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牛肝菌人工种植的栽培技术有哪些?

南粤新农人


牛肝菌,也叫大脚菇,属大型菌体,种类繁多,有记载的就达200多种,按颜色划分就有白、黄、黑、红四种,这个名字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的总称。它肉肥而厚,菌柄粗壮,鲜甜可口,味鲜色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菌类多糖、多种矿物质元素和人体必须氨基酸。成分中有可迷幻剂,有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和血、补虚提神的功效,是一种世界著名的食药用菌。采摘野生菇体时要注意分辨,有少数品种有毒,不能食用。



牛肝菌的种植,目前只有黑牛肝菌中的暗褐网柄牛肝菌驯化成功,实现了人工种植,并且是工厂化种植,其他形式的种植方式目前还没有尝试。


黑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工厂化种植依然是采取瓶装或袋装方式,整个种植过程同样要经过菌种制作、培养料制作装袋(瓶)灭菌接种养菌出菇等7个阶段。

一,菌种制作。

因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品种特性和目前的种植实际,菌种只能制作。

【1】液体菌种专业种制作。

经野生采集,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培养提纯,制作成母种,再利用摇床或磁力振动菌种制作机等设备,运用液体菌种制作技术,把母种繁育成液体菌种专业种,专业种一般在三角瓶中制作,所以习惯称作三角瓶专业种,专业种的制作时间在7~10天左右。


【2】液体菌种制作。

▪专业种制作过程中,要观察计算好专业种成熟时间。进行液体菌种培养罐的消毒灭菌,及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灭菌。灭菌过程在液体菌种培养罐中进行。

▪专业种成熟,经灭菌处理的液体菌种培养基也应该冷却完毕,当培养基温度降至28℃左右时,在火焰的保护下,把专业种接入液体菌种培养罐中,进入液体菌种培养阶段。

▪液体菌种培养阶段,培养罐温度保持在℃左右,一般经过3~4天,液体菌种发育成熟,准备接种至菇体培养料。


二,牛肝菌培养料的制作。

用于牛肝菌培养料的原料与其他食用菌所用原料大致相同,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粉、米糠、木屑、麦麸、生石灰、石膏等,经实验得出培养料中加入适量的糖类,可有助于提高牛肝菌的产量。

牛肝菌的培养料制作必须达到如下几点要求:

【1】培养料的碳氮比。

不论使用哪些原料做为培养料,培养料的碳氮比要在30~40:1范围内。

【2】培养料的含水量。

牛肝菌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65%的区间内。

【3】培养料的酸碱度。

牛肝菌喜欢在弱酸环境中生长,要求培养料的PH值在5~7的范围内,这是它最适宜生长的基质酸碱度。

【4】培养料混合必须均匀。

就是培养料各种原料混合搅拌时,必须均匀,这样才能保证装瓶(袋)后各单位培养料瓶(袋)内营养的均衡。

另外,使用密度较大原料,诸如玉米芯、棉籽壳等需进行充分预湿后,再进行培养料配制。

三,培养料装瓶(袋)。

牛肝菌种植多采用容积1000毫升,口径6.5cm聚丙烯标准瓶。或17×24×0.005cm聚丙烯塑料折角袋。装瓶(袋)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装料份量要足,这是牛肝菌正常生长和形成产量的营养保证。

