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天龙八部》里为什么要设立虚竹这个角色?感觉有点多余呢?

老师我凳子上有钉子


虚竹是《天龙八部》3位主线人物之一,是不可或缺。

与萧峰和段誉相比,虚竹是不具备主角的特征,就相貌而言,虚竹既无萧峰的高大威猛,更没有段誉的斯文俊秀,相反的,虚竹可以说是”丑陋“,又不善于辞令"每次说话时总喜欢说偈讲佛,从他的出场读者就可以看出他的善良又带点迂腐的个性。虚竹的遭遇不断的充满着矛盾,他放弃自幼以来所受的戒律、学习他不想学的武功、杀他不想杀的人、接受他不想接受的权力,就其他人而言可能是恩赐、是梦幻的奇遇,对虚竹来说,却是莫大的考验。然而他最后从考验中解脱了。

源于误打误撞破解了苏星河的珍珑棋局,成为逍遥派掌门无崖子的关门弟子,得了无崖子修炼了七十余年的内力,并成为逍遥派掌门。

后遇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欲害武功不在的童姥而挺身相救,被童姥施计所逼破荤戒并和西夏公主李清露破色戒。

西夏皇宫冰窖内,虚竹在天山童姥和李秋水拼斗时无意得到二者九成内力,童姥死后被传为灵鹫宫宫主,因解三十六洞洞主和七十二岛岛主生死符而使众人真心降服。后又和萧峰、段誉结拜兄弟。

少室山上先后斗败鸠摩智和丁春秋,挽回少林声誉,同时得知自身身世,却不料悲剧迭出,亲生父母先后归天。

得知萧峰被辽国皇帝关押后,与段誉等江湖豪杰共赴大辽救人,一行人从辽国直逃到雁门关下,却不料关下萧峰自毁以救国救民。






杨小白话


金庸在天龙八部的前言里说:这本小说是写8个人物的故事,书名取自佛经中的八部天龙,即八个天神。但作家写起来以后,就忘了原来的设计,金庸曾在多个场合说过这个问题。在新修版中,他做了一番调整,我们或可看出他的原初设计。以下仅属猜想,权当茶余饭后的佐料可也。

金庸小说可以当作志怪小说来读,因为人物都是身负异能的武功奇人,有的配着核弹,有的配着翅膀,有的配着钢板,有的开着车,有的配着万能胶,这些功能都由不同的武林绝学承载。所以用八部天龙来比喻这些武功高手也并不为过。

那么,这8个人物是谁呢?大家能看得出的就三个主角:段誉、萧峰、虚竹。其次是跟他们演对手戏的慕容复、游坦之,年龄、武功相当。

段延庆算第6个,本来金庸这部书就是打算写大理段家的事,但写起来以后,没HOLD住。接下来是逍遥派的四人:逍遥子、天山童姥、李秋水、丁春秋的爱恨纠缠的故事,根据戏份比重,童姥和丁春秋可以算作二怪。主要就是这8个。其余的人物则都是配给这8个人的,用来烘托、塑造主角的性格,推进情节的展开。

但是,段正淳也足可称得起一怪了,他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人物,戏份也足够多,在越南政坛上,他被政界人士在开会时引用来代指一类人,足见其影响力。

这8个主角是哪8个,金庸自己也没有点明,他回避了这个问题。而我认为,虚竹是临时加上去的,他的戏份本来都是为段誉设计的,只是如果加在段誉身上,段誉的戏份就过重,与萧峰的不成比例了。或者如果给了段誉后,他能像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或者倚天里的张无忌一样,做绝对的主角,把小说统领起来也可以。那萧峰的戏就与主体割裂了,因为叙述萧峰的时候段誉是消失的。于是可以想像,作者索性把设计给段誉的庞大戏分一分为二,再创造了一个虚竹出来,与萧峰一起三分天下。但是由于不在计划之内,所以虚竹的人物塑造没有独立出来,他没有个性,就像是段誉的翻版。而他的戏份,就是接着演绎段誉从一开始就卷入的逍遥派的情节。

