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项羽真的能以3万打败56万刘邦联军?

奇葩历史大观


项羽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两场战争,一场是击破秦军主力的巨鹿之战,另一场就是面对刘邦56万诸侯联军的极限反杀。巨鹿之战因为对历史进程的巨大影响力而被大家熟知,但是彭城之战一点也不逊色于巨鹿之战,项羽的武勇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彭城之战的背景经过

彭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5年,项羽以3万精兵半日击溃刘邦率领的56万联军,一举扭转楚军的不利态势。

  • 田荣起兵:项羽分封诸侯之后,诸侯罢兵回国。但是与项羽有私人恩怨的田荣不满自己未能受封,于是在齐地率先起兵,公开反对项羽的分封。项羽在齐地分封的三个诸侯王都不是田荣的对手,很快田荣就一统齐鲁之地。

  • 刘邦出川:同样不满分封结果的汉王刘邦在韩信的建议下,利用项羽忙于解决齐地的田荣、赵国的陈余的反叛,无暇西顾。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从汉中突入关中秦地,并迅速击败项羽分封在关中的三位秦国降将。

  • 汉王出关:刘邦假意欺骗项羽自己只想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关中地区。随后乘项羽亲自出兵齐地,刘邦领兵东出函谷关,很快就逼近项羽的老巢彭城。期间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和魏王豹等人纷纷投降。而此时项羽的主力仍被田荣拖在齐地无法抽身,面对防御空虚的彭城,刘邦在洛阳誓师讨伐项羽,率领56万诸侯联军轻易攻占彭城。

这就是项羽在彭城之战前的背景,当时的项羽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从军事上来看,楚军主力被拖在齐地迟迟不能彻底消灭田荣。而回师救援本土则可能被齐军和汉军夹击依然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从政治上看,项羽已经陷入非常孤立的态势,天下群雄除了燕王臧荼等少数人中立之外,几乎都上了刘邦的战车成了自己的敌人。而且项羽本人的老巢彭城已经被刘邦占据,楚军已经没有后方根据地,完全成为孤军。

  • 腹背受敌、盟友尽失且后方被占的危险处境比当年巨鹿之战时更加困难,毕竟巨鹿之战还有楚地作为后方。但是项羽的天才仿佛非常适合这种绝境之战,正如巨鹿之战中一样,项羽选择殊死一博,他将楚军主力大部留在齐地,自己亲率3万精兵回援楚国。

  • 项羽的战场感觉非常良好,他大胆的选择了从侧后方闪击刘邦大军的方式,他先是击溃在外围防御的樊哙等人,随后绕到彭城的侧后方对驻扎在彭城的刘邦主力进行闪击。仅仅半天时间就击溃了刘邦手下的56万大军。不仅夺回彭城,而且险些让刘邦直接丧命,一举扭转了自己的不利处境。

项羽如何绝境反击

如果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弱胜强时还有诸侯联军的助力,在彭城之战时项羽已经是盟友尽失,反倒是刘邦率领着十倍于项羽的诸侯联军。项羽这一次又是如何绝境反击成功呢?

  • 精兵优势:虽然刘邦的诸侯联军人多势众,但是却鱼龙混杂,汉军是诸侯联军中的核心力量,但是在战斗力上与项羽麾下的楚军相比还是要稍逊一筹,其他诸侯的军队在战斗力上则更差。而且刘邦麾下的诸侯联军来自于各个诸侯,指挥系统层级繁多,相互之间没有信任和统属。而项羽率领的则是优中选优、强中选强的精兵(而且还几乎以骑兵为主,机动力和战斗力非常强),在战力上无疑是最强的一支军队。

  • 奇袭作战:刘邦等人一方面认为项羽不可能会率领少数人回援,毕竟自己带着五十多万人的大军,项羽应该会率领全部楚军回援。因此在知道楚军主力仍在齐地的时候,刘邦麾下的诸侯联军准备不足。而项羽偏偏率领少数精兵奇袭回援,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战略效果。另外刘邦并非没有防御楚军回援,他在齐地和楚地之间的确安排了守军构筑防线,但是项羽却在突破外围防线之后,没有直扑彭城,而是绕到彭城的侧后方肖县,从侧后方突袭诸侯联军,在战术上又起到了攻其不备的效果。

