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天龙八部里为什么要设立虚竹这个角色?感觉有点多余呢?

老师我凳子上有钉子


  • 《天龙八部》名字取自于佛经,也可作八部天龙。而其中的八部代表的乃是佛家的八种神道怪物,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金庸将芸芸众生皆对应于这八部中,下面来将他们一一对号入座。
  • 天众,不用讲大家也知道暗示的是乔峰,作品里的主角。一位武艺超群、义薄云天、侠肝义胆的大英雄!人设几乎是完美的,可是后来由于身世的问题导致其命运多舛,众叛亲离。为了宋辽两国百姓免于战火涂炭不得已挟持大辽皇帝耶律洪基,迫使其退兵止战,后在给自己定下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罪名后悲壮的自尽于雁门关外!
  • 龙众段誉,大理皇族。段誉本是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的儿子,乃刀白凤为报复段正淳与乞丐(段延庆)所生,段延庆曾是大理明正言顺的皇太子,后在宫廷政变中失踪导致流落江湖。段誉初入江湖左右逢源桃花不断,更是习得盖世神功。命运虽捉弄了他,倒也公平,最后继承皇位抱得美人归!
  • 夜叉虚竹。夜叉”本是指一种吃鬼的神,在佛教中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虚竹本是少林寺里一个呆呆的小沙弥,机缘巧合之下破了珍珑棋局,习得神功,成了逍遥派的掌门人。后接掌灵鹫宫,用言行感化众人,带领他们走上正途。虚竹的身世也不简单,乃玄慈方丈与“无恶不作”叶二娘所生,后叶二娘与玄慈在知道虚竹的身世后双双自尽。叶二娘作恶一生,直到遇见儿子虚竹,才唤醒了她心中尘封已久的爱!唤得恶人回首!
  • 乾达婆阿朱。乾达婆乃是一种不食酒肉、靠香气自养的神,而且其名字还有“变幻莫测”之意,正好和擅长易容术的阿朱相通。天仙一般的女子,于乔峰天造地设的一对!造化弄人,为救父亲被自己心爱的人误伤至死!
  • 阿修罗慕容复。阿修罗,本就有两种存在,男的极其丑陋,女的及其美丽。佛经故事里阿修罗经常与天众开战,结果不出意料全部以失败告终。小说中慕容复出生江南姑苏世家,乃前朝燕国皇室后裔,生得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但为人心胸狭隘,阴险奸诈。为复兴燕国大计,不择手段,处处乔峰与作对。外表美丽,内心丑陋正好暗合慕容复。只可惜万般算计一场空!
  • 迦楼罗鸠摩智 “迦楼罗’是佛教传说中的大鸟,以龙为食。小说中鸠摩智觊觎大理段家的六脉神剑,孤身挑战天龙寺高僧,多次发难于段誉。最终因为练功心法不当,导致走火入魔内力尽失,也因此幡然悔悟,一心向佛终成一代高僧!
  • 紧那罗游坦之 紧那罗在梵语中有“人非人”之意。游坦之本是聚贤庄的公子爷,在聚贤庄大战之后,父母双亡,被迫流落江湖。毁容之后带上铁头,人非人,鬼非鬼
  • 摩呼罗迦玄慈和尚 摩呼罗迦即大蟒神,蛇头人身。蛇头暗指当年雁门关外杀害乔峰一家的带头大哥玄慈!玄慈年轻时与叶二娘苟且,生下孩子虚竹,后来儿子被偷导致叶二娘心理扭曲无恶不作!玄慈也无奈,直到萧远山道出真相后与叶二娘双双赴死!


