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2020年2月22日,央视CCTV1和CCTV13多次聚焦西咸新区,报道复工复产下的重大工程动工。


事实上,央媒一直予以西咸极高的关注。例如,2019年10月举办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这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六大产业集群升级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会议,被80多家中省媒体予以报道。


根据规划,西咸新区2025年GDP将破千亿。那么,我们再来审视“新特区”的一些规划。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城市区域的发展,往往会有某个核心时间节点,对其未来的走向起关键作用。


2019年6月20日,西咸新区正式发布了《西咸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确定了未来五年西咸新区的发展方向,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将在这里铺开。


世界各大城市发展的规律显示,一个特大城市必定有多个中心。以中心主城为圆心,形成多中心并存局面,且各中心会根据不同优势形成不同的特色,相互连通,共存共荣。


新的城市中心不会取代原有的中心,但一定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极,吸引大批资本、人口等汇集。作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莫过于此。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西咸新区,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任务,肩负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全面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等使命。


高起点,意味着政府规划、社会资源和人口流动上几乎能够同时达成一致方向,结果就是大大增加聚集效应的效率。这对于城市新中心的加速崛起,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西咸新区提出,新区会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引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意味着当产业引力大于空间引力时,产业规划必将带动城市规划。


到2025年,西咸新区将形成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六大千亿级产业和都市农业为引领的“6+1”主导产业集群。


可以看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新中心的功能和性质会发生本质变化。考虑发展定位,因此高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最佳选择。


所以,在千亿级产业的带动下,西咸新区将逐渐实现自身定位,成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国家高质量发展产业示范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旅游产业高地和内陆地区产业开放合作高地等。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从规划上看,西咸新区的产业结构将形成:一轴、五城、一园”的“151”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其中,每一个城市组团就是一个产业功能区,完全实现了“产城一体”。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沣东新城:发挥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核心区的重要作用,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商贸服务,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和智能制造产业,打造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和现代商贸之城。


沣西新城: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硬科技”小镇等科技创新载体,重点布局科技研发和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科创和现代信息之城。


空港新城:放大“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以及第五航权的叠加优势,以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为核心,重点布局临空制造、临空服务、临空物流等产业,打造临空之城。


秦汉新城:发挥区域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产业,重点布局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发展健康服务和先进制造业,打造文化、健康和智造之城。


泾河新城:发挥区域生态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布局文化旅游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积极承接制造业转移,组团式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现代田园和先进制造之城。


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核心驱动能是科技。西安,更是“硬科技之都”,而新中心的建设必将以科技为支撑。从西咸五大组团的定位来看,其中又以沣西新城的科技“含量”最高:


▶先进制造业:西工大翱翔小镇、沣西硬科技小镇、西咸(智能)机器人研发制造产业园、沣西新城3D产业园、三一西安产业园

▶电子信息产业:西咸信息产业园、蓝盾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产业园、西工大翱翔小镇、沣西硬科技小镇、陕西坤同柔性半导体服务制造基地、西咸新区大数据产业园、树根互联西北总部

▶科技研发产业: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沣西硬科技小镇

▶文化旅游产业: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丝路风情城

▶总部经济: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树根互联西北总部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交大创新港◎来源/交大创新港


占地约5000亩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目的是建设成为世界级科技中心、国家级科技成果研发转换平台,被看成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西交大样板”。去年9月,已迎来129个省级以上科研基地和首批海内外学子入驻。


此外,沣西还规划有高规格的西咸科教园、丝路欢乐世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科研区、中国第一个硬科技小镇——西部云谷、西工大翱翔小镇等。2018年签约的三一集团产业园,是其自2011年以来投资兴建的规模最大的新型产业园区。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三一产业园奠基◎来源/西咸新区


在2019年丝博会上,沣西新城再度签下西咸半导体科创园等8大项目,签约金额超过155亿。可以看出,在招商引资方面,人工智能、总部经济产业、信息产业、军民融合产业和高层次人才是沣西新城的重中之重。


十年后,这里将聚集起10万名以上的硕士研究生、科技创业者,形成300-500家独角兽企业,孵化出千余个有知识产权、有转化能力的科技创新产品,打造出2000亿以上的绿色发展产值。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2019年11月11日,西安地铁5号线二期车站初步命名方案出炉,从初拟名称来看,位于沣西的西部科技创新港、翱翔小镇、丝路风情城、文教园等重点工程和项目纷纷入选。


这说明,作为加速板块融合的轨道交通,在作为具有重要指向意义的站点命名上,将科技因素和现代化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地铁1、5和16号线◎来源/NEWS


地铁1号线3期建成后将形成大西安东西向的主客流走廊,5号线将成为第二条东西动脉,地铁16号线则是大西安新中轴的地下延伸。


整体来看,它们融合了西安、咸阳万亿级规模经济体量,贯穿了未来的主城核心,隐现了西咸一体的动向。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2019沣西新城路网及配套工程建设示意图◎来源/西咸新区


地面交通方面,2019年11月14日沣河堤顶道路正式通车。至此,地铁1号线森林公园站与沣西新城实现连通,这对打通核心区域、缓解交通压力有着重要意义。


按照规划,沣西还将持续完善地面交通网,未来还将有36条在建道路,总长度为67.87km道路建成通车。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除此之外,从公园城市角度出发,沣西新城有占地面积逾五千多亩的大西安中央公园。这座巨型公园,不仅是改善区域环境,更将重构区域的产业和生活。境内的丰京遗址,也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中央遗址公园,还有沙河遗址公园、白马河公园等众多的公园规划。


同时,作为海绵城市的试点,沣西新城依托渭河、沣河两大水系,打造了近240万平方米的海绵型园区、140万平方米的海绵型公园绿地,80多公里的海绵型道路。当产业、交通、生态元素齐备,未来也必将有着极高的人口集聚力。


因此,从资本的角度出发,区域的规划红利、产业导入和生态环境,同时考虑到沣西未来的大量人口涌入,对于资本而言更是有着极大地吸引力。


其中,由万科打造的占地700亩,总建筑面积超百万平米、低密度社区的万科·大都会,自带超过24万平商业体,将与建设中的12万方商业综合体——沣西吾悦广场,共同成为城市级的配套。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万科·大都会◎来源/CHENGJI


根据规划,沣西将实现53万的人口规模,大量高端人口因为产业的发展进入沣西,同时,他们的到来又作用于沣西新城的产业提速。


依然目前的发展趋势,这座定位未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综合服务副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将在产城融合上全面发力,也将带动西咸走的更远。


解读“大西安新特区”千亿产业:产业+资本+人口,为何齐聚这里?


文=CHENGJI 城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