【2】培养料瓶(袋)要无微孔、无破损,保证灭菌过程无水分进入,影响培养料水分含量,进而给牛肝菌生长造成影响。

【3】做到瓶(袋)封口严紧,一旦脱落,会造成培养料洒落,影响正常生产进行,也不利于培养料灭菌。


四,灭菌。

牛肝菌种植中,多采用高压灭菌。按高温灭菌操作规程进行。

【1】设备检查。

运行前进行锅炉、灭菌仓等所有设备预检,保证锅炉、灭菌仓运行正常。

【2】分装菌瓶(袋)入仓。

把所有装好的培养料瓶(袋),装入专业灭菌筐,经运输车运进灭菌仓。关闭灭菌仓,做好密封、密闭。

【2】排放冷气。

启动锅炉,当灭菌舱温度达到121℃时,打开灭菌仓排气阀,放净仓内冷气后,关闭排气阀。

仓内冷气必须放尽,避免在仓内形成冷死团,阻滞灭菌蒸汽运行路径,影响灭菌效果。

【3】灭菌。

保持灭菌仓温度121℃,仓内压力达到0.105Mpa,。在这个状态下,运行时长120分钟,锅炉停供蒸汽,最好自然降压降温,这样更利于灭菌彻底。

仓内温度降至40℃,压力为0时,可搬出培养料瓶(袋),准备接种。


五,接种。

牛肝菌培养料的接种在接种室内进行,需执行食用菌接种操作规程。

【1】接种室消毒灭菌。

灭菌以喷洒药剂,紫外线照射,结合药剂熏蒸等方法进行。范围包括更衣室、缓冲室在内。

⑴喷洒药剂和紫外线照射。

接种室先使用百菌清或绿霉净等药剂,进行全面喷洒,要求做到无遗漏、无死角。喷洒完毕打开紫外线灯进行8小时以上照射。

⑵熏蒸。

熏蒸使用必洁仕或菇虫净气雾剂,熏蒸前,关闭紫外线灯。点燃药剂后,再次开启。

【2】接种。

当瓶(袋)内培养料温度降至28℃以下时,开始接种。

⑴打开接种室排气设备,排出室内残烟。

⑵打开液体菌罐接种送料阀门,触动开关,调试是否运行正常,确定正常,开启自动接种设备,启动培养料瓶(袋)运送设备,运瓶经无菌通道进入接种室,开始接种。

⑶接种设备辅助人员,进出接种室,需做好自身及着装灭菌消毒处理,进出需经从缓冲间。

接种完毕的菌瓶(袋),及时分批运进养菌场所。

六,养菌。

牛肝菌种植中,养菌依然是温度湿度光照空间氧气含量的调节与控制。

【1】温度。

空间保持温度在24~28℃之间,这是牛肝菌菌丝体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2】湿度。

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既利于培养料保湿,还能抑制杂菌活力,减少杂菌侵染。

【3】光照。

保持养菌空间黑暗状态,牛肝菌菌丝体在黑暗中就能正常生长。

【4】空间氧气含量。

保证养菌空间良好通风,保证空间氧气含量充足,牛肝菌菌丝体呼吸需要大量氧气消耗。

养菌期间,工作人员应对养菌空间经营经常性的巡视检查,发现染菌菌瓶(袋),及时清理出养菌场所。


七,出菇。

菌丝长满菌瓶(袋),即可进入出菇期。对牛肝菌的种植,出菇期管理依然是温度、湿度等环境各要素的调控。

【1】温度。

进入出菇期的牛肝菌,子实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温差刺激。初期应要出菇空间保持在14~28℃之间,并保持在这个温度区间内,10℃左右的昼夜温差调控,适当的温差刺激利于原基形成。

原基形成后,要保持空间温度在16~24℃之间,这是牛肝菌子实体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2】湿度。

牛肝菌子实体生长最适宜的空间相对湿度是80~90%之间,在子实体分化期,最好使湿度在60~90%之间有湿度变化,一定时长内的湿度差别,利于原基形成。

【3】光照。

牛肝菌的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照射。黑暗到散射光照射的规律变化能刺激原基形成,加快现蕾速度,保持一定的光照变化,利于子实体分化。

【4】空间氧气含量。

保持良好的空间通风,保证充足氧气含量,利于牛肝菌子实体生长。

牛肝菌生长至八分熟,即可以进行采摘。

牛肝菌的种植,因刚刚驯化成功,还未完成大面积推广,很多环境因素对其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细微影响,还没有十分成熟的经验,提醒种植者,进入牛肝菌种植,进行牛肝菌种植投入还不行轻信一家之言,应斟酌三思。

种植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初始农人


你好!我是金金在乡村,很高兴能回答您这个问题。牛肚菌目前是可以人工种植的,其中的黑色牛肝菌已经人工种植成功了,人工种植牛肝菌其实对环境的要求还是挺高的,所以并不是很容易。