小辉侃电影


金庸在天龙八部的前言里说:这本小说是写8个人物的故事,书名取自佛经中的八部天龙,即八个天神。但作家写起来以后,就忘了原来的设计,金庸曾在多个场合说过这个问题。在新修版中,他做了一番调整,我们或可看出他的原初设计。以下仅属猜想,权当茶余饭后的佐料可也。

金庸小说可以当作志怪小说来读,因为人物都是身负异能的武功奇人,有的配着核弹,有的配着翅膀,有的配着钢板,有的开着车,有的配着万能胶,这些功能都由不同的武林绝学承载。所以用八部天龙来比喻这些武功高手也并不为过。

那么,这8个人物是谁呢?大家能看得出的就三个主角:段誉、萧峰、虚竹。其次是跟他们演对手戏的慕容复、游坦之,年龄、武功相当。

段延庆算第6个,本来金庸这部书就是打算写大理段家的事,但写起来以后,没HOLD住。接下来是逍遥派的四人:逍遥子、天山童姥、李秋水、丁春秋的爱恨纠缠的故事,根据戏份比重,童姥和丁春秋可以算作二怪。主要就是这8个。其余的人物则都是配给这8个人的,用来烘托、塑造主角的性格,推进情节的展开。

但是,段正淳也足可称得起一怪了,他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人物,戏份也足够多,在越南政坛上,他被政界人士在开会时引用来代指一类人,足见其影响力。

这8个主角是哪8个,金庸自己也没有点明,他回避了这个问题。而我认为,虚竹是临时加上去的,他的戏份本来都是为段誉设计的,只是如果加在段誉身上,段誉的戏份就过重,与萧峰的不成比例了。或者如果给了段誉后,他能像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或者倚天里的张无忌一样,做绝对的主角,把小说统领起来也可以。那萧峰的戏就与主体割裂了,因为叙述萧峰的时候段誉是消失的。于是可以想像,作者索性把设计给段誉的庞大戏分一分为二,再创造了一个虚竹出来,与萧峰一起三分天下。但是由于不在计划之内,所以虚竹的人物塑造没有独立出来,他没有个性,就像是段誉的翻版。而他的戏份,就是接着演绎段誉从一开始就卷入的逍遥派的情节。

为什么说虚竹跟段誉是一个人呢?理由如下:

虚竹的性格与段誉很像,都是婆妈软蛋型的,对女人没抵抗力也没辨别力的滥好人。只要面对的是女人,就分不清敌友了。虚竹背着童姥逃跑,命运与童姥绑在一起,得到童姥真传,但是当风情万种的李秋水要干掉童姥时他竟然作壁上观,两不帮衬,这无论如何也解释不过去。而段誉面对王夫人时,也是不知死活。

其次两人的武林背景一样,都是白丁。都靠人生开挂,而得到武林绝学。相比之下,乔峰一出场就是丐帮帮主、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威震武林。如果这三人最终成为结拜的三兄弟,那么完全可以给虚竹安排个类型,比如是半道出家,既不是成功人士,但也不是白丁。

最后,两人的经历太像,虚竹经历的就是接着段誉在无量山遇到逍遥派的神仙姐姐开始往下演绎,虚竹经历的是高潮部分。

从写法上,段誉是当作金庸的眼睛,去观察和经历这个光怪陆离的江湖的,即第一视角叙述。典型的场景比如:受邀去与逍遥子大徒弟下棋,远远看到慕容复等人背了手观棋,对当时场景的描述就是第一视角。在新修版中就更夸张了,在小说最后部分,段誉就像旅友一样,到处参观,通过他的眼睛告诉读者各个人物命运的最终安排。其实金庸直接交待就行了。

当虚竹也如此观察周围时,你会发现他的起心动念、思维模式、情感模式与段誉就像一个人。

所以我认为虚竹是一个临时加上去的角色,他的戏份本来是段誉的。而见一个爱一个,为爱不怕死的段正淳可以成为八怪之一。

于是这八部天龙是:段誉、萧峰、慕容复、游坦之、段延庆、天山童姥、丁春秋、段正淳。可惜没有扫地僧,虽然武功至尊,但是戏份太少了,只是作为一个符号存在。


小余带你看剧


相传,最初天龙里是没有虚竹的(真实性不知)大家可以找下那种帖子,就是谈虚竹的多余性。网上也有很多评价觉得,在天龙里,虚竹这个角色有点多余。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注意,虚竹22岁才开始练武,24岁跟随师父下山,最后被星宿派给抓走。期初看这一人物设定,感觉虚竹就是路人甲,但是随后打发展就如同开挂一般。全书中的虚竹给人的感觉就是,身不由己,他越是怕什么就来什么。放佛命运的枷锁不给虚竹任何选择的机会。反观乔峰和段誉,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三个人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是最后为什么,他们成了铁人三角呢!