  • 个人武勇:虽然项羽麾下的精兵战斗力强,而且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但是无可否认项羽的个人武勇有着巨大加成作用。毕竟刘邦等人非常熟悉项羽的个人武勇,而且诸侯联军中有太多人见识过巨鹿之战中项羽的神勇表现。所以当项羽再次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他们面前时,这些诸侯联军必然心惊胆寒,丧失斗志。

刘邦为何完败

虽然项羽带领的军队有着强大的战斗力,但是毕竟刘邦麾下还有五十多万人,套用《亮剑》里楚云飞的台词,就是五十多万头猪,项羽要想在半日内击败,也并非那么容易做到啊?但是在战争史上,这样的不可能却的的确确发生了几次。

  • 老毛病犯了:刘邦是个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人物,他从一个地位较低的亭长混到一方诸侯。他身上的小毛病还的确不少,比如好酒色就很明显,面对诱惑容易失去自制力。史称刘邦第一次攻入关中之时,就曾经沉溺于秦宫中美女财物,终日在秦宫中饮酒作乐,直到萧何、张良等人劝说之下才立刻改正。但是攻占彭城之后,刘邦面对项羽宫中的美色财物又一次老毛病犯了,毕竟从汉中出兵以来,刘邦一路进军都太顺利了,各地诸侯纷纷归降,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就占领了项羽的都城。所以一时间就忘乎所以,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于是又开始终日与诸侯们饮酒作乐,完全没有想到项羽还有能力发动奇袭,而且能这么快。

  • 指挥系统被完全打乱:诸侯联军的核心是刘邦的汉军,因此整个部队的指挥中枢就是刘邦的中军。但在此战中项羽的高明之处就是放弃一城一地的争夺,绕到彭城后方直接冲击坐镇彭城的刘邦,而且在一战击溃刘邦的中军之后,一直对刘邦穷追猛打,死死咬住刘邦。这就导致整个诸侯联军失去统一的指挥,很快就被楚军的威势震慑,于是纷纷倒戈投降。而刘邦被追的连父亲和老婆都顾不上,直接被项羽俘虏,可想而知他根本没有可能下达命令给汉军和其他诸侯。于是五十多万人的诸侯联军和汉军都在惶恐的四散逃亡,根本没有人有斗志战心,于是一场大战就演变成项羽不停的追,刘邦只顾逃的简单局面。

也正是在这一战之后,刘邦再也不敢轻视项羽的能力,此后刘邦几乎不敢主动进攻项羽,一直在荥阳一带构筑防线苦苦支撑。同时刘邦改变汉军军制,学习秦军的模式组建自己的骑兵。在大战略上继续坚持韩信的战略大迂回方针,同时通过连年的对峙消耗来从综合实力上拖垮项羽,最终等到韩信完成战略大迂回后,才敢于对项羽发起战略进攻。

围炉品茗人


项羽17岁起兵,被人称之为“西楚霸王”,神勇自是不必说,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项羽每每都能克敌制胜,创造奇迹。

巨鹿之战项羽只有五万多的兵马,而秦军足足有40万,且秦军主帅也是章邯和王离,绝非一般的将领,在众人看来,项羽是没有一丝胜算的,但偏偏项羽采用破釜沉舟的战略,激发了己方士兵的斗志,一举击溃秦军,闻名于天下。


巨鹿之战过后不久,彭城之战再一次令项羽名声大振。这场战役里,项羽只有三万楚军,而刘邦却有号称56万的联军,双方兵力悬殊,没有人看好项羽,但这一次依然叫众人大跌眼镜,如同巨鹿之战一样,项羽还是逆风翻盘大败了刘邦。

区区三万兵马竟然能打败56万军队,项羽难道真的是战神下凡,不败神化不成?当然不是,不然垓下之战也不会被韩信虐得那么惨了。

面对56万的军队,彭城之战项羽之所以还能取得胜利,其主要原因还是这56万的兵马都是刘邦仓促召集而来的。破秦以后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当时很多诸侯都对项羽心生不满,而刘邦正是抓住了这点,以讨伐项羽的名义将各路诸侯聚集到了一起,凑齐了56万大军。