为什么说虚竹跟段誉是一个人呢?理由如下:

虚竹的性格与段誉很像,都是婆妈软蛋型的,对女人没抵抗力也没辨别力的滥好人。只要面对的是女人,就分不清敌友了。虚竹背着童姥逃跑,命运与童姥绑在一起,得到童姥真传,但是当风情万种的李秋水要干掉童姥时他竟然作壁上观,两不帮衬,这无论如何也解释不过去。而段誉面对王夫人时,也是不知死活。

其次两人的武林背景一样,都是白丁。都靠人生开挂,而得到武林绝学。相比之下,乔峰一出场就是丐帮帮主、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威震武林。如果这三人最终成为结拜的三兄弟,那么完全可以给虚竹安排个类型,比如是半道出家,既不是成功人士,但也不是白丁。

最后,两人的经历太像,虚竹经历的就是接着段誉在无量山遇到逍遥派的神仙姐姐开始往下演绎,虚竹经历的是高潮部分。

从写法上,段誉是当作金庸的眼睛,去观察和经历这个光怪陆离的江湖的,即第一视角叙述。典型的场景比如:受邀去与逍遥子大徒弟下棋,远远看到慕容复等人背了手观棋,对当时场景的描述就是第一视角。在新修版中就更夸张了,在小说最后部分,段誉就像旅友一样,到处参观,通过他的眼睛告诉读者各个人物命运的最终安排。其实金庸直接交待就行了。

当虚竹也如此观察周围时,你会发现他的起心动念、思维模式、情感模式与段誉就像一个人。

所以我认为虚竹是一个临时加上去的角色,他的戏份本来是段誉的。而见一个爱一个,为爱不怕死的段正淳可以成为八怪之一。

于是这八部天龙是:段誉、萧峰、慕容复、游坦之、段延庆、天山童姥、丁春秋、段正淳。可惜没有扫地僧,虽然武功至尊,但是戏份太少了,只是作为一个符号存在。


小余带你看剧


相传,最初天龙里是没有虚竹的(真实性不知)大家可以找下那种帖子,就是谈虚竹的多余性。网上也有很多评价觉得,在天龙里,虚竹这个角色有点多余。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注意,虚竹22岁才开始练武,24岁跟随师父下山,最后被星宿派给抓走。期初看这一人物设定,感觉虚竹就是路人甲,但是随后打发展就如同开挂一般。全书中的虚竹给人的感觉就是,身不由己,他越是怕什么就来什么。放佛命运的枷锁不给虚竹任何选择的机会。反观乔峰和段誉,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三个人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是最后为什么,他们成了铁人三角呢!

我觉得作者不会无缘无故的设定一个角色的。不可能让段誉一个人开挂吧!毕竟逍遥子和段誉的性格神似,如果段誉继承了逍遥子,那不是没搞头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得有一个角色来分担一下。这个角色不能太耀眼,然后虚竹莫名其妙的被安排,开启了开挂的人生。

不难看出,作为一个资质平庸的小和尚,没人什么人生报复,理想就是好好的当和尚,最后的逆袭,给人感觉好像刚刚好。虚竹这个角色,太过于平庸,也许正是这种平庸才能与段誉乔峰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多余的却又刚刚好。


一忆一


相传,金庸开始定稿的时候,天龙里只有乔峰与段誉两个大主角,是没有虚竹的。我们现在看到虚竹的经历原本打算给段誉的,但是后来金庸在中途的时候他偏偏就加入了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角色,我猜,他自己也认为如果真的把些开挂的情节安在段誉身上,那么段誉真的算的上是“挂王之王了”,且不说之前他在山洞中的“奇遇”令他得到逍遥派的绝学,几天之内学会凌波微步,短短的时间内吸了十几年的内力,光是开头,已经让他成为闪亮地存在,再让他把余下的挂拿完,基本上这本书就成了《段誉开挂传》也,反看对面家的乔峰真是悲凉得不得了。