我觉得作者不会无缘无故的设定一个角色的。不可能让段誉一个人开挂吧!毕竟逍遥子和段誉的性格神似,如果段誉继承了逍遥子,那不是没搞头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得有一个角色来分担一下。这个角色不能太耀眼,然后虚竹莫名其妙的被安排,开启了开挂的人生。

不难看出,作为一个资质平庸的小和尚,没人什么人生报复,理想就是好好的当和尚,最后的逆袭,给人感觉好像刚刚好。虚竹这个角色,太过于平庸,也许正是这种平庸才能与段誉乔峰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多余的却又刚刚好。


一忆一


相传,金庸开始定稿的时候,天龙里只有乔峰与段誉两个大主角,是没有虚竹的。我们现在看到虚竹的经历原本打算给段誉的,但是后来金庸在中途的时候他偏偏就加入了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角色,我猜,他自己也认为如果真的把些开挂的情节安在段誉身上,那么段誉真的算的上是“挂王之王了”,且不说之前他在山洞中的“奇遇”令他得到逍遥派的绝学,几天之内学会凌波微步,短短的时间内吸了十几年的内力,光是开头,已经让他成为闪亮地存在,再让他把余下的挂拿完,基本上这本书就成了《段誉开挂传》也,反看对面家的乔峰真是悲凉得不得了。


不过,以上都只是我猜想中的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我想金庸之所以加入这么一个角色,主要是为了平衡,使这本书更符合他理想的主旨。乔峰的刚猛,段誉的阴柔,在这本书里形成了很明显的对比。而虚竹更像是一个真正的“人”。他糅合了乔峰和段誉的特点,起到了一个阴阳兼济的作用。


论家世,虚竹不如段誉显赫高贵,论相貌,他也不如段誉秀美精致,论武功吧,他也不如乔峰般那么高(刚刚开始出场他的武功可以说是最底层的那种),论原则,也不如乔峰那样一往无前,我想如果乔峰那样性格的人被套在虚竹上,被逼破戒,乔峰要么把敌杀了,要么自己自杀,绝不会哭哭啼啼地,半推半就地破了一次又一次戒。


恰好虚竹这种“平庸”给他带来了相对乔段而言最为圆满的结局。起码事业有成,有自己的小家庭,虽说父母之死是个遗憾,但是最终还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而梦姑虽说是破戒而得,却也是自己心爱之人。

所以,金庸也是为了能综合整部小说创造了这么一个角色。


绝版花絮


三名男主角,除了承担主要剧情的线索人物,带着读者历经各种奇险秘境之外,也同样承担着凸显主旨思想的作用。

先从萧峰开始:萧峰是大侠这种人物类型所达巅峰的一个形象——武功精强,性格粗豪,处事沉着,恩怨分明,尤重然诺,仁义诚厚;结果呢?丐帮帮主的事业,因为他无法掌握的身世,被终结了,塞上牛羊的爱情,因为他无从知晓的命运,被毁灭了,直到最后护辽保宋的仁心,因为他不可两全的时代,被粉碎了。

萧峰的悲剧,是最为明显的——所求已知,且不可得——也因此他的毁灭成为了整个剧本最后的、也是最强的颤音。

再看段誉,他的悲剧是比较隐晦的。

段誉则是另一种人物的极高浓缩——文雅锦公子,开场即各种宝二爷作派,甚至犹有过之,即他是真正的王孙公子,还有一份富贵闲人宝二爷不具备的权力感——开场时他分明有一阳指这样的顶级武藏,却不屑一顾;分明有极高的权力,却避之不及;分明是清贵公子,却自甘轻贱。

