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不懂日語的中國人,憑著日本大街小巷的中國漢字,旅行生活問題不大吧?

飛龍在天9783


關注

咖橙遊天下,瞭解旅遊相關的奇聞趣事,讓我們一起,看見更大的世界。


熟悉日本的小夥伴們肯定都知道,日語使用了大量的漢字。比起其他的國家,在日本旅遊,經常能大街小巷上看到很多漢字,不僅能給帶來熟悉感,而且也給我們在日本旅遊、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是否可以說,在日本旅行和生活,僅憑漢字,就在任何方面都能毫無語言障礙呢?實際上,在日本,有的事情確實可以靠漢字,就能大致明白。而有的事情,如果不懂日語就寸步難行。

下面,我將為您梳理一下,在日本不會日語,僅靠漢字,做哪些事情問題不大,做哪些事情非常困難。



不懂日語,也沒什麼大問題的事情

1.乘坐各種公交

雖然不會日語,但中國人在日本乘坐任何公共交通,都問題不大。由於日本常常會把車站的站名用漢字寫出來,所以在大街上、購物中心等任何地方尋找車站的時候,都能很輕鬆的找到。即使找不到,也可以靠“寫漢字”的方法,詢問路人。當地人很快就能明白你的意思,這個優勢,是在其他國家所沒有的。

此外,乘坐地鐵,常常需要看線路圖。而漢字的站名,不僅好記,而且醒目。只要看到顯示屏上的漢字,就不需要擔心坐過站的問題。

大量漢字的使用,足以讓國人在日本生活時,省下不少精力,輕鬆地乘坐公交。

2.去超市購物

去超市、便利店購物時,漢字也能解決不少問題。在日本的食品包裝上,常常帶有大量的漢字。僅憑漢字,不僅可以瞭解食品的原材料、營養成分,還能知道有效期。

比如,在日本的瓶裝茶飲料上,常常會有“茶”這個漢字;再比如,很多調味料,比如大米、小麥粉、醬油、糖上面,都有和中文差不多的漢字標誌,作為中國人,一眼就能認出來。

3.瞭解部分新聞

漢字比日本的傳統文字——假名更加概括,所以在日本的新聞裡,出現漢字的頻率會比平常生活中還更高。

而這些漢字,很大程度上可以讓我們推測出,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比如,在新聞上看到“逮捕”、“警察”、“犯罪”之類的關鍵詞,我們就能知道,新聞上在描述一起案件。再比如說,如果看到“颱風”、“豪雨”、“地震”之類的關鍵詞,就能看出這是描述自然災害的新聞。如果看到了“天氣”、“晴”、“雨”等關鍵詞,就能瞭解天氣預報的內容。

不懂日語,雖然不能完全準確明白新聞內容,但是,比起其他國家完全無從下手的語言,日本的新聞,還是能為會漢字的人輸送不少信息的。

4.參觀旅遊景點

在日本,很多景點的指示標誌,都使用了漢字。比如,“入口”、“出口”的詞彙,就能讓遊客明白參觀的路線;看到了“御手洗”,就找到了洗手間;在購票的時候,更是常常能看到漢字標誌。大人門票多少錢、外國人門票多少錢,都用漢字表示。

如果去參觀博物館,就更方便了。很多博物館的展品名稱,都用的是漢字標記。比起其他國家,在日本看懂博物館的門檻,顯然沒有那麼高。

不懂日語,很難理解的事情

1.餐廳點餐

但是,漢字也並非萬能。首先,在日本的餐廳吃飯,只會漢字就很不方便。

如果在日本吃西餐的話,可能會發現菜單上面一個漢字都沒有。因為西餐的菜名,都是以音譯的形式,用日本文字(片假名)來標註的。雖然還原了菜品的外語發音,但這也讓我們無法從用漢字來點菜。除了西餐,韓國菜、東南亞菜等其他國家的菜系,都有類似的問題。甚至日本料理,很多時候都很少會使用漢字,對於不懂日語的國人來說,是比較麻煩的一件事情。比如日本的壽司店,大部分魚的名字,都不會被寫成漢字。

