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北宋牛羊司是什麼機構?地理、氣候導致北宋和南宋畜牧業發展不同

導讀:記得去年夏天,我帶著家人去杭州市的胡雪巖故居去參觀,在驚歎其奢華的同時,卻對故居東邊的牛羊司巷產生了疑問,為什麼叫牛羊司巷呢?牛羊司是幹嘛的呢?

帶著疑問,我翻閱了資料,原來牛羊司始建於北齊,是負責飼養、供應祭祀與宮廷宴所享用的牛羊等牲畜的機構,直到宋代仍然沿用此機構,而在宋代,牛羊司是隸屬於光祿寺下的一個機構,而光祿寺是中國古代專門掌理膳食的機構,所以在北宋時期,牛羊司是重要的官營畜牧業的管理機構,它為當朝政府提供了數以萬計的牛羊等畜生,對於改善宮廷生活,促進官營畜牧業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所以本期話題我們談一談北宋的牛羊司機構,看看它有什麼職能,原來地理條件和自然氣候是導致北宋與南宋畜牧業不同發展的主要原因。

北宋牛羊司是什麼機構?地理、氣候導致北宋和南宋畜牧業發展不同

胡雪巖故居

牛羊司的起源以及發展

治東西、駝牛、司羊諸署令、諸開府典藏等——杜佑《通典》

我們開頭講到,牛羊司始建於北齊,而從著名的唐朝詩人杜牧的祖父杜佑所著的《通典》記載:牛羊司的屬官在北齊屬於從八品官員,到了隋唐時期,牛羊司官制沿用,比如唐文宗開成三年,京兆府一個縣的主簿朱儔(音同愁)上疏稱:“牛羊使佔了奉先、馮祤等縣老百姓的田產,如今他奉牛羊使的命令,勸百姓把田產歸到牛羊司。“但是這份上疏,卻遭到了其他人的彈劾,於是被貶為衡山縣縣尉。到了唐朝後期,唐哀帝時期,戰亂頻發,官吏紛紛逃亡,於是天佑三年,唐朝政府便不得不廢除牛羊司。到了五代時期,牛羊司依舊沿用,甚至周世宗十分重視牛羊司的發展,像一些祭祀活動上,少不了牛羊司的忙碌,可見,在北宋建國之前,牛羊司這個機構一直沿用。

1,《宋朝會要》:“諸司使、副有牛羊使,諸司庫務有牛羊司。”

2,《事物紀源》:“開寶二年六月詔文,已有‘大祀所供犢,自今委牛羊司豢養。”

從上面我們看到,宋朝沿用了牛羊司這個機構,而且在宋太祖開寶元年六月就已經在宋代開始施行建制,甚至可能更早,那麼牛羊司這個機構在宋朝有什麼職能呢?

北宋牛羊司是什麼機構?地理、氣候導致北宋和南宋畜牧業發展不同

宋太祖照

那麼北宋時期牛羊司機構的具體職能是什麼?

北宋時期,牛羊司的辦公地點設在京師開封的普寧坊(郊區的位置),它並不是全國性質的官營畜牧業的管理機構,它只為宮廷服務,主要是為了宮廷豢養牛羊豬等牲畜,以備宴用和祭祀之用,並且還未官員提供了食料羊。

1,飼養牛羊豬等牲畜

在北宋時期,牛羊司的規模很大,圈養羊每年存欄達3.3萬頭,而且還要負責飼養每年從市場買回的數萬只羊。據《宋會要輯稿·職官》中記載,牛羊司飼養規模最大時養羊達到14萬隻以上,並表明“以給烹宰之用。”其實除了養羊以外,牛羊司還飼養了牛、豬等牲畜,可見牛羊司在宋代已經承擔起飼養祭祀所用的牛犢。此外還養有乳牛,這是專門為宮廷提供乳製品,所管轄的機構奶酪院是負責加工牛羊奶、製作奶酪、乳餅等食品。

“令牛羊司別圈豢養,須純黑、無群,計重三十斤以下,二十斤以上者充。”

這是在鹹平年間,宋神宗下詔要求每年祭祀所用的豬要求非常嚴苛:必須是黑豬,而且要散養,重量必須是二十斤以上至三十斤以下。而且這些豬可是寶貝,不能隨意傷害,而為了保證牲畜的健康成長,牛羊司在草料的配給上都作了詳細的安排。

諸系飼......外群羊一口,日給大豆五合......每二旬一給啗(音同但)、鹽各半兩,三月以後就牧飼青。


北宋牛羊司是什麼機構?地理、氣候導致北宋和南宋畜牧業發展不同

散養黑豬

2,為宮廷宴享提供肉類

在宋代宮廷肉類中,豬肉、羊肉的消費量很大,尤其吃羊肉,都能上升到祖宗家法的高度,而宋代宮廷御宴每年要吃掉高達10萬頭羊,可見宮廷生活的奢侈,而每逢節假日羊肉的消費量更大,有時一個時節就要殺3000頭羊,直到宋神宗熙寧年間,每年消費了434463斤羊肉,4131斤豬肉。但是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梁山好漢愛吃牛肉,那麼為什麼宋代宮廷沒有吃牛肉的現象呢?其實宋朝是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禁止屠宰耕牛,只是民間都是不太當回事的。

雖然牛羊司可提供大量肉類,但是絕不是想殺哪頭就殺哪頭的,像哺乳期內的牲畜以及羔羊都不能宰殺,像宋仁宗時期,有個御廚因擅自殺羔羊,遭到了三司使張方平的彈劾而罷官,可見在牛羊司這個機構裡做官並不容易。

