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朋友每天抱怨說小孩子不愛學習,習慣不好!怎麼說都不聽,軟硬不吃!怎麼辦?

衝著冭陽奔跑


捋一捋這個問題,整合成一句話就是:如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在我看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其實是父母自己。家長首先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分兩步走,首先贏得孩子,然後幫助孩子。

一、贏得孩子

(一)父母為孩子樹立起愛學習的榜樣

孩子的身上有父母的影子,孩子習慣的養成,父母的作用始終是第一位的。試問,一個成天手機不離手、遊戲隨時玩著的父母怎麼可能培養出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所以,父母先靜下心來,每天固定一個學習時間,看書讀報,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這比你守著他喋喋不休地念上100句“學習很重要”都管用。

案例1 為了幫助5歲的女兒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除了堅持每晚睡前40分鐘的親子閱讀,我還把週末早上早餐以後的時間,定成了我和女兒的共讀時間。她可以閱讀她喜歡的書,我也翻翻我喜歡的。大部分時候,我們是安靜的,遇上有趣的話題,也停下來一起聊聊。慢慢地,女兒開始享受這段週末的共讀時光,現在養成了很好的閱讀習慣。所以,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先試著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二)父母試著改變跟孩子說話的態度

我見過許多怒不可遏的父母,在批評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情不自禁地用上侮辱性地詞彙,肆意地給孩子貼上標籤。比如:“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我再沒見過比你更蠢的人了!”不知道父母有沒有想過,你越說孩子笨,他真的就可能一直笨下去了。所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轉變說話態度,是跟孩子建立起良好溝通渠道的第一步。可以嘗試以下步驟:

1.家長需要意識到,眼前這個行為不當甚至讓人有些討厭的孩子,其實是一個自信受到挫傷的孩子。他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行為,背後的原因是歸屬感和價值感出現了問題。行為越是出格的孩子,越是需要家長幫助的孩子。

2. 讓平等、尊重和關愛始終成為親子對話的基礎。父母只有在談話過程中,堅持了這一原則,才有可能發展出一段有實際效果的談話。如果父母始終佔據制高點,用責備甚至羞辱的語氣跟孩子說話,會招致孩子逆反,談話也就失去了本來的作用。

(三)贏得孩子合作的步驟

1. 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比如針對孩子不愛學習的問題,媽媽可以表達對個狀態的理解,甚至可以講講自己小時候學習偷懶的故事,從而達到跟孩子共情的目的。

2. 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只是同情,不是認可,更不是寬恕。比如可以告訴孩子,現在課業任務重,經常做作業至深夜,媽媽其實也很心疼的。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地做到了上述兩點,孩子此時是願意聽你說的,溝通的渠道就建好了。媽媽在這個時候 ,可以真實表達出自己的擔憂,和善而堅定地指出孩子目前的問題。

4. 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通過上述步驟,我們基本就贏得了孩子。只有面對一個接納了父母的孩子,我們才能幫助孩子。

二、幫助孩子

1. 鼓勵孩子客觀地評價自己。比如他是否覺得自己在學習上存在問題,他自己覺得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不想學、不愛學,這個過程儘量詳細一點,父母要善於引導孩子更全面地去分析自己的問題。

2. 找到原因以後,對症解決。

如果存在喜歡玩遊戲、花太多時間在電子產品上的問題,可以讓孩子自己制定一個時間表,控制每天花在電子產品上的時間。如果存在閱讀量少的問題,建議孩子多看書,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制定書單,先從感興趣的讀物開始。

3. 適當鼓勵。以一個星期為單元,讓孩子自己審視一週以來,時間表和書單的完成情況,完成情況良好的孩子可以得到父母的小禮物,作為獎勵。如果做得不好,讓孩子自己說一個解決方式,比如取消一次玩電子遊戲的時間,幫家人打掃一次衛生,或者多讀一本書等。


在幫助孩子的整個過程裡,始終以孩子為主導,鼓勵他自我評價,自己解決問題。父母也要堅持學習,態度和善而堅決,切忌絮叨。在執行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甚至可能出現更糟糕的情況,父母要隨時控制情緒,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作為出發點,平等地對待孩子。只要堅持下去,一定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