所以说,虽然刘邦人多势众,但是这从各方势力汇聚而来的56万兵马面和心不和,军纪散漫,难以管理。更甚至,面对来势汹汹的项羽,各路诸侯为求自保,谁也不愿意出力,最后被三万兵马战败属实一点都不令人意外。


再一点,刘备趁着项羽率领大军在外平乱,彭城空虚之际,带领56万大军入主彭城,一路高歌猛进,基本没有遭遇什么像样的阻挡,这一下可把刘邦得意坏了,认为项羽也不过如此,连大本营都被自己端了。

因而入主彭城之后,刘邦就开始恣意享受,纵情声色,更甚至上到刘邦和各路诸侯,下到各方将领,如此轻易的攻下楚国都城彭城之后,所有人都开始得意忘形,对彭城的防守也开始松懈,让项羽有了可乘之机。


轻侃古今


彭城之战是一场经典的奇袭与反攻之战。项羽在半天内就以三万兵力击败了刘邦的五六十万联军,事实上,这是出乎意料和合理的。

刘邦的五六十万藩属军组成复杂,战斗力低下。就连陈余的军队也被刘邦骗去参加反楚联军。

刘邦的56万诸侯联军主要由殷王司马印、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信、魏王豹等人联合而成,这些诸侯王实际上不服项羽,但一样不会服从刘邦。

一旦刘邦失势,或者刘邦想完全控制诸侯的军权,势必引起诸侯的反抗。因此,刘邦虽有56万兵力,但实际上真正服从刘邦命令的并不多,也不能真正掌握军队。

彭城战争大败后,诸侯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刘邦。韩信一个接一个地清理,这才真正消化了这些力量。

刘邦本人的军事指挥能力不足,凭借突袭这才顺利拿下守卫薄弱的彭城,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成语就清楚的揭示刘邦的军事才能是指挥十万人马。

更遑论,刘邦顺利拿下彭城之后,得意忘形,收集项羽宫中的美人和财宝,日夜与诸侯王们歌舞宴会了。反观项羽,临危不乱,迅速集结骑兵三万,回师另辟蹊径突袭刘邦

按理说如果刘邦军队多做细作和斥候当不至于骑兵入营尚且不自知,但结果是项羽早晨突袭刘邦大军,日中就大破汉军。追赶汉军入泗水杀十余万人。

《史记·项羽本纪》: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觳(音鼓)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

汉军步兵众多,平原环绕彭城,非常适合骑兵作战。此外,项羽的天才指挥表明,刘邦的同盟很弱,他像一个超自然的生物出现在汉军面前,刘邦显然不是一个好对手。他再一次实现了项羽的无敌神话,但真正的战争显然开始了。在后面的战争中项羽最终失败了,只剩下了自刎乌江这个结局,说白了还是项羽承受不了失败。他完全可以过江,招募旧部,这样天下到底是谁的,还不一定呢。


爱好历史的人


这的确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史记》、《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五路诸侯入关中,杀秦王子婴,秦朝灭亡。随后项羽分封天下。可项羽封王侯封得很不公平,只封和自己关系好的,还把灭秦第一功臣刘邦分到了汉中,这造成起义军内部很大的矛盾。

结果,当年齐、赵两地和项羽不对付的势力就起兵反对项羽封的齐王和赵王,刘邦也从汉中出兵占领了关中。

公元前205年,过完新年的项羽正式发兵北上齐地平叛,结果老家彭城(今徐州市)空虚。刘邦联合五路诸侯共计兵力五十六万于当年夏天攻入彭城。而此时的项羽正被齐地的叛乱头疼不已。

刘邦入彭城后,可能是这一路走得太顺利,刘邦骄傲起来,没有及时引兵北上攻击项羽,反而抢占了项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天天在彭城喝酒开party(收其货宝没人,日置酒高会)。也没有及时部署兵力等待项羽的反扑。

项羽听说彭城丢了,展现出一名优秀军事家的素养。他集结精兵三万,走微山湖西侧,快速杀到彭城西部的萧县,切断了联军的退路。随后引军向东,半天就从萧县杀到彭城。

刘邦和联军还在夜夜笙歌呢,没想到项羽如神兵天降,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大败,当天就被杀十余万!败军向南逃跑,到灵璧县境内被睢水拦住去路,项羽率军从后掩杀,联军再次大败,被杀和落入睢水被淹死的又有十余万!“睢水为之不流!”

