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前線動態」庚子英雄:小湯山老搭檔17年後再度攜手戰“疫”

「前線動態」庚子英雄:小湯山老搭檔17年後再度攜手戰“疫”

楊振峰:戰鬥還未結束,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一定要繼續嚴防死守,堅持到最後,打贏這場防疫狙擊戰。相信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勝利一定屬於我們!王海琴:希望疫情早點結束,我的姑娘們可以早點回家和家人團聚,大家都能早日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鮮的空氣。至於我自己,疫情結束後,只想毫無負擔地、美美地睡上一覺。


大年廿九下午,當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召集開會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1個小時內召集到位的60多位醫護人員齊刷刷到場。64歲的呼吸與危重症科退休返聘老教授楊振峰在列,17年前和他一起率隊奮戰在北京小湯山堅守到最後的護士長王海琴也在列。兩人相視會心一笑,這對“黃金搭檔”又要出山了,這是17年後的“第二次握手”。“看到楊主任,我這顆心馬上就定下來了。”“看到王海琴,我知道這次我們一定沒問題。”兩人在奮戰35個日夜後的這天下午,一起接受記者採訪時,言語依然十分“合拍”。


庚子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楊振峰在呼吸科收到了醫院重組發熱門診,全院召集支援者抗擊疫情的召喚,二話不說提筆簽字,請纓出戰,擔任珠江醫院發熱門診專家組組長,王海琴任發熱門診護士長。有了兩位老將坐鎮,年輕的隊伍士氣如虹,1個通宵之下,就完成發熱門診和隔離病區的擴建。而就在那天晚上,珠江醫院也成功攔截了兩位後來的海珠區確診病例。


「前線動態」庚子英雄:小湯山老搭檔17年後再度攜手戰“疫”

珠江醫院發熱門診主任揚振峰護士長王海琴。

疫戰打響
老將拍檔出戰創下“兩個一”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醫院發熱門診堪稱防控第一道關卡,需要首當其衝對大量湧進門診的發熱患者進行嚴格篩查和鑑別診斷,放過任何一例後果都不堪設想。


海珠區登記在冊的湖北籍來穗人員約19.2萬人,居全市各區首位。珠江醫院作為海珠區主要的大型三甲醫院之一,地處工業大道,與大量湖北籍來穗人員聚集的中大布藝市場、天雄布市等區域,直線距離也不過三五公里。防控形勢嚴峻,壓力不小。


1月23日下午,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發出了全院招募志願員工,組成發熱門診臨時“特戰隊”的通知。楊振峰接到通知的時候,正在科室和同事在一起。雖然已經退休,但他仍然返聘在科室,堅持每週開診一次,常年都會出現在辦公室。“呼吸科必須是主力。而我是黨員,又有支援小湯山的經驗。沒什麼好說的,我和在場的同事都在召集通知上簽名了。”小湯山老將楊振峰出山主持醫院發熱門診的消息很快在院內傳開,受到鼓舞,各科室的年輕醫護、中生代干將都紛紛報名。1個小時內,珠江醫院緊急抽調了來自20多個科室、處室的60多名醫務人員完成組隊,集結待命。“當時大家看到楊主任和王護長都在,整個氣氛都上來了。大家都覺得特別有信心。他們就是我們的主心骨。”一位志願加入的血液科護士說。


隨後就是緊急部署工作,擴建發熱門診、安排隔離區、人員24小時全天候輪流值守。


和其他定點收治醫院不同的時,此前珠江醫院並沒有專門的傳染病科室,感染科和發熱門診都沒有隔離病房和隔離留觀區域。按照防控要求,擴建新的發熱門診,將原急診科兩層場地進行改建,併入獨立運作的新發熱門診與隔離病區,這項工作必須在第二天中午前完成,正式啟用。和收治確診病人的隔離病房不同,疑似患者的隔離留觀區,必須嚴格單人獨立病房;整個區域的清潔區、緩衝區、汙染區必須有合理佈局,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有差錯……


方案一出,臨危受命的王海琴護長馬上帶領同事們行動起來,十幾個部門密切配合。場地圍閉,創建消毒沖涼間、隔離病房,安裝通氣設備、空調、網絡,張貼標識指引……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全速推進。經過了一個通宵不眠不休的工作,擴建好的發熱門診在24日清晨提前投入了使用。