现在能人工培植的就是“黑牛肝菌”,黑牛肝菌在牛肝菌家族中,以其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著称。国内知名生物学家、宏臻农科公司首席科学家纪开萍纪开萍介绍道,黑牛肝菌的人工种植简单归结来有菌种筛选、杂交育种、菌株驯化、污染控制等五个步骤,但每一步细节要求都很高,比如菌种筛选最初是从普洱、临沧、西双版纳等各个地方收集菌株再筛选的;而当菌株开始驯化时对温度和湿度也有要求,温度要控制在28摄氏度左右,房间湿度也要达到97%。“从驯化到出菇,整个过程大概需要60天,全年都可以有新鲜的牛肝菌,这从时间节点上与野生牛肝菌区别开来。牛肝菌接种要求是无菌操作,确保接种后成品率高,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1)环境净化 采用接种室或接种箱、接种帐接种,事先应消毒,采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5-8克,点燃产生气体消毒。

(2)菌种预处理 先拔掉菌种瓶口棉塞,用塑料袋包裹瓶或袋口,然后搬进接种室内,再用接种铲伸入菌种瓶袋内,把表层老化菌膜挖出。如出现白色扭结团的质基也要挖出,并用棉球蘸75%酒精,擦净瓶内壁四周,然后搬进接种室内。若是扎袋头的菌种,开袋口同样方法处理好菌种后,把袋口扭拧后搬进接种箱内接种。

(3)接种无菌操作接种环节的无菌操作技术规程,主要掌握以下五个方面。

①选择时间选择晴天午夜或清晨接种,此时气温低,杂菌处于休眠状态,有利于提高菌袋接种的成品率。雨天空气湿度大,容易感染霉菌,不宜进行接种。

②接种物入室塑料袋搬人无菌室或接种帐内后,连同菌种、接种工具、酒精灯一起,进行第二次消毒。先用气雾剂熏30分钟以上,接种前40-60分钟,再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达到无菌条件。工作人员穿戴工作服、帽和口罩及拖鞋。农家接种人员,要求洗净头发并晾干,更换于净衣服,方可入室。接种前双手用75%酒精擦洗或戴乳胶手套。

③接种敏捷 袋料打开袋口扎绳,若是套环棉塞的拔出棉塞。把菌种接人袋内,重新扎好袋口或棉塞复原封口。若是瓶栽的把瓶口覆盖薄膜揭开,接种后复原。由于接种时开袋口,培养料暴露于空间,如果室内消毒不彻底,残留杂菌孢子容易乘机而人;同时,接种时间延长,空间湿度相对升高,也容易引起感染。另一方面接种器具为金属制品,久用易灼热,菌种通过酒精灯火焰区时,如果动作缓慢,则容易烫伤菌种。

④更新空气 每一批料袋接种完毕,必须打开门窗通风换气30-40分钟,然后关门窗,重新进行消毒,继续接种。接种后如果不通风,由于室内酒精灯和人的体温的影响,加上接种时打开穴口,使料内水分蒸发,形成高温、高湿,容易带来杂菌的积累,势必造成杂菌污染。

⑤清理残留物 在接种过程中,菌种瓶的覆盖膜废弃物,尤其是工作台及室内场地上的木屑等杂质,必须集中一角,不要乱扔。待每批料袋接种结束后,结合通风换气,进行一次清除,以保持场地清洁,杜绝杂菌污染。





金金在乡村


牛肝菌又名美味牛肝菌、白牛肝菌等名称,属提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牛肝菌属。主要品种有黄牛肝菌、铜色牛肝菌、褐绒盖牛肝菌、黄皮牛肝菌、琥珀牛肝菌等。

云南的牛肝菌很多,我小时候读书的费用都是去找菌子卖了来做书费,所以对牛肝菌很熟悉。

一、牛肝菌的形态特征

◆美味牛肝菌又名大脚菇。

子实体盖宽4~15厘米,半球形凸镜形至平展形,表面光滑,无绒毛,湿时稍黏;边缘幼时内卷后伸展整齐;颜色黄褐色、肉桂色、褐带红色至茶褐色,伤处不变色,味道微甜,稍有香味。

