卑的人缺的是第二种需要。假如这个人来寻求专业帮助,咨询师会根据谈话推断出他心理的发育大概在什么时候停滞,如何工作可以让他的心理再次发育。

比如,一个来访跟我说:“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很努力学习,上课的时候,我很认真听讲,不敢错过老师说的一个字,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终于在期终考试中,语文考了90分。放学了,我很兴奋地把试卷给妈妈看,我以为妈妈会夸我,没想到,妈妈看了一眼我的试卷,对我说 你考90就了不起了?你看隔壁小刚,每次都是100分。”

我知道,来访在被看见被认可的位置上受了挫折,他希望妈妈看到他的努力和成就,我就可以回复他“你很认真地听讲,你很认真地做题,期末考试,你考了90分,这是很不容易的,你希望妈妈看到你的努力和你获得的成绩。”

也就是,我知道他心理受挫的位置,在这个位置,我给了他想获得的心理营养。(我替代他的妈妈完成了对他的认可)他就从那个被卡住的位置释放了,获得了再次发育的机会。

长期这样的反馈,来访对自己的确定感会出来,演变成自信。

所以,自卑的人格是完全可以修复的。

假设有一个来访者(芳芳),我们来理一理这个过程:

1 芳芳童年被不好的养育(多种可能性:有条件的养育,语言虐待,身体虐待,性侵犯),芳芳内化了信念 “我不可爱” “我没有价值” “我是有缺陷的 ”“我不好”等等2 长大后,芳芳带着自卑生活,可能会因为内在信念而不自信,影响工作和生活等等3 芳芳很痛苦,寻求心理帮助,和咨询师建立新的关系,咨询师以不同于她父母和她周围人的方式对待她,她体验到新的关系和新的感受,安全感和自信出来,她开始认为:“我是好的”4内在,自己和自己和谐了,外在,和周围的人关系必然会改善(可能包含父母)。因为他会把别人的信息正确解读,或者别人的负面信息他不吸收。

这就是“修复缺陷人格”的过程。

祝你早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丁梅英说心理


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可以说,家庭对一个人的心理影响具有特殊的地位。每一个人的心理都是环境通过个人的思想反映,或许一次童年的强烈、痛苦的经历感受,会影响人的一生。

作为心理咨询师,从我接触的诸多有自卑心理的个案看,大多源自于家庭的屈从状态,从小就生活在具有强烈负性情绪的家庭中,在长期的压抑环境中养成了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继而办事过于小心,没有主见。

作为一种软弱的复杂情感,孩提时代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矫正,除非环境突变,使个体处于有利于改善的良好环境中,经过及时干预,通过科学矫治,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走出自卑的阴霾。

要走出自卑,首先要对自身和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全面分析优缺点,然后就是要鼓起勇气,全面溶入社会,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培养果断、进取的品质,逐步确立自信,消除自卑心理。

走上社会后,如果你有一颗自我优化完善的决心,一定能改善自卑状态,走向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