不过,以上都只是我猜想中的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我想金庸之所以加入这么一个角色,主要是为了平衡,使这本书更符合他理想的主旨。乔峰的刚猛,段誉的阴柔,在这本书里形成了很明显的对比。而虚竹更像是一个真正的“人”。他糅合了乔峰和段誉的特点,起到了一个阴阳兼济的作用。


论家世,虚竹不如段誉显赫高贵,论相貌,他也不如段誉秀美精致,论武功吧,他也不如乔峰般那么高(刚刚开始出场他的武功可以说是最底层的那种),论原则,也不如乔峰那样一往无前,我想如果乔峰那样性格的人被套在虚竹上,被逼破戒,乔峰要么把敌杀了,要么自己自杀,绝不会哭哭啼啼地,半推半就地破了一次又一次戒。


恰好虚竹这种“平庸”给他带来了相对乔段而言最为圆满的结局。起码事业有成,有自己的小家庭,虽说父母之死是个遗憾,但是最终还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而梦姑虽说是破戒而得,却也是自己心爱之人。

所以,金庸也是为了能综合整部小说创造了这么一个角色。


绝版花絮


一部最特殊的作品——《天龙八部》。为什么说《天龙八部》特殊,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天龙八部》的主角、线索,相比金庸先生其它14部作品,更为复杂,而且架构也更为磅礴,一部《天龙八部》可抵得上《射雕三部曲》;第二,《天龙八部》对“侠”的领悟,完全超越了金庸之前的所有作品,金庸笔下的“侠”之前的最高境界,当属郭靖郭大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境界,但是《天龙八部》的境界,似乎又超过了“为国为民”;第三,当是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倾注了佛家的思想,可以说,《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想从佛家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或者阐述佛家的处世观吧。

《天龙八部》篇幅宏大,但是,如果要严格来说的话,这部作品更应该是一部悲剧。为什么这样说?一如上文所言,金庸先生从开篇就对《天龙八部》的书名进行了阐述,按照佛家所讲“八部天龙”虽然不是人类,但是八部天龙象征的是“人性”,更是有情众生的代表。换言之,金庸先生用“天龙八部”为书名,实际上是在告诉读者,这部作品中的每一个人,都逃避不了“众生皆苦,有情皆孽”的宿命。也就是说,金庸先生想通过这部小说,把众生的“苦”展示给读者,同时还有从正反两面来告诉大家,到底要怎样才能摆脱这种“苦”。如果摆脱不了,会怎样?倘若摆脱了,又会怎样?这才是《天龙八部》的本意所在。

《天龙八部》中受苦的人很多,就连萧峰和段誉都无法逃避。萧峰可以说是,从开始苦到了结束!萧峰的身世原本就很复杂,他是契丹人,却因为慕容博的一场阴谋,导致萧峰家破人亡,从此寄养在一户农人的家中。但是,功成名就后的萧峰,却遇到了康敏这个蛇蝎美人,最后身世被揭穿,自己也被赶出了丐帮。从此,萧峰开始执着于自己的身世。因为这个缘故,萧峰吃了不少苦头,不仅和整个中原武林为敌,最后还导致最爱的阿朱惨死。再到最后,萧峰也没有放下心中的执着,他还是纠结于自己的身世,到底应该站在大辽一边,还是站在大宋一边,他无法做到解脱,最后自尽了,悲剧落幕。

而段誉亦是如此,段誉虽然性格率性,天真烂漫,但是他心中也有属于自己的执念,这个执念就是琅嬛福地中的“神仙姐姐”。因为他一直在想着“神仙姐姐”,所以就把王语嫣武当成了她,从此深陷其中,不论遭遇多大的冷嘲热讽,付出多大的牺牲,段誉竟然都如痴如醉。到了新修版,金庸甚至直接让王语嫣离开了段誉。从萧峰和段誉身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萧峰和段誉的苦,都是因为心中有执念,放不下,所以才导致的。而这种苦,在《天龙八部》中比比皆是,四大恶人如此、萧远山、慕容博、慕容复和鸠摩智,尽皆如此。但是,整个《天龙八部》却只有一个人例外,而这个人就是虚竹。

