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瓜岛争夺战(七十七)奔腾小马山之战 01

1943 年 1 月 10 日早晨 0635 时是第 14 军发动反攻的重要时刻,在发动反攻之时,陆战二师、第 25 步兵师下辖的第 35 步兵团和第 27 步兵团,加上大量火炮和航空兵都会参与进来。但是在反攻发生之前,我们还是来看看奔腾小马山到底在哪里。

一、一堆高地和一份计划

奔腾小马山(Galloping Horse)这种美名的本质其实只是一连串的高地,是由 55 高地、54 高地、50 高地、51 高地、52 高地、57 高地和 53 高地及其它们之间相连的山脊组成的。其中“小马”的“头”为 53 高地,是该地区西南方的高地,离 66 高地美军防线的南端大约 1.4 公里;小马山的“尾”则是东北方的 50 高地,离“头”大约 1.8 公里左右;其余的 51、52 高地组成了她的“背”;54、55 高地组成了她的“后腿”,57 高地组成了她的“前腿”。小马山最高的海拔大约 270 米左右,离瓜达尔卡纳尔岛最高处的差距简直不是一点半点,但是她大部分通往高地的坡度都十分陡峭。小马山和当地的奥斯登山和海马山一样,周围的河谷布满了丰厚的丛林,但自己本身则是被大量的杂草所覆盖,这些杂草虽比不上人的身高,但也极大地影响了步兵的行进效率。

二战:瓜岛争夺战(七十七)奔腾小马山之战 01

1998 年拍摄的美国著名影片《细细的红线》(The Red Thin Line)就成功地展现了当年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进攻奔腾小马山的场景。这个低机位的镜头非常真实再现了步兵进攻时的视线高度。虽然该片由于各类设备和特效的原因,拍摄地点未选在瓜岛,导演泰伦斯·马利克(Terrance Malick)的叙事方向也不是纯粹地探讨战史,但它也是为数不多地反映真实战例的优秀影片。《细细的红线》原著作者詹姆斯·琼斯(James Jones)曾经服役于第 25 步兵师第 27 步兵团,下士军衔,参加过进攻奔腾小马山的战事。此书与另外两部作品《从这里到永恒》(From Here to Eternity,或译为乱世忠魂)《口哨》(Whistle)组成了他的战争三部曲,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战争文学的经典。

绝不要小看这个高地,驻扎在这里的是日本陆军第 38 旅团第 228 联队第三大队和第 230 联队的余部,指挥官为西山遼少佐(Maj. Haruka Nishiyama),人数约为 600 人左右。另外,第 38 旅团的指挥官伊东武夫少将的指挥部也设立在小马山的西北部,因此该地的防御工事也和岐阜要塞一样,充满了大量的机枪掩体和迫击炮阵地。

二战:瓜岛争夺战(七十七)奔腾小马山之战 01

奔腾小马山的高地们。图中的 49 高地和未出现的 67 高地,是除了奔腾小马山本体外,另外两处被第 228 联队第三大队占领的地点,日方分别称为“狗山”和“猴山”。

美军由于身体力行地体验了被日本机枪碉堡压制的憋屈,因此对此地区的日军也格外重视。麦卡洛克上校领导的第 27 步兵团将动用两个营的兵力,对小马山进行进攻。由于 66 高地至海岸边的这条补给线路“Skyline Drive”的吞吐量有限,开战后,纯粹靠吉普、轻型卡车、人员来搬运物资是完全满足不了两个营同时进攻的需求的,医疗队伍运送伤员和补给运输的共同进行,只会让这条路出现更多意外,牵制更多兵力。因此,麦卡洛克上校决定,将两个营的兵力分散开来,分成两大作战区域分步进攻:

1)第 27 步兵团的一营,在克劳德·杰尼中校(Lt. Col. Claude E. Jurney)的指挥下,从 66 高地向取水处出发(也就是赖特中校被日军击毙、第 182 步兵团遭袭的地点),往小马山的“前腿”(57 高地)的背面发动进攻。陆战二团八营的 F 连和“美国师”的侦察中队将会提供侧翼的安全。但是,一营下辖的每个连必须得出 25 人去运送补给物资

