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为什么感觉中医一直得不到重视和发展?

西北一凡


首先,中医理论没有逻辑论证来支撑。现代人早已对相信科学形成了共识。什么是科学?科学必须是可重复、可验证、而且结果必定是一样的这个特性。中医的理论基础基本都是感性的东西,无法建立严格的逻辑认证出来。而少了这一点,就无法让人信服。

第二,现代医学早就有了严格的疗效检测试验方法,而中医基本都无法通过这些试验方法。所以无法将其称为科学,充其量算作经验。日常生活中常常听说谁谁谁吃什么中药治好了什么老毛病,但自己服用时却没什么明显的效果。这就如同打麻将中的“手气”问题,我们都感觉它存在,但都无法把握它,也无法验证。

最后,很多支持中医的人讲的理由也没有说服力。他们讲得最多的往往是所谓老祖宗的智慧。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认为几千年前没有多少知识积累的老人比现代人聪明。这个理由没有任何说服力。

事实上,有很多推崇中医的人并不是从实际的医疗效果来说的,而是因为这是传统文化中非常核心的一个内容,如果否定了它,呵呵,就否认了什么呢?现在国人整体文化素养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懂得凡事多思考,而不是吃人宣传了,思考的结果就是不重视它了。


十九度观察


为什么中医得不到重视,更确切的说,为什么中医在近代社会得不到重视,这就要说说中医的性质和当今社会的发展联系到一起了,很简单的一方面,中医讲究的是标本兼治,循序渐进;所用的药物也是传统的中草药。而当今社会的人类,追逐的是“快”,追逐的是资本,追逐的是高大上。这样一来,小病,医药两天见效,而重要要一星期见效,所以患者不愿意用。而对医院来说,西药见效快,有助于被患者认可,同时,西药的利润远远高于中药,你说医生愿意用什么药呢?更进一步说,大病,手术,西医简单明了,直达病灶,该切的切,该堵的堵,但是对病人身体的伤害确实看不见的。而中医对于大病,一般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调理才能好。当病人在西医无法医治的时候,再去找中医,这时候一是病情恶化,而是患者本来脆弱的身体也被各种手术、激素等糟蹋的差不多了,这时候中医一旦治不好,就大肆传播中医无用论。

总体来说,中医得不到重视,是因为中医的性质,不符合当代追求速度、追求利益的时代发展。


海上蓝风


任何事物有两面性,中医讲辩证思维,提出个体化诊疗,又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虽然有阴阳五行藏象等理论支撑,对于一个病,在临床上又没有严格的统一的标准。导致水平高的医生能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水平次的,怎么治都不行。中医的水平又赖于中药材。种种原因,医生遇不到好药,病人遇不上好医生。

其次,中医治病要不让价,与整个物欲社会显得格格不入。一个腰间盘突出,轻症是可以通过按摩治好的,一次按摩150次,十次不过1500,做一个腰间盘突出的手术,估计得四五万。

针对心脏病,脑出血等急症的时候,中医显得束手无策。即使是有办法,现在很少人敢去尝试。虽然最早的解剖学中医也有相对完善的理论,西医在外科上还是成效显著。

中医没落,实在是缺人才,因为现在的人才培养机制不行。

人类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死胡同,认为“科学的”才是正确的,这种傲慢与偏见,误伤了类似中医中药这些学科。


洛阳一起学教育


多说几句。一现在的中医大夫水平良莠不齐。就按脉来说,扁鹊只按腕脉的寸关尺。但有几个有扁鹊的能力呢!扁鹊前的大夫按脉是三脉九扣的……

二 最主要的中医是伪科学的。但伪科学不等于伪真理。中医的确能治病啊!几千年来中医还是主流医学。

三 医道同源 如经珞 穴位 等都是先哲提出的。科学证明不了……但中医经珞还是非常主要的体系……就更不要说什么三魂七魄,五运六气等等精气神及天地环境对人的影响,就更不用说气以上的层次了!所以很多名中医也是修行人。如孙思邈,孙真人。如:李时珍著有《奇经八脉考》中医有个常识,药不入奇经八脉。等等……