虚竹可以说是整部《天龙八部》,唯一完美落幕的人!他得到了事业、得到了武功,更让人羡慕的是,相比萧峰和段誉,他得到了自己最完美的爱情。为什么只有他能得到?侃到这里,答案应该很清楚了,其实只有一句话、五个字,就是“放下即自在”。而这五个字,也恰恰是整部《天龙八部》的主题思想。虚竹对武功,他不执著,后来他得到了;虚竹对掌门、宫主,他不执着,后来他也得到了;虚竹在西夏招聘驸马的时候,他找到了梦姑,从此放下了所有的执着,最后他也成为了《天龙八部》唯一完美落幕的人。


风之子影视城


大家好,我是(文博人西诺)我从小就喜欢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后来我学的文化专业,目前我现在在云南博物馆担任博物馆馆员,每天为大家介绍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提交大家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我也是这个领域的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让我用专业的角度回答下笔友的这个问题:

金庸小说可以当作志怪小说来读,因为人物都是身负异能的武功奇人,有的配着核弹,有的配着翅膀,有的配着钢板,有的开着车,有的配着万能胶,这些功能都由不同的武林绝学承载。所以用八部天龙来比喻这些武功高手也并不为过。

那么,这8个人物是谁呢?大家能看得出的就三个主角:段誉、萧峰、虚竹。其次是跟他们演对手戏的慕容复、游坦之,年龄、武功相当。

段延庆算第6个,本来金庸这部书就是打算写大理段家的事,但写起来以后,没HOLD住。接下来是逍遥派的四人:逍遥子、天山童姥、李秋水、丁春秋的爱恨纠缠的故事,根据戏份比重,童姥和丁春秋可以算作二怪。主要就是这8个。其余的人物则都是配给这8个人的,用来烘托、塑造主角的性格,推进情节的展开。

但是,段正淳也足可称得起一怪了,他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人物,戏份也足够多,在越南政坛上,他被政界人士在开会时引用来代指一类人,足见其影响力。


文博人西诺


大家好,很高兴来解答这个问题。

天龙八部里为什么要设立虚竹这个角色呢?

天龙里只有乔峰与段誉两个大主角,是没有虚竹的。我们现在看到虚竹的经历原本打算给段誉的,但是后来金庸在中途的时候他偏偏就加入了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角色,我猜,他自己也认为如果真的把些开挂的情节安在段誉身上,那么段誉真的算的上是“挂王之王了”且不说之前他在山洞中的“奇遇”令他得到逍遥派的绝学,几天之内学会凌波微步,短短的时间内吸了十几年的内力,光是开头,已经让他成为闪亮地存在,再让他把余下的挂拿完,基本上这本书就成了《段誉开挂传》也,反看对面家的乔峰真是悲凉得不得了。

我想金庸之所以加入这么一个角色,主要是为了平衡,使这部电视剧更符合他理想的主旨。乔峰的刚猛,段誉的阴柔,在这部电视剧里形成了很明显的对比。而虚竹更像是一个真正的“人”。他糅合了乔峰和段誉的特点,起到了一个阴阳兼济的作用。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你们觉得呢?




一楠影视


从《天龙八部》的创作实践当中看,查老本只想写“北宋年间大理国的故事”,没想到自己笔下一滑,写大了……因此从一男主变为三男主,叙事范畴愈大,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样子的《天龙八部》。如果这样说,何止虚竹,萧峰都可有可无,《天龙八部》本可以就只是一部十个章节近乎《鸳鸯刀》的中长篇小说而已嘛。

然而,从创作者的意愿和设计(仅以三联本为例)上看,虚竹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天龙八部》的主旨在于“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八字。

譬如段正淳,爱情是毫无道理的,他天生多情而爱上太多人,难道他全然可控制自己的感情的吗?他贵为亲王,多享服侍难道不自然?何况他从没强迫于任何一名女性呀!但刀白凤不认可,而刀白凤也不无道理,我从一而终凭什么你却可三心二意?

