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情書》:信與信之間,傳遞的是對已經逝去的人長久的懷念

《情書》是根據日本作家巖井俊二的小說《情書》改編而成

,這部電影由中山美穗、豐川悅司、柏原崇主演,於1995年3月25日在日本上映,作為講述愛情的經典電影,這部影片一經上映就獲得了蒙特利爾國際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獎等諸多獎項,整個影片的敘事風格符合日本電影一貫的溫柔平靜,但平靜下所掩蓋的,是怎麼也控制不住的思念與情感。

《情書》:信與信之間,傳遞的是對已經逝去的人長久的懷念

影片從藤井樹(男)去世後的三週年紀念日開始講起那天的神戶下著大雪,因著對逝者的思念,渡邊博子給男主轉學前的地址寫了一封寄往天國的信卻收到了回信,信與信的來往間,一段溫柔沉靜又不為人知的感情故事徐徐展開,那些看似平淡的書信裡,承載的是對已逝之人拂不去的思念。

故事平淡的外表下,卻是多種不平淡情感的雜糅,這也是巖井俊二對《情書》的理解,這種最深的情感和最難過的無奈感動了無數觀眾,也讓這部影片歷久彌新。本文我將以電影的拍攝風格、影片故事內容與情感表達、悲劇的美以及本片的現實意義四方面來解讀這部電影在觀眾看來是經典的原因。

01、影片看似平淡的拍攝風格其實是導演對極簡色彩搭配與回憶敘事方法的靈活運用,兩種手法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給了平淡故事不平淡的情感輸出

談及日本電影的拍攝風格,大多數人都覺得平淡而美好,許多日本電影都是在平淡中講述故事和道理。作為日本電影屆的代表性導演,巖井俊二的風格也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鏡頭下的故事也趨於平淡。

可明明是平淡的故事,偏偏卻讓人心神往之,巖井俊二到底從何來的這種魔力,接下來我將從兩個方面詳細闡述。

第一:以極簡的色彩搭配,拍出極平淡的美感。這既是對主人公溫柔外表下內心洶湧情感的反襯,又給影片帶來了強烈的悲傷感和現實性

影片中的中山美穗一人分飾兩角,分別是男主的前未婚妻渡邊博子與男主的高中同名同學藤井樹(女),這兩個角色都是性格溫柔的角色,影片中也大量的用毛制暗色或純色衣物來表現角色平淡溫柔的美感,讓我們下意識的就想到,這是一個溫柔的人。

在人的固有看法裡,溫柔的人大多數時候都會對別人的意見保持順從,女主人公渡邊博子也不例外,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懷念男主的問題上卻擁有絕不妥協的倔強——即使面對身邊人的反對也要堅持表達自己對已逝男主的懷念。導演用平淡色彩來反襯博子平靜外表下的倔強性格與洶湧情感,既使影片情感有了層次,又突出了女主人公感情的彌足珍貴。

《情書》:信與信之間,傳遞的是對已經逝去的人長久的懷念

在景物色彩上巖井俊二也沒有脫離平淡的風格,男主死後的故事以一場漫長的大雪作為背景,因此,影片幾乎每個室外的場景都擁有大片的雪色留白,給影片一種簡筆畫和水墨畫的美感,也給故事也染上了一層悲傷,在這樣場景裡的這個故事也擁有了悲傷的底色。

但在講到藤井樹(女)回憶男主的高中時代時,巖井俊二又大量的採用了昏黃的陽光,青綠的樹葉,湛藍的天空,夜晚的燈光等大面積的青春明亮又帶著昏黃記憶感的色調,一面展現了初戀平淡隱約情愫的美感,一面又一直讓人惋惜:如此美好的情感,如此溫柔的人,可惜早已逝去

這種極簡的色彩搭配既體現了影片平淡的風格,又從色彩層面突出了人物的溫柔性格和故事的平凡,反襯了渡邊博子隱忍和蓬勃而出的情感,同時加強了影片的現實性,喚起了觀眾內心對於影片不平淡情感的認同,給觀眾以真實的觀影感受,讓觀眾看後意猶未盡。

第二:回憶的敘事方法,將觀眾不斷地置於回憶與現實中,進一步加深了故事浪漫感情與無奈現實的碰撞,給影片以更徹底的情感表達

本片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回憶部分,這部分故事從藤井樹(女)的回憶開始講起,講述了一個渡邊博子認知以外的藤井樹(男),也在不經意間扯出了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喜歡下,隔著時間長河的驚喜與用心。

