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孩子呆板,懒惰如何是好?

蒋国栋


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是父母教育的问题,呆板大多数是因为父母缺少陪伴和蝴蝶,留守儿童多一些吧,因为活泼好动本是孩子天性,如果连天性都改变了,应该是父母或其他扶养的家人忙于生计,经常把孩子一个人丢在旁边独处,或者缺乏思想交流导致的。

懒惰这个问题很多孩子就会有,一般表现在不喜欢参与家务劳动,这个也很好理解,大人不懒惰是因为有责任感,小孩子尚未形成,这就需要大人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平常大包大揽,另外生活中一些小事情故意让孩子去做,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就好了。说回来孩子懒惰,坐享其成是因为父母平常压根没有让孩子动手,孩子就会越来越懒。


我和我的日子


做父母最好的品质就是无论孩子怎么样都能毫无条件毫无保留的去爱。孩子呆板,我觉得不算什么事儿,孩子的性格是有一定的遗传性的,往往性格呆板少言寡语的孩子,注意力比较集中,思考力也是比较强的,但是不要被父母的焦虑和批评影响,不然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和自信力,他就会更加的不说话,封闭自己了。呆板的性格可能是先天的,但由于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这样的性格,特别是家长用否定的态度来对待这种性格的孩子,由此可见懒惰的形成是后天的,是因为家长的不喜欢不满意的态度让孩子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所以就放弃了尝试探索提问沟通的行为,就变得越来越的懒散。懒得讲话,懒得做事,懒得……反正怎么做都是被否认的。这是孩子保护内心的一种潜意识的表现。

所以首先家长要改变态度,自己的孩子真的是无条件的要去疼爱他们,有一句我们民间的古话“别人的麻布,父母的金荷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别人的孩子不管怎么样跟你无关。用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孩子,是最愚蠢的。父母是最能了解自己孩子的,了解并要理解,每一种性格都有他的优劣势,没有哪一种性格是完美的。

其次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对他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和找到适合孩子的活动,培养他的某一两种兴趣。多陪他玩耍,室内和户外的,鼓励他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愿,肯定孩子在玩乐活动中的表现。

最后针对已经变得懒散的孩子,父母的态度更需要改变,批评少一点再少一点,陪伴的时间多一点,少让孩子少接触网络手机游戏等,多带孩子开展体育活动并旅游,他的表情可能会活泛起来,内心也会渐渐阳光起来。

如果已经是大孩子了,就很难纠正了,一样的还是要继续的爱他,不管他懒成一坨屎,谁让你们当初没有正确的爱他呢,形成现在的后果也是需要父母去承担的!

由此可见,“子不教父之过”是有道理的,一切的原罪就在于父母。所以做父母真的是很不容易,会生不会养的人太多了,需要学习!但是做好最本真的一点,就是自己的孩子必须无条件的爱他们!了解包容并引导!什么样的性格都会成为优秀的孩子。父母是孩子性格养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人!











酸菜炒洋芋


我是一名8岁孩子得爸爸,懒惰是孩子的通病,做事拖沓,不爱整理等。

首先,孩子得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不要把呆板、懒惰看成全部处于孩子得原因,孩子出生就相当于给了你一块未加任何雕琢的玉石,想要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或者一块废料,都取决于家长的引导和教育。

说一下我的亲身感受,孩子母亲平时工作忙,照顾孩子重点由我来完成,孩子4岁的时候来到我们身边(原来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也是每天把自己的玩具扔的满地都是,不愿意自己穿衣服,甚至脱袜子都要求爸爸妈妈帮忙,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就在网上咨询了一些教育专家,要想孩子作出改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每天把父母的事情安排给孩子,像刷完、扫地,然后自己玩手机、看电视等,这样更会让孩子有抵触心理,一定要共同参与家务;

2、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从收拾自己的玩具、书桌、书包、洗漱用品开始,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3、当孩子把完成自己的事情成为习惯的时候,再逐步的引导孩子分担家务,当完成的比较好的时候,必须给于鼓励、表扬。

我逐渐的发现孩子得变化越来越好,现在已经改掉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所以,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做家长的一定要认真的反思自己,不是一味的责怪孩子,可能我们小时候还不如他们做的好!

“讲给他听,做给他看,领着他干;让他说,让他做,让他边说边做”,做好表率之后再去要求孩子,相信每个孩子在正确的教育下都可以成才。


尚泽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性也都千差万别。在孩子眼中,父母也是他们的唯一。

作为父母,其实更多要去看到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

孩子呆板、懒惰固然是缺点,但我觉得要从本质上去找原因,是先天问题还是受后天影响所造成?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更多地反映出父母的问题;也像大家所说的,孩子出生其实是一张白纸,他/她的成长历程,就是我们大人所绘制的画卷。你用多少心血、花费多少精力、以怎样的心态去绘画,都表现在画卷上,孩子所呈现的状态,其实也是大人所给予教育的一种体现。

正如画画时,如果我们每一次下笔都想到会对整体效果的影响,从整体思维上布局,那么成品肯定是令你满意的。

如果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从每一件小事去着手,教会他/她与人相处,教会他/她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引导其发挥自己的天性,可能就会朝你所期望的、好的方面转变。