所以光靠日本的假名,根本無法搞清楚菜單上的到底是什麼魚。

2.購買服裝、化妝品

如果想購買服裝、配飾,或者化妝品的話,走進賣場,你幾乎看不到一個漢字。由於這些物品都是從西方傳來的,所以會和前面講到的西餐一樣,一律使用日本本土文字中的片假名,來標記,而不會使用漢字。這種情況下,如果會英語,反而能比會中文有更大的輔助作用。

尤其是像化妝品這類產品,包裝上涉及大量的片假名。日本的老一輩人理解起來都有困難,就更不用提外國人了。


3.辦事情

不懂日語的話,在日本辦事情是很困難的。不論是租車、租房子,還是辦理上網,都很難看懂合同的具體條款。日語有一個特徵:在一句話裡面,句尾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詞彙,都不是用漢字寫出來的。

所以,如果只看漢字的話,甚至都不能理解,句子到底表示肯定,還是否定的意思。這樣一來,理解上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偏差。

總而言之,日本畢竟是一個使用漢字的國家。如果是中國人去日本旅遊,或是短期生活的話,會感覺到很大的便利。乘車、購買食品、看新聞,都比去其他國家要更輕鬆。但是,如果要在餐廳點餐、商場購物,或者是需要辦事情,不懂日語就會遇到相當大的困難。


所以,如果想來日本旅遊的話,雖然問題不大,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要提前下載一個有翻譯功能的手機app。而如果要是在日本工作,或是長期生活的話,建議努力把日語學好。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日本的生活減少一些麻煩,增添一些便利。


我是咖橙遊天下,和您分享我在旅途中的見聞,為您帶來旅遊相關的奇聞趣事,讓我們一起,看見更大的世界。非常期待您的關注,並祝願您度過美好的一天!


咖橙遊天下


您好,我是南神好壞,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炸一看,中國人去日本沒問題,實際上,還是有很多細節不同,我以前也覺得日文漢字和中文基本80%意義一樣,基本都能理解,不至於跑偏,但是很多情況還是會打臉,因為對於生活在日本的人已經習慣了,沒覺得有問題,不瞭解日本的還是搞錯。

舉一個例子,我一次在東京新宿車站坐車,看見一個人在自動檢票前進不去,他和她已經進了檢票口的女朋友說進不去,我一看是同胞,就欠欠的過去看看,他買的是地鐵票,當然進不了另一家電車公司的檢票機了,但是他女朋友進來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因就是,你和前一個進站人挨的近,混進來的,後來我和JR電車的人解釋,讓他們重新出去買票。

這只是一個小事,還有很多日本和中國不同的地方,不太建議沒來過日本的同胞自由行。


南神本色


正好大學二外學的是日語,可以回答下,我認為如果完全不懂日語憑著中國漢字在日本旅行生活還是有諸多不便。

1 歷史演化導致兩國漢字發音、字形不同

1)兩國漢字發音不同

戰國末期至隋之前,中國就有部分先民通過山東半島或朝鮮半島移民日本,但是數量不多,對日本文化影響不大。

日本大規模使用漢字始自中國隋唐時代,當時日本派遣大量譴隋使和遣唐使學習中國文化。漢字也自然而然的傳到了日本。

日本的漢字相繼雜糅了吳音、唐音、宋音,及至明朝,現代日本漢字的發音趨於穩定,所以日本漢字的發音實際是中國的古漢音

2)兩國漢字字形有部分不同

日本漢字實際是繁體字,這裡面既有自中國繼承過去的字體,也有變體和日本自創的漢字,繁體字可能哪怕不懂意思至少多少認得,但是變體和日本自創漢字就沒辦法了。

2 由於文化不同,同樣漢字在兩國表達的意思差距較大

1)歷史演變導致詞義變化

比如“湯”這個詞,在中國指代一種菜系,什麼養生湯、排骨湯等等,但是在日本是指澡堂,這層意思實際上是自中國傳過去的,只是我們已經不用而日本比較尊重傳統,從而導致詞義不同。