《情書》:信與信之間,傳遞的是對已經逝去的人長久的懷念

這種被深深掩埋又極度美好的情感讓觀眾聯想到自身的過去,聯想到那些年的初戀不就是這樣的嗎?隔了很久以後,物是人非,你突然從某一個地方找到某一個東西,然後細細回憶那些年的過往,恍然大悟,原來他曾那樣喜歡我。

可下一秒,影片又將你拽回現實裡,告訴你,那些愛戀早已過去,時間倏忽前行,美好已隨風散去,想留的留不住,想擁有的也擁有不了,留下的只有無盡的唏噓與感嘆。

這不僅僅是影片裡的現實與回憶交織,更是影片外觀眾的現實與回憶交織,是又一個層面的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激烈相撞的情感體現,導演運用回憶的敘事方式既給了影片所含情感更深層次的展現,又讓觀眾有了同理心,同時表達了影片主旨:有些東西在失去後再回憶,除了唏噓,就只剩下遺憾了。

在巖井俊二的鏡頭下,平淡的風格與回憶的敘事方法襯托了平靜的生活下人們對於逝去的美好看似遺忘卻又放不下的複雜情感,又通過男主出現在回憶與現實裡的不同境況,不斷更強烈的表達主人公內心從淺到深的情感,不僅給了影片更深層次的情感表達,還讓平淡故事擁有了讓人心神往之的魔力。

02、影片出色的故事內容給了影片多種情感的表達,既豐富了故事情感的內涵,也讓影片和觀眾有了更多的情感交織點

影片情感的高度展現,除了平淡拍攝風格與回憶敘事方法相輔相成的優秀配合外,還與影片出色的故事內容與多種多樣的情感表達有關。

影片分為兩個故事,一部分是渡邊博子對前未婚夫長久的懷念,一部分是藤井樹(女)對高中同學的回憶,兩個故事相互交錯,以渡邊博子與藤井樹(女)的書信來往作為線索,不斷髮展,不斷勾起人的深思。

而因為兩個故事的交錯,也就使兩種情感呼籲而出。一個是對已經去世的人的無限懷念,一個是高中時期的對喜歡的人的朦朧情感,以下,我將一一進行分析。

第一:對已經去世的人的無限懷念

影片從男主的追悼會展開,明明男主才離開了2(也有資料顯示3年)年,可人們好像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連男主的父親都能和來參加追悼會的朋友喝成一片,好像所有人都開始遺忘那個璀璨的生命。

《情書》:信與信之間,傳遞的是對已經逝去的人長久的懷念

這個疑問在藤井樹(女)這裡也同樣存在,藤井樹(女)的父親死於一場重感冒引發的肺炎,可是在她的姑父和她的母親無意間又提起她的父親時,她的姑父已經連她父親的死因都忘的一乾二淨,藤井樹(女)的母親感嘆道:人若是死了,就容易被別人遺忘。

這也是現實生活中觀眾會擁有的疑問,人死了真的會被遺忘嗎?應該會被遺忘嗎?巖井俊二用細膩的手法,一點一點在影片中給出了我們回答。

在男主的家裡,渡邊博子還是會因為男主的初戀與自己長相相似而產生妒意難過到哭出來,而在藤井樹(女)因為重感冒去醫院的時候,恍惚間看到的,是她父親被推到急救室的影子。

一個人的離去是傷痛的,而這些傷痛,並不會因為時間倏忽而去就被撫平,該記住的依舊會被記住,該留下的依舊會被留下。生命不是長江的一波浪,倒下後就趨於平靜,毫無痕跡,而是水滴過的小石頭,淺淺小坑,卻總有印記。

第二:高中時期的朦朧情感

渡邊博子在好奇男主的國中生活時,也牽扯出了男主一樁不為人知的暗戀。

這場暗戀發生在兩個同名同姓的人身上,在藤井樹(女)通過信件對渡邊博子的講述中,回憶了男主與藤井樹(女)之間點名,值日,競選班幹部投票時所交集的過去,暗暗扯出了表面平靜的少年心底對那個同窗姑娘的愛戀。

