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雞湯正在變得苦澀”—我滯留在武漢的三個心理建設階段

動手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有思考一個問題:共同的目標主旨得到長期有效執行的基礎性條件?

在我看來但凡拯救式、人類主題、美好生活嚮往、確定利益體現等等,這類範式的主旨都能很快得到大部份人的支持與擁護,當下我們傾其全社會資源抗擊的非冠疫情也是如此。但是“傾其全社會資源支持長期抗擊非冠疫情”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事實上這個世界提供給普羅大眾參與拯救的機會不多,而這次非冠疫情讓很多人的“我的靜止行為,參與拯救了世界”的崇高夢想與“靜止是保護自己和家人最好的方式”的確定利益體驗合為一體。基於“人類貢獻、世界作為”的宏觀偉大主旨的雞湯很多人一生都難得喝到一次,但本次非冠疫情下的絕大多數人都品嚐到了。美妙絕倫,一口灌下,痛快之極。

可是雞湯終還是有保質期的,雞湯的儲存是需要條件的。無論這雞湯能量有大,雞湯是不頂餓的;無論這雞湯的營養有多豐富,時間長了仍會寡淡……而我的雞湯正在變得苦澀。

“雞湯正在變得苦澀”—我滯留在武漢的三個心理建設階段

村裡的垂柳

2020年1月20日我們一家三口從杭州自駕到武漢,然後就一直滯留居住在武漢的農村,至今已40余天。比居住在武漢市區的人好一點的是:“可以屋前屋後散個步”,“地裡有些新鮮青菜”;不好的是:“沒有口罩(事實上很多村裡人的一次性口罩往往要戴上好幾天,口罩表面都起了絨毛)”,“沒有消毒水”,“網絡很差(尤其是孩子學校通知上網課之後,對網絡設施憤怒到腦充血)”……但需要強調的是這四十多天對於政府控制非冠疫情能力與作為我始終是充滿信任與信心。煎熬來自於自己無力行動,話語蒼白,無論是對家人還是朋友,或是事業夥伴。

總結這40多天裡自己的情緒變化,我大致可劃分為3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熱情支持階段

因為兩年沒有回武漢陪母親過春節,所以今年有特別溫暖期待,即便是得知武漢發佈封城消息也很淡定。“初六初七就會解封的”當時是信心滿滿說這樣的話。

現在回過頭想想,當時的絕對樂觀是建立在有充足的春節期間的物資儲備-“吃喝不愁、有暈有素”基礎之上的。

這個階段大約持續到2月6日,雖然沒有走親訪友,但家裡面氛圍大致上都是輕鬆愉快的,吃吃睡睡心寬體胖。

第二個階段叫焦慮升級階段

大約在2月10號左右就開始著急家裡的生活物資儲備了。一大家子人每天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對好一點的吃的喝的、乾貨水果都還是有期待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現在農民家裡是不進行糧食或其它生活物資儲備的,都是缺了就去買,很方便。隨著疫情氛圍變濃,村裡的管控也加緊,出門採購成了問題。即便是能出門採購,品種種類和品質也無法得到保障,物價也在開始慢慢上漲……這些事前後吐吐嘈也就過了。

焦慮的情緒在“孩子開學、公司開工、貸款還貸……”這些事情具體後變得越來越濃,晚上開始睡不著覺、成天瞎擔心家裡人會不會感冒、孩子一脫衣服就會在後面大叫……也因此產生很多奇怪的表現。

如果說公司開工、貸款還貸可以是一家之主的事,獨立扛著就行了,那麼孩子開學就一定是一家人的事了。

學校網課的推行帶來的是一家人的焦慮與壞脾氣。這裡大致有三個方面影響因素,首先是初次全方位接觸網課形式,各方面流程不熟悉、不習慣,孩子根本無法專注,大人需要一直在邊上陪聽;其次是農村的網絡設太差了,網絡信號無法保證,卡斷是每節網課的常態;最後是學習用品和類似打印、繪圖學習服務了。孩子學習用品根本無處購買,我也是厚著臉皮去村委會討要了幾次A4打印紙回來給孩子做課後作業之用。

這個階段在互聯網上看到很多對湖北、對武漢的批評,批評看多後激起了我自己對家鄉的愛護與形象維護(雖然我已在外定居生活了20多年)。2月13日,我在朋友圈發佈“看批評湖北的信息多了,那本來埋藏很深的鄉土自豪感與自尊心卻被激活了。是的;疫情從發生到現在湖北做了很多誤辨與錯誤決策,連累很多……但是這又何嘗不是湖北的涅槃的機會,九省通衢自有驕傲,黃鶴紅場古今天驕。今日之予,明天自有厚報。誰不說咱家鄉好,九頭鳥自古不孬。”現在看來也是那麼蒼白與無力。

盡力克服、盡力找一些內容方向來分散自己和家人對“隔離在漢,有家不能回、有學無法上,事業無法運作、無收入保障……”的注意力。

“雞湯正在變得苦澀”—我滯留在武漢的三個心理建設階段

村裡的夕陽

第三個階段叫卑微呼籲階段

大約在2月20號後開始習慣睡不著;吃喝方面就是有什麼吃什麼了;不再坐在圓桌上吃飯了,一個人隨便夾點菜蹬在大門口,吃得很靜默。孩子們吃飯也不大搶了,也沒什麼好搶的了。開始打武漢市長熱線是因為公司因為收到年報未及時提交面臨信用降級的信息,後面就跟著一個電話一個電話的打,從市長熱線到交通熱線,從區衛生防疫站到區防疫指揮部……問題是我們還不夠困難-還是有吃有喝的;問題是我們太困難了-公司要開工、孩子要上學、銀行要還款。最後都卡在因為我們不是一線工作人員,所以暫時無法離開武漢。


我電話建議武漢政府,1-能否把滯留在漢的外地人員在做一次集中信息收集後,進行一個階段的隔離觀查,如果沒問題就讓他們返程;2-在無確定返程時期公示情況下,武漢政府能不能給每個滯留在武漢的外地人員以跨地區證明?證明當事人是因為武漢抗疫封城滯留在武漢,儘量減少當事人返程後的業務受損、信用降級評估證明風險?

無力之時,打電話成了救命稻草了。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返程,返程後我們全家是否還要面臨半個月的隔離觀察?朋友圈已經開始了火熱生產場景與美好生活場景分享,我們現在是局外人。

今年給家人的美好生活的計劃、今年給創業夥伴的美好成長計劃、今年給自己的美好沉澱計劃……所以計劃都已改變,我真正開始思考2020怎麼能活下去?


雞湯正變得苦澀,但我亦不後悔曾經是自己湊上去大口的喝。滯留在武漢40多天,現在我只想工作,賺點錢。以前總想著賺點體面的錢,後面可能要卑微一點了,也好在自己還有著20多年的寫寫畫畫的經驗,從文學故事到經濟財經都可以……做個顧問獻言獻策也行。我需要錢,養家、發工資、納稅……繼續承擔家庭與社會責任。

這個世界或許不在乎我是誰,但這個世界有我的愛,我TM深愛這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