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現在有讀書習慣的人多嗎?說出一本你現在正在看的書?

湫河兒女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沒有辦法去靜下心來好好的讀一本書,但只要你能夠逼自己,看一本書堅持看完,那麼你之後就會有一定的對一本書有一定的期待。


當你對一本書有了期待的時候,那麼你就會有興趣和動力把它去看完,所以雖然現在讀書習慣的人,有讀書習慣的人越來越少,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的形式,讓自己能夠有讀書的習慣。


我現在讀的一本書是大家都熟悉的樊登寫的一本《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是出版在2019年的10月,也就是最近不久前出版的,這本書的主要是樊登本人講了很多關於讀書和聽書還有拆除的一些方法。這本書的主要結構如下思維導圖,可以說裡面涉及的模塊與我們日常學習和工作息息相關。


我目前能讀了一半,我覺得裡面的內容很多是可以去借鑑的,尤其是如果你讀書比較慢,不知道該讀什麼,那麼你可以從這本書當中呢,瞭解樊登讀書的拆解方法,以及如果你未來想做一個講書人,那麼講書人所具備的一些能力,還有如何去選你想要講的書,如何去梳理其中的內容和結構,抓住核心觀點。


並且書裡面還會講到一些講述的軟技巧,比如說你要在你的講述當中具備一定的故事性和幽默性,這些都是在閱讀和思維方式上面的一個非常好的書籍,可以幫助大家能夠了解閱讀,並且能夠做到有效的閱讀。


希望2020年,你也和我一樣,熱愛讀書。


歡迎關注我,每週讀三本書的日更踐行者,一起閱讀,加速成長。

早安讀書


現在有讀書習慣的人不多。有一天我在公交車上看書,有一個人看到了,對我說:這年頭還有人看書?我被視為不同類別?

我最近在讀的書《海邊的卡夫卡》,村上春樹的作品。一部還不錯的小說。

故事講述了一個少年離家出走,因為他自小就被母親遺棄,成長過程中又遭到父親的漠視,他想通過出走改變自己的命運。

青年,總是容易迷茫的一代,他後來一系列的遭遇,讓他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一個人哪怕被挫折打敗,哪怕不被人愛,但是要自己學會愛自己,愛自己的生活,愛自己生活過的世界。

無論是他的好友大島,還是他的戀人(母親)佐伯,都是生活的熱愛者,他們各自有各自的信仰,併為自己的信仰而活著,包括在二戰昏迷事件中失憶的中田,也以幫人家尋找走失的貓為副業。

文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邊緣人,他們不是社會的主流人物。但從社會層面上來說,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生活的目標,有社會責任感和為他人犧牲的精神。

《海邊的卡夫卡》書寫的是一些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如何透過人的精神成長、聚斂成形,實現靈魂與尊嚴自由成長。





陌上書香


現在有讀書習慣的人多嗎?說出一本你正在看的書?

說到現在的人有讀書習慣嗎?我來說一說最近的一個故事。

前幾天我回到縣城老家,去了醫院輸液的時候,閒地無聊,從包裡掏出我早早準備好的書看了起來。這時候臨床的好幾個病友很好奇地問我,姑娘呀,你真是好學啊,你是在上大學嗎?還是學生吧。我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了,原來他們印象中的看書學習就是學習在校的專業課本。

於是我淡淡地回了一句,嗯,還沒畢業。(因為我不知道該如何說)。

其實這種想法的人太多了,畢業意味了跟書本從此說拜拜。更不用說閱讀,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書籍了。

其實說到讀書習慣,這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關,與人們的知識文化水平以及從事的工作有關。

因為大多數人讀書的目的性很強,很功利性。真正把讀書內化成一種精神摯友,每天跟朋友交流的人甚少。

包括我自己讀書,從去年開始簽約了寫作平臺,實現了讀書變現之後,我才真正意識讀書少與讀書多,知識淵博的人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我才真正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為了讓自己變地更好,於是我重新把讀書的這個習慣撿起來,每天都會去讀,漸漸地愛上了讀書,喜歡讀書的這種體驗,從而成為了一種習慣。

因此,我很慶幸我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開始了閱讀!



