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今年搞種植還是搞養殖好?

山谷老農


這個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不管是種植還是養殖,這個沒有可比性,總體來說意思就是,你適合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要老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這山望著那山高,最後弄得得不償失。

關於種植: 如果你一直從事的是種植業,我建議你還是以種植為主,畢竟這是你的主業,也輕車熟路,人肯說,“隔行不取利”,要一如既往的搞好你的主業,不要受市場等各個方面的影響,不要以為去年行情不好,市場不景氣,就放棄種植,這並不代表著今年市場就不好,因為農產品有它的特殊性,特殊就特殊在它受季節,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價格上可能會出現波動。你放心吧,國家會在把控市場,保護農民利益 等方面宏觀調控。保護你的既得利益。所以說,搞好種植是種植戶的不二選擇。

關於養殖:如果你是一個養殖戶,不要受去年疫情等各方面的影響就放棄養殖改行去做別的,因為畢竟“隔行如隔山”,受經驗技術等的影響從頭開始很難。我建議你繼續搞好養殖,因為什麼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事情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就向利好方面轉變。養殖業今年應該來說是個“春天”,為什麼這樣說了?因為養殖業去年受非洲豬瘟疫情等的影響和今年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國際國內養殖業不景氣,存欄量少,出欄率低,嚴重製約了肉品市場供應。所以說,這時候正是逆襲的時候,抓住機遇,擴大規模搞好養殖,養殖戶的“春天”應該就會來到!

綜上所述,據預測,2020年種養殖業應該是一個豐收年,產值會比較可觀。這可不是空穴來風,這是通過專業人士根據國際國內外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得出的具體分析。不過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專家學者說的也不一定全對,因為什麼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和不確定性。一定的風險是存在的,請謹慎對待。

預祝種養殖戶有好的收成,有好的收益。但願明天的太陽是溫暖的,咱們共同努力吧!


狼裡格郎


我是一個90後,現在回農村種地,小的時候就沒啥優點,就知道幫媽媽種果樹忙農田。以前農村經濟落後,收入少。現在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因為要帶小孩,和老婆決定回農村散養土雞種植水稻。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要在舒適區過上癮了,還是適當的學習學習老一輩打下的江山。

正月已過,二月是個播種的季節,村裡長輩們都在挖地準備育苗撒秧了。

在農村種植和養殖兩者缺一不可,自己是農人,有土地有房,可以在家養殖一些家畜,地裡可以種下自己喜歡的菜,享受農村慢下來的生活,充足又快樂。


米米先生土雞養殖


2020年經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後,我認為今年在農村搞養殖業比種植業比較好,原因有以下幾點:

1、養殖業,養豬,經過去年的非洲瘟疫,今年的豬價暫時還不會太低,現在開始養殖育肥豬,在8月15中秋節時候出欄,按照目前嗯價格1700元每一百斤的價格計算,300斤的育肥豬賣價5400元,減去小豬1500元,疫苗100元,飼料1600元,水電等其他費用200元,5400—1500—1600—100—200=2000元,自己餵養的話,純賺2000元左右。養羊和養牛的話,飼料成本基本上零,只需要人工放養以及種苗費,總體來說養殖業三大主行業還是不錯的,當然了做任何養殖業一定要用心去養,好好經營還是不錯的,前提的需要投資的成本較高,我相信有付出就會有回報的。

2、種植業,現在的農田種植水稻,目前我們湖南株洲地區的農田面臨著結構調整,種植的稻穀收購價格低廉,一畝地只有500元左右的利潤,種植蔬菜等其他農產品也會有銷售難的問題。

以上是我個人的見解。


鄉村振興—官塘村


今年種植好還是養殖好,這個問題不可一概而論,以前不管是種植還是養殖都是在溫飽層面,這裡說的今年是種植還是養殖,應該是從生意以及市場角度去考慮,實現利益最大化,我覺得可以主要考慮一下兩個方面。