结果怎么样呢?不想学武,天下绝顶,不想掌权,无奈登基,不想承担,不容退缩。

可最冤处还不在此,在于他自以为深爱王语嫣,其实所爱者无非那尊毫无生气的无量玉像,那才是他的“神仙姐姐”,但他到最后也对此一无所知,而是自以为快乐地携美而终——可想见,他与王语嫣所共度的下半生中,必然有无数次午夜梦回,总有多少不甘与缺憾,却又不知由何而来、如何排遣,只得自行嗟叹,抚膺太息。

段誉的悲剧,就不那么明显了——所求未知,而不可得。

从逻辑上看,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没错,那就是所求已知,但大多数人不知情,或不认可,且最终不可得。

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正是虚竹。

虚竹作为一个孤儿,想得到亲情,想找到父母;找到了,一时片刻,死在眼前。

虚竹作为一个自幼接受佛家信仰的人,想终身事佛;少林内力全废,戒律全破,信仰崩塌。

虚竹作为一个持守戒律的僧人,二十余年竭力自守;被童姥、阿紫戏耍,最后无可自拔地投入西夏公主的冰窖拥吻。

虚竹作为一个与人为善的胆怯小僧,想避事少灾,想少伤人命;武功顶尖,西夏驸马,灵鹫宫主,邪魔领袖。

他还没处发泄,无可抱怨,譬如被人艳羡妻子美丽的深柜“同志”,又譬如一个富二代跟你说,“我每天从五百平米的床上醒来,面对二十个花枝招展的女仆,推开身上百元美钞连缀成的被子,只觉着极端厌烦。”

你不会说“你真可怜”,你只会说“你个天秀,给我滚开”。

——这就是虚竹的苦痛,他的追求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恰恰是相反的,而形成这种追求的根源,是他自幼接受的佛家教育,这又是因为他是少林高僧的私生子,只能被叶二娘一人带大,才给了萧远山抢走孩子的可乘之机;而萧远山又何辜,他不过想要报仇而已;玄慈也不过是被慕容博欺瞒;慕容博也无法跳脱出南燕王室历代的复国旧梦;更进一步,或许玄慈年少时也是逼于无奈才剃发修行的,或者原本立下宏愿修行,却不想遇到叶二娘这一生真爱、命里魔星,无可拒绝,终至修行一朝全破……每个人的行为与选择,都是合理且唯一可行的,我们都可以理解,但偏偏最终产生了极其不幸、极其悲凉的结果——这些苦痛丝笼缕罩,终究归集在虚竹一人身上。

就此,最为典型的三种“求不得”模型就都在三位主角身上展露得淋漓尽致,《天龙八部》由是完满。

而这样的一个虚竹,这样一个没有亮眼才华、样貌丑陋、资质庸平、胆怯怕事、只想过着自己意趣不同的平凡日子的虚竹,可以是我们每一个平凡人。


来自丐帮的佑佑


我是佳子聊影视,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想金庸之所以加入这么一个角色,主要是为了平衡,使这本书更符合他理想的主旨。乔峰的刚猛,段誉的阴柔,在这本书里形成了很明显的对比。而虚竹更像是一个真正的“人”。他糅合了乔峰和段誉的特点,起到了一个阴阳兼济的作用。





佳子聊影视


大家好,很高兴来解答这个问题。

天龙八部里为什么要设立虚竹这个角色呢?

天龙里只有乔峰与段誉两个大主角,是没有虚竹的。我们现在看到虚竹的经历原本打算给段誉的,但是后来金庸在中途的时候他偏偏就加入了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角色,我猜,他自己也认为如果真的把些开挂的情节安在段誉身上,那么段誉真的算的上是“挂王之王了”且不说之前他在山洞中的“奇遇”令他得到逍遥派的绝学,几天之内学会凌波微步,短短的时间内吸了十几年的内力,光是开头,已经让他成为闪亮地存在,再让他把余下的挂拿完,基本上这本书就成了《段誉开挂传》也,反看对面家的乔峰真是悲凉得不得了。

我想金庸之所以加入这么一个角色,主要是为了平衡,使这部电视剧更符合他理想的主旨。乔峰的刚猛,段誉的阴柔,在这部电视剧里形成了很明显的对比。而虚竹更像是一个真正的“人”。他糅合了乔峰和段誉的特点,起到了一个阴阳兼济的作用。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你们觉得呢?