小郭818


中医一直得不到重视与发展要从两个方面来剖析。首先是历史原因,其次是渐变至此的现实原因,下面我分别来述说一下。中国人的生老病死历史以来一直是中医说话,但是晚清末造以来,列强入侵,西学东渐,力图改变民族孱弱的中国人开啟了留洋取经的革新之路,其间涌现了大批影响囯家运作规则的精英人士,这其中有孙中山、袁世凯、梁啟超、汪精卫、鲁迅、胡适…,可谓不胜枚举,他们在求学发展的过程中,一致认为科学实业救国,而改造国家须从国民身体入手,必须抛弃中医改用先进的西医替代,这种被根植入心的认知让西医在当时的上流社会蔚然成风,引为时尚,政策和宣传让西医一时间风头无两,时人皆为救命稻草,民间亦趋附之,中医更多在乡间陌巷残喘,而新式大学更加替代了中医师徒传承的序列,让真正认可中医的人士也只能感慨江河日下,深深的悲叹;紧随而至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争斗造成了许多人员的伤亡,西医在伤病及时救护上发挥了及时功效,如西医的手术、西医的盘尼西林等满足了当时人们的需求,对西医的认可在政权交替中得以延伸,而回顾历史,这些精英们最终都一个个英年死于西医之手,当年的文坛旗手胡适言必反中医,最后身患重病还是中医救活的,一个护估华夏几千年的中医在百年时间里被自己的子孙逐渐祛去往日风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制度的更迭,领袖的重视,中西医并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直至医疗制度改革的现实状况,中医又被西医再下一城,但中医得不到重视和发展出现了其他状况,这就涉及到新的原因,首先是文化的断层,文革的破四旧将中医的传承彻底逼上绝路,新成长的人完全对中医一脸茫然,中医学院不以经典开路,而以西医的教育方法来培养所谓持证上岗的中医人材,一切都背道而驰;社会的迅猛发展,让人们面对疾病希望迅速解决,殊不知中医一人一方,一病多解,西医制药和设备生产以规模化经营统而概之,市场化在技术革新的过程中将中药逐渐替代,各大厂商为追求巨大利益联合很多公知明言反对中医,一门精微探幽的学问更难为追求金线至上的国人所重视,结果反其道而行之,国民健康没有真正提高反付出更大的社会代价,这次新冠疫情让我们一时措手无策,或许也是国人怠慢中医的因果之症吧!最后想说一句重视中医才是华夏民族砥砺奋进的生命保障,中医才是生命科学的智慧源泉。


问道茶隐


1800年来,《伤寒杂病论》问世出现了方法系统“六经辨证”,受此影响出现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脏腑辩证”“经络辩证”“三焦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因辩证”等,这些辩证方法,只能各行其是,互不相通,自立门户,形成中医的多流派,理论芜杂,随意性的东西越来越多,形成三四个流派看一个病,有三四个说法,写出三四个不同方剂。随意解释给中医无端的添了许多诟病。中医界必须统一辩证,从本能系统医学的理论上把七个辩证方法在外源性疾病与内源性疾病的方法系统中合二为一。让中医从此易学易用,复制容易,周期缩短,改变服务模式,才能有所发展与被重视,为人民大健康服务。


兆阳师兄


对传统医学(中医)的重视和投入,我国是世界第一,可以用巨额投资来定义,遍布全国的中医院,中医药学校,每年近万亿的中药产业……,全球没有任何国家可比。

中医业没有达到期望值,是中医学界自身的问题,一个把中医院办成西医院,使中医学院校的理论课程以西医学为主,热衷往中成药里面添加西药,长期没有理论创新几本古书可以权威上千年……。

中医学界很失落,有苦衷,但是不能怨国家怪政府,世界第一的巨额投入,该满足了。


张Gangju


我是这么认为的,中国得不到好的发展主要还跟社会风气很大关系!

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在八十年代时候,中医还是非常就行和吃香的!现在人浮躁,急功近利!动不动就挂瓶吊水,打针,希望能够马上好,立竿见影。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在时间上耗不起,而且受不得半点委屈。再者中医不能立竿见影,它需要调理,需要过程,需要长时间熬药,需要多方面注意协调。所以人们慢慢选择西医,避开中医,中医就一直没得到好的发展。

不过,如今应该会有大的改观。特别是经过这次疫情后。因为这次疫情中医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国家早些年就已经开始着手重视中医,加大中医发展宣传力度了。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中医治根本,中医治未病,中医从人的本体出发。加油!


诗歌浴夕阳


是一种错觉。中医已经作为中华文明的构成部分,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只是更多的时候,身处其中而不知罢了。

正如你无论走到哪里 ,只要你说话、做事情 外国人都觉得你的所行、所想是个中国人,而无须你去解释。

例如:生病了 “多喝热水”。这种习惯和思维就是中医的


妞爸治腰腿痛


中医是高维度的药疗方法,在目前三维科学当中是不可能证明的,所以,任何抵毁中医的言行,视而不见中医疗效,利用西医主导地位打压中医,不是用心险恶,就是无知,为今之计,改革现有医疗体系,将西医所手诊疗手段设在中医下属科室,外科手术仅为中医方法的一种,开设中医科普教育,列入九年义务教育,高考列入中医考试!一切当代人无法验证的事物(包括中医)不能扣上不科学而预以抵制与反对,甚至为反对而反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