3,為官員提供食料羊

什麼是食料羊?像北宋官員的俸祿,除每個月發放一定的錢外,還供給衣料、炭、肉料等物質,食料羊便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朝廷甚至規定,官員依據級別不同,每月配給2-20頭食料羊。僅此一項每年就需要上百萬只羊。而這些羊除了是牛羊司供給以外,還需要從民間購買,畢竟需要的數量很大。而針對官員對月俸食料羊不及時領回的情況,牛羊司規定10日內必領回,否則取消當月供給,沒想到,在宋朝當官待遇這麼好。

北宋牛羊司是什麼機構?地理、氣候導致北宋和南宋畜牧業發展不同

《水滸傳》中李逵吃牛肉

牛羊司機構的人員編制

這個機構既然是官營的,那麼就一定有人員編制,牛羊司內有勾當官和監官,一般是由朝官、諸司副使兼領,而牛羊司既是官署,又是畜牧機構,其配員有巡羊使臣、巡羊十將等,其中巡羊使臣還有配給軍士15人的待遇,而負責管理飼養的吏人有牧羊群頭、牧子等,他們是負責管理、放牧牛羊,此外還有褍子一人,專職估量牛羊重量以決定宰殺與否;宰手,其實就是屠夫,負責屠殺牛羊;秤子,負責牛羊宰殺後的過秤。

我們由此可見,北宋時期,牛羊司機構的發展達到頂峰,這代表的是畜牧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這種編制到了南宋時期,卻盡顯低迷,由於偏安江南,疆域狹小,尤其喪失了淮河以北相對適合畜牧的區域,南宋政府大肆精簡機構人員,於是牛羊司規模縮小,但是依舊是宮廷御廚和祭祀服務的重要機構。

北宋牛羊司是什麼機構?地理、氣候導致北宋和南宋畜牧業發展不同

放牧

牛羊司官吏的任免和考核並不嚴苛

作為宮廷御廚和祭祀服務的重要機構,牛羊司管理的任免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牛羊司監官一般由文官的朝官和京官、武官諸司副使擔任。其下屬官員也是從本機構中選出,而且磨勘(磨勘是古代政府通過勘察官員政績,任命和使用官員的一種考核方式)時間比較長,一般十年以上且沒有犯罪等不良記錄。但是牛羊司對一般吏人牧放人員的要求是:“但年二十以上,無疾少壯、堪牧放者,不拘人才,即與招收。”意思是隻要20歲以上,身體健康、會放牧的就行。而為了加強牧養與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保證牲畜的健康,宋政府對於牛羊司官吏有著嚴格的考核制度,羊群如果在牧放過程中走失會,比如走失1-3頭,群頭就要杖40,而放牧的牧子就要加倍等根據走失的數量給與不同的處罰。

從牧子到巡羊使臣等各級牧放和管理人員,對牧放中導致羊群走失的責任大小都要受到相應的處罰,規矩雖然嚴格,但是有利於加強督導、減少牲畜的死損,並提高放牧人員的責任心。總之,就宋代牛羊司而言:“在京三棧羊千口,給牧子七人,群頭一人。”8個人管理1000只羊,如果責任心較強的話是能夠完成任務的。總體而言,牛羊司對官吏的要求並不嚴苛。

北宋牛羊司是什麼機構?地理、氣候導致北宋和南宋畜牧業發展不同

牛羊司並不是全國性畜牧業管理機構,太僕寺、群牧司、駕部才是

使得北宋官營畜牧業快速發展

太僕寺、群牧司、駕部是全國性的宋代官營畜牧業管理機構,它們之間的權利此消彼長,在宋代319年的時間裡,在國家畜牧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盡相同,但是卻使得北宋時期官營畜牧業能夠快速發展,比如牧羊業,羊被廣泛運用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首先羊肉美味,而且是高貴食品,貧寒之家是不能經常食用的,但是以官方為主導的牧羊業的發展,使得老百姓也能吃得上羊肉,甚至,羊還是官員俸祿的組成部分,但是北宋時期,人人喜食羊肉這個是不爭的事實。

儘管北宋官營畜牧業的發展也存在一些不利的自然條件,因為北宋時期地震、冰雹等自然災害會影響其發展,但是由於社會的需求很大,加上畜牧技術的進步以及政府的主觀努力,使得北宋時期的官營畜牧業快速發展,而到南宋時期,官營畜牧業發展較為低迷,我們從北宋和南宋時期的版圖中,也大致瞭解畜牧業發展的自然條件。

北宋牛羊司是什麼機構?地理、氣候導致北宋和南宋畜牧業發展不同

北宋與南宋的版圖對比

地理條件和自然氣候是北宋與南宋畜牧業不同發展的主要因素

首先北宋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疆域較為狹小的一個朝代,國土面積最大時,僅254萬平方公里,不到我們現在領土的三分之一。而北宋適合畜牧的區域基本上都被周邊的少數民族所侵佔,比如北部的遼、西北部的夏、東北部的金等所統治,只有北方邊界上陝西、山西、河北等地適合農牧,而牛羊豬等牲畜是喜溫涼乾旱的家畜,一般適合在北方生存。

而到了南宋時期,趙氏南遷建立了南宋王朝。而南宋偏安江南,疆域狹小,面積僅172萬平方公里,所轄領土北部邊界已退縮到秦嶺、淮河一線,而在喪失了淮河以北相對適合畜牧的地區後,再加上南宋的屬於熱帶、亞熱帶氣候,氣溫高,降雨量少,草被植物不適合生長,畜牧業的發展自然舉步維艱。

不過綜上所述,北宋政府通過主觀努力,建立的牛羊司以及其他全國性的官營畜牧機構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這是符合國情的畜牧政策,而那些飼養技術、以及畜牧人員管理也給了我們現在畜牧業的發展一些有益的思考。

文 | 結


《北宋官營畜牧業初探》——張顯運

《宋代牛羊司相關問題研究》——蹇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