《情書》:信與信之間,傳遞的是對已經逝去的人長久的懷念

在一件一件小事的回憶裡,一個完整的男主形象躍然人們心中,那些不敢言說的情感,以及少年躲閃的眼神,借書卡上寫了無數遍的藤井樹,都昭示著少年的心,也挑動著觀眾的心。

誰沒有在青春期的時候喜歡過那麼一個人呢,喜歡到你看都不敢看他\\她,卻又持續關注他\\她,總想與他\\她有交集,偶爾你可能會逗逗他\\她,看見他\\她因為你產生情緒波動,心裡就莫名的開心。

巖井俊二對這一感情的把握十分得當,通過少年男主在借書卡上暗搓搓的表白心意,對欺負藤井樹(女)的人拳腳相向來側面反應出男主對這個同名同姓姑娘情感上的不同,又通過藤井樹(女)對同學在男主課桌上放菊花的行為情緒失控來表現藤井樹(女)對男主的情感波動。

兩人都未直白的說出內心感受,離別就匆匆來臨,一場愛情無疾而終,卻在書裡,在記憶裡,在畢業照裡,在借書卡上,在那年的陽光裡留下痕跡。也讓人感嘆,原來有一種愛情是事隔經年才恍然大悟的心意與追悔莫及的心動。

影片相互交織的兩個故事給了影片多種情感的表達,讓影片和觀眾有了更多的情感交織點,引起了觀眾更多共鳴。而無論是對已逝去人的無限懷念,更或是對高中時朦朧情感的心動,兩種情感交錯相織,塑造出來的,是更豐富的影片內容和更讓觀眾心酸的情感表達。

03、這部影片平淡又溫柔,講述的卻是一個逝去的故事,通過回憶美好再用現實告訴人們美好已不再存在,這其實一種悲劇的美

影片雖然並沒有實質性的生離死別,卻從兩位女性對藤井樹(男)的懷念裡敘述悲哀,所謂悲劇,就是把珍貴的東西打碎給人看,影片不僅僅把男主打碎,還打碎了一系列東西,我認為,這部影片的悲劇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情書》:信與信之間,傳遞的是對已經逝去的人長久的懷念

第一:男主的去世

影片以書信為載體,以回憶的拍攝手法不停插入藤井樹(女)回憶裡的男主,徐徐道來男主曾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人,又時不時把觀眾拽回到現實裡,告訴你,這樣美好的人已經逝去,使人不住唏噓感嘆。

越美好的東西逝去越讓人覺得難過,巖井俊二大篇幅的表現男主的溫柔與美好,在青春的陽光裡讓男主肆意的散發魅力與生命力,卻讓他的生命在最燦爛的一年戛然而止,徒留懷念。

這是渡邊博子與藤井樹(女)走不出的懷念,也是觀眾內心撫不平的遺憾。影片通過塑造男主在正值花樣年華的年紀猝然去世,既告訴了我們生命的珍貴,也告訴我們身邊人的珍貴。

第二:藤井樹(女)父親的去世

其實影片並未太多提及藤井樹(女)父親的去世,但我依舊覺得這是本片的悲劇之一,在藤井樹(女)姑父一句輕飄飄的“肺炎怎麼會死人呢”裡,藤井樹父親的喪命就好像一場笑話,這種現實主義的極端表達既是導演對生命的敬仰之心,也是觀眾為之唏噓的一個點。

而影片的最後也照應了這一點,在漫天的大雪裡,藤井樹(女)遭遇了與她父親一樣的生死難關:肺炎發燒到41度8,救護車卻因大雪到不了。是冒雪送藤井樹(女)去醫院呢?還是在家等救護車到來?一分一秒都是對生命的耽誤,在這種情況下,藤井樹(女)與藤井樹(女)父親一生一死不同的結果,給了觀眾對於生命更深的思考。

原來生命如此脆弱,一念之差就會讓一個美好的人消彌於世。通過這種悲劇,更能讓觀眾體會到生命的來之不易,這世界上有很多不被眷顧的人,他們可能天生就比別人多了磨難與困苦,可能他們窮盡一生,都求不到同樣“活下去”的平凡,在這些人眼裡,生活如何珍貴,而在我們所有人眼裡,生命都該如此珍貴。

第三:追悔莫及的喜歡

初戀大多無疾而終,可也正因無疾而終,才讓人覺得如夢一場。

那是說喜歡還會遭到起鬨的歲月,窗邊的白色窗簾還會因風吹起來就遮住一個人的身影,初回憶這個與自己同名同姓的同學時,藤井樹(女)的心裡還大多都是不愉快,可也奇怪,明明是一個讓她覺得不愉快的人,回憶起來那些往事卻像是長在腦子裡一樣,一件一件的往出蹦。