2)第 27 步兵团的三营,在乔治·布什中校(Lt. Col. George E. Bush)的指挥下,从陆战二师占领的 55 高地向南进发,穿越小马山的“后腿”后,沿着身体躯干,向“头”(53 高地)进攻。三营的运气不错,有当地的土著侦察兵给他们搬东西,一共 75 人左右(因为三营出发的位置并没有和“赖特之路”接上,所以还得费点劲),同时麦卡洛克上校还从第 161 步兵团一营中抽调了人员,用于协同三营进攻,并固守小马山东南山脊的防线,确保南面的海马山可能派出的增援远离马坦尼考河的支流。

3)第 27 步兵团的二营,在赫伯特·米歇尔中校(Lt. Col. Herbert V. Mitchell)的指挥下,在 55 高地等待,做预备队。一旦麦克卢尔指挥的第 35 步兵团从奥斯登山南部侧袭遇到阻碍之时,第 161 步兵团的一营或是第 27 步兵团的二营将会主动进攻,帮助友军解围。

二、来势汹汹,投错炸弹

1943 年 1 月 10 日清晨,0550 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师级规模的炮兵火力支援(采用“同时弹着技术”Time on Target,TOT)拉开了序幕。第 25 步兵团的所有野战炮兵营(第八、第 64、第 89 和第 90 野战炮兵营)、陆战二师十团二营和“美国师”的第 221 野战炮兵营在

火力指挥中心(Fire Direction Center)的协同下,分批次对 66 高地以南至 57 高地间的日军阵地发起炮击。长达 30 分钟的炮击,消耗了美军接近 100 吨的各类炮弹,它们的发射总数接近 5700 枚。

为什么要用“同时弹着技术”来打击日军阵地呢?因为日军会因为美军炮火的袭击而在报警下,躲入事先建筑好的工事,而成功规避炮弹的杀伤。火力指挥中心存在的目的,就是在炮兵精确计算了射击距离和时间差的基础上进行协同,确保第一波炮弹能够同时着陆在目标防线上。美军除了使用“同时弹着技术”之外,还故意拉长了波次间的时间间隔,让日军误认为炮击结束,而从工事中跑出来,令他们在下一波炮弹到达之时,没有反应的时间。

三十分钟的炮击结束后,第 27 步兵团一营的部队顺利得从 66 高地出发,占领了取水处后,向 57 高地推进。本来河谷中的日本守军已经损失大半,无力抵抗。

30 分钟的炮击结束后,该是“仙人掌航空队”的表现时间了。当天,12 架 P-39“空中飞蛇”战斗机和 12 架 SBD“无畏者”俯冲轰炸机气势汹汹地飞临奔腾小马山上空。每架 P-39 装备至少一枚 500 磅航弹,而每架 SBD 则至少装备三枚 325 磅 Mk-17 深水炸弹,准备对日军阵地投放“烟花爆竹”。

然而,就是此时,出了岔子。

当天早上的炮击除了是为了打击日本人的防线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让航空兵辨别方位。美军当时命令航空兵部队,当炮兵点燃了 66 高地和 57 高地之间的阵地后,不要向这些冒烟的阵地的东面投弹(因为有自己人)。说实在的,因为空对地的支援需要速战速决,航空兵没有时间也不太可能通过快速判断“小马山”的外形来确定日军阵地的地点。他们只是使用航弹的威力,震慑日军的士气,或是(运气好的话)摧毁部分日军防线,或是给地面进攻的步兵部队给予心理安慰。因此,只要把航弹投到炮兵点燃的烟雾西面或是南面就可以了,然而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出现了意外。

当时驻守在 56 高地的“美国师”部队的阵地,不知是因为日军炮火的反击还是美军炮火的误击,竟然出现了弹药库爆炸的意外事故。虽然这起意外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却误导了美军航空兵。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二航空队(2nd Marine Air Wing)的部分航空兵以为 56 高地上引爆的烟雾是用来辨别方位的地标,于是就把炸弹投在了美军自己的头上。66 高地和 56 高地间一营的活动区域,以及 55 高地上的美军都遭到了自己人的航弹给养。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之前说好的心理安慰和震慑日军的目的哪儿去了?