彭城一战,是项羽军事生涯的又一个巅峰!刘邦联军五十六万被击溃,几乎全军覆没!当然刘邦输在没有准备,如果刘邦提前做好部署与项羽决战,未必会输得这么惨。


caniforget999


这一点确有其事,汉二年汉王刘邦“劫五诸侯兵”进攻彭城,这在《汉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至于刘邦一方具体的数字则不是太清晰,但是项羽的部队是有明确数字记载的。《汉书·高帝纪》:“羽闻之,令其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从鲁出胡陵,至萧、晨击汉军,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这说明项羽以少胜多这件事是确实存在的。

事实上,刘邦的军队虽然多,但大多是乌合之众,临时组建在一起的杂牌军。当中的魏军,韩军、常山军大多面和心不和,部队的战斗力根本就不高。而且,彭城是项羽的都城,也是防守最为坚实的城市。项羽将自己的主力军队拉到了胡陵一带,趁机突袭汉军,汉军自然大败。

项羽的用兵方略就是避免和刘邦正面冲突,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利用自身的精兵优势,将联军冲散自行就会崩溃瓦解。


经典守望者


项羽以3万精锐骑兵破刘邦56万联军,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根据当时的诸多因素是可行的。

《史记》记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罚楚。”

出兵的五个诸侯是,魏王豹、殷王司马昂、河南王申阳、 塞王、翟王。虽然有五十六万之众,但当时楚汉之争形势还不明了,各诸侯难免有观望态度,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出工不出力,战斗力明显会下降。

205年4月, 联军趁楚军攻打齐国时,一路向东攻占了彭城(今江苏徐州)

汉军攻入彭城后,因为军纪不严,各联军士兵趁机哄抢,场面混乱不堪,防备松懈。

项羽率三万精锐骑兵,趁联军没有任何防备之时,连夜突袭,当时联军主要装备以步兵为主,遇到如狼似虎的骑兵更是措手不及,只顾四散逃命,互相践踏者不计其数,被追到河边时,溺水者众多,大败。

这次彭城大战,史书中没有提到韩信,另一位将领韩王信在韩地,当时韩信的军事才能还没有发挥出来,也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的军事指挥才能十万人尚可,像这种五十六万人的军队,当时要是重用韩信,情况也许不会这样。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刘邦战领彭城后,处于一种十分有利的战略地位,彭城兵败后被追到荥阳以西。这才有后来四年的“楚汉之争”。

我是墉上闲人,希望朋友们对我的作品批评指正,谢谢!






墉上闲人


彭城之战,项羽以3万骑兵击溃了刘邦的数10万联军。

可以说肯定的是他有3万骑兵,而刘邦的联军到底有没有五六十万还待考证。

因为古代的战争中一方,经常夸大自己的实力,以提到以起到壮声势的目的,比如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真实的兵力不过20万却号称83万,说白了就是威慑敌方。

而项羽的武功威震天下,单个的诸侯谁也没有抵抗项羽的勇气。但是他们联合起来胆子就比较大了,刘邦感觉集结诸侯讨伐项羽,主要的原因就是,

第1项羽的主力正在讨伐齐国楚国。

第2,项羽杀掉了义帝,而刘邦以为义帝报仇的名义,集合诸侯联军。

他打出了56万的数字,就是为了给自己壮声势,壮胆量,史书记载项羽在彭城外围击杀汉军十余万,又在睢水淹死十余万汉军。

也就是说,项羽的骑兵总共击杀汉军20余万,其余的军队则看到项羽如此生猛,立刻都纷纷逃跑,他们也并没有死,只是逃跑了而已。

3万大破56万,这个数字是有明确的记载的。

而这些诸侯在刘邦被打败之后,就脱离了刘邦,直接投奔到了项羽,可以说这些人都是墙头草。而刘邦这56万联军打进彭城之后,什么好事也没做,第一件事就是抢劫金银财宝和美女,显然这些人是不是什么正义之师,而当时项羽被主力部队在齐国,所以说这帮人就在彭城饮酒作乐,完全没有想到项羽率领的精锐骑兵长途奔袭而来。

