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育儿可以理解为教育儿女吗?家庭教育和育儿是什么关系?

温儿儿


对于育儿和家庭教育,实际上是有区别的,根据个人的一些理解,来简述一下这个问题。

1. 育儿是单方面输出,教育是互动

育儿强调的是父母(或者主要抚养人)对孩子的输出,即对婴儿的身心照料,包括了孕前、孕中、产后直到孩子6个月龄的阶段。

因为在这些阶段,孩子几乎完全没有反馈的能力,他只能单方面地接受父母所给予的一切,难以和父母形成实质的交流。在这个层面来说,育儿强调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育,而不是教,强调的是父母单方面的输出,孩子单方面的接受;

而家庭教育指的是从6个月后直到孩子独立。从七个月龄开始,孩子的能力得到质的变化,他们开始能坐会爬。他们也开始用这些能力来探索妈妈以外的世界,能和父母形成基础的交流互动了。

此时就加入了“教”的元素,这是一个互动的环节,要求父母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感受,而同时孩子也会比较清晰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2. 育儿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家庭教育是育儿成果的考卷

育儿更倾向于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条件,孩子也是从吃饱喝足睡够穿暖皮肤干爽这些生理活动中,感受到了最初的安全感,从母亲的养育方式中感知这个世界对他是否友善(婴儿认为“世界”就是他和母亲)

而到了家庭教育的阶段,如果孩子在婴儿时期总是挨饿受冷,不能得到及时、应有的照料,那么家庭教育就会显得困难重重,即我们常说的“来报仇的孩子”。

良好的家庭教育,必然建立在前期良好的育儿成果之上,否则家庭教育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修复育儿阶段的创伤,而不是往更高的阶段攀升。

3. 良好的育儿是及时满足,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良好的育儿,内容要单调简单得多,我们可以看到婴儿的需求只不过是及时帮他解决吃喝拉撒睡,并且只需要给予他们积极的情绪输出。

而在孕前、孕中,孩子也根本谈不上有需求,他们所需要的不过是父母健康的精子、卵子和母亲稳定健康的内环境、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也不过是基础的生理发育需求。

但到了家庭教育阶段,孩子有了更复杂的心理需求,展现为行为上的怪异(例如到了肛欲期他们会以“屎尿屁”为乐),而且他们开始有个性的展现。

在这个时期,父母需要赢得孩子的配合,而不是像婴儿期那样可以随意摆布孩子了。

赢得孩子的配合,就要求父母建立在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状态下,这显然更为复杂一些。


淅爸育儿记


育儿可以理解为教育儿女吗?家庭教育和育儿是什么关系?

育儿可以理解为教育儿女、养育儿女;孩子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贯穿整个育儿历程的。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的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是孩子所在家庭成员在平常的生活中带给孩子的认知。没有特定的方式方法,是日常生活的积累。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身体力行的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家长的行为方式关乎着家庭教育的成败,而家庭教育也关乎着孩子整个教育历程。

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一、统一的教育原则

孩子的教育是整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为了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家庭成员之间最好能统一教育原则,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如果孩子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原则,就会让孩子不知道所遵守的是不是正确的。混淆孩子的认知。家庭成员之间最好能达成共识,不能在教育孩子时相互干扰。一旦形成相互干扰的模式,不但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还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应该是最不受客观因素影响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单独的个体,都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我们在选择家庭教育理念时,也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最适合自己家庭的。没有哪种教育理念是可以解决所有孩子的教育问题。

三、家庭茶话会

在整个家庭教育中最忌惮的就是一味的说教,不懂得倾听。家庭茶话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每周选择一个大家都空闲的时间进行一次畅聊,内容和形式都不限。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建立一个平等的沟通模式。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也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完美孩子的人设。不完美的人生才最真实。

四、家长身体力行

确立了适合家庭的教育理念后,如何有效执行需要靠所有家庭成员的努力。双标的教育态度只能治标不治本,无法从内而外的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父母的以身作则是实施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身体力行的给孩子感染一些正面的生活理念,让孩子最初从父母身上可以感受一个正面的人生观。

总结:孩子的教育是我们最看重的,我们竭尽所能的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的硬件条件,却忘了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软件教育的滋润,最需要来自家人的能量。


你好,我是欣若繁花,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感谢关注。


欣若繁花


首先,育儿主要指的是对0~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一个孩子还是胎儿的时候,他就能感受到母亲或外界环境的种种影响,如悦耳或刺耳的声音,母亲安详或焦虑不安的情绪、动作和心跳。

孩子出生以后,逐建从一个娇弱无能、感觉混沌、无知无识的小婴儿,成长发展为能适应社会生活,掌握了知识技能,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教育的作用和结果。

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其次,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在家庭教育中离不开育儿教育,在育儿教育中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就像这盆花,花离不开花盆的支撑,花盆离不开花的衬托。



有你心情美美哒


我理解的育儿是教育儿女,即家庭教育,但又不仅仅是这一方面。育不仅是教育,还包括养育。

一、先说说家庭教育。这个是父母对孩子刻意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刻意的教育包括,你给孩子讲什么道理,要孩子改正哪些缺点,希望孩子做个什么样的人,希望他接触什么样的教育,学习哪类特长。这方面与父母的文化层次、眼界是分不开的。