一楠影视


金庸老先生用自己笔下的十五部作品绘制了一整个武林,可以说每个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心中侠义的化身,杨过、郭靖、萧峰甚至是张无忌,每一代的主角,每一位大侠的性格都不尽相同,他们满足了一代又一代热爱武侠的孩子心中的武侠梦,不过金庸老先生的作品却又是“不完美”的,笔者这里所指的“不完美”并非指其笔下故事剧情存在不完美,可以说每一段故事都是完整的,主线剧情都交待清楚了,而“不完美”的地方在于金老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悬念未揭晓,也正是因为书中留下的这些悬念让金迷们反复阅读金庸作品,想要探寻其中的秘密。

举个例子,在《神雕侠侣》一书中金庸老先生不仅仅描述了前代主角郭靖人到中年时的状态,也描述了新生代的主角杨过是如何从一个吊儿郎当的年轻人成为一代“神雕大侠”的故事,这是主线,它是完整的,然而他也描绘出了一些支线剧情,比如那埋骨于襄阳城外深谷之中的“剑魔”独孤求败,这角色所留下的剑与武功都堪称武林顶尖,这人身上有太多的谜题未解开,比如他说自己“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 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那么他这三十年间到底击败了哪些对手呢?原著没交代,而他又说“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那么这位被误伤的义士又是谁呢?金老也未明说,只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

(段誉、虚竹剧照)

而本文不聊这支线人物的谜题,而是聊聊在金老的另一部作品《天龙八部》中,那主角之一虚竹的最终去向,《射雕》主角郭靖的结局是在《倚天》中得到了答案,“射雕三部曲”几乎可以说是把这一长段时间内武林间发生的大事给说透了,而《天龙》到《射雕》之间的故事金老却没有补得太全,三位主角中萧峰已死,段誉的结局从《射雕》来看多半也是在天龙寺出家,毕竟段家传到段智兴这一代还未断,唯独虚竹去向不明,灵鹫宫势力也不曾在《射雕》中现身,那么虚竹究竟去哪了?笔者只能想到三种可能性。

(萧峰剧照)

第一种可能性对于虚竹来说是一种贬低,从原著剧情来看,虚竹的确是个深明大义的小和尚,但他却又是存在私心的,比如他对梦姑就表现出了一种执着,除了梦姑,其他的女子他都毫无兴趣,后来甚至是将梅兰竹菊都安排到了段誉那边,所以在《天龙八部》的结局经历了一系列的爱恨情仇之后,虚竹也许厌倦了江湖纷争,与梦姑隐居了起来,不问江湖之事,最终成为一对云游四海的神仙眷侣,终此一生。

不过这种结局的可能性并不大,如果武林中有大事需要虚竹站出来主持公道,他应该还是会现身的,尤其是他还传功给了一位“丐帮少年英雄”,可见他是有参与江湖之事的,至少隐居也不是在《天龙》结局之时。

(梦姑剧照)

第二种即是在梦姑死后,虚竹化身为“斗酒僧”,与王重阳一番斗酒之后借阅《九阴真经》,之后便创出了所谓的《九阳真经》,关于虚竹就是“斗酒僧”这事相信不少读者也有过这种猜想,从时代跨度来看,他的确有可能是这个角色,不过这种可能性也比较小。

因为照书中的剧情来看,虚竹早已还俗,即便到了《射雕》正篇故事发生之前的十几二十年,他的形象也不应该是僧人,再说了,以虚竹的武功造诣,只怕《九阴真经》的武功还入不得他的眼,他也犯不着去创作什么《九阳真经》,所以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也相当小。

(僧人剧照)

而第三种也是比较悲剧的一种结局,在笔者看来却是最有可能的。虚竹在少室山一战时已经显露出了他有舍生取义的胆识,当时萧峰面对群雄围攻,他却不畏生死的站出来与萧峰结拜,足见其胸怀大义,这也是笔者为什么说第一种情况可能性很小的原因之一。

