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编程教育是孩子思维方式的一场变革

有人说儿童学习编程是不是太早?如果是学习那几种主流的编程语言,那确实早了点。但是一个人学习图形语言的“黄金时期”在儿童时期是早有论调的。

编程教育是孩子思维方式的一场变革

人脑敏感期容易培养编程天赋

众所周知的是,人类的大脑发育成熟要远远早于人类身体的各个器官。例如,小孩子可以辨别几十种颜色,而成人只能辨别10多种颜色;受过音乐训练的小孩子可以听到88个钢琴的半音,而成人反而很难做到。

这告诉我们,很多天赋过了敏感期便会开始递减——编程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如此。人类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7岁左右,少儿编程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种途径之一。这点大家都很清楚。但还有一桩好处,所知者就寥寥了。那就是帮助小孩平稳度过思维转折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思维在幼儿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童年期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的阶段,而十岁左右则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辅助小孩度过思维转折期,这一任务以前更多的落在数学等学科上。编程时写入的是命令,而生成的是可见的动作,可以很好的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联系在一起。这种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的操作形式是对思维方式转变的极佳练习。


在国外,越是发达国家,越对儿童编程学习热衷和追捧。美国将编程技术纳入儿童教育的重要环节,英国把儿童编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在中小学考试中加入编程科目,这些都说明在这些国家的教育部门看来,编程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应对工作和生活的基础能力。这些国家在儿童编程教育上早起跑了十年,发展到现在已经颇为成熟了。

编程教育是孩子思维方式的一场变革

什么是少儿编程

编程教育将构建未来互联网人才基础,尤其是少儿编程正在构筑未来互联网基石。

少儿编程教育指针对4到16岁的孩子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学习编程语言,基于可视化图形编程工具和基础编程语言构建在线编程学习平台,让孩子通过可视化图形编程、代码编程培养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等,学习编程来串联各个学科。

少儿编程教育属于STEAM教育的一个分支,也是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针对AI教育领域下的提前布局,最终让孩子成为全科型人才。伴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近100年所发生的科技变革,比之前的900年还要大,而这些发展的核心逻辑其实是创新驱动技术变革,从而改变人类社会。

所以本质上国家和企业要做的事情,不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且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基础的面向未来的新型创新人才,这样的人才能推动人类世界的进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