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推荐阅读《道德经说什么》,最适合老百姓读的版本

《道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推荐阅读《道德经说什么》,最适合老百姓读的版本


说起《道德经》,你会认为它是一部道教的经书吗?


  • 被误解的《道德经》

你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就是只要是看到《孔子》《论语》《庄子》这样的书,心里就会无故生出很多担忧。

关于《道德经》,没有读它之前,我也是很恐惧的,担心自己读不懂,担心读起来枯燥读不下去,担心读了没有用。今天拿到韩鹏杰老师的这本《道德经说什么》,读完了《序章》,我担心的问题彻底解决了。我们不要把《道德经》神化了,我们要来了解它的本来面目。

推荐阅读《道德经说什么》,最适合老百姓读的版本


  • 告白书一样的《序》

《道德经说什么》这本书的作者是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韩鹏杰老师,这位老师文、史、哲皆通。他也是国际辩论赛资深评委。

这本书的《序》是樊登写的,樊登是韩鹏杰老师的学生。看完这个《序》,我莫名的有些感动。为什么呢?

或许是因为韩鹏杰老师带领樊登他们这些理工科的学生拿到了所有参加的辩论赛的冠军,真是一个传奇;

或许是因为韩鹏杰老师海量的知识和他对文字超强的记忆;

或许是韩鹏杰老师带给学生对知识的无限向往;

或许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弥足珍贵的师生情。

樊登说他们是韩老师终生的弟子,一生中每一件大事都要与韩老师商量。甚至生了孩子,还要找韩老师给起名字。

这篇《序》更像是一封温情的告白书,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从中我也看到了这位韩老师师者的风范和人格的魅力,也看到了学生对他的信任和敬仰。

在最好的年华里遇到这样一位老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瞬间就想听韩老师的讲座。

樊登说韩鹏杰老师讲《道德经》的这个版本,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最合适的。


推荐阅读《道德经说什么》,最适合老百姓读的版本


  • 讲《道德经》的三大理由

韩鹏杰老师先说明了为什么要讲《道德经》,也就是我们读者为什么要读《道德经》。

理由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道德经》作为中国的文化,吸引了很多外国人的注意,《道德经》重要的桥梁、纽带和中介的作用更加凸显。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它。

理由二:张载的四句话被称作最大的学问,也叫做“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了万世开太平。”

其中“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求我们学习经典,再讲给别人听,将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而韩鹏杰老师就是正在做这样的事。《道德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值得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慢慢研究,慢慢品味。

理由三:“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了,那离灭亡也不远了。《道德经》讲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文字是文化的根,如果我们不去学习这些经典,慢慢的我们就不认识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是哪个国家的人。所以大到国家,小到每个家庭,都应该学习这本经典,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将我们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 大道至简的讲解理念

开始逐章讲解《道德经》之前,韩老师先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揭开了《道德经》的神秘面纱,开启了正确阅读《道德经》的模式。

这三个方面就是:

“其人”——作者,老子这个人。

“其书”——《道德经》这本书。

“其道”——这本书里的智慧精要。


推荐阅读《道德经说什么》,最适合老百姓读的版本


其 人

1.老子的职业背景

老子姓李不姓老。“老”和“子”都是尊称。孔子、孟子都只有一个尊称,而老子有两个,可见他的智慧和境界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是做官的,做的是史官。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和档案馆的馆长。老子利用职位之便不仅读到别人读不到的书,还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而且是档案里记载的真相。所以老子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比别人的智慧和境界高就是这个原因。老子在周朝名满天下之后,经常有朝廷的人向他请教问题,他便充当了“国师”的角色。而老子给出的各种问题的答案,总结起来就形成了这本《道德经》。

2.老子写这本书的目的和写作背景

老子写这本书不是主动想写,而是被逼无奈。西周已经被灭,东周也逐渐衰落,老子准备出关隐居。在函谷关准备出关,被拦住了。守关的总兵说,你要想过关,必须把你关于“道”的思想留下来。于是老子一刀一刀刻下了这五千字的经典著作。

当时书写完之后没有名字,也没有分章。老子出关后去了哪里没人知道。只是有一些传说,说他去了印度,给释迦牟尼当师傅去了。在道教里已经把老子奉为神了。然而韩鹏杰老师给我们讲的老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老人,讲他的思想和智慧,不能与道教里的老子混为一谈。

韩老师还给大家区分了道家和道教。道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思想流派,道教是产生于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个宗教。这里就可以回答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道德经》不是一本道教的经书。


推荐阅读《道德经说什么》,最适合老百姓读的版本


其 书

《道德经》这本书刚写完的时候没有名字,也不分章,是谁做的呢。现在公认的是叫做河上公的人,把这本书分成了八十一章。历史上有很多人解读过《道德经》,但是大家公认的经典版本却只有河上公的版本和王弼的版本。

关于书名,据史料记载,在汉朝的时候,已经有了《道德经》这个名字,到了唐朝大家也都认可这个名字。

《道德经》核心就讲了两个字“道”和“德”,这两个字在书中出现了很多次,这两个字要分开来说,它讲的是不同的意思,不是儒家里的道德。

道要在前德要在后,不可颠倒。三十八章以前叫做《道经》,三十八章以后叫做《德经》。道包含方向、目标、规则、境界、边界、底线。德就是按照道去做人做事,就是有德。


推荐阅读《道德经说什么》,最适合老百姓读的版本


其 道

这本书到底干什么用?这本书是写给哪些人的?

第一类人:士,代表一个阶层,基层的领导和管理者。一个家庭的领导或者只管几个人的领导都属于这个层面。

第二类人:王,一个单位或者组织的主要领导,班级的班主任,学校的领导,企业的最高领导,国家的领导都属于王。

第三类人:圣,“聖”,王子上面加耳和口。耳,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口,说话温暖有领导力。好的王就是圣。可见圣人并不是神化中的人。

《道德经》就针对这三类人,应该有怎样的素质、修养和智慧,分类给你讲清楚,老子喜欢用打比方的方法,让大家自己来悟道。


推荐阅读《道德经说什么》,最适合老百姓读的版本


还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在韩鹏杰老师这样的分析之后,是不是觉得这本书很容易读。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可以把同一类人的问题放在一起,再把问题的答案归纳总结,把相互关联的观点放在一起。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碰到了问题,我们可以在这本书里找一找,看看老子给了我们怎样的解决办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推荐阅读《道德经说什么》,最适合老百姓读的版本


这本书里讲的道理简单明了,但又非常深刻,不管作为家长还是领导,都应该仔细阅读、研究。一生能把《道德经》研究透了,再运用在你的生活中,或者讲给自己的子孙听,是一种将文化传承下去的好方法。

白岩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四分之一《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天下都可以治了,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吗?赶紧去读这本经典著作吧。

用我朴实的文字,将我遇到的好书介绍给你,一起读书。

读书让生活更美好。我是爱读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