◆铜色牛肝菌又名牛肚菌。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半球至扁球形,直径3~12厘米,表现灰褐色至深栗褐色或煤烟色,具有微细绒毛或光滑、不黏。

◆铜色牛肝菌

黏盖牛肝菌菌盖半球形,后平展,直径3~10厘米,边缘薄,初内卷,后波状,土黄色,淡黄褐色,干后呈肉桂色,表面光滑,湿时很黏,菌肉浅黄色。

◆紫褐牛肝菌又名紫牛肝菌。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半球形,后渐展,直径4~15厘米,紫色、蓝紫色或淡紫褐色,光滑或被短绒毛,有时凸起。

◆褐庞柄牛肝菌菌盖

肉质,径5~9厘米,半球形,后扁平;盖面湿时稍黏,很快变干,无毛或短绒毛,有皱纹,有时龟裂,灰褐色等。

二、生长条件

◆营养

野生牛肝菌与栎树、松树共生。在试验条件下,菌丝体生长所需的碳源物质,以葡聚糖、淀粉、果胶效果最好。

◆温度

菌丝体生长阶段的温度为18℃~30℃,适温24℃~28℃。子实体形成温度16℃~24℃,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土层的温度高于28℃时对子实体发育不利;低于12℃则不易形成子实体。

◆湿度

菌丝体生长阶段,土壤湿度以60%左右为宜,

降雨集中或时间过长,土壤含水量过大,则不利于菌丝体的生长,时干时湿对菌丝体生长最为有利。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有较多的降水量和较大的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较好,时雨时晴或白天晴、夜间雨最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光照

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需要一定散射光的刺激,但在阳光直射处很少见到子实体,所以牛肝菌一般多发生在荫蔽度在70%的林地内。

◆PH酸碱度

子实体生长较好的土壤pH 5.6~6.5。菌丝生长pH 4.8~6.5,以pH5.6~6最适。

三、菌种的制作方法

◆母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

蛋白胨2克,磷酸氢二钾1克,硫酸镁0.5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按常规配制斜面培养基备用。

(2)母种分离方法

牛肝菌纯种分离常采用组织分离法,选择野生未成熟的子实体为分离材料,采后1~2小时进行分离。分离时,从子实体取一小块组织,接在培养基上,在24℃条件下培养。

(3)接种培养

接种后,在20℃~25℃恒温下培养7天后,菌丝逐渐变得浓密,呈白色,绒毛状,15天长满试管斜面提纯培育可得母种。

◆原种和栽培种制作

(1)场地选择

以水泥地和木板坪为好。泥土地因含有土沙,加水后泥土溶化会混入料中,不宜采用。选好场地后进行清洗,并清理四周环境,防止污染。

(2)过筛除杂

先把木屑、麦麸等主要原料、辅料,分别用2~3目的竹筛或铁丝网过筛,剔除小木片、小枝条及其他有棱角的硬物,以防装料时刺破塑料袋。

(3)区别混合

先将木屑、麦麸、石膏粉搅拌均匀,棉子壳提前12小时加水预湿;然后把可溶性的添加物,如蔗糖等溶于水,再加入料中混合。

(4)加水搅拌

采用自动搅拌机时,将料混合集堆,拌料机开堆,搅拌、反复运行,使料均匀。手工搅拌必须采取集堆,开堆,反复搅拌3~4次,使水分被原料均匀吸收。

(5)避免酸变

常因拌料时间延长,培养料发生酸变,接种后菌袋成品率不高。因此,当干物质加水后,从搅拌至装袋开始,其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妥。这就要分秒必争,当天拌料,及时装袋灭菌,避免基质酸变。

(6)控制污染

培养料灭菌后,冷却至常温,按无菌操作接入母种或原种,按常规培养,菌丝长满瓶(袋),即为原种或栽培种。

四、驯化栽培方法

◆培养料配方

牛肝菌在半腐叶39%,杂木屑39%,米糠20%,糖1%,石膏1%, pH 5.5~6;或半腐叶39%,玉米粉39%,米糠20%,白糖1%,石膏1%, pH 5.5~6的培养基质上,菌丝生长较好,浓密粗壮,袋壁上有大量黄褐色成片菌核出现,诱导牛肝菌形成子实体的合成培养基。