說一說我最近看的一本書是一部世界名著,來自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茨威格是世界上最傑出的中短篇小說之一,與莫泊桑、契科夫、歐亨利等人齊名。他被高爾基稱作“世界上最瞭解女人的作家”,他擅長於刻畫人物性格,描寫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女性。

故事介紹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本書講了一個令人心酸而悲愴的愛情故事。她13歲第一次見他愛上他,18歲跟他上床,還為他生了孩子,可是直到他們在之後再一次相遇,再次纏綿,再次眼神交錯。他都不曾記得她,永遠不曾記得。而他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這麼一個愛他的人存在。

這本書準確來說是一個女人暗戀一個男人的故事。她用她的生命來愛他,在他的生命裡出現了很多次,但是她終究還是沒有走進他的生活中,更沒有走進他的心裡。因為每一次的相見,他都不曾記得她。



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個陌生女人。她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作家袒露了她那絕望的愛慕之情。小說以一名女子的視角細膩的情感和細節描寫,恰到好處詞藻,一波三折的戲劇化情節。刻畫了一個女子一生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無私奉獻。

作家在他41歲生日的那天,收到了一封沒有署名的信,這是來自一個將死之人甚至是已經死亡的女人。她為他講述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而守信之人對此卻一無所知。在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大約是13歲,第一次見他因為好奇而關注他,後來因為他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可是卻駐足了女孩的一生。可正是這樣的無心之舉激起了一個女孩子的青春激情,少女的痴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她為她流落紅塵,拒絕了很多伯爵貴人的愛慕和求婚,只為等待他的再次出現。當她說出:所有人都喜歡我,唯獨你不喜歡的時候,內心的絕望與傷心躍然紙上。

她愛了一輩子的男人,至死都沒有改變。如果她不決定離開,我想她永遠不會說出這個秘密……


劉姐一家人


因為我讀書,所以我也認識很多讀書的人。對於我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下,我身邊讀書的人還是挺多的。因為讀書認識的人不用說了,那自然是讀書的。而因為我讀書,所以身邊跟著我讀書的人也是有的,整體來說氛圍還是非常不錯的,畢竟都在讀書,就是讀的多少的問題。因此在我身邊,擁有讀書習慣的人還是挺多的。

現在在讀《吳承恩捉妖記》,《刻意練習》以及《野心博物館》。我讀書有時候會串讀,感覺這樣子能夠讓腦袋思考一些不同的問題。


漠世S


我覺得現在應該會有很多人喜歡讀書,因為社會比較浮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又很虛擬,電子產品的介入替代了很多面對面的溝通,所以久而久之人會有空虛和浮躁的感覺,而讀書恰好可以修身靜心。

一、古代人們讀書是為了考八股升官發財,說直白一點就是為了讀書而讀書,你不需要有任何書本之外的意識或思考,只要把書背下來就可以了,沒有自我意識,你可以不知道書本的意思,但是不能不知道書本的格式和句子。


現今之世,我們讀書是為了解悶、打發時間、等待、增長見識、提高文化素養等,可以有很多目的,可以憑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去讀,你可以一天讀一本,有可以一天讀幾十頁,這個是沒有強迫性的,完全憑自己掌控,如果你開心可以趴著讀、躺著讀、在家裡讀、在操場讀等等,書本帶給你的除了本身的內容之外還會有額外的收穫、比如藍天白雲、雲捲雲舒、青山綠水、兒童嬉鬧等,不單可以增長你的知識還可以提高你的處世心態。

二、社會的快速發展,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斷裂,比如本來需要一天的旅途才能見一個人,現在只需要輕輕一點就可以視頻連線,這中間直接把傳統的自行車工具給抹殺了,本來每天都要見面的朋友,現在可能一個月都不一定能見一次面,基本都是微信、視頻,好像這輩子不需要見面也可以把該說的話說了,該見的面見了,剛開始我們會覺得新奇好玩方便,時間長了,會隱隱感覺這貌似差點啥,缺少靈魂?就感覺還是見面好,哪怕見了面一句話不說,躺在草坪上曬曬太陽,聽著對方的心跳和呼吸心裡也足夠踏實。


讀書也是這樣,突然信息大氾濫,每天會有大量的信息向你湧過來,不管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想找到你喜歡的信息可能你要用手刷半天,直到脖子酸了,手指麻了,眼睛疼了,才覺得真沒意思,還不如讀本書,起碼我想讀什麼會去買什麼,我買了就一定會用心去讀,讀的時候起碼是突入的,不需要再去瞎找瞎翻瞎看,時間成本其實是大大節省了,所以我們會經常在咖啡廳或等候室發現有人拿著書本,不緊不慢,不急不躁,等一個人,看一本書,直到這個人從書中走出來,你才猛然醒悟“哦,時間過的這麼快啊”

