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总是送别人回家的他,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

他送了无数人回家团圆

最终,自己却没能回家

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吴骞

在完成最后一次护送任务后病倒

不到一个月后

他37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吴骞校友,一路走好


  吴骞2005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他是湖北省武汉市救助管理站的一名调度员。为帮助一名流浪街头的失聪男孩找到亲人,春节前,他护送男孩回到老家。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他最后一次执行这样的护送任务。任务完成后第三天,他被突如其来的高烧击倒,不到一个月后,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本应大放光芒的年龄。

完成最后一次护送任务后病倒

  1月16日中午,武汉市救助管理站接到一个特殊求援:汉口火车站发现一名独自坐火车来汉的9岁失聪男孩,现已联系到家人,需要救助站尽快护送回广州!

  此时正值春运,救助站除了开展常规的救助管理工作之外,还同步开展了“春运困境群众援助”“寒冬送温暖”等助困活动,人手十分紧张,很难临时抽调出工作人员执行这次任务。身为救助管理科调度员的吴骞便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派”了出来。其实,他也已经连续工作多日了。

  跟家里电话打了招呼后,吴骞扛起背包,和其他3名同事立即赶往火车站,在休息室见到了等待回家的困境儿童。

总是送别人回家的他,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

  春运期间本来就一票难求,一下要解决4个人的往返车票和孩子的去程车票,更是难上加难。作为护送领队,吴骞一到车站就忙着协调铁路工作人员、制订往返计划、购买车票。虽然最终确定回程无票,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护送路程。

  孩子沟通困难且活泼好动,一路上的照料需要格外费心。16日晚10点,当把孩子平安交到在站台上等候多时的父亲时,吴骞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跟同事说:“看到他们父子在过年前团圆,心里暖暖的,很有成就感。”

  没有返程车票,在与车站有关方面协调后,护送人员一行终于得以进入当晚最后一班返汉列车的餐车。此时,已是16日晚上11点半。

  餐车座位有限,吴骞借口“坐一天火车了,怪难受的,我站着舒展筋骨”,把座位让给了同事。半夜,同事看不见吴骞四下寻找,发现他盘腿坐在列车狭长走道的角落里,睡着了……

总是送别人回家的他,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

  17日凌晨4点,吴骞一行抵达武汉。众人分别时,他很歉疚地对女同事们说:“下次给你们安排正常的差,不能让你们半夜回家了,这次是我的‘锅’。”

  对于救助站工作人员来说,这么急、这么晚、这么累的护送,再正常不过。但正是这样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护送,却成了吴骞的最后一次。

  17日早上7点,回家休息了不到4个小时后,吴骞像往常一样提前1个小时出现在单位,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同事问他“为什么没多休息一天”。他说:“春运高峰期,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我这个调度人员要是歇了,你们非得想死我。”

  谁也没想到,这句玩笑话成了日后同事们心中隐隐的痛。

  18日一早,吴骞突发高烧。此后,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愈演愈烈,而吴骞则高烧不退。家人、朋友、同事都觉得他还年轻,一定能战胜病魔凯旋而归,就连他自己都在朋友圈说“做了好事要有好运啊”!然而,事与愿违,肺部CT出现问题、呼吸越发困难……吴骞的情况越来越糟,于2月10日经抢救无效离开了他爱的人们和爱他的人们。吴骞的母亲因相似症状仍在雷神山医院接受治疗,亲人至今还不忍将独子病逝的消息告诉老人。

粗犷男孩的细致

  吴骞是武汉人,出生于1982年11月,2010年考入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并选择了风险最大的流动救助科。初入工作岗位,就要面对可能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流浪乞讨人员,对吴骞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是极大的考验。但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交上了让众人满意的答卷。

  流浪乞讨人员蓬头垢面,他不会嫌弃掩鼻躲避,总是冲在前救助。有的受助人员戒心很强、过度防备,他和善亲切、轻声细语地和他们沟通交流。如果有年老体弱身残的受助人员,他会主动上前搀扶……在一次次历练中,80后的吴骞从队员成长为队长,并于2014年庄严宣誓成为共产党员。

总是送别人回家的他,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

  2018年,救助管理站调度岗出现了空缺。站领导找吴骞谈话征询意见,没想到他二话不说欣然领命,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该岗位需要协调全站资源、统筹车辆人员,完成无行为能力受助对象的护送任务。在派差中如何一碗水端平,在护送中如何做好保障,历来是一个难题,不但需要调度员有大公无私的奉献情怀,还需要有运筹帷幄的统筹能力和科学有效的协调能力。

  吴骞上任后,每天提前1个小时到岗,捋思路、拟计划、查线路,提前摸清受助人员的基本情况、身体状况、护送紧急程度和目的地。对工作人员的排班情况、身体状况,甚至家庭困难,他也尽可能全面掌握,以便组建最适合的护送队伍。对于护送患有传染病的受助人员这样的“急难险重”任务,吴骞总是默默地安排在自己头上。在做好站内调度的同时,吴骞还钻研铁路线路,熟知各种换乘方案,确保了护送队伍往返顺利。

  救助管理科科长刘勇评价道:“调度岗不但要了解受助人员,还要了解工作人员。这个小伙子全都做到了。”这个看似粗犷的男孩,细致地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嘱咐戛然而止

  将工作放在首位的吴骞,是一个喜爱动漫手办的普通80后,是家中的独子、两个年幼女儿的父亲。他的微信昵称叫“爱家的男”。在很多人眼里,他把救助站当成了他的家,并努力将这个家照顾好。

  与同事出差,需要在途中值班时,他总是把自己安排在最困最累的时间段;长途护送就餐困难,他把好吃的饭菜让给同事,自己吃泡面;护送途中,他一路上照顾受助人员吃饭喝水上厕所,像家人一样耐心。

  一次护送途中,他突然痛风发作,强忍着病痛坚持先完成任务再下车买药;每一次安排出差时,他细细交代途中注意事项,再三提醒出站时间;途中购买车票、安排值班、联系交接,这些工作他都承担下来。所有与吴骞打过交道的人,都认为他是个敦厚善良、天性开朗的暖男。

  隔离期间,吴骞还惦记着救助管理站和未完成的工作。“救助站内的大厅和汉口火车站的救助点,还是要搞个测体温的,形势不乐观。”“那个孝感籍的受助人员在护送日程上,看现在的疫情情况,要不要调整方案?”“跟我一起出差的3个同事身体状况如何?有没有问护送回广州的那个孩子身体怎么样?”“你们做好防护,特别是站内受助人员,近期别安排护送了。”……他的叮嘱在2月7日戛然而止。那天,他发了最后一条信息:“每天咬牙检查,就是为了身后的她们。期待我的拐点早点到来。”

总是送别人回家的他,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

  然而,他终究没有等来拐点。

  2月10日,吴骞病逝的消息传来,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瞬间泪目。大家在微信群里缅怀他的点滴,不愿接受这个敦厚善良、天性开朗的大男孩永远离开的事实。

  他送了无数人回家团圆,最终,自己却没能回家。

  吴骞,春天不远了,待武汉的樱花烂漫时,欢迎你回家看看,看人间安好。


中国社会报记者:周 亮 通讯员:刘 路

楚天都市报记者:王荣海 通讯员:戴良军 刘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