以上培养基,在pH5~6、温度5℃~20℃的摇瓶培养条件下,经90天,首次人工培养出牛肝菌的子实体。也可采用接种培养。

◆接种要求

(1)环境净化

采用接种室或接种箱、接种帐接种,事先应消毒,采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5~8克,点燃产生气体消毒。

(2)菌种预处理

先拔掉菌种瓶口棉塞,用塑料袋包裹瓶或袋口,然后搬进接种室内,再用接种铲伸入菌种瓶袋内,把表层老化菌膜挖出。若是扎袋头的菌种,开袋口同样方法处理好菌种后,把袋口扭拧后搬进接种箱内接种。

(3)无菌操作接种

①选择时间

选择晴天午夜间或清晨接种,此时气温低,杂菌处于休眠状态,有利于提高菌袋接种的成品率。雨天空气湿度大,容易感染霉菌,不宜进行接种。

②接种物入室

塑料袋搬入无菌室或接种帐内后,连同菌种、接种工具、酒精灯一起,进行第二次消毒。先用气雾剂熏30分钟以上,接种前40~60分钟,再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达到无菌条件。工作人员穿戴工作服、帽和口罩及拖鞋。农家接种人员,要求洗净头发并晾干,更换干净衣服,方可入室。接种前双手用75%酒精擦洗或戴乳胶手套。

③接种敏捷

打开袋料扎绳,或拔出棉塞。把菌种接入袋内,重新扎好袋口或塞好棉塞。若是瓶栽的把覆盖薄膜揭开,接种后复原。由于接种时培养料暴露于空间,如果室内消毒不彻底,残留的杂菌孢子容易趁机而入;同时,接种时间延长,空间湿度相对升高,也容易引起感染。另一方面接种器具为金属制品,久用易灼热,菌种通过酒精灯火焰区时,如果动作缓慢,则容易烫伤菌种。因此,接种动作要快。

④更新空气

每一批料袋接种完毕,必须打开门窗通风换气30~40分钟,然后关门窗,重新进行消毒,继续接种。接种后如果不通风,由于受酒精灯和人的体温的影响,加上接种时打开穴口,使料内水分蒸发,形成高温、高湿环境,容易使杂菌积累,势必造成杂菌污染。

⑤清理残留物

在接种过程中,菌种瓶的覆盖膜废弃物,尤其是工作台及室内场地上的木屑等必须集中在一角,不要乱扔。待每批料袋接种结束后,结合通风换气,进行一次清除,以保持场地清洁,杜绝杂菌污染。

◆出菇管理

主要是催菇,采用干湿交替、温差刺激、光线调节等技术处理。

◆采收与加工

(1)适时采收

牛肝菌的子实体长至七八成熟时,就要及时采收,否则菌管与菌肉之间,以及菌柄内部极易受线虫等危害,影响产品质量。

采回的子实体用不锈钢刀削除菌柄基部带泥沙、杂质及虫道部分。如属野外采集,混入的同属不同种或不同属的牛肝菌要分开,以保证加工产品的纯度。

然后按开伞程度进行分类,分别处理。通常分为菇蕾、幼菇、半开伞菇和开伞菇。菇蕾、幼菇用来加工成盐渍菇,半开伞菇和开伞菇切片加工成脱水干品。

◆加工方法

①盐渍加工

加工成盐渍菇的原料是菇蕾和幼菇。未开伞的菇蕾或出土高5~7厘米,菌盖边缘未离开菌柄的幼菇,组织致密,适宜加工成盐渍菇,经济效益高。

②脱水干制

牛肝菌的干制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畅销土特产,主销欧美各国市场。供加工成干品的原料,多为半开伞菇和开伞菇。半开伞菇是指菌盖边缘展开离菌柄2~3厘米,菇形差,易断碎,若保藏得好,白色部分也不易褐变。