而家庭教育中还有部分是父母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影响的。比如父母老爱发脾气。孩子会不会受影响脾气也不好?父母对工作敬业、上进,孩子看到了也会化为自己的行动,这些不是靠嘴巴教育,而是以身作则,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此话不假。

你是怎样的人,孩子就是怎样的人。父母在无时无刻,无声无息中教育着自己的孩子。不要总说孩子为啥叛逆不听话,为啥说话不礼貌,为啥不爱卫生……想一想,父母这些方面有没有可以改变的地方。

二、育儿还包括养育。包括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随着社会进步,育儿更细化更精准,辅食怎么添加,打疫苗前后注意事项,湿疹怎么处理,厌奶如何解决。对于新手父母来说,育儿这么大块知识赶紧学起来吧。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要进步。做个能从容应对而不是手忙脚乱的父母吧!





稀笑妈妈


育儿可以理解为教育儿女吗?家庭教育和育儿是什么关系?

家庭教育其实是包含在育儿领域内的。

我理解的育儿是指关于孩子的生育、教育和养育问题。那么教育方面就包含了家庭教育,所以我认为“育儿”这个词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

育儿包括哪方面问题?

一、教育

说到教育就包括孩子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审美观、综合素质、家庭教育等。事实上,教育涉及的方面可能更广,光其中一个学习成绩就令父母头疼。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父母过于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以至于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问题。这也是很多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养育

养育就是孩子从出生到18岁成年这期间,父母把孩子养大的义务。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有父母来负责,也是令人头疼的一个阶段,很多父母就怕孩子吃不好、穿不暖,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三、生育

生育一个孩子首先就要夫妻二人结婚且感情好,生育就包含了夫妻备孕、孕期、生产、产后护理、坐月子、新生儿护理的等方面的问题。

育儿可以理解为教育儿女吗?

育儿可以说是教育儿女,也可以说是养育儿女,总之都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而我们做父母的主要就是侧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而孩子的智力、能力发展、思想品德等大都是由学校的老师、同学、学习环境造就的。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后勤辅助工作”。

也是孩子成长、未来发展不可缺的一部分!


清淡的辣妈


育儿不止是教育儿女哦。简单的讲育儿包括对孩子生活的照料,护理和教育三个方面。

生活的照料包括对婴儿饮食,饮水和睡眠的照料帮助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二便’习惯,并且根据婴幼儿生理发展的特点和不同季节需求为孩子选择及制定营养膳食。

日常生活的护理包括实时观察宝宝的生长监测,日常疾病的护理等,例如积食,腹泻啊,小儿发热啊,还有湿疹啊等等

第三个就是对婴幼儿的教育了。

宝宝的身体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把孩子照料好了,健健康康的成长了,我们的教育才有意义,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噢

育儿也包括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育儿的一部分噢





晓晓大姐


你好宝妈,关于育儿我的理解是养育=抚养+教育。

现在的社会不一样了,当然家庭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前的养育就是不饿着孩子就行,对于教导方面没那么上心,一般就是控制孩子不许做大人不让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以大人的角度出发,去教孩子,从来都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孩子需要什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受教育最长的时期。在我个人认为,家庭教育和育儿的区别在于:家庭教育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而育儿只是从宝宝出生到成人,便不叫育儿了。或者狭义一点,到结束儿童的阶段就不叫育儿了。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我觉得我们现在做家长的要有这方面的意识,既要尊重宝宝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要重视自己所带给宝宝的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

我是赛赛麻麻,欢迎你关注我,与我一起分享养娃的经验。


赛赛妈妈


育儿,包括生活抚养和教育。生活抚养,可能很多家庭做到了,但是说到教育,可能很多家庭真的没有做到,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做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家庭教育是一个很抽象的很大的范畴,是一个家庭成员和家庭氛围下的各种身心灵的沁入和互动。家庭氛围好家庭成员心态平和的,随时都是家庭教育,那么育儿和家庭教育这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而家庭成员自身心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关系紧张的,或者暗藏汹涌波涛的,那么再认真家庭教育和育儿可能不知不觉衍变成一种伤害了。

其实,任何家庭教育,都不如父母先把自己教育成一个平和谦卑的人。


010平安是福


育儿一方面指养育孩子,即解决孩子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指教育孩子,即培养孩子的品行及能力等。

家庭教育的场所主要是在家庭里,家庭教育的主要人员是父母。家庭教育是育儿的基础,也是孩子一生都在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深最长远的。


放开那孩子让我来


育儿可以分为“养”和“育”两个方面。

养是抚养,侧重衣食温饱、身体健康。

育是教育,《说文》解释是“育,养子使作善也。”

育儿生活中,两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整天只想教育孩子,却把孩子带得 一天到晚总生病,肯定不能算是做父母做得合格;

只管衣食温饱,没有给孩子足够有品质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既不“成人”,也不“成材”,也做是父母的失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