那么性格如此刚烈的虚竹也许不会甘心成为一位隐士高手,反而会在中原武林最需要他的时候站出来,但如果只是“武林纷争”的层面,说实话应该是没有虚竹解决不了的敌人,而真正值得虚竹站出来的事情也许是后来的金人南下,北宋被灭之际,也许就是虚竹带领着中原武林群雄奋起抵抗,最终他也如同后世的郭靖一般战死,毕竟武林高手在千军万马面前也是十分乏力的。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以虚竹的为人,他在中原遭遇外敌入侵时应该是会义无反顾的站出来的,所以这第三种结局也许是最有可能的,但这无疑是个悲剧。


高分电影视界


虚竹身为《天龙八部》的三大主角之一,怎么可以说是可有可无呢?你说某些配角反而有些许可能,唯独虚竹恰恰必不可少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大家来研究一下:

1、首先电视一开始就出现四大恶人,而四大恶人中的叶二娘这个角色很关键,因为在前面剧中做了不少铺垫的。

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人物为四大恶人之首,四大恶人被西夏一品堂所招揽,在电视剧第一集中,段延庆作为压箱底的boss,被西夏派出,与乔峰打的那是难解难分,然而棋差一招,段延庆依然败给了乔峰。所以段延庆为本作关键人物了。

而四大恶人位居第二的叶二娘,江湖人称无恶不作叶二娘,其歹毒程度,简直令人发指,她专门掳走嗷嗷待哺的小婴孩,养一段时间后,就会亲手杀掉,吃掉,令失去孩子的父母生不如死,故称“无恶不作”,仅仅听闻如此歹毒行径,确实骇人听闻啊!

所以说,四大恶人,叶二娘尤其引人关注,令大家关注的就是她这骇人听闻的罪行,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关键人物,她竟然与少林方丈有私生子,这个私生子就是虚竹了。所以虚竹是很关键的,就是因为叶二娘当年失去了婴孩虚竹,才导致了她从此之后性情大变,做出那些令人发指的恶行!

2、《天龙八部》中,虚竹继承无崖子的内功,后来巧遇天山童姥等一系列偶遇,可以说是《天龙八部》之精华,特别是天山童姥这个剧情,没了这个剧情,也就完全无法体现本剧之爽点。

虚竹代表的是一个未入世的懵懂小和尚,不仅生性善良,而且显得固执和愚笨,关键是长得极为平凡。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路人角色,也恰恰是观众最为喜爱和津津乐道的人物之一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平凡和不出众,恰恰代表了广大观众的心声,是众多平凡人生的老百姓的缩影。

虚竹破解真龙棋局,无崖子传授了毕生之功力,这不就是一个天大的机遇和财运,这相当于普通老百姓,有一天中了彩票头奖,咸鱼翻身的那种心情,怎能不让人爽到极点呢!

再加上,后来被天山童姥掳去西凉地窖之中,这时候也是最让观众观看的心花怒放之时了!

虚竹被设定为迂腐至极的小和尚人设,被天山童姥强行破戒,先是酒肉之戒,再是色戒,这对于虚竹这个出家之人来说,简直就是灾难,以至于令他苦不堪言,难以接受。

然而,在观众眼中,虚竹的遭遇确是内心欣喜若狂,暗自心生羡慕,这也体现了普通老百姓的世俗之心,种种欲望得到强烈满足的心理需求!

所以,这段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天龙八部》这部电视剧精华之一!为观众所津津乐道。

3、在萧峰在少林寺被众人逼迫之下,段誉挺声而出,关键时刻力挺萧峰,而这个时候,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和尚虚竹,也是挺声而出,力挺自己的大哥!