(3)分级包装

干品按外观特征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品菌片白色,菌盖与菌柄相连,无破碎、无霉变和无虫蛀。二级品菌片浅黄色,其他规格与一级品同。三级品,菌片黄色至褐色,其他规格与一级品同。四级品,菌片色泽深黄色至深褐色,允许部分菌盖与菌柄分离,有破碎,无霉变和无虫蛀。

干品按等级用塑料袋分装,热合封口,再装入纸箱内,每箱装5~10千克,箱内要放防潮纸及干燥剂,及时外销。

六、牛肝菌的人工栽培种植前景。

牛肝菌体态大,柄粗壮,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是世界较为著名的食用菌之一,深受美食家的赞赏和偏爱。

牛肝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菇类,上述5个品种几乎无脂肪。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都是人体必需氨基酸。牛肝菌具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国内市场上清水美味牛肝菌,每千克售价26~28元,干品每千克120~160元。全国大中城市酒楼餐馆,将美味牛肝菌列入名贵菜谱之一。

云南省的80多个县、市均有美味牛肝菌资源。在日本、韩国及欧洲市场出售的意大利美味牛肝菌,实际大多数是云南产品改头换面的中国货。目前,湖南、福建、云南、吉林等科研部门正积极投入美味牛肝菌的菌根合成研究,人工栽培奥秘将会被揭开,发展前景看好。

总结

牛肝菌除了云南分布广泛以外,其他省份都投入研究,进行人工进行牛肝菌种植,掌握了以上的种植方法,相信能种出人工的牛肝菌。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点击关注:以文温暖三农。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欢迎交流、讨论,每天会有精彩为您呈现!首发头条,抄袭必究。


以文温暖三农


牛肝菌人工栽培要求是无菌操作,确保接种后成品率高,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1)环境净化 采用接种室或接种箱、接种帐接种,事先应消毒,采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5-8克,点燃产生气体消毒。

(2)菌种预处理 先拔掉菌种瓶口棉塞,用塑料袋包裹瓶或袋口,然后搬进接种室内,再用接种铲伸入菌种瓶袋内,把表层老化菌膜挖出。如出现白色扭结团的质基也要挖出,并用棉球蘸75%酒精,擦净瓶内壁四周,然后搬进接种室内。若是扎袋头的菌种,开袋口同样方法处理好菌种后,把袋口扭拧后搬进接种箱内接种。

(3)接种无菌操作接种环节的无菌操作技术规程,主要掌握以下五个方面。

①选择时间选择晴天午夜或清晨接种,此时气温低,杂菌处于休眠状态,有利于提高菌袋接种的成品率。雨天空气湿度大,容易感染霉菌,不宜进行接种。

②接种物入室塑料袋搬人无菌室或接种帐内后,连同菌种、接种工具、酒精灯一起,进行第二次消毒。先用气雾剂熏30分钟以上,接种前40-60分钟,再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达到无菌条件。工作人员穿戴工作服、帽和口罩及拖鞋。农家接种人员,要求洗净头发并晾干,更换于净衣服,方可入室。接种前双手用75%酒精擦洗或戴乳胶手套。

③接种敏捷 袋料打开袋口扎绳,若是套环棉塞的拔出棉塞。把菌种接人袋内,重新扎好袋口或棉塞复原封口。若是瓶栽的把瓶口覆盖薄膜揭开,接种后复原。由于接种时开袋口,培养料暴露于空间,如果室内消毒不彻底,残留杂菌孢子容易乘机而人;同时,接种时间延长,空间湿度相对升高,也容易引起感染。另一方面接种器具为金属制品,久用易灼热,菌种通过酒精灯火焰区时,如果动作缓慢,则容易烫伤菌种。

④更新空气 每一批料袋接种完毕,必须打开门窗通风换气30-40分钟,然后关门窗,重新进行消毒,继续接种。接种后如果不通风,由于室内酒精灯和人的体温的影响,加上接种时打开穴口,使料内水分蒸发,形成高温、高湿,容易带来杂菌的积累,势必造成杂菌污染。