我這2年基本是每天都會看書,其實時間也很緊張,有舍就有得,就看你怎麼去分配時間,我現在基本不怎麼玩手機遊戲,也不怎麼看微信,反正有事朋友會打電話的,那麼這些無效時間如果用來看書那就不可小覷,書現在看了200多本,目前正在看的是張煒作品《艾約堡秘史》,任務其實很重,還有一套白話版《資治通鑑》沒有看,一套《李自成》沒有看,爭取今年把《資治通鑑》看完。也希望每個喜歡讀書的朋友都可以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不要相信別人的書單,看自己喜歡的書,讓別人去說吧!


大劉小說


剛準備去看書,看到悟空推薦的這個問題,忍不住打開電腦回答一發。

如果你是愛看書的人,就會發現好多人都熱愛讀書,而且很多牛人,閱讀速度、閱讀領域都令人難以望其項背,甚至生出幾許自卑來,只好鑽回書裡去寬慰自心。

給你看一個我的讀書微信群的截圖,這個群裡的人都會在群裡讀書打卡,分享自己讀書心得,閱讀進度。

我還有幾個讀書的大群,由於人太多,牛人太多,群消息看多了反而生出讀書焦慮,索性就不經常打開看,只有這個小群,經常互動交流。


再來說說最近在看的書,昨天剛完結了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我的微頭條裡也分享了幾條讀書筆記。

今天下午看完了日本小說家平野啟一郎的《劇演的終章》,對於男女主人公的命運唏噓不已,心緒難平,就跑到悟空來答題緩解一下仍沉浸在情節中的心緒。

現在,回答完這個問題,就要看一本新書《活下去的勇氣》,作者曾患抑鬱症,深受病痛折磨,這本書是以痛苦為原料,製作出治癒的良方。哈哈,說得我現在就迫不及待地想翻開書啦~

如果你也喜歡閱讀,歡迎關注我,我會持續分享閱讀方面的信息。

如果你喜歡心理學,也歡迎關注我,因為我是心理學專業噠,看書難免會用心理學眼光去理解和體會,期待你的留言關注。


知我悅讀


讀書的樂趣,非得在翻閱紙質書籍的過程中才能體味得詩意盎然,看完一頁,戀戀不捨地翻過,又急切地想看後面的精彩內容,若吃一盤鮮甜的葡萄,生怕吃完了,但又難忍想吃的慾望,不停地大快朵頤。

一本好書,每一次讀有每一次的收穫;不同的時候,不同的心境,會讀出不一樣的趣味。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讀了很多遍,不久前卻讀出了《白鹿原》的感覺,很奇妙!春上春樹《挪威森林》如詩的語言,我竟然在《紅樓夢》裡找到了和聲。

盞茶孤煙,暖陽裡書香在風上跳舞;細雨中,孤煙盞茶,書香和雨滴歡快地嘻戲;狂風暴雨,掩卷遠眺,讀書後極致的快意,讓我體驗到做人是多麼幸福和了不起的事情。


素冠點評618風之清揚


這是太原市圖書館局部的一張照片,三層的位置幾乎佔得滿滿的。

別的城市不太清楚,太原人中的讀書者還是大有人在,不光是市圖,沿著濱河西路一直往南到省圖,面積更大,座位更多,但是每天都人滿為“患”。呵!不去不知道,原來還有那麼多的人在讀書,而且在這個手機已經快長到人身上的時代,原來還有那麼多的人喜歡讀紙質書。

我最近一直在啃一套大書,共三本,名為《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的版本,著者為臺灣大學教授陳鼓應。

讀莊子是多年的一個心願,但是一直沒下決心,也沒有遇到自己喜歡的版本。前些日子,有好朋友介紹,一看之後,很是快慰。書不僅印刷精緻,主要是內容是以我偏愛的形式編排,有校有注有釋,一字一句讀來,如飲香茗,齒頰留香。

