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文学和历史的互证

文学不是历史。历史也不是文学。但为什么两者能相依相存,并行不悖?

文学和历史的互证


因为两者能够互证。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可以虚构事件,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改编,可以随意抒情,可以发表议论。历史则不同,需要忠实记录,需要客观公正,需要冷静和耐心,任何记录历史的激动或者掺杂个人好恶都是极其有害的。

文学和历史的互证


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文学虚构一定的场景,把那些支离破碎的事件通过想象补充完整,而这种想象并不是脱离事实的胡编乱造,而是建立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一种艺术虚构,这种艺术虚构往往能言中那些被刻意隐去的历史细节。甚至,有些人并不像人们看到的那么坏,也不像人们看到的那么好,而是两面派,文学负责被这些两面派的嘴脸揭露出来。但也有时候失真,毕竟是虚构,不是事实。大多数情况下,根据事件的真实,人物心理发展的真实,可以推测甚至再现事件和人物的另一面。这些方面,文学比历史拥有更大的自由度。

文学和历史的互证


历史声称能忠实记录事件和人物,其实历史记载的和事实想去很远。梁启超在<>中说曾:"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鲁迅和毛泽东都很赞同这个观点。毕竟,历史记录中董狐之笔少之又少,而那些受了意识形态、作者好恶、权力和金钱影响的历史记录更是不计其数,只是一个"为尊者讳"就不知道抹杀了多少真实的事件和人物。莫言说过,历史就是一个迷。

文学和历史的互证


把历史当成小说来读可能更有趣,把小说、野史当成另一种民间历史来读,也是兴味盎然的。历史更多的是没细节的记录,而文学却可以填充丰满细节,这种补充往往不幸而言中。究其实,文学是人学,是对人性的一种剖析和描述,而这种剖析和描述恰恰可以准确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历史可以提供一种脉络,文学可以提供虚构的细节。文学史对历史既是结构,也是补充,更多的时候文学和历史是可以互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