第一、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水平都受到影響,雖然基本的以及必需的開銷方面還是一樣,但是招待的,或者生意往來的,以及非必須的一些吃喝必然就會少很多,養殖的話,比如雞、鴨、鵝以及一些魚類、豬、牛、羊等等的消費就會減少,這是直接影響養殖品市場的一個小方面,也就是說這個市場在萎縮,對於種植來說,其實也是一樣,光是這一個方面影響是有的,但是相比於養殖來說影響要小一些,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影響。所以總體來說市場上半年應該是萎縮的,下半年預計會回暖。但是對於投資種植養殖來說,他是需要一個週期的,只要結果的時候相比種植養殖投入的時候市場好,那麼都是可以投資,和值得投資的,如果上半年市場低迷,那麼投入成本以及養殖種植的幼苗成本等等都會隨著市場低迷而下來,這對於投資來說也是好事。疫情過後大家會對綠色健康的食品很青睞,農村種植養殖符合當下行情。

第二、前面是對今年國情分析以及種植養殖能否值得去做的一個概括,但是究竟是種植好還是養殖好呢,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可一概而論,要根據自身情況去分析對比。其一,在農村某個產業的行情是固定的,他是根據當地特色,以及從古至今的發展模式自然形成的一個收售鏈。就比如在一個養殖產業比較發達的地方去投資搞種植,那麼銷售就成了問題,無形中就降低了利潤空間。其實很簡單,不管搞什麼產業都得根據市場行情去選擇,所以,在農村選擇種養殖產業,必須首先要考慮市場行情。其二,地理環境因素,大家都知道,搞養殖就得需要大量的飼料草料,以及牧場草場,還得有足夠的養殖場建設面積。這樣才可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養殖產能,也就提高了利潤收益。而搞種植的話,則需要大面積的田地,當然了,要想靠種植賺錢,對田地的要求也就相對高了,比如地勢是否平坦、降水量是否達到、平均日照,田地肥沃度等等。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地理優勢和自然環境條件。有的地方適宜養殖,有的地方則適宜種植,不管以後怎麼發展,其地理環境是無法改變的,所以,不管發展養殖產業還是種植產業都無法去選擇,因為地理環境因素決定這一切。

綜合來看,我覺得還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以及自己農村的地理環境和市場環境去決定今年種植還是養殖,或者說種植養殖相結合,因為種植的農作物或者植物可以給到養殖的動物作為食物來源,從而可以節約飼料成本。農村是個好地方,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環境[贊]






茶人阿煒的農村生活


種植和養殖都可以,不過我推薦種養結合。

1.“種養”相結合的綜合利用模式

該模式是針對畜禽養殖的畜禽排洩物的特點進行設計的,畜禽排洩物處理有一定的難度,一是排水量大,衝擊負荷強;二是固液混雜,有機質濃度較高;三是生豬養殖業系微利產業,受到自然和市場的雙重壓力。目前,國內外同類研究情況如下:

對於養殖糞便汙水的處理,國內外研究人員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既有好氧處理,也有厭氧處理,還有好氧+厭氧處理,以及氧化塘、人工溼地等自然處理。總體上來說可分為三種模式:還田模式,無動力—自然處理模式,機械化處理模式。

1.1還田模式

糞汙還田是一種傳統的、經濟有效的糞汙處置方法,可以使畜禽糞尿不排向外界環境。它適用於鄉村,經濟落後,土地寬廣,有足夠的農田消納養殖場糞汙的地區,規模較小的農村分散養殖戶大多采用這種處置方法。這種模式是我縣現在利用的主要模式。

1.2無動力—自然處理模式

這種模式是畜禽糞—沼氣池,沼液、沼渣作有機肥,沼氣回收作能源利用。它適用於鄉鎮,經濟欠發達,土地寬廣,這種模式比較符合我縣的規模化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實際。

1.3機械化處理模式

這種模式糞汙處理系統由預處理、厭氧處理、好氧處理、後處理、汙泥處理及沼氣淨化、儲存與利用等部分組成,需要較為複雜的機械設備和要求較為複雜的機械設備和要求高的構築物,其設計、運轉均需要受過較高教育的技術人員來執行。與前兩種模式相比,這是一種技術含量最高的處理模式。它適用於地處城鎮近郊,經濟發達,土地緊張,沒有足夠的農田消納豬場糞汙的地區。豬場規模大,一般出欄在1萬頭規模以上。當地勞動力價格昂貴,主要使用水衝清糞,沖洗水量大。