项羽是非常的勇猛的,也很讲究战斗策略,项羽在选择在凌晨时激发起了战斗,天天喝酒的流氓们呼呼大睡,到这个时候还没有醒来。项羽的骑兵的优势就是可以集中兵力快速突击,于是项羽就集中兵力对着刘邦的营地猛攻,刘邦一乱,其他的营队的士兵也跟着跑了。

大家都是慌不择路的抱头鼠窜,因为刘邦的麻痹大意才造成了这个经典战役。

而在高祖本纪中也记载,刘邦在十余个骑兵的保护之下逃跑了,在逃跑的路上还遇到了吕后的兄弟,此时与吕后的兄弟周吕侯身边还有数千名汉军,刘邦依靠着数千名汉军在荥阳不断收集回来的汉军,又重新掌握了主动权,站住了脚,

之后刘邦发动关中的老弱军队,固守汉中支援咸阳,在荥阳跟项羽接着打阵地战,更重要的是刘邦成功策反了九江王英布让他在背后偷袭偷袭项羽,

最终让自己的军队休整好。恢复了生机,

刘邦的外交政策非常的成功,即便失败了也又能够迅速的恢复实力,这是项羽不具有的品质,而项羽一旦失败之后他就不想接受失败,甚至乌江自刎也不愿去见江东父老。

这种玻璃心的将领和刘邦这种老谋深算的人对抗那不失败是不可能的。


历史问答人


事实上,此战项羽虽然的确用3万军队击败了刘邦的56万大军,汉军的伤亡也的确较大,但损失的多为诸侯联军,而刘邦的主力军队损失其实并不大。

1、军队构成复杂,难以形成战力。刘邦军队虽然多达56万,但是联军组建仓促,到底有多少战斗力,根本无法预料,更是毫无忠诚可言。

2、刘邦准备不足,防线并不稳固。刘邦攻占彭城之后,虽然在彭城内外布下了层层防御,但他的主要防御力量却留在了外围,反而将军心不稳的诸侯联军留在了身边,此举虽然成功将诸侯联军放在了监管之下,却也造成了外紧内松的防守局面。

3、项羽战略得当,弱点寻找准确。在了解到刘邦部署的防线之后,迅速找准薄弱点,充分发挥骑兵灵活机动的作战特点,绕到彭城以西,从背后对汉军发动进攻。刘邦的主力全部都部署在了项羽回援的方向,根本没有预料到背后来敌,诸侯联军在项羽的攻击之下只进行了有限的抵抗,便迅速陷入溃败。

4、项羽持续追击,难以阻止抵抗。在击溃诸侯联军之后,项羽并未给刘邦重新收拢残军、稳固阵脚的机会,而是一路追杀毫不停歇,陷入溃败的汉军在这种追击之下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战力,而没有士气的士兵,就算数量再多,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项羽的追杀更像是单方面的屠杀,这也是此战伤亡如此严重的主要原因。

彭城之战的结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此消彼长之下,军队的数量已经无法充分反映出两军的战力,刘邦的56万大军就像是一片大布,而项羽的3万大军就像是一把尖刀,尖刀猛刺之下,布岂有不破碎之理?


