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廉颇举兵抗命固然不妥,赵偃放弃这位活体军事信息数据库更是糊涂

廉颇从长平战场被赵括替下后陷入低谷,门客们见他权势渐失,

尽数散去

后来,赵国在长平惨败,廉颇重掌将印,当年弃他而去的家伙们又觍着脸回来想混口饭吃,廉颇自然没好脸色,直接让他们滚蛋。

这帮人大概都曾听说过冯驩(音:欢)劝孟尝君田文接受“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一现实的典故,并对廉颇的反应早有准备,一起大言不惭地起哄道:“老将军您还是见识浅啊,这世间的交情本就是买卖,您如日中天时,大家都想跟着您沾点光,待日薄西山,自然也就散了,世情本来如此,您又有什么好抱怨的。”

史书中没有记载廉颇是怎样答复这帮人的,但如果是我,大概很难忍住让手下把他们轰出去——毕竟,恃强凌弱也是世间常态嘛

看过本人之前所写冯驩故事的读者可能会奇怪,为什么笔者对冯驩表现出

极高的敬意,对这些人却要动粗呢?

廉颇举兵抗命固然不妥,赵偃放弃这位活体军事信息数据库更是糊涂

首先,当然不是因为笔者抽风;

其次,我也无意否认他们所述的事实

更不是因为此论版权归冯驩所有——虽然抄袭者理应鄙视。

其根本原因在于,冯驩说了类似的话,却并没有这样做。

当所有人都因孟尝君失势,弃之而去时,冯驩做了那个唯一的坚守者,在看清满世界都是势利之徒的现实后,独自走上忠义之路——出淤泥而不染,冯驩是也!

“富贵多士,贫贱寡友”,彰显的是他的胸怀而不是价值观,更不是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与那些廉颇面前的学舌者比起来,可谓云泥之别。


廉颇举兵抗命固然不妥,赵偃放弃这位活体军事信息数据库更是糊涂

廉颇攻占安阳和繁阳

好在是金子迟早会发光。数年之后,赵孝成王赵丹任命廉颇为代理相国,领兵伐魏,攻占繁阳(今河南内黄),老将军出将入相,风光无两。

可惜好景不长,赵丹溘(音:客)然辞世,其子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

赵偃之前不知为何跟廉颇结下梁子,一登基就让武襄君乐乘去取代廉颇,老将军火气也不小,直接就对乐乘动了手,所幸乐乘识大体,没跟廉颇拼命,带着人撒丫子跑了。冷静下来的廉颇知道,赵国是呆不下去了,于是投奔了魏国,魏安釐(通僖)王魏圉(音:雨)欣然收留之,却始终心存芥蒂,不敢重用。

没了廉颇的赵国在面对秦国时更加被动,日子久了,赵偃终于意识到老将军的好,而在魏国郁郁不得志

的廉颇也很想回家。如果思念是一种病,被秦国虐成狗的赵偃早已病入膏肓。终于,他鼓起勇气向叛逃的廉颇抛出橄榄枝——派出使者去打探廉颇是否还像当年一样勇猛。


廉颇举兵抗命固然不妥,赵偃放弃这位活体军事信息数据库更是糊涂

郭开

廉颇的政敌郭开

听说此事,心像掉进了醋坛子一样难受,不惜血本打点使者,只为这家伙归来时无论如何都要告诉赵偃,他思念的人已不是当年的样子。使者心领神会,把钱藏好后高兴的出发了。

见到使者,廉颇激动万分,为了证明自己依旧神勇,一口气吃下一斗米十斤肉,还特意披挂上马秀了一把微操。使者不由连连喝彩,廉颇似乎已看到故乡的老朋友在向他招手,若不是为了矜持,真想当场卷铺盖跟他一起回国。

一番寒暄后,廉颇和使者依依惜别,从此日日翘首,期待着每一缕来自北方的烟尘。憨直的汉子永远都不会明白,吃到自己肚子里的饭和肉,如何比得上塞到别人兜里的钱?