旌德縣“種養”相結合的綜合利用模式

2.1.“畜禽-沼-作物”生態模式

這種模式是我縣及各鄉鎮開發出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為主要內容、以沼氣池技術為核心、以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為目標的農能生態項目。就是將糞便汙水作為沼氣池的原料,在嚴格缺氧的條件下,通過微生物作用,將其中的有機物分解成優質可燃氣體——沼氣和綠色有機肥料——沼肥,沼氣用於農戶的炊事用能,沼肥用於種植各種農作物,同時推廣“豬—沼—蔬果”、“豬—沼—稻”、“豬—沼—魚”等農業生態模式,對生物質資源進行全方位的多層次開發利用。

該生態工程具備了消除汙染、產生能源和綜合處理的三大功能,既消除了農業環境汙染,又解決了一部分的能源問題,而且在厭氧發酵過程當中,病原菌、寄生蟲卵等一些病菌可被殺死,切斷了養殖中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傳播環節。

通過我們調研發現,該模式在我縣極為適宜,在鄉村農戶都基本上可以採用該模式,資源可得到綜合利用,汙染基本達到零排放。

但是對建造沼氣池及配套設施需較高的成本;而使用液態沼肥比化肥成本更高(主要是運輸和施用成本)。另外,根據農作物的養分需求進行肥料的施用也很困難,因為比起化肥來,沼肥的性質具有更加不確定性和多樣性。如果要對沼肥進行計算並且沒有養分剩餘,會面臨產量的損失和產品質量的負面影響。鑑於以上情況,只有在明確的政策要求下,在給予農民適宜的建議和財政支持條件下,才有可能成功地被使用。

2.2“畜禽-作物”相結合模式

該工藝通過人工清理的方式,清理鮮糞一部分貯存,經一定時間風乾後還田,大部分鮮糞作有機肥用。這種傳統的種養結合模式能顯著地提高地力,但由於未能經高溫殺菌,對地表水及周邊環境有一定的汙染,而貯存又需要較大場地,佔用土地;運輸和施用成本大,使用畜禽糞和使用沼肥存在相似的問題。

2.3稻-鴨共育生態模式

就是把傳統依靠化肥、農藥種植水稻的單一模式,調整為稻+鴨、稻+鴨+萍等的多物種、多類型的種養模式。形成依靠鴨在稻叢間中耕、除草,吃蟲、吃萍、排洩和換羽還田肥土等多項功能,實現不施化肥、農藥,不汙染環境的有機稻作生產體系,育稻米、鴨等都屬無公害產品,可放心食用。因此,稻-鴨共育以水田為基礎,種稻為中心,家鴨野養為特點的自然生態和人為干預相結合的複合生態系統。

該模式的特色首先是不施化肥、農藥,為鴨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沒有汙染又舒適的活動場所,其間的害蟲(包括飛蝨、葉蟬、蛾類及其幼蟲、象甲、螻蛄、福壽螺等)、浮游和底棲小生物(小動物)、綠萍,為鴨提供豐富的飼料,並減少對水稻生育的危害;稻的茂密莖葉為鴨提供了避光、避敵的棲息地。鴨在稻叢間不斷踩踏,使雜草明顯減少,有著人工和化學除草的效果;鴨在稻間不斷活動,既能疏鬆表土,又能促使氣、液、土三相之間的交流,從而把不利於水稻根系生長的氣體排到空氣中,氧氣等有益氣體進入水體和表土,促進水稻根系、分櫱的生長和發育,形成扇形株型,增強抗倒能力,起了中耕的作用;鴨在稻叢間連續活動,排洩物和換下來的羽毛,不斷掉入稻田,給水稻以追肥。據調查統計,一隻鴨在稻叢間兩個月左右時間累計排洩物相當於47克氮、70克五氧化二磷和31克氧化鉀,按50平方米稻間放養1只鴨的密度,其排洩物能夠滿足水稻正常生育所需的氮、磷、鉀養分。因而,稻鴨共育的自然生產系統,可以實現種稻低成本;生產的優質稻米無公害,野生化的鴨肉成為鮮美的綠色食品而售價高,效益好;稻區環境不受汙染,稻田可持續種養。