2)日本借用漢字表達原語言的含義導致詞義變化

由於在漢字傳播進日本之前,日本是沒有文字系統的。那麼漢字傳到日本後,它原來的語言就要用漢字來書寫,於是會借用中國漢字來表達意思,這種借代漢字和中國同樣的漢字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在日本,你可能在大街小巷看到很多漢字,但是可能只是認得,根本不懂字的意思,自然也就沒法憑猜測行動,搞不好還會鬧出大笑話。

感謝閱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交流!


Famay心喜歡生


不懂日語的國人,在日本旅遊的話,問題不是太大,

原因有以下幾點:

1.隨著中日關係的不斷改善,兩國文化交流的不斷加深,日本現在很多的中文標識,而且日本的很多本地字和中國漢字特別相近,認路的話,正常沒問題的;

2.語言溝通,會簡單的英語的,也是很足夠的,另外,現在很多中國的國人在日本本地也在做國內的自媒體,關注幾個,有問題私信的話,會對您有幫助的,畢竟都是中國人,實在不方便麻煩的話,可以下載翻譯軟件,購物,住店,旅遊的時候,可以協助您翻譯;

3.支付方面,現在在日本很多地方,開通了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另外的話,至少大部分也可以用國際信用卡的;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每年去日本旅遊的中國遊客每年能達到小1千萬,可以說中國的遊客給日本旅遊業的貢獻很大,因此,日本方面也會增加很多辦法,給中國遊客提供便利。

所以,不太懂日語的客人,去日本旅遊的話,也是不成問題的,個人建議一方面會簡單的英語,一方面下載翻譯軟件,希望能給您幫助。


狐獴旅行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本人去過很多次日本🇯🇵對日本比較熟悉!我認為中國人🇨🇳不懂日語的話在日本旅行沒什麼太大的問題!理由如下:1日本的文字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平假名實際就是漢字。片假名是由漢字的偏旁部首衍生而成!日文中的單詞和句子都是由平假名和片假名組合而成!!!猜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2:可以選擇手機翻譯軟件📱或者翻譯機。3:日本人都很文明,也比較熱心!可以隨身帶著紙和筆。日本人不一定會中文,但是中國字基本都能認識並且理解!!!







旅遊磚家


幾次去日本,個人感覺按照日文中的漢字在日本旅行是問題不大的……

看到有人說到日文中有些字意思不一樣什麼的,但是應該想到在日本旅行中我們能遇到和用到的主要是和交通、地址、就歺相關的日文漢字,這些都是可以根據日文中的漢字大約知道意思的

地名不用說了,漢字很清楚。其實對於景點的日文介紹,定下心也能看個大概。

對於日本最頭痛的交通,定下心看指示,交通的方向,到站,在那個站臺乘車都很可以看得懂。而且,日本的地圖是能夠看明白的。

對於點餐,菜單上的中文字足以讓你明白你面對的是什麼了。大致可以點餐就行了。

所以,長期在日本生活當然要會日語,而只是去旅行,日文中的漢字差不多可以了……








倆人行世界


日語裡面有1945個漢字。大多數意思相近。但是也有相反的

比方說”娘“,這個意思中國是媽媽,但是日本里是女兒的意思。

還有2個字順序相反的。比方說”親父"=父親。

去年就有朋友看到去日本的飛機票便宜,一時興起,就飛去了日本,結果下了飛機,說不清楚所定的旅館叫什麼名字,手機在日本也上不了線。(忘記買日本上網卡)。折騰到半夜才找到旅館。在日後的幾天,什麼“太君啊,米西的地方在哪裡”的話全說出來了。不過餓了看見拉麵還是可以去買的。

