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妈,你能不能别啰嗦了”,面对父母的唠叨,孩子根本不领情

养育孩子,我们会有很多困惑。比如:如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少对孩子发火?如何减少育儿焦虑?如何能做到淡定,平和与孩子沟通?方法就是:想想你自己,当下的孩子如同小时候的那个你。你是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孩子基本也是这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妈,你能不能别啰嗦了”,面对父母的唠叨,孩子根本不领情


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总会唠叨孩子,你怎么又这样,怎么老是忘记,说着说着,把陈年旧事也会再拿出来唠叨一边。如果父母总是这样重复的唠叨孩子,一句话反复不停的去说。那么,孩子时间长会习惯你的唠叨,不再把你的话放在心中。不管你以后说的是对还是错,他都认为你是在唠叨他。

父母对孩子的唠叨,会给孩子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一 父母的长时间唠叨,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唠叨,就是平常孩子的一些坏毛病,比如你怎么上厕所,又没有关门,衣服怎么又到处乱丢,你看看你东西又没有吃饭。父母唠叨的都是孩子平常的一些坏习惯或者缺点,每次一念叨起来,就像和尚念经一样,喋喋不休的说个没完。长期这样对还数落和念叨,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觉得父母每次只看见了自己缺点。父母有时候当着很多人的面,也会念叨孩子,这对孩子的自信心打击是很大的,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了,反正什么事都做不好,你唠叨就唠叨把,我当做听不见就好了。爱唠叨的人,常常自以为我是为你好,我才说这么多,换作别人,你看我会多说一句么。

“妈,你能不能别啰嗦了”,面对父母的唠叨,孩子根本不领情


但是对于被唠叨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心理负担,意味着你不信任我,不尊重我。

二 父母的念叨会让孩子变得磨蹭

父母的唠叨会让孩子产生坏情绪,产生惰性,形成依赖心理。很多时候父母总是催促孩子,你要起床了,不然要迟到了。上学书都带了吗?等下记得带一瓶水,渴了喝。父母这样试试不断提醒和唠叨,会让孩子产生惰性。觉得反正每天妈妈都会叫自己,提醒自己。所以每天都要磨蹭到妈妈叫自己,才会去行动。说的越多,孩子就越来越依赖你的催促,做事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是父母唠叨太多的后果之一,你不说几次,他就不会去做,因为他知道反正有妈妈提醒的,所以更加不急不慌,更加散漫。

“妈,你能不能别啰嗦了”,面对父母的唠叨,孩子根本不领情


三 父母的不停唠叨会给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很多时候,孩子刚下课放学。回家可能都不会马上就写作业,喜欢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有点会画一下画,有的会玩一会儿自己的玩具。父母看见孩子这样,就是马上念叨,你怎么一回家就是玩这玩那的。怎么没有去做作业?还不去做作业?其实孩子自己也是有计划的,在学校上一天的课,放学回家有的孩子就像放松一下,吃完饭再写作业,但是很多父母看见孩子回家没有马上写作业就会念叨。孩子被父母念叨的,就越来越烦躁,本来计划好了要写作业的时候,但是听见父母这样喋喋不休的念叨,就越是不想去。


“妈,你能不能别啰嗦了”,面对父母的唠叨,孩子根本不领情


我爸爸妈妈以前,每次一看我弟弟放学回家,没有做作业,我爸爸就开启了和尚念经的模式。说,你怎还不去做作业,刚好还没有吃饭,你可以先去做作业。等下写完作业就刚好吃饭了?快,先去做作业。每天弟弟下课,我妈妈就是这样不断重复性的念叨,可想而知,这样的念叨不仅没有让我弟弟去写作业,后面还让我弟弟性格变得非常暴躁,还没等我妈妈开口,我弟弟就想说,不要说了,我自觉知道,所以那段时间,弟弟和爸爸妈妈之家的关系也非常糟糕。我爸爸妈妈念叨我弟弟什么,我弟弟就不做什么。

“妈,你能不能别啰嗦了”,面对父母的唠叨,孩子根本不领情


所以很多时候,父母的不停念叨,不仅没有让孩子听进去,反而让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影响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对孩子来说,少许的“唠叨”是教育,太多的“唠叨”便会给孩子带来厌烦。如同给一只气球不断地打气,气球终有一天会“爆”。事实上,唠叨是父母们常用的、却是非常不合适的“教育”。唠叨的背后是怨气满怀的父母,他们以为通过唠叨就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或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