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為什麼感覺中醫一直得不到重視和發展?

西北一凡


首先,中醫理論沒有邏輯論證來支撐。現代人早已對相信科學形成了共識。什麼是科學?科學必須是可重複、可驗證、而且結果必定是一樣的這個特性。中醫的理論基礎基本都是感性的東西,無法建立嚴格的邏輯認證出來。而少了這一點,就無法讓人信服。

第二,現代醫學早就有了嚴格的療效檢測試驗方法,而中醫基本都無法通過這些試驗方法。所以無法將其稱為科學,充其量算作經驗。日常生活中常常聽說誰誰誰吃什麼中藥治好了什麼老毛病,但自己服用時卻沒什麼明顯的效果。這就如同打麻將中的“手氣”問題,我們都感覺它存在,但都無法把握它,也無法驗證。

最後,很多支持中醫的人講的理由也沒有說服力。他們講得最多的往往是所謂老祖宗的智慧。我想不出有什麼理由認為幾千年前沒有多少知識積累的老人比現代人聰明。這個理由沒有任何說服力。

事實上,有很多推崇中醫的人並不是從實際的醫療效果來說的,而是因為這是傳統文化中非常核心的一個內容,如果否定了它,呵呵,就否認了什麼呢?現在國人整體文化素養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懂得凡事多思考,而不是吃人宣傳了,思考的結果就是不重視它了。


十九度觀察


為什麼中醫得不到重視,更確切的說,為什麼中醫在近代社會得不到重視,這就要說說中醫的性質和當今社會的發展聯繫到一起了,很簡單的一方面,中醫講究的是標本兼治,循序漸進;所用的藥物也是傳統的中草藥。而當今社會的人類,追逐的是“快”,追逐的是資本,追逐的是高大上。這樣一來,小病,醫藥兩天見效,而重要要一星期見效,所以患者不願意用。而對醫院來說,西藥見效快,有助於被患者認可,同時,西藥的利潤遠遠高於中藥,你說醫生願意用什麼藥呢?更進一步說,大病,手術,西醫簡單明瞭,直達病灶,該切的切,該堵的堵,但是對病人身體的傷害確實看不見的。而中醫對於大病,一般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調理才能好。當病人在西醫無法醫治的時候,再去找中醫,這時候一是病情惡化,而是患者本來脆弱的身體也被各種手術、激素等糟蹋的差不多了,這時候中醫一旦治不好,就大肆傳播中醫無用論。

總體來說,中醫得不到重視,是因為中醫的性質,不符合當代追求速度、追求利益的時代發展。


海上藍風


任何事物有兩面性,中醫講辯證思維,提出個體化診療,又有同病異治,異病同治。雖然有陰陽五行藏象等理論支撐,對於一個病,在臨床上又沒有嚴格的統一的標準。導致水平高的醫生能妙手回春,藥到病除,水平次的,怎麼治都不行。中醫的水平又賴於中藥材。種種原因,醫生遇不到好藥,病人遇不上好醫生。

其次,中醫治病要不讓價,與整個物慾社會顯得格格不入。一個腰間盤突出,輕症是可以通過按摩治好的,一次按摩150次,十次不過1500,做一個腰間盤突出的手術,估計得四五萬。

針對心臟病,腦出血等急症的時候,中醫顯得束手無策。即使是有辦法,現在很少人敢去嘗試。雖然最早的解剖學中醫也有相對完善的理論,西醫在外科上還是成效顯著。

中醫沒落,實在是缺人才,因為現在的人才培養機制不行。

人類的認知進入了一個死衚衕,認為“科學的”才是正確的,這種傲慢與偏見,誤傷了類似中醫中藥這些學科。


洛陽一起學教育


多說幾句。一現在的中醫大夫水平良莠不齊。就按脈來說,扁鵲只按腕脈的寸關尺。但有幾個有扁鵲的能力呢!扁鵲前的大夫按脈是三脈九扣的……

二 最主要的中醫是偽科學的。但偽科學不等於偽真理。中醫的確能治病啊!幾千年來中醫還是主流醫學。

三 醫道同源 如經珞 穴位 等都是先哲提出的。科學證明不了……但中醫經珞還是非常主要的體系……就更不要說什麼三魂七魄,五運六氣等等精氣神及天地環境對人的影響,就更不用說氣以上的層次了!所以很多名中醫也是修行人。如孫思邈,孫真人。如:李時珍著有《奇經八脈考》中醫有個常識,藥不入奇經八脈。等等……