战争史录


刘邦利用項羽违背“怀王之约”,于是开始讨伐项羽,意在消灭楚军,消灭项羽。

仅仅用了八个月,项羽设置的四道防线就被联军攻破,刘邦居然攻破了项羽的国都彭城。

远在齐国同田横作战的项羽得知彭城失守后,留了一部分军队之后,直接率领3万精锐骑兵奔袭刘邦的所在的彭城。

而这边刘邦认为楚军正陷于对齐军作战的泥沼中,没有办法攻击自己,于是就没有做好准备。项羽带着三万精骑昼伏夜出,利用对地形的熟悉,避开了刘邦的防守力量,突袭了彭城。

一时松懈的诸侯联军面对突如其来的楚军吓得乱了阵脚,只顾着到处逃命,楚国军队大胜。

楚军乘胜追击,斩杀逃跑与落水的士兵数十万,大获全胜。楚国军队大胜了,但是并不代表刘邦手下真的有56万人马。

刘邦手下的军士人马我保守估计最多10到20万之间了,就我们所知道的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曹操号称80万之众,实际上最多也就20万。

因此,这个56万是虚报的,有水分,不值得一提。

最后在说,这场战争,刘邦之所为会输,是因为他自己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结果,而楚霸王项羽拿出了他在与秦军交战时候的破釜成舟的气势,狭路相逢勇者胜,因此刘邦必败无疑,在加上刘邦的几十万大军是杂牌军,里面有新降的降兵,不听刘邦的指挥,所以才会和楚军一触即破。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说,彭城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但是他的军士数量是相当有水分的。有被野史夸大的的成分。

但是刘邦显然是老谋深算的人,虽然被项羽击败了,但是他很快就恢复了实力。因为刘邦的政治能力显然要比项羽的军事能力更加的强悍,他既然可以让这些诸侯和他一起联合,却对付项羽,自然有他收买这些人的方法,虽然他这一次失败了,实际上死亡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人都是溃逃了,而当他收拢了这些溃逃的士兵之后,他的元气又恢复了,这与项羽不同,他的手段得罪了大部分的诸侯,很多的诸侯对他的分封制度不满才导致了战乱频繁。即便是他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最终也不免失败。这就是项羽打仗不靠脑子,只靠军事实力的后果。


少数民族南下


彭城之战是一场突袭与反突袭的经典战役,看似项羽以三万兵马仅用半日就击溃了刘邦的56万诸侯联军是一个不可能的奇迹,实际上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刘邦的56万诸侯联军成分复杂,战斗力底下,甚至陈余的兵马还是刘邦靠欺诈才哄骗来参与反楚联军的。

刘邦的56万诸侯联军主要由殷王司马印、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信、魏王豹等人联合而成,这些诸侯王实际上不服项羽,但一样不会服从刘邦。只不过想跟着刘邦占好处,占便宜罢了。

一旦刘邦失势,或者刘邦想要彻底掌握诸侯们的兵权,势必要引起诸侯们的反抗。因此刘邦虽有56万大军,实际上真正听命刘邦的嫡系并不多,其无法真正掌握大军。

彭城之战大败之后,这些诸侯王都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原本的大哥刘邦,韩信挨个收拾一遍这才真正消化这些墙头草的势力。

刘邦本人的军事指挥能力不足,凭借突袭这才顺利拿下守卫薄弱的彭城,胜利之后志得意满,贪图美色酒宴财宝,对项羽的反击掉以轻心。

韩信和刘邦有过一次耳熟能详的对话,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成语就清楚的揭示刘邦的军事才能是指挥十万人马。56万成分复杂,各有调令的军队,刘邦是根本没有能力统领好的。

更遑论,刘邦顺利拿下彭城之后,得意忘形,收集项羽宫中的美人和财宝,日夜与诸侯王们歌舞宴会了。反观项羽,临危不乱,迅速集结骑兵三万,回师另辟蹊径突袭刘邦,三万骑兵行动起来迅捷如风,却也动若雷霆。

按理说如果刘邦军队多做细作和斥候当不至于骑兵入营尚且不自知,但结果是项羽早晨突袭刘邦大军,日中就大破汉军。追赶汉军入泗水杀十余万人,穷追猛打之下再次将汉军赶入睢水再次击杀十余万。最后重重包围刘邦,如果不是天降大风,刘邦或许就此告别历史舞台。

《史记·项羽本纪》: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觳(音鼓)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汉军诸侯联军多步兵,而彭城周围是平原,非常适合骑兵发挥,再加上项羽的天才指挥,窥破刘邦联军薄弱,绕道天降神兵般出现汉军面前,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军事艺术杰作。而刘邦显然不是一个好对手,再次成就项羽的不败神话,但真正的战争显然才真正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