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永樂十五年七月一天,大明官僚向皇帝道賀祥瑞,朱棣大罵群臣

永樂十五(1417年)七月某天,大明的夜空出現了所謂的壽星,第二日早朝時,“百官請賀”,這是帝制中國官僚拍馬屁的標準動作,祥瑞之類是為了印證天子有多麼聖明。但是,太宗朱棣這一次並沒有欣然接受這一套忽悠,反而對群臣說了一番重話:

比歲壽星見,卿等以為瑞致賀。然四方旱澇蝗疫比比有之而鮮有為朕言者。朕之所願時和歲豐天下之人俱得其所,賢者在位,讒慝不作,百工舉任其事,政平訟理,國家清明,此可為瑞,壽星之瑞不足賀。

朱棣說“壽星之瑞不足賀”,並不是說明他真的對祥瑞沒興趣,沒有專制皇帝不喜歡馬屁的。關鍵的問題是“四方旱澇蝗疫比比有之”,就是說大明永樂時代到處是旱澇蝗災,糟得很!更要命的是,百官臣僚“鮮有為朕言者”,就是大臣們都欺瞞皇帝,瞞報疫情。皇帝很生氣啊,但是好像也沒有什麼後果懲戒,陛下真的不知道嗎?

永樂十五年七月一天,大明官僚向皇帝道賀祥瑞,朱棣大罵群臣

朱棣畫像

如果置身歷史現場,揆諸相關史料,就會發現從永樂五年開始,江西、福建一帶就遭遇嚴重的水旱蝗災,百姓生命財產損失慘重!

據《明實錄》記載,永樂五年八月,江西建昌府新城縣(今撫州黎川縣),“民多疫死,官民田四百八十餘頃俱荒”。直到永樂八年的時候,官僚系統才奏請朝廷減免賦稅,監國的皇太子朱高熾“從之”。同樣是在建昌府,其下轄的廣昌縣,“永樂五年、六年民疫,死者八百餘戶”。建昌府治所在的南城縣情況也很嚴重,永樂五年因瘟疫流行,就死了一萬多人。

《明實錄》等相關史料並未記載這一事件這些地方流行的是什麼瘟疫,但是可以明確是一種嚴重的瘟疫,傳染性和致死率都很高。同是在永樂五年到六年的時候,緊鄰建昌府的北邊的江西廣信府也出現了疫情。據《明太宗實錄》載,“永樂六年秋七月,是月,江西廣信府玉山、永豐二縣疫,民死者千七百九十餘口”;“江西布政司言廣信府上饒縣疫,民死者三千三百五十餘戶”。

永樂十五年七月一天,大明官僚向皇帝道賀祥瑞,朱棣大罵群臣

大明風華里王學圻版的朱棣

建昌府和廣信府的疫情是聯動的,兩個地區之間的交通往來頻繁,疫情傳播很快,而且出現很嚴重的反覆交叉感染,“永樂五年,撫州、建昌疫,至明年正月仍疫,六年秋七月玉山、永豐疫,冬十月上饒疫”。與此同時,位於江西偏東部西鄰建昌和廣信的撫州府也在永樂五年出現了疫情,情況也必將嚴重。

永樂五年、六年間,江西境內三個府都出現了嚴重疫情。如果考慮一下地理位置,又會發現這三個府不但彼此相連,而且都在江西東部、武夷山脈北段和中段的西部,與福建相連。

從《明實錄》記載的資料看,這一時期與江西毗鄰的福建邵武府和建寧府也出現了嚴重疫情,“光澤、泰寧二縣民五年六年疫,死四千四百八十餘戶”;“福建邵武府言比歲境內疫,民死絕萬二千餘戶”。“民死絕萬二千餘戶”,這是多麼恐怖的死亡率!即便是按照戶均四口人算,僅僅一個邵武府就死了48000多人!

永樂十五年七月一天,大明官僚向皇帝道賀祥瑞,朱棣大罵群臣

梁冠華版的朱高熾

不僅僅是邵武府,當時的建寧府、福州府都發生嚴重疫災。據《明史·五行志》記載,“永樂六年正月,江西建昌、撫州,福建建寧、邵武自去年至是月,疫死者七萬八千四百餘人。”永樂十七年五月,福建建安知縣向巡按御史彙報,“建寧、邵武、延平三府自永樂五年以來屢大疫,民死亡十七萬四千六百餘口”,僅僅福建三府就死了174600多人!如果再把江西境內的因疫死亡人數加上,總死亡數簡直是恐怖的天文數字!

大明朝廷在這場疫災面前又是如何應對的呢?當地方政府和戶部向朝廷奏報疫情的時候,擔任監國的皇太子朱高熾“命速遣人巡視災病之處,令有司加意賑恤”,而且也出臺了很多蠲免賦稅徭役的政策。不能說明朝政府的這些政策有多麼成功,但是從史書記載看,起碼沒有出現“人相食”的慘劇!

永樂十五年七月一天,大明官僚向皇帝道賀祥瑞,朱棣大罵群臣

大明版圖

成祖皇帝朱棣雖然是個好大喜功的人,但是起碼在疫情尚未結束的時候,也是知道“壽星之瑞不足賀”!疫災還沒按住,談什麼祥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