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朱一龍的訪談:普通卻真實,平凡卻厚重

記得偶爾看見一位姐妹回答朱一龍相關問題時說:我曾經也是因為訪談入坑的,但後來摘掉粉絲濾鏡,看他的訪談其實很普通。

說實話,我也曾預演過如果我自己面對那些所謂的處處是坑的問題我會怎麼回答,最後推演的結果就是:我能準確地判別出哪些是坑,然後能準確地給出符合主流價值觀不會被人抓到把柄的答案。

但是在正直答案之外,我給不出屬於我自己的、有特色的東西。

那是基於他自己的人生經歷而得出的感悟,看點不是觀點如何,而是透過觀點背後看他到底經歷了什麼。越是雲淡風輕,越說明歷經坎坷沉浮、崎嶇泥濘,從中走出來的,勇而清嘉。

朱一龍的訪談:普通卻真實,平凡卻厚重

回起點去思考:大家覺得的朱一龍的訪談以及他傳達的觀念的普通,普通在哪?

普通在非常正,非常真實。

正在於正能量,一切從自己出發,想成功不仰賴他人和運氣——我覺得我沒那麼幸運,只能不停的地演不停地去累積;失敗了也不苛責外人和環境——只能怪自己不夠好;

真實在於,他是這麼說的,後面也是這樣做的,做到了言行一致。

但是這種本應該有的正和真實都很少見,都能夠打動人,由此可見我們一直以來的風氣是多麼地歪。

他的故事不是傳奇,最多勵志。勵志的意思就是說,讓人欽佩,但也是我們平凡人努努力也能達到的樣子。

朱一龍的訪談:普通卻真實,平凡卻厚重


感受最深的是:北電四年科班教育對他影響很大,他自己也非常珍視這段經歷。

“尊師重道,薪火相傳”,畢業10年了,還能脫口而出北電的校訓,說明要麼是剛開始學校訓的時候就深深種在心裡,要麼是這麼多年來一直用這個來警策自己。畢業十年還能夠正確、清楚記得大學校訓的,真的不多。

包括採訪時提到的一些科班詞彙,案頭工作,聲臺行表,沉浸,信念感,相信規定情境……

老派而傳統,沒有捷徑。

朱一龍的訪談:普通卻真實,平凡卻厚重


朱一龍真的好傻,但這種傻值得推崇。

也許現在社會有了一種不好的風氣,所謂的勤奮伏案、刻苦鑽研的學習方式已經過時,市場上推崇的是善用各種資源——比如口才比如人脈比如營銷套路而實現的一蹴而就,因為這樣的人不怎麼費力,稍微耍點小聰明就能得到別人付出十倍努力才能得到的東西,難道不顯得超有本事嗎?一時的成果和虛榮肯定是真實的,但是到後面這樣有什麼呢? 投機取巧而來的東西,總有一天也會被更擅長投機取巧的人奪去。只有在專業上狠下水磨功夫,不斷精進,那些刻進骨子裡的學識和技能才能是自己的,若非自己放棄,沒有人能夠奪走。

朱一龍的訪談:普通卻真實,平凡卻厚重


說實話,朱一龍處處體現了老派傳統的人生哲學,通俗點講,就是父輩拿來教育我們的老掉牙的古董。在解構主義大行其道、浮躁傲慢風氣漫天的如今,人們對這種行為真的是嗤之以鼻了。但是朱一龍用自己的成就證明了,幾千年了,中國還是會厚待尊重知識的人;幾千年了,中國還是相信天道酬勤;幾千年了,中國還是喜歡真正的謙謙君子。

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中國青年報、央視等宣傳主流價值觀的雜誌和媒體都青睞他。

朱一龍的訪談:普通卻真實,平凡卻厚重

而立之年,他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波峰值。過了這個峰值,他還是一如既往,喜歡拍戲,容易害羞,面對粉絲的追捧,衷心希望他們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做好自己的生活……他一以貫之的赤誠,是一針強心劑,讓唱衰看跌的人沒有熱鬧可看,讓支持他的人,不用擔心他會變成我們不認識的模樣。

很多人都曾有過擔心,他一個沒有後臺又不擅長套路的人到底能夠走多遠?現在的答案是,他會比我們以為的要走得更遠。因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一直以來我覺得朱一龍不單單是一個流量那麼簡單,更是非主流文化對主流文化的一次反抗。朱一龍的形象非常正面,處處體現了非主流群體呼籲的價值觀、人生理想、社會理想,所以大家像推舉一個先鋒領袖一樣熱烈地支持他。

觀眾苦流量久矣,所以推出一個流量與實力兼具的代表;

苦資本久矣,所以推出一個不靠資本運作只靠堅守初心該幹嘛幹嘛而走上花路的代表。

所謂粉絲,不是純粹顏值演技人品上的擁躉之群,也是一個個基於相同價值觀訴求、相同理想兌現方式的道友。除去這些粉絲,市場上跟他有同樣價值觀訴求的個體,比如踏實演戲的演員,求真務實的媒體人,獨具慧心的導演和製片人……都會選擇助他一臂之力,真正讚賞之外,畢竟最終結局會是雙贏。這場博弈,無論成效如何,至少針對氾濫成災的資本運作和流量為王掀起的一次撥亂反正,已經開了個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