使者回国后对赵偃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还是很能吃;奇怪的是,他和微臣坐了没多大一会儿,就去了三次茅房

。”赵偃下意识的脑补了一副老廉颇拉屎的画面,所有的思念瞬间烟消云散,从此再也不提接他回来的事。

廉颇举兵抗命固然不妥,赵偃放弃这位活体军事信息数据库更是糊涂

使者撒谎了吗?也不一定,吃那么多东西,出恭三次其实也算正常,但如果没收郭开的钱,使者大概不会注意这个细节,就算注意到了,汇报时也不一定特意提及。

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为官或说话的艺术,

固然“高明”,却总让人笑不起来

楚考烈王熊完听说赵偃嫌弃老人的事,义愤填膺,偷偷派人把廉颇接到了楚国。可惜的是,虽然受到重用,但廉颇始终无法和楚军将士水乳相融,以致寸功难立,常常远眺北方,嘴里念叨着:“赵国的兄弟们,老夫想你们了!”最终,满心遗憾,客死寿春(今安徽寿县)。


廉颇举兵抗命固然不妥,赵偃放弃这位活体军事信息数据库更是糊涂

壮士暮年,狐死首丘,何其悲也!但这绝不仅仅是廉颇个人的悲哀,更是一百五十年来,所有为了赵国的荣耀而血洒沙场之将士的悲哀。

赵偃的无能和狭隘,注定了他们所有的努力终将付之东流。

郭开是可恨的,使者是可恶的,但如果没有赵偃,他们再混蛋也没有用武之地。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识人不明宠信奸邪,已是罪过。

而面对一个为自己一家三代,征战四十余年的老将,仅因其多去了几次茅房,便无视耄耋老人一颗叶落归根的心,更见赵偃之天性凉薄面目可憎


廉颇举兵抗命固然不妥,赵偃放弃这位活体军事信息数据库更是糊涂

廉颇

况且,就算廉颇真的老了,再也无法为赵国驰骋疆场,也不代表他就全无用处。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廉颇一生征战四方,数次打败七雄中的秦、齐、魏、燕,又曾与楚、韩合作。可谓是赵国的“

活体军事信息数据库”。下面,咱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老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

  1. 公元前283年四十四岁的廉颇在乐毅破齐后率赵军长驱直入,占领齐国阳晋(今山东菏泽),因作战勇猛,拜为上卿,名扬诸侯
  2. 公元前279年,廉颇再次领兵东进,大破齐军;
  3. 公元前276年,赵偃他爷爷赵惠文王赵何派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今河北大名;在赵、魏、齐三国交界处,此时属于齐国还是魏国有争议,此处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准),无功而返。随后以廉颇替下楼昌,再度出击,终于拿下
  4. 公元前275年,廉颇领兵伐,攻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在当地修筑城池后返回;同年,占领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
  5. 公元前269年昭襄王嬴稷派胡阳进攻赵地阏与(音:烟雨;今山西和顺),被马服君赵奢给打了回去;嬴稷不服,将目标转向赵国刚刚捂热的几邑,廉颇当仁不让,领兵救几,再破秦军
  6. 公元前262年,秦将武安君白起攻占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上党成为孤城,韩桓惠王韩然干脆下令将其移交给秦国,但两任上党太守接连抗命,最终把它
    送给了赵国。嬴稷见煮熟的鸭子飞到了赵丹的锅里,当场就炸了,派公孙起和王龁(音:和)进军长平,要向赵丹讨个说法。赵丹年轻气盛,怎么可能认怂,以廉颇为帅,联合韩国与秦军对峙。可惜,因为补给不济廉颇最终被赵括换下,赵军大败,四十万青壮埋骨长平,赵国从此一蹶不振,最后靠信陵君“窃符救赵”,毛遂自荐,痛骂熊完,逼楚国出兵相助才不至于社稷丘墟。
  7. 公元前251年本来想和赵丹交朋友的燕王姬喜,因为栗腹的撺掇起了盗心,趁着赵国皆是老弱妇孺,举兵进犯。赵丹命廉颇帅哀兵反击,斩杀
    燕军统帅栗腹,追亡逐北五百里,直逼燕都蓟城。姬喜追悔莫及,献五城以求和
  8. 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公元前245年领兵攻占魏国繁阳一役
廉颇举兵抗命固然不妥,赵偃放弃这位活体军事信息数据库更是糊涂

赵丹

毫不夸张的说,放眼战国末年,对诸侯军事特性的了解堪与廉颇匹敌者凤毛麟角。老将军就算真的不能上阵杀敌,养在邯郸做军事顾问,那也是价值连城。

孙武有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何才能知己知彼?像廉颇这般在赵国领兵多年,身经百战的老将,难道不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吗?