二战:瓜岛争夺战(七十七)奔腾小马山之战 01

美军侦察机从 12000 英尺拍摄的侦察照片倒置版,小马山的形象能够更加鲜明的显现。该图最下端是克鲁兹点,白色虚线所框定的地区就是小马山。这类从 3500 米以上拍摄的侦察照片明显和空地支援的飞行员视角大相径庭,加上友军意外的爆炸,误导了陆战队航空兵。

二战:瓜岛争夺战(七十七)奔腾小马山之战 01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二航空队(2nd Marine Air Wing,2nd MAW)的徽标,其主要任务是为陆战二师的部队提供各类空地支援。二战中,该部队参加过在威克岛、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塞班岛、提尼安岛、关岛和冲绳的战事,最早在 1941 年 7 月服役,基地设在夏威夷,是陆战队资历较老的航空兵部队。

当然了,这么一投,本来陆战队和陆军之间微妙的“上下级关系”可以扯平了~

由于炮兵的给力支持,一营的推进一直非常顺利。当天早上 0735 时,杰尼中校指挥的一营 B 连率先离开 66 高地,向取水处进发。之后,B 连和陆战二师八团的 F 连一起保卫一营的侧翼,一营的 A 连打头阵,C、D 连紧跟其后。他们在上午 0830 时,与负责掩护他们左翼的“美国师”侦察中队在 56 高地和 66 高地之间的河谷区域碰头。1027 时,打头阵的 A 连顺利通过了马坦尼考支流,并在当天中午 1140 时,与其余一营的连一起抵达了 57 高地。他们认为,当天早上最难的不是如何对付日本人,而是爬坡。傍晚时分,驻守 57 高地的一营派出了巡逻队,与三营的部队接上了头。10 日当天的一营效率很高,当然这个效率大部分还是友军的炮兵所赐予他们的。

二战:瓜岛争夺战(七十七)奔腾小马山之战 01

此张照片是从奥斯登山西北区域的 42 高地向西拍摄的,远处能看见奔腾小马山、科肯布纳村和埃斯佩兰斯角。近处则是第 25 步兵师第 35 步兵团驻扎休息之处。

然而,三营的战事在那天就远没那么简单了。

1)Richard B. Frank 著,Guadalcanal: The Definitive Account of the Landmark Battle,Penguin Group 1990 年出版, ISBN 0-14-016561-4

2)Samuel B. Griffith 著,The Battle for Guadalcana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63 年出版,ISBN 0-252-06891-2

3)Frank O. Hough,Verle E. Ludwig,Henry I. Shaw 合著,Pearl Harbor to Guadalcanal,History of U.S. Marine Corps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第一卷,IBIBLIO 网站

4)John L. Zimmerman 著,"The Guadalcanal Campaign",Marines in World War II Historical Monograph 1949 年出版,IBIBLIO 网站

5)John Miller Jr. 著,Guadalcanal: The First Offensive,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95 年收录,CMH Pub 5-3

6)Stanley Coleman Jersey 著,Hell's Islands: The Untold Story of Guadalcanal.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8 年出版, ISBN 1-58544-616-5

7)Charles R. Anderson 著,Guadalcanal , The U.S. Army Campaigns of World War II, 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93 年收录,CMH Pub 72-8

8)Gordon L. Rottman 著,Japanese Army in World War II: The South Pacific and New Guinea, 1942–43. Osprey 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ISBN 1-84176-870-7

9)ameblo.jp 网站,西山少佐的战争日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