根據2005年—2007年的我們在白沙等地試驗示範,由於不使用化肥和農藥,按2005年價格計算,每畝可節約化肥成本40-45元,農藥、除草劑成本15元。增加養鴨收入100元-150元(每隻鴨成本:雛鴨3元、養鴨需飼料稻穀5.0公斤折7.0元;每隻成品鴨2.0公斤,每公斤10.0元出售可得20元,純收入每隻10元)。水稻收入增80-120元。

該模式在推廣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難,一是宣傳不到位,認識有誤區。由於目前各方面重視力度不夠,宣傳工作不到位,對稻鴨共作技術很多農戶存在認識誤區,認為種植水稻已經夠麻煩、夠辛苦,再放養鴨子,豈不是更麻煩。有許多農民認為稻田放養鴨子,鴨子會吃小秧,會爬倒小秧,其實稻田放了鴨,稻田的除蟲、除草、施肥、中耕渾水、刺激水稻生長等諸多農活都交給鴨子去完成,鴨子成了不付工資的打工仔。農戶所做的事主要是照看鴨子。稻鴨共作雖然增加了放養鴨子、設置圍欄、搭建簡易鴨舍等用工環節,但這樣卻省工,節省了農藥、化肥、除草劑的成本,減少了化肥、農藥、除草劑對環境的汙染,生產出無公害的大米和鴨肉。對農戶來說,這筆賬是合算的。二是機制不適應,操作有困難。我縣戶均生產規模小,農民不重視。多數農戶不願放棄自己承包責任田,使得農戶種植規模普遍偏小,新技術應用後,畝均增收200—400元,對農戶吸引力不大,而且新技術應用有一定技術要求,農戶對新技術示範興趣不大,往往選擇風險不大效益穩定水稻一季,思想難統一,影響該項技術推廣應用。加之工作不到位。稻鴨共育作為一項新技術,其應用有一定技術要求,在推廣過程中需要農業技術人員宣傳組織發動農戶參加,增加了工作量。三是示範規模小,目前我們只在部分農戶進行,沒有大規模組織示範,影響力小。四是技術不規範,養鴨有風險。稻鴨共作的農戶在養鴨過程中,有鴨肝炎、鴨瘟等病害的發生,特別是夏季高溫時節,鴨子的抗逆性下降,發病的概率增加,如養鴨戶不能及時發現稻田中病死鴨子,其生蛆後其它鴨子一旦吃了此蛆極易死亡;自流灌溉地區,有時受天氣影響,不能及時進行稻田補水,也會造成稻田中鴨子受熱死亡,為減輕養鴨戶損失,鴨子往往會提早退出稻田,這些不但影響養鴨戶效益的提高,還對水稻後期病蟲害的控制效果有明顯影響。

稻鴨共育技術是一項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技術,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但與傳統農業相比需要增加鴨苗、飼料、生物農藥、有機肥及圍網投入。雖然投入的增加,能實現收入的增加,但多數農民沒有嘗試過,心中無把握,多數農戶仍會選擇傳統技術,以保證安全無風險。加之,目前絕大多數米業加工企業,只重視擴大收購加工規模,獲得加工費實現利潤的增加,不重視通過產品品質提升獲取高附加值來增加效益,對品質增效未放在議事日程,特別是生產加工對採取稻鴨共作方式,不用化肥農藥生產的有機稻米市場潛力、品質增收潛力還未充分挖掘出來。

茶、桑、竹、林(果園)—雞共生生態模式

利用山地的地域優勢飼養優質雞,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利用山區丘陵地帶的雜果園或森林中放養土雞,覓食山中雜物,餵給少量配合飼料,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其營養價值豐富,肉味鮮美,倍受青睞。我們調查:利用山區丘陵地帶的雜果園或森林中放養土雞,覓食山中雜物,每隻仔雞養殖成本10—12元,出售價18—20元,每隻純收入8—10元。

