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孩子要吃苦,从小就要培养

小时候,老人家们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了孩子的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但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孩子要吃苦,从小就要培养

我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却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保护的太好了。不让他们懂事。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为他人着想体谅父母,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知道恰当的吃苦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而是我们“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当孩子在探索中遇到挫折、内心有受苦的感觉时,很少有长辈能够“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受苦,让孩子经受心理蜕变。更多的长辈会选择跨越界限,帮助孩子逃离这些挫折。远离挫折,孩子就不能跨越挫折。

孩子要吃苦,从小就要培养

其实,长辈的经验并不是没有用,只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必须自己去探索、去感悟才会有存在感。孩子在参加探索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得到了探索的乐趣,其思维能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女孩,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孩子要吃苦,从小就要培养

美国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非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

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的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

孩子要吃苦,从小就要培养

所以说,教会孩子敢于正确、积极地面对挫折,在逆境中成长。当孩子有了强大的内心,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必定游刃有余,逐渐变成生活的强者,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