于是菩提树下,乞儿邋遢,观音长发,段王爷的镇南王冠之上,平白多了一顶帽子;且一生所爱,不仅始终不能群美与同,非得天南海北四处奔走以求一夕相聚,更是死前眼睁睁看着她们一个个在自己面前死于非命,个中滋味,委实难描。

冤不冤,孽不孽?

三名男主角,除了承担主要剧情的线索人物,带着读者历经各种奇险秘境之外,也同样承担着凸显主旨思想的作用。

先从萧峰开始:萧峰是大侠这种人物类型所达巅峰的一个形象——武功精强,性格粗豪,处事沉着,恩怨分明,尤重然诺,仁义诚厚;结果呢?丐帮帮主的事业,因为他无法掌握的身世,被终结了,塞上牛羊的爱情,因为他无从知晓的命运,被毁灭了,直到最后护辽保宋的仁心,因为他不可两全的时代,被粉碎了。

萧峰的悲剧,是最为明显的——所求已知,且不可得——也因此他的毁灭成为了整个剧本最后的、也是最强的颤音。

再看段誉,他的悲剧是比较隐晦的。

段誉则是另一种人物的极高浓缩——文雅锦公子,开场即各种宝二爷作派,甚至犹有过之,即他是真正的王孙公子,还有一份富贵闲人宝二爷不具备的权力感——开场时他分明有一阳指这样的顶级武藏,却不屑一顾;分明有极高的权力,却避之不及;分明是清贵公子,却自甘轻贱。

结果怎么样呢?不想学武,天下绝顶,不想掌权,无奈登基,不想承担,不容退缩。

可最冤处还不在此,在于他自以为深爱王语嫣,其实所爱者无非那尊毫无生气的无量玉像,那才是他的“神仙姐姐”,但他到最后也对此一无所知,而是自以为快乐地携美而终——可想见,他与王语嫣所共度的下半生中,必然有无数次午夜梦回,总有多少不甘与缺憾,却又不知由何而来、如何排遣,只得自行嗟叹,抚膺太息。

段誉的悲剧,就不那么明显了——所求未知,而不可得。

从逻辑上看,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没错,那就是所求已知,但大多数人不知情,或不认可,且最终不可得。

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正是虚竹。

虚竹作为一个孤儿,想得到亲情,想找到父母;找到了,一时片刻,死在眼前。

虚竹作为一个自幼接受佛家信仰的人,想终身事佛;少林内力全废,戒律全破,信仰崩塌。

虚竹作为一个持守戒律的僧人,二十余年竭力自守;被童姥、阿紫戏耍,最后无可自拔地投入西夏公主的冰窖拥吻。

虚竹作为一个与人为善的胆怯小僧,想避事少灾,想少伤人命;武功顶尖,西夏驸马,灵鹫宫主,邪魔领袖。

他还没处发泄,无可抱怨,譬如被人艳羡妻子美丽的深柜“同志”,又譬如一个富二代跟你说,“我每天从五百平米的床上醒来,面对二十个花枝招展的女仆,推开身上百元美钞连缀成的被子,只觉着极端厌烦。”