這種模式首先具有立體開發農林業,提高土壤利用率,茶、桑、竹、林、養雞有利於充分挖掘土地資源潛力,使種植業和養殖業同步發展,促使農業由單一經營向立體複合經營方向發展,達到一地多用,從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可增加養殖業比重,有利於丘陵山地農作制度改革,發展多功能、高質量和高效益的農業。而茶、桑、竹、林一雞農林系統模式為高效生態農業模式,不僅提供禽蛋類產品,促進茶、桑、竹、林增產,又有利於農牧各業發展,調整農林業結構。山區若要發展,必須使山區種植業和養殖業資源得到合理開發,發展茶桑竹林一雞農林系統模式可促使種植業和養殖業比重向適宜方向發展,為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開闢新路。三可改善食品結構及品質,有利於人民健康,目前我國食品結構不盡合理,主要是動物蛋白比重較小,產品品質較差,農藥及有害物質殘留率較高。而茶桑竹林一雞農林系統模式中飼料實行原糧與飼料混合使用,雞生育期完全放養,產品品質提高。

該模式的要點:一是雞舍的選址、建舍:育雛舍應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乾燥的山坡或丘陵地上,而且要求排水容易,舍內地面的地勢要稍高於周圍的地勢,有利於舍內排水和地面乾燥,不宜建在低窪地,同時還要考慮遠離村莊及汙染源。二是育雛前的準備和合適的溫度,育雛舍適宜溫度一般為33~35℃,隨著日齡的增長,溫度可逐漸下降,從第二週起每週下降2℃,至室溫18~21℃。三是合適的溼度:一般在雛雞10日齡前,舍內溼度應保持65%~70%,以後保持在55%~60%。四是合理的通風和適宜的光照及合理的放養密度。

該模式在放養期的飼養管理:一是放養舍的建造。二是定期殺蟲和滅鼠等。

該模式在我縣實行得較多,種養簡單、方便,技術含量不高,特別在一些山村使用得較多。

該種生態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進一步延長生態鏈和產品出路及深加工等

秸杆還田生態循環模式

秸稈還田後,促進了微生物的活動,加強生物固氮能力,減少氮素的損失和作物中、後期可能出現的脫肥現象,提高土壤中代換性鉀的水平,增加硫、硅等微量元素。秸杆還田在改善土壤營養狀況的同時,還能促進土壤一系列理化性狀的改善。如:新鮮秸杆在腐殖化過程中,產生了富有活性的團聚劑和土粒結合,會促進土壤水穩性團粒結構的形成;秸杆在土壤中腐化後,能提供較穩定的腐殖質,可以保持土壤中腐殖質的平衡,提高土壤肥力;秸杆在分解過程中釋放了大量的能量物質,微生物數量激增,的釋放有良好的作用,另外還能減少某些作物的病害。

我縣秸稈還田的方式有:一是綠肥直接還田,作水稻肥料使用;二是水田秸稈直接還田:在水稻收割時,直接還田。三是西瓜等收穫後秸稈翻壓還田。

很多農戶認為秸稈還田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只要把稻草等遺留在田裡就算完成任務了。根據我縣實際,將有關注意點羅列如下:一是注意秸稈的翻埋量。秸稈直接還田時翻埋量不宜過多,一般每畝500公斤以下,否則會影響秸稈腐解的速度,而且秸稈腐解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有機酸過多,對作物根系還有損害作用。二是注意加強水分管理。土壤水分狀況是決定秸稈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所以秸稈直接還田,需把秸稈切碎後翻埋土壤中,翻埋深度20釐米左右。一定要覆土嚴密,防止跑墒。對土壤墒情差的,翻耕後應灌水;而墒情好的則應鎮壓保墒,促使土壤密實,以利於秸稈吸水分解。三是注意翻壓時間和方法。秸稈還田要儘量邊收割邊耕埋,因初收穫時含水較多,及時耕埋利於腐解。四是注意補施養分。補施養分,是為了解決微生物與作物幼苗爭奪養分的矛盾。因為一般糧食作物秸稈的碳氮比很低,如不增施化學氮肥,微生物為了分解有機物質,必然會與作物幼苗爭奪土壤中速效氮素,影響幼苗的正常生長。因此,在秸稈還田的同時最好施用氮肥。也可適當增施過磷酸鈣,以增加養分,加速腐解,提高肥效。五是注意避免病害傳播。為了減少病蟲害的傳播,應避免把病蟲害嚴重的水稻、玉米、大豆等秸稈直接還田,可將這些秸稈高溫堆漚後再施用。