小郭818


中醫一直得不到重視與發展要從兩個方面來剖析。首先是歷史原因,其次是漸變至此的現實原因,下面我分別來述說一下。中國人的生老病死歷史以來一直是中醫說話,但是晚清末造以來,列強入侵,西學東漸,力圖改變民族孱弱的中國人開啟了留洋取經的革新之路,其間湧現了大批影響囯家運作規則的精英人士,這其中有孫中山、袁世凱、梁啟超、汪精衛、魯迅、胡適…,可謂不勝枚舉,他們在求學發展的過程中,一致認為科學實業救國,而改造國家須從國民身體入手,必須拋棄中醫改用先進的西醫替代,這種被根植入心的認知讓西醫在當時的上流社會蔚然成風,引為時尚,政策和宣傳讓西醫一時間風頭無兩,時人皆為救命稻草,民間亦趨附之,中醫更多在鄉間陌巷殘喘,而新式大學更加替代了中醫師徒傳承的序列,讓真正認可中醫的人士也只能感慨江河日下,深深的悲嘆;緊隨而至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國共爭鬥造成了許多人員的傷亡,西醫在傷病及時救護上發揮了及時功效,如西醫的手術、西醫的盤尼西林等滿足了當時人們的需求,對西醫的認可在政權交替中得以延伸,而回顧歷史,這些精英們最終都一個個英年死於西醫之手,當年的文壇旗手胡適言必反中醫,最後身患重病還是中醫救活的,一個護估華夏幾千年的中醫在百年時間裡被自己的子孫逐漸祛去往日風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制度的更迭,領袖的重視,中西醫並行了相當一段時間直至醫療制度改革的現實狀況,中醫又被西醫再下一城,但中醫得不到重視和發展出現了其他狀況,這就涉及到新的原因,首先是文化的斷層,文革的破四舊將中醫的傳承徹底逼上絕路,新成長的人完全對中醫一臉茫然,中醫學院不以經典開路,而以西醫的教育方法來培養所謂持證上崗的中醫人材,一切都背道而馳;社會的迅猛發展,讓人們面對疾病希望迅速解決,殊不知中醫一人一方,一病多解,西醫製藥和設備生產以規模化經營統而概之,市場化在技術革新的過程中將中藥逐漸替代,各大廠商為追求巨大利益聯合很多公知明言反對中醫,一門精微探幽的學問更難為追求金線至上的國人所重視,結果反其道而行之,國民健康沒有真正提高反付出更大的社會代價,這次新冠疫情讓我們一時措手無策,或許也是國人怠慢中醫的因果之症吧!最後想說一句重視中醫才是華夏民族砥礪奮進的生命保障,中醫才是生命科學的智慧源泉。


問道茶隱


1800年來,《傷寒雜病論》問世出現了方法系統“六經辨證”,受此影響出現了“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辯證”“臟腑辯證”“經絡辯證”“三焦辯證”“衛氣營血辯證”“三因辯證”等,這些辯證方法,只能各行其是,互不相通,自立門戶,形成中醫的多流派,理論蕪雜,隨意性的東西越來越多,形成三四個流派看一個病,有三四個說法,寫出三四個不同方劑。隨意解釋給中醫無端的添了許多詬病。中醫界必須統一辯證,從本能系統醫學的理論上把七個辯證方法在外源性疾病與內源性疾病的方法系統中合二為一。讓中醫從此易學易用,複製容易,週期縮短,改變服務模式,才能有所發展與被重視,為人民大健康服務。


兆陽師兄


對傳統醫學(中醫)的重視和投入,我國是世界第一,可以用鉅額投資來定義,遍佈全國的中醫院,中醫藥學校,每年近萬億的中藥產業……,全球沒有任何國家可比。

中醫業沒有達到期望值,是中醫學界自身的問題,一個把中醫院辦成西醫院,使中醫學院校的理論課程以西醫學為主,熱衷往中成藥裡面添加西藥,長期沒有理論創新幾本古書可以權威上千年……。

中醫學界很失落,有苦衷,但是不能怨國家怪政府,世界第一的鉅額投入,該滿足了。


張Gangju


我是這麼認為的,中國得不到好的發展主要還跟社會風氣很大關係!

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在八十年代時候,中醫還是非常就行和吃香的!現在人浮躁,急功近利!動不動就掛瓶吊水,打針,希望能夠馬上好,立竿見影。而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越來越在時間上耗不起,而且受不得半點委屈。再者中醫不能立竿見影,它需要調理,需要過程,需要長時間熬藥,需要多方面注意協調。所以人們慢慢選擇西醫,避開中醫,中醫就一直沒得到好的發展。

不過,如今應該會有大的改觀。特別是經過這次疫情後。因為這次疫情中醫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國家早些年就已經開始著手重視中醫,加大中醫發展宣傳力度了。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中醫治根本,中醫治未病,中醫從人的本體出發。加油!


詩歌浴夕陽


是一種錯覺。中醫已經作為中華文明的構成部分,在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只是更多的時候,身處其中而不知罷了。

正如你無論走到哪裡 ,只要你說話、做事情 外國人都覺得你的所行、所想是個中國人,而無須你去解釋。

例如:生病了 “多喝熱水”。這種習慣和思維就是中醫的


妞爸治腰腿痛


中醫是高維度的藥療方法,在目前三維科學當中是不可能證明的,所以,任何抵毀中醫的言行,視而不見中醫療效,利用西醫主導地位打壓中醫,不是用心險惡,就是無知,為今之計,改革現有醫療體系,將西醫所手診療手段設在中醫下屬科室,外科手術僅為中醫方法的一種,開設中醫科普教育,列入九年義務教育,高考列入中醫考試!一切當代人無法驗證的事物(包括中醫)不能扣上不科學而預以抵制與反對,甚至為反對而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