你不会说“你真可怜”,你只会说“你个天秀,给我滚开”。

——这就是虚竹的苦痛,他的追求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恰恰是相反的,而形成这种追求的根源,是他自幼接受的佛家教育,这又是因为他是少林高僧的私生子,只能被叶二娘一人带大,才给了萧远山抢走孩子的可乘之机;而萧远山又何辜,他不过想要报仇而已;玄慈也不过是被慕容博欺瞒;慕容博也无法跳脱出南燕王室历代的复国旧梦;更进一步,或许玄慈年少时也是逼于无奈才剃发修行的,或者原本立下宏愿修行,却不想遇到叶二娘这一生真爱、命里魔星,无可拒绝,终至修行一朝全破……每个人的行为与选择,都是合理且唯一可行的,我们都可以理解,但偏偏最终产生了极其不幸、极其悲凉的结果——这些苦痛丝笼缕罩,终究归集在虚竹一人身上。

就此,最为典型的三种“求不得”模型就都在三位主角身上展露得淋漓尽致,《天龙八部》由是完满。

而这样的一个虚竹,这样一个没有亮眼才华、样貌丑陋、资质庸平、胆怯怕事、只想过着自己意趣不同的平凡日子的虚竹,可以是我们每一个平凡人。




省时观影


三名男主角,除了承担主要剧情的线索人物,带着读者历经各种奇险秘境之外,也同样承担着凸显主旨思想的作用。

先从萧峰开始:萧峰是大侠这种人物类型所达巅峰的一个形象——武功精强,性格粗豪,处事沉着,恩怨分明,尤重然诺,仁义诚厚;结果呢?丐帮帮主的事业,因为他无法掌握的身世,被终结了,塞上牛羊的爱情,因为他无从知晓的命运,被毁灭了,直到最后护辽保宋的仁心,因为他不可两全的时代,被粉碎了。

萧峰的悲剧,是最为明显的——所求已知,且不可得——也因此他的毁灭成为了整个剧本最后的、也是最强的颤音。

再看段誉,他的悲剧是比较隐晦的。

段誉则是另一种人物的极高浓缩——文雅锦公子,开场即各种宝二爷作派,甚至犹有过之,即他是真正的王孙公子,还有一份富贵闲人宝二爷不具备的权力感——开场时他分明有一阳指这样的顶级武藏,却不屑一顾;分明有极高的权力,却避之不及;分明是清贵公子,却自甘轻贱。

结果怎么样呢?不想学武,天下绝顶,不想掌权,无奈登基,不想承担,不容退缩。

可最冤处还不在此,在于他自以为深爱王语嫣,其实所爱者无非那尊毫无生气的无量玉像,那才是他的“神仙姐姐”,但他到最后也对此一无所知,而是自以为快乐地携美而终——可想见,他与王语嫣所共度的下半生中,必然有无数次午夜梦回,总有多少不甘与缺憾,却又不知由何而来、如何排遣,只得自行嗟叹,抚膺太息。

段誉的悲剧,就不那么明显了——所求未知,而不可得。

从逻辑上看,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没错,那就是所求已知,但大多数人不知情,或不认可,且最终不可得。

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正是虚竹。

虚竹作为一个孤儿,想得到亲情,想找到父母;找到了,一时片刻,死在眼前。

虚竹作为一个自幼接受佛家信仰的人,想终身事佛;少林内力全废,戒律全破,信仰崩塌。

虚竹作为一个持守戒律的僧人,二十余年竭力自守;被童姥、阿紫戏耍,最后无可自拔地投入西夏公主的冰窖拥吻。

虚竹作为一个与人为善的胆怯小僧,想避事少灾,想少伤人命;武功顶尖,西夏驸马,灵鹫宫主,邪魔领袖。

他还没处发泄,无可抱怨,譬如被人艳羡妻子美丽的深柜“同志”,又譬如一个富二代跟你说,“我每天从五百平米的床上醒来,面对二十个花枝招展的女仆,推开身上百元美钞连缀成的被子,只觉着极端厌烦。”