2.6沼氣與水田結合的生態種養模式

這個模式是我縣自創的以沼氣為紐帶,以水田為核心的種養結合的新的生產模式,即由沼氣池、頻振式殺蟲燈、 水田 、鴨 、豬牛欄、廁所組成一個循環體系。具體是沼氣池– 沼肥 – 水田(水稻 、頻振式殺蟲燈、 養鴨、午季作物)– 秸稈 - 豬牛欄 - 沼氣池 – 沼肥。

廁所、豬牛欄聯接沼氣池,經沼氣池發酵後的糞便、秸稈成沼渣、沼液作為作物的養分(肥料),水田中放養鴨和點上頻振式殺蟲燈,收穫產品和秸稈經人和豬牛等動物的排洩物返還到沼氣池。

2004年以來的實踐證明:這個種養模式是生態農業的種養方式之一,是將水稻高產無公害標準生產技術、油菜(午季作物)高產栽培技術、鴨的生態養殖技術、沼氣綜合利用技術等技術進行了優化組合。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2.6.1利用了沼氣的綜合效益,將雜交水稻、油菜的高產栽培技術與傳統水稻、油菜的施肥方式、生物控制有害生物技術、物理防治技術等有機結合。顯著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品質;產品安全、無公害;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2.6.2建立了動物和植物的雙向有利的生態環境。稻鴨共育不是簡單的稻田養鴨,而是在固定的水田,固定數量的鴨在一定時間中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共同生長髮育,稻田為鴨提供放養場所,鴨為水稻進行耕耘、捕捉害蟲、鋤草,達到稻鴨共贏。是傳統稻田養鴨的改進。

2.6.3產品是無公害的,由於不使用或少使用有機合成物質,其稻穀、鴨沒有受到汙染,而是通過沼氣池的循環而生產的產品,其標準可達到有機食品的要求。

2.6.4對農業生產環境無破壞,由於使用沼氣的沼渣、沼液作水稻、油菜等作物的肥料,利用鴨進行雜草、害蟲的防治。使土壤的有機質不斷提高,保持農田的生物多樣化,為後代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結論和建議

通過對我縣生態循環模式的調研,發現我縣生態循環模式的類型已呈多元化趨勢,有些模式已有一定的規模化,適合我縣的生態循環模式認為如下:

3.1.豬(牛、鴨)—沼—作物生態模式

旌德縣大部分農戶可使用這種生態模式,效果較明顯,建議政府部門應引起重視。

3.2.豬(牛、鴨)—糞尿分離—作物生態模式

這種模式適合我縣養殖場應用,而目前我縣多數養殖場為單一經營,可與農戶合作,或加工為商品有機肥用於種植業。

3.3稻-鴨共生生態模式

這種模式在白沙等進行過試驗,效果較好,但由於技術含量比較高,加上農戶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在推廣過程中有一定難度。建議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宣傳、科普教育和科學研究。

3.4茶桑竹林(果園)-土雞共生生態模式

這種模式在我縣各地實施得特別多,技術含量不是太高,因此推廣效果比較好。

3.5秸杆還田生態循環模式

這種模式在稻田直接還田做得較好,但在與各種經濟作物輪作結合時推廣不是很順利,主要是經濟作物受市場影響比較大。建議一可推廣稻—馬鈴薯種植方式,即稻草覆蓋馬鈴薯;二要推廣機械粉碎秸稈還田技術。

3.6沼氣與水田結合的生態種養模式

這個模式是我縣將豬(牛、鴨)—沼—作物生態模式與稻-鴨共生生態模式結合而產生的,從2004年開始試驗示範沼氣與水田的生態種養體系,這個種養模式能顯著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品質;產品安全、無公害;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同時提高土壤肥力,生態效益高。它將水稻高產無公害標準生產技術、油菜(午季作物)高產栽培技術、鴨的生態養殖技術、沼氣綜合利用技術等技術進行了優化組合





渝香誘惑


二O二O年春節前後的這場不請自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對新年過後的各種計劃和安排。各行各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衝擊。

對農村來說,無論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有受害,只是受到傷害的程度有大有小而已。

那麼今年搞種植還是搞養殖好呢?