从这个角度看,只要廉颇口尚能言或手尚可书,都可称得上是赵国之宝,而赵偃身为一国之君,却只看得到他冲锋陷阵的一面,其愚不可及,由此可见一斑。

廉颇举兵抗命固然不妥,赵偃放弃这位活体军事信息数据库更是糊涂

廉颇攻占魏国几地

更进一步说,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到“千金市骨”的高度,别说廉颇尚可横刀跃马,就算他奄奄一息,赵偃不派人去便罢,既然去了,廉颇旦有归国之心,就该毫不犹豫给接回来。

公元前312年,初登王座的燕昭王姬职,眼看着生灵涂炭的千里江山,悲伤逆流成河,在心中暗暗发誓,终有一日,要让罪魁祸首齐国血债血偿。但他也明白,要想报仇,光靠在心里发狠是不够的,还得找些靠谱的帮手

然而,劫后余生的燕国,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在人才争夺白热化的战国时代,又有谁愿意到这满目疮痍的苦寒之地来呢?无奈之中,姬职找到了相国郭隗,希望他能介绍几个朋友。这种玩法,我们现在称之为“

内部推荐”。


廉颇举兵抗命固然不妥,赵偃放弃这位活体军事信息数据库更是糊涂

廉颇攻占齐国阳晋

奇葩的是,本已位极人臣的郭隗同志,居然通过“千金市骨”的故事,再次推荐了自己。具体情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鄙人拙作《武灵王借刀杀人|燕昭王登台唱戏》,此处不再赘叙。

总之,姬职愉快的给郭隗加官进爵,修建宫室,并以师礼待之,燕王求贤若渴的名声不胫而走,妇孺皆知。

各地大神们一看,这不知哪儿冒出来的郭隗都能享受这么高的待遇,我去了肯定差不了

于是,乐毅离开了乐氏一族经营了数百年的魏国文武双全的剧辛离开了赵国;大阴阳家邹衍离开了齐国,都跑到姬职门下讨生活,一时间,燕国人才济济,热闹非凡


廉颇举兵抗命固然不妥,赵偃放弃这位活体军事信息数据库更是糊涂

姬职与乐毅

拿了钱,就要办事,这点儿觉悟,大神们还是有的,经过二十八年的苦心经营燕国前所未有的强盛。姬职抓住齐湣王田地胡作非为的时机,以乐毅率领五国联军一举击溃齐国

山东六国中实际上最后被吞并的齐国,若不是赶上了大神田单燕惠王这个糊涂蛋,几乎就要变成正数第一。

主导这次战役的乐毅,正是赵偃宠臣乐乘的族人,就算赵偃不学无术,和乐乘一起喝酒吹牛时应该也听他讲过这个故事。

旦凡赵偃能稍微明白一点姬职尊郭隗以引天下高士入燕的苦心,就绝干不出让功勋卓著,名满天下的廉颇客死他乡

的蠢事。


廉颇举兵抗命固然不妥,赵偃放弃这位活体军事信息数据库更是糊涂

廉颇反击燕军兵临蓟城

我们得承认,廉颇对奉王命前去代替他的乐乘动武实是不该,往大了说,这可是足以杀头的谋逆之罪,也应该是赵偃对接回廉颇不那么热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作为战国末世的一国之主,若能站在

为江山社稷而谋的高度,赵偃理应想到,放弃廉颇,不仅仅是放弃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更是放弃了一个一生都是经验教训的智囊。最要命的是,这种放弃必然传遍天下,造成其他有心入赵的俊才们裹足不前。事实上,从此以后,直到赵国灭亡,也确实不再有名士入赵的记载。

但老赵家运气不赖,廉颇之后,边将李牧横空出世,成为最耀眼的将星,可惜依然难逃陨落于郭开和赵迁(赵幽缪王;赵偃之子)之手的命运。

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得其二,前者一统天下,后者早早灭亡,这其间天差地别,显然和赵国王室的眼界、胸怀和识人用人有莫大的关系。



渔樵故纸致力于以有趣的语言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史实正而不闷,观点奇而不歪。愿大家一笑之后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