你不会说“你真可怜”,你只会说“你个天秀,给我滚开”。

——这就是虚竹的苦痛,他的追求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恰恰是相反的,而形成这种追求的根源,是他自幼接受的佛家教育,这又是因为他是少林高僧的私生子,只能被叶二娘一人带大,才给了萧远山抢走孩子的可乘之机;而萧远山又何辜,他不过想要报仇而已;玄慈也不过是被慕容博欺瞒;慕容博也无法跳脱出南燕王室历代的复国旧梦;更进一步,或许玄慈年少时也是逼于无奈才剃发修行的,或者原本立下宏愿修行,却不想遇到叶二娘这一生真爱、命里魔星,无可拒绝,终至修行一朝全破……每个人的行为与选择,都是合理且唯一可行的,我们都可以理解,但偏偏最终产生了极其不幸、极其悲凉的结果——这些苦痛丝笼缕罩,终究归集在虚竹一人身上。

就此,最为典型的三种“求不得”模型就都在三位主角身上展露得淋漓尽致,《天龙八部》由是完满。

而这样的一个虚竹,这样一个没有亮眼才华、样貌丑陋、资质庸平、胆怯怕事、只想过着自己意趣不同的平凡日子的虚竹,可以是我们每一个平凡人。


来自丐帮的佑佑


“《天龙八部》中人物离奇,情节的合理性让位于意境和寓意,无不有过人之处,有帝王公卿,有江湖豪客,有长生的术士,有俊雅的少年,有神仙天人般的美女,有匪夷所思的武功,有阴谋,有复仇,有陷害,有误会……天龙八部,人与非人,同聆佛法,从南海到北国,从姑苏到天山,果然是北冥有鲲,化而为鸟,横绝四海。这么恢宏超常的众生,结篇却是发了疯的慕容复在坟园沉浸于帝王的幻想,一群小儿嬉笑着扮演臣民换糖吃。一个明白不过的寓言:红颜白骨,才能、功业、野心、爱恨如露如电,梦幻泡影。在这个寓言之下,那前面五大卷的热闹同归于一个幻影,悲天悯人,《天龙八部》里奇异的缘法,未必是颠覆英雄主义,但至少有着深刻的悲伤和疑问,亦正是这悲伤和疑问,成全了英雄之所以为英雄。

要在《天龙八部》里找一个和萧峰最对映的角色,莫过于虚竹,倒并非和萧峰齐名的慕容复。若以八部神怪比喻天龙中的诸位高手,虚竹和萧峰无疑属于不同的物类,他们的根源相似,命运迥异,同为纵横天下的极顶高手,一死一生,却并不意味着价值的相互否定,却呈现天理大道的多态和无常,这便是《天龙八部》书中开阔无尽的世态。

  虚竹和萧峰相同的,是同样面临着身份沦丧的难题:从恭谨持戒的小和尚,被命运的奇遇逼迫,不能容身于自幼安身立命的少林寺。虚竹和尚身份的丧失,与萧峰汉人身份的丧失一样令其人惶然。萧峰的真正出身是血统上的原罪,虚竹的真正身份是道德上的原罪。然而虚竹并不因此而受谴,他只为父母悲伤。他对江湖或者说社会,并无萧峰那样超人般的自觉负担,因此他身具大能,也只做一些拔除生死符之类的善事,并不能当正义的权威。他从小受的佛教出世解脱思想,使他牢记‘众生无我,苦乐随缘’。萧峰是天才和英雄,禁欲主义者,抗争宿命的不祥;虚竹却因为他的平凡和驯顺,对宿命的得失随缘,自然地生存了下去,而且助他最终“随缘”宿命的,是他对情欲的不可抵制。

  虚竹和萧峰相反的是,他资质平庸,于武学之道也不太热衷,驯顺善良,很难看出他父亲的领袖气质和母亲的偏激性情在他身上的影子。如果中原武林能预计到他将会掌握横绝天下的武功,恐怕虚竹也会象萧峰一样受到道德上的严格训诲,操守和义务的严格教育,那么他就不太可能坦白面对人之初的欲望。虚竹的破戒,无非是破除执着,虽然逍遥派似乎是道家门风,但助虚竹完成少林和逍遥间身份转换的,却依然是他自幼的佛教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