《情書》:信與信之間,傳遞的是對已經逝去的人長久的懷念

從第一次點名時的尷尬無措,到後來一起當圖書管理員時的漸有交集,他們之間相處不多,卻事事都彷彿帶了淺黃色的濾鏡,讓人無端入夢。

我想藤井樹(女)應該也是通曉過對男主的喜歡的,在她砸掉放在男主桌子上菊花的那一刻,也在她答應渡邊博子回憶男主過去的那一刻。

那些喜歡,從未細想,到最後卻在那張借書卡背後的肖像畫裡恍然大悟,後悔莫及。

而這種遺憾,就是那些朦朧情感最讓人意難平的地方。

悲劇的美就美在故事的不完美性,因為珍惜的東西被打碎,人們的心才會擁有更大的波瀾與更深的不捨,在這部影片裡,三種美好被打碎,透露出的是現實的無奈與人們對美好逝去的不捨,而從另一種層面來說,這其實是對已經逝去的美好的美好程度的進一步固化。

04、影片通過兩位女性對已逝者的追憶,給我們帶來了關於人生與心靈的感悟

影片通過兩位女性對男主的追憶,展現了美好逝去時人們抑制不住的悲傷,這樣的故事悲涼又難過,但是卻讓屏幕外的我們擁有了更深的思考,下面我將從人們面對美好應該擁有的態度和麵對不幸時所要擁有的心態兩方面來談談影片的現實意義。

第一:面對美好應該擁有一顆珍惜的心

影片中藤井樹(女)是一位內斂且害羞的姑娘,在遇到國中時代的男主時,因著周圍人的起鬨,她對男主的情感是複雜甚至厭惡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抱著想要擺脫男主的心去生活,那時候她不知道,她急於推開的,是日後追悔莫及的愛情。

這裡當然不是鼓勵高中生在不適合的年齡追求愛情,而是在探討人們對於美好應該採取的態度,我覺得影片中藤井樹(女)自述的對於男主的厭惡與想要躲避的心其實也並不是她的本意,更多的是一種對於同學起鬨想要證明自己的心。僅僅因為想要擺脫嘲笑就對一段單純的情感產生躲避的心,這其實是不可取的。

其實,不僅僅是在愛情方面,在面對整個人生時,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所要面對的究竟是美好還是惡意,這就要求我們在面對一切時,多使用珍惜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好多人都說在學校時總覺得長大就可以自由,工作後又覺得學校才是最好的地方,這其實就是對美好的一種不珍惜。

最好的辦法是,在學習的時候體會學習的快樂,在工作的時候體會自給自足的快樂,趁美好還在,珍惜一切美好,這樣在美好逝去的時候,生命中也能少一點遺憾。

第二:面對不幸,也要懷抱希望生活

本片的不幸其實有很多,比如秋葉愛著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比如博子固執的懷念一個已經逝去的人,但是在影片的最後,巖井俊二都給了他們一個釋懷的結果,讓博子心裡的疙瘩在一句一句“你好嗎”之間消散,也讓秋葉的用心有了起色。

生活總會好的,只要我們在不幸中也堅持生命的希望,堅持努力就有收穫。秋葉對愛情長時間的努力也給了我們一定的現實意義,不僅僅是在愛情中,在任何方面,我們都要學習秋葉對待困難從不放棄的心,只要堅持,冰山會被融化,困難會被解決,美好總會到來。

結語:

影片通過兩位姑娘對已逝去人的追憶,拼湊出了那個人曾在世界上留下過的溫柔愛戀與美好情感,藉此懷念了曾在這個世界上駐足過的平凡者,講述了平凡的愛背後的珍貴。雖然影片本身並沒有講述實際意義上的情書,但我想,渡邊博子第一次發往小樽的那封“你好嗎?”是情書,男主寫的那麼多張借書卡是情書,藤井樹(女)對渡邊博子那麼多回信,也是情書。而這麼多情書串起來的,已經不僅僅是愛情,更是對那個回不來了的人深切的懷念。

本文從電影的拍攝風格、影片故事內容與情感表達、悲劇的美以及影片的現實意義四方面來解讀了這部電影,作者也願該影片能給你以情感的共鳴和心靈的寧靜,希望前路漫漫,你的一生都是愛與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