「前線動態」庚子英雄:小湯山老搭檔17年後再度攜手戰“疫”


快速響應
攔截兩名最早確診患者


實際上,發熱門診擴建的提前投用,和23日晚上的一起緊急突發情況有很大關係。當晚,王海琴忙著帶人佈置擴建,楊振峰忙著和專家組其他同事一起制定規範診療流程和完善緊急預案的時候,一位前來就診的老人與陪同的三位家屬引起了值班醫護的高度警惕。


這家人是一家三口從武漢出發,接上一對老父母經湖南來廣東自駕旅遊的。當時老太太出現低熱、咳嗽,陪同就診的老爺子在醫生為其量體溫時又發現低熱。接診後,醫院立即啟動緊急預案,呼吸與危重症科、ICU專家緊急會診,認為兩位老人雖然不完全符合診斷標準,但症狀表現仍高度懷疑,建議在院隔離留觀。患者和家屬當即不肯接受隔離,而病區原有隔離病房容量有限,新增隔離病房還在建設中。


面對困難,醫院疫情防控辦公室協調增派人手,連夜趕工搶建;楊振峰麾下醫生立即組織患者拍胸片、取咽拭子、凌晨2點多連夜送檢標本;王海琴也帶著手下的護士反覆苦勸患者及家屬配合留院隔離觀察。當晚,工作人員有限把能夠使用的隔離區域佈置好,兩位老人家最終也接受了隔離觀察的建議。


後來事實證明,兩位疑似患者果然最終確診並被轉送定點醫院,這也是海珠區最早一批確診病例中的兩例。“幸好當班醫生工作足夠細緻,成功攔截,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楊振峰和王海琴說。


連軸轉三十多天
換來井然防控秩序


“現在已經好很多了,疫情防控形勢向好,診療流程理順,發熱門診的人流量也從最多一天90多降到平均四五十人,我和同事們相對都沒那麼累了。”王海琴說。


記者瞭解到,王海琴從1月23日至今都和發熱門診的姑娘們一起住在醫院附近的酒店,沒有一天回家休息過。一開始帶著全院各科室抽調過來的隊伍,很多年輕人都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大陣仗”,很多人根本沒有接觸過防護服,沒經驗、心裡沒底。王海琴手把手一樣樣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講,有的人緊張、擔憂,她穿上防護服,跟著他們一起進隔離區,走過一遍遍工作流程。每天還要接上百來個協調電話,每個人有任何問題都要“找護長”。從清晨6點多回到醫院,她要一直忙到夜裡十一二點。有哪一天回酒店早了,還要組織姑娘們抽空集體做做操鍛鍊身體,互相打氣……


而64歲的楊振峰同樣十分繁忙。每天都要在電腦前面瀏覽所有病人的病歷、檢查結果,梳理門診醫生的處理是否規範;接受醫生的請教、諮詢。就在記者採訪的短短半小時內,他也接了將近十個電話……“工作強度是大,比以前每週只出診一次不可同日而語,深夜都經常會有電話打過來詢問各種處理。一開始確實很難睡上一個好覺。體力還吃得消,倒是腦力幾乎二十四小時運轉,需要適應一番”楊振峰說。


「前線動態」庚子英雄:小湯山老搭檔17年後再度攜手戰“疫”

17年前這對老搭檔在北京小湯山抗擊非典留下的珍貴合影。


一醫一護,一位內斂沉穩,一位爽快利落,兩位小湯山老將、老黨員,在17年後再次共同戰鬥在疫情防控的一線,牢牢卡住了篩查的第一關。換來了井然秩序和好局面。而戰鬥中的友誼也十分深厚,他們都互相認為,“對方更累一點”,每次進入隔離區,也是根據防護原則,提醒對方“儘快完成任務,速速離開”。


“希望我們能像17年前一樣,帶著每一位同事全身而退,順利打贏這場硬戰。希望疫情早日解除,大家都能回到正常的生活中,自由地呼吸新鮮的空氣。”


這是所有人的信念和希望。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潔瑩、黎旭陽 通訊員 伍曉丹
廣州日報全媒體 視頻編輯:溫翔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