讀莊子有遇到老朋友的感覺,其中典故眾多,原來唐人某詩出自這裡,原來宋人某詞出自這裡,時不時會心一笑。

曾有出版社的朋友約寫莊子,一直不敢答應。越讀越忐忑,莊子鴻博如斯,非小子敢輕易置喙,仍須斟酌再三。


太史叨叨令


最近在讀東野圭吾的《惡意》,這篇文章會讓你發現,很多時候並不是你對一個人好,那個人便會記得你的好。很有可能會恩將仇報。

《惡意》這本書便是講的這樣一個故事。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彥從初中便是好朋友,兩人都是作家,只不過日高邦彥是暢銷書作家,野野口修是寫兒童書的作家。日高邦彥準備出國的前一天,被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彥的妻子發現死於家中。報案後很快查出是野野口修做的案,雖然證據都全都指向野野口修,但案件調查者卻在其中發現了端倪,野野口修並沒有作案動機。

案件的調查者加賀恭一郎之前是野野口修在學校的同事,伴隨著調查的深入,加賀恭一郎發現此次案件並不簡單,野野口修寫的自白裡有很多邏輯不相符的情況,且每次口供都不一樣。

加賀恭一郎知道不能只聽野野口修一面之詞,他找到了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彥之前的共同好友,通過周密的調查,發現野野口修的口供都是假的,也得出了野野口修的作案動機:只為了將日高邦彥的名譽降到最低,並提升自己的名譽。

僅僅為了降低自己好友的名譽,野野口修用了很長一段時間謀劃,將好友殺害,而殺害好友只是他所做的事情中的第一步,這只是一個開端。

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野野口修將日高邦彥鄰居家中的貓殺死,只因為日高邦彥在自己的刊物中表現出對領居貓的不喜歡,從而製造出貓的死與日高邦彥有關的現象。一步一步精心謀劃,從小事開始降低日高邦彥的名譽,讓人細思極恐。

更讓人覺得不能理解的是野野口修目前能寫兒童刊物賺錢都是通過日高邦彥的幫忙,對於一個幫助自己實現自己幼時的夢想的好友,他卻能痛下殺手,而通過加賀恭一郎調查,殺害他的源頭居然來源於他小時候母親對日高邦彥的不喜。

這是人性多麼扭曲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回想最近發生的幾件大事:重慶公交車墜江事故,被記者惡意扭曲事實,導致本就是受害者的女司機被網友冤枉;12歲男孩殺害母親,只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被打後心生怨恨將母親用刀捅死。

這個世道究竟是怎麼了?說好的性本善呢?怎麼長著長著就扭曲成了這樣?人性究竟是怎樣的?到底是善還是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仍然希望,在我們歷經滄桑後,歸來仍是少年。


yyyyun


一、有讀書習慣的人比較多


我的前老闆就是一個愛好讀書的人,他讀的最多的書是管理類的,比如德魯克之類的。後來因為寫作結實了不少朋友,這些人基本都有閱讀的習慣,不間斷地寫作需要大量的輸入,讀書就自然而然成為了一個習慣。


養成讀書習慣最有效的方式是明確讀書的目的。我的前老闆因為想更好管理公司,所以讀書;身邊的很多朋友是為了更好寫作而讀書。強烈的願望會驅使你行動,習慣自然容易養成。同時,現實會不斷給你正向的反饋,這種反饋會進一步促使你看更多的書,這樣讀書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我每個月會列出這個月的書單,通常在睡前1個多小時讀書,因為事先做好了計劃,所以一般不糾結看什麼。拋開主題式閱讀,日常的閱讀基本上是讀完一本才讀下一本,不會同時讀好幾本。


二、目前正在看的書


最近正在看許榮哲《小說課》,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寫作的技巧。在這個時代,學會講故事比你想的要重要,你說服他人的能力就是你講故事的能力。


我記得在看奇葩說第五季第三期時,這一期的辯題是:


“ 爸爸如果每週陪伴孩子低於12小時就被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持嗎?”


顏如晶、傅首爾是正方,辯論策略是情感+故事;反方是學霸三人組,全程邏輯說理。最終正方大獲全勝,可以說說壓倒性的勝利。



看完整場辯論,其實結果就在預料之中。沒有人願意被說服,但是會被故事和情感打動。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還是故事。這也是為什麼我去讀這本書的原因。


這本書的每一個小節就講一個關鍵詞,比如:原罪、情節、想象力、兩難......


每一節的篇幅不是特別長,閱讀起來毫無壓力,作為睡前讀物再合適不過。


我是@貓頭鷹書房,帶你一起讀書,每日精進。歡迎關注我,隨手點個贊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