種植業和養殖業各有利弊,我個人的觀點,我看好養殖業,尤其那些“短平快”的養殖項目。

比如,雞、鴨等。

理由如下:

一,由於疫情的影響,年前年後,直到現在,大部分養殖戶,因為交通運輸的影響,幾乎“斷養”。

二,以養雞為例,正常情況下,育苗→養殖→成品→銷售,是一個完整的鏈條,一環扣一環,無論哪節鏈條“斷裂”,整個養殖環節就會癱瘓。

三,正常的年份,從育苗到銷售,都是按步就班有條不紊的運行,今年卻出現了“歇業”的現象。

四,養殖的“歇業”,便出現了缺貨,物以稀為貴,所以,適時適地進行養殖,獲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兒了。

有人會說,養殖是有很大風險的。

對,這話沒錯。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叫做風險大利潤就大。再者,天下就不存在沒有風險的事情。

搞養殖風險大,但利潤也大。只要你有養殖技術,並且能吃苦耐勞,相信一定會成功!


笨刨


農業都難,

不過前幾天頒佈的禁令

對養殖業的影響很大,加上

非洲豬瘟,

禽流感

種植稍好。但不成規模的話也難以為繼。

還是種植好點吧,古話不是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嘛。種植選對項目,技術成熟,銷路暢通的話,至少沒大的意外。您說呢?


十洲莊園老曹


我建議你同時進行!不知道你那裡是什麼地方?如果像廣西這邊氣候好種植多種水果的話,可以種那種大點的果樹。如龍眼,荔枝,芒果這種果樹下非常適合養雞!這種果樹長得很快一年就有兩米多高了,雞可以放養。而且放養的果園雞還很受歡迎。而且雞糞還能帶給果樹多結果,果樹又能給雞檔陽光一起兩得!

果園雞

果園雞

果園雞


廣西劉哥


如果是從產業的維度看,養殖業的前景更好。原因很簡單,種植業的生產方式明顯落後,還是小農經濟的分散式生產,規模小,工業化程度低,信息化程度更是遙遠。不過隨著土地流轉的推進,這一狀況會逐漸改變,不過這需要較長的時間。養殖業則明顯不同,已經發展成產業,行業高度市場化,規模化養殖已經佔半壁江山,工業化程度極高,信息化建設也成效斐然。目前行業內,上市公司就有50多家,市值超百億的企業有近10家,行業老大溫氏集團的市值超過1400億,老二牧原股份的市值超過700億。同時養殖業還出現了一批互聯網企業,比如農信互聯、畜牧大集網、豬e網、搜豬網、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等。


四川張五


根據今年的市場環境搞種植業好呢,還是搞養殖業好?由於受疫情的影響,不管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大傷元氣,整個社會所有環境屬於百廢待興的狀態。

首先我們來談一下種植業。對種植業的影響主要在於前半年成熟的各種作物,主要是水果,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大家基本上都很少出門,消費受到限制,水果銷路也受到限制,所以對果農的打擊還是非常大的。後半年的糧食作物,我認為影響不大,因為糧食即便賣不出去它可以儲存,況且到後半年我相信疫情會徹底的得到控制並且結束。整個社會恢復正常運轉,一切恢復如常,影響就不存在了。

第二,我們談一下養殖業的影響。對養殖業那影響是致命的,首先春節後的兩個月,由於飼料的供應短缺,導致很多養殖場飼料斷供,尤其是畜禽養殖場。特別是養雞場加上禽流感的再次出現,對行業打擊很大。另外國家剛剛出臺政策,禁食各種陸生野生動物。由於受到這次疫情的影響,國人對各種肉類的需求會成一個階梯式的下降。所以說這次疫情,對養殖業是一個很大的利空。

回到主題那今年搞什麼好呢?毫無疑問,最保險的肯定是搞種植業,畢竟種植業主要看的是產量,影響產量的因素主要在病蟲害和天氣因素,氣候因素。綜上所述今年搞種植業更為穩妥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