⑤清理残留物 在接种过程中,菌种瓶的覆盖膜废弃物,尤其是工作台及室内场地上的木屑等杂质,必须集中一角,不要乱扔。待每批料袋接种结束后,结合通风换气,进行一次清除,以保持场地清洁,杜绝杂菌污染。





小松有话说


牛肝菌环境净化:采用接种室或接种箱、接种帐接种。事先应消毒,采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5-8克,点燃产生气体消毒。

菌种预处理:先拔掉菌种瓶口棉塞,用塑料袋包裹瓶或袋口,然后搬进接种室内,再用接种铲伸入菌种瓶袋内,把表层老化菌膜挖出。

如出现白色扭结团的质基也要挖出,并用棉球蘸75%酒精,擦净瓶内壁四周,然后搬进接种室内。若是扎袋头的菌种,开袋口同样方法处理好菌种后,把袋口扭拧后搬进接种箱内接种。

扩展资料:

牛肝菌生长温度影响牛肝菌发生的重要指标,反过来温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坡度、坡向、海拔)决定的结果。温度又会影响湿度,而湿度对美味牛肝菌的发生也有影响。

牛肝菌菌丝体在18℃~30℃下生长,但最适温度为24℃~28℃;其子实体可在5℃~28℃范围内生长发育,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6℃~24℃,低于12℃就不易形成子实体。

牛肝菌在云南各地均有分布,产期为每年的6~10月。


我家樱桃园


153位粉丝

牛肝菌环境净化:采用接种室或接种箱、接种帐接种。事先应消毒,采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5-8克,点燃产生气体消毒。

菌种预处理:先拔掉菌种瓶口棉塞,用塑料袋包裹瓶或袋口,然后搬进接种室内,再用接种铲伸入菌种瓶袋内,把表层老化菌膜挖出。

如出现白色扭结团的质基也要挖出,并用棉球蘸75%酒精,擦净瓶内壁四周,然后搬进接种室内。若是扎袋头的菌种,开袋口同样方法处理好菌种后,把袋口扭拧后搬进接种箱内接种。

扩展资料:牛肝菌生长温度影响牛肝菌发生的重要指标,反过来温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坡度、坡向、海拔)决定的结果。温度又会影响湿度,而湿度对美味牛肝菌的发生也有影响。

牛肝菌菌丝体在18℃~30℃下生长,但最适温度为24℃~28℃;其子实体可在5℃~28℃范围内生长发育,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6℃~24℃,低于12℃就不易形成子实体。

牛肝菌在云南各地均有分布,产期为每年的6~10月。


阿龙在乡村生活


牛肝菌有黄黑褐色之分,是典型的菌根菌,和柚子树以及凤凰树等树木有共生关系,是一个很难实现人工栽培的珍菌。

目前只有黑色牛肝菌,采取半人工仿野栽培法,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其方法就是把培养好的菌袋,埋在柚子树,竹林等根部,进行防野生栽培。

还有一种探索方法,就是事先在大棚种植适宜牛肝菌共生的树木,在树根种植牛肝菌菌袋,大棚可以人为的调节温度湿度,以达到全年人工目的。

总之,我想提醒大家:用类似香菇、木耳的一般栽培方法,是很难成功栽培牛肝菌,它的成功机率,真的不如目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可靠。


挥笔写童话


环境净化。采用接种室或接种箱、接种帐接种,事先应消毒,采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五至八克,点燃产生气体消毒;

菌种预处理。先拔掉菌种瓶口棉塞,用塑料袋包裹瓶或袋口,然后搬进接种室内,再用接种铲伸入菌种瓶袋内,把表层老化菌膜挖出,并用棉球蘸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擦净瓶内壁四周,然后搬进接种室内。若是扎袋头的菌种,开袋口同样方法处理好菌种后,把袋口扭拧后搬进接种箱内接种;

选择时间选择晴天午夜或清晨接种,此时气温低,杂菌处于休眠状态,有利于提高菌袋接种的成品率;

接种物入室塑料袋搬人无菌室或接种帐内后,连同菌种、接种工具、酒精灯一起,进行第二次消毒。先用气雾剂熏三十分钟以上,接种前四十至六十分钟,再用紫外线灯照射三十分钟,达到无菌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