所以去日本旅行,可以在國內訂房,讓人去接飛機。

辦好上網卡,使用出國翻譯官之類的APP。也科技進行簡單的交流。日本那邊對待遊客還是很客氣的。

至於不懂日語去日本生活。那就很困難了。要麼在這邊學會,要麼去那邊上日語預備班才行。


下鄉知中


根據我目前去過的幾個國家來看,日本是不會當地語言的情況下最方便的國家。不過以下幾點必須注意:

①大街上的招牌除了漢字,目前越來越多片假名了(外來語)

②因為和中國一樣英語只考讀寫不考聽口,絕大多數日本人的英語水平趨近於0。

我曾經一句日語不會的情況下自己去日本的鄉村進行動漫的聖地巡禮,我有一個方法就是隨身帶紙筆,不會說的情況下寫繁體中文,大多情況下日本人會懂我的意思。只是確定外來語的東西尤其是在中文裡也是音譯的外來語的詞彙就不要寫了。比如巴士,沙發,咖啡等。





心上秋


首先肯定不成問題!

從根源上講日語的文字來源於漢字。唐代中期之前,日本國是有語言沒有文字的國家。唐代時候,由於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大量的古代漢語詞彙隨著漢字由中國東北的渤海國和朝鮮等地被傳入日本,到了近代的時候,由於明治維新,日本學習西方,大量的歐美詞彙被引入日本!明治維新時,日本文字改革後,仍舊使用1900多個漢字。

關於國人喜歡日本,讓我很憤怒!

首先,日本人錯誤的認為日本大和民族優於我中華民族!他們在明治維新之前,一直學習我中國文化。明治維新之後,開始學習西方,率先實行工業化,而當時,愚蠢的滿清政權拒絕工業化,以致日本開始率先崛起,然後蠢蠢欲動圖謀流球王國,進一步侵略吞併朝鮮。這些地方原來本是中國的勢力範圍,引發了甲午海戰,戰敗後,日本國狼子野心,覬覦我國東北及臺灣,並覬覦我中原地區,導致後來的9.18事變,7.7事變,全面侵華,殺我同胞,掠我財富,奴役我百姓,搶奪我文物古籍,十四年抗戰,殺害我3500多萬軍民,每一筆都是血債!

今年,日本平成天皇退位之前,去博物館參觀,看到的每一件文物古藉都是抗戰時從我們國掠奪到日本的!每一件都是中華國寶!

試問:你們每一個到日本島國遊玩的國人,看到這些中華國寶有何感想?難道你們不覺得拿著中國護照感覺羞恥嗎?你們可知道:小日本高興極了,那些愚蠢的中國人又來送鈔票來了!愚蠢的買個馬桶蓋🚽子回家安裝時才發現那是中國浙江造!你不覺得羞恥嗎?

不是本人仇日,而是你們媚日、精日!忘了先祖的血淚!

難怪!日本一部分人看不起去我們,原來是你們媚日的結果!你居然去日本了,覺得日本這也好那也好,就別再回中國了,我們的祖先沒有你這樣的不肖子孫!

個人觀點,不喜歡的噴子們請留言討論!


飛埖豩仴111


旅行和生活是兩碼事啊!短期的旅行沒什麼大問題,提前做好計劃,查好交通,訂好旅店,這些在國內都能很方便地搞定。電車站都有漢字,都能看懂,而且所有標示都很人性化,按提示走基本不會迷路。實在不行可以拿著地圖直接問路,一般老百姓都蠻友好,會熱情指點;餐館點餐,大一點的店都有圖片,所見即所得,點餐方便,小型居酒屋文字菜單比較多,點餐略有困難;住的地方大部分都能說點英語,實在不行,手寫漢字的方式也能應應急。

如果是長期生活,還是需要懂一些日語的,比如生病去醫院,小孩上學,這個不懂點日語,確實比較難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