而且在众目睽睽之下,三人当场结拜,这段也是《天龙八部》中的重要桥段。

我们仅从这段剧情中,来分析下虚竹这个角色,一个名不见经传,外貌气质简直就是路人角色甲的虚竹,却是暗藏惊喜。

因为他有无崖子的毕生功力,还有着绝世神功,这恰恰证明了,人不可貌相的道理,足足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那就是一个期待中的意外惊喜。

所以,单纯从以上三点分析,虚竹这个角色必不可少,是《天龙八部》中,塑造的一个经典人物啊!虚竹绝对不是一个多余人物,而是一个重要主角!


烦常笑


一部最特殊的作品——《天龙八部》。为什么说《天龙八部》特殊,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天龙八部》的主角、线索,相比金庸先生其它14部作品,更为复杂,而且架构也更为磅礴,一部《天龙八部》可抵得上《射雕三部曲》;第二,《天龙八部》对“侠”的领悟,完全超越了金庸之前的所有作品,金庸笔下的“侠”之前的最高境界,当属郭靖郭大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境界,但是《天龙八部》的境界,似乎又超过了“为国为民”;第三,当是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倾注了佛家的思想,可以说,《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想从佛家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或者阐述佛家的处世观吧。

《天龙八部》篇幅宏大,但是,如果要严格来说的话,这部作品更应该是一部悲剧。为什么这样说?一如上文所言,金庸先生从开篇就对《天龙八部》的书名进行了阐述,按照佛家所讲“八部天龙”虽然不是人类,但是八部天龙象征的是“人性”,更是有情众生的代表。换言之,金庸先生用“天龙八部”为书名,实际上是在告诉读者,这部作品中的每一个人,都逃避不了“众生皆苦,有情皆孽”的宿命。也就是说,金庸先生想通过这部小说,把众生的“苦”展示给读者,同时还有从正反两面来告诉大家,到底要怎样才能摆脱这种“苦”。如果摆脱不了,会怎样?倘若摆脱了,又会怎样?这才是《天龙八部》的本意所在。

《天龙八部》中受苦的人很多,就连萧峰和段誉都无法逃避。萧峰可以说是,从开始苦到了结束!萧峰的身世原本就很复杂,他是契丹人,却因为慕容博的一场阴谋,导致萧峰家破人亡,从此寄养在一户农人的家中。但是,功成名就后的萧峰,却遇到了康敏这个蛇蝎美人,最后身世被揭穿,自己也被赶出了丐帮。从此,萧峰开始执着于自己的身世。因为这个缘故,萧峰吃了不少苦头,不仅和整个中原武林为敌,最后还导致最爱的阿朱惨死。再到最后,萧峰也没有放下心中的执着,他还是纠结于自己的身世,到底应该站在大辽一边,还是站在大宋一边,他无法做到解脱,最后自尽了,悲剧落幕。

而段誉亦是如此,段誉虽然性格率性,天真烂漫,但是他心中也有属于自己的执念,这个执念就是琅嬛福地中的“神仙姐姐”。因为他一直在想着“神仙姐姐”,所以就把王语嫣武当成了她,从此深陷其中,不论遭遇多大的冷嘲热讽,付出多大的牺牲,段誉竟然都如痴如醉。到了新修版,金庸甚至直接让王语嫣离开了段誉。从萧峰和段誉身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萧峰和段誉的苦,都是因为心中有执念,放不下,所以才导致的。而这种苦,在《天龙八部》中比比皆是,四大恶人如此、萧远山、慕容博、慕容复和鸠摩智,尽皆如此。但是,整个《天龙八部》却只有一个人例外,而这个人就是虚竹。

虚竹可以说是整部《天龙八部》,唯一完美落幕的人!他得到了事业、得到了武功,更让人羡慕的是,相比萧峰和段誉,他得到了自己最完美的爱情。为什么只有他能得到?侃到这里,答案应该很清楚了,其实只有一句话、五个字,就是“放下即自在”。而这五个字,也恰恰是整部《天龙八部》的主题思想。虚竹对武功,他不执著,后来他得到了;虚竹对掌门、宫主,他不执着,后来他也得到了;虚竹在西夏招聘驸马的时候,他找到了梦姑,从此放下了所有的执着,最后他也成为了《天龙八部》唯一完美落幕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