孩子的教育也是大人的事业,希望你在这份事业上也取得成功。


颜来是你


孩子呆板不热情,家庭环境很重要,遗传因素也很重要,呆板不是死板。我觉得每个孩子性格不一样,有的就是稳重型的,你认为孩子呆板,但也许在别人眼里他可能是一个稳重的孩子。家长对孩子不要期望太高。不要把你心里面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是什么样就什么样。我觉得孩子不惹事儿。能把学习任务完成,在生活中能体谅你,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吗?就是一个好孩子 。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在家里,“反正妈妈会喊我起来”,“反正我不做作业爸爸也会催我”;在学校,“反正我不回答,总有别人会说出正确答案”,“反正作业不会做可以抄同学的完成任务”。这种依赖别人的惰性心理只会使能力减退,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遇到难题就真的不会做了。“身教重于言教”,这样会严重影响了孩子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使懒散现象的发生。

家长要做的事:、

1.给孩子一个目标,让孩子忙起来,作为一个聪明的“懒”家长,研究证明忙着的人比懒着的人更快乐,所以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给予孩子可以担当的起的一定的任务,孩子一旦肩上有了责任,就会觉得肩头有了压力,自然产生一种动力。

2.有的孩子懒惰和家长要求太高有关,孩子认为怎么做都不能让家长满意,就什么也不想做了。家长应尽量克制自己对孩子求全责备,让孩子按计划做事,不要时时督促,这样孩子客观上就能找到主动的感觉,可以消除孩子的精神疲惫。

3让孩子承担懒散的后果.孩子的懒散和家人的娇惯有一定关系,所以孩子事事求助于家长时候,家长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有心不帮孩子做事,这样就能强迫孩子自己做。懒惰会误事,当孩子因为惰性出现了如起床晚了,吃不上饭了、上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等后果时,家长一定不要帮助孩子找借口,要让孩子自己承担懒惰的后果,记住教训之后,孩子自己会反省,所以孩子的问题背后,一定是家长问题。一切不要怪孩子,



善行天下3


孩子呆板,懒惰如何是好?

细心的父母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可以发现,同龄孩子会存在性格,学习,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我觉得父母对于孩子之间的差异,有时候会有这样的一念想法,也算合情合理。就连我,有时候觉得别人家小孩,怎么那么聪明呢?其实对父母来说,你就是太了解你的孩子了,偶尔看到别的孩子的长处你会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些问题,关于孩子的教育。

1、要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助力孩子健康自信成长。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孩子好呢,你觉得自己孩子呆板,其实这是片面的,呆板并不代表没有思想,或是因为父母在长时间的生活中,对孩子干预的太多,或者是因为遗传的因素,或者是中国人习惯说的那句话“开窍比较晚”吧,都有可能,作为父母希望你改变你的观念,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勇敢的表达他的观点,切记孩子在说话中,不要打断他,也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让他说完,如果存在不对的,你提出疑问,让他再去解答,慢慢的他就会学会表达和对事情有了正确的判断

,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孩子有想象力的表达,更是要鼓励。

2、多陪伴下孩子,带孩子多接触些新鲜事物。陪伴是孩子教育中最关键的,不要周末所有时间都让孩子上辅导班,学习,或者父母自己玩手机什么的,要带孩子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增强对事物的认知,思维能力也会变的更加活跃的。

3.孩子想说的,你没有理解,强迫孩子听从自己观点,需纠正。大多数父母认为自己见多识广,遇到事情时,孩子必须要听从他们的观点。这样做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方式受到极大限制。建议在遇到问题时,父母要和孩子多去商量沟通,听一下孩子的观点,让亲子关系变得更融洽。

对于孩子的懒惰,惟有先改正家长自己的问题,慢慢引导孩子。孩子教育是人一生中持续的话题,相信父母也是在学习成长,孩子一定有一个优秀的未来。




Andyry


请问您的孩子多大了。我个人给你几点建议吧!

首先孩子呆板,您要看看具体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孩子不敢表现或是说话比较少,是因为他们不想在家长面前这样做而已,在学校跟老师和同学处的还是可以的,那么就是家长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造成了这种交流无法畅通的进行下去。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做出改变,去引导孩子的。同样的,这种情况也可能是学校老师造成的,家长也要及时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动态,总之要多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才不致于让这个问题放大。

孩子懒惰,原因要么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个从小的时候,家长都要去培养孩子的。自己的衣服、袜子要洗,自己的作业要按时完成,见了人要问好......这些从小看是规矩的养成,其实就是习惯的培养。家长要的时候要默默的身体力行的去培养孩子这种主人翁精神的。

孩子出现的呆板和懒惰问题,最直接的教育者应该是家庭,肯定是有问题的,请家长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畅通交流渠道,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不要让问题越积越多。


多多爸爸在杭州


现在,有不少孩子厌学,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甚至优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暗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因为求知而被剥夺了快乐,在苦学的状态下学习,缺乏认知的需要,那么,他们便会产生厌学情绪。

要改变孩子厌学的情绪,首先要弄清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快乐学习。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为了孩子,家长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双休日可以不休息,为孩子辅导,陪孩子练琴、学画,孩子的心理、身体上的压力大大增加。

(2)父母陪读,造成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他们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3)家长对孩子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修地球,去扫大街。”功利性过于强烈。这样,孩子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孩子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事。

(4)孩子不会学习。不会学习的孩子学得苦,学得累,学得烦。这些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有关重要的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由于孩子不会学习,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还有几种原因就是:

1、不喜欢呆板课程和枯燥讲课方式,找不到学习的兴趣。

2、在开始学的时候没入门,对于学习这门课觉得无从下手,摸不着头脑。

3、因为不自信,“反正别人说我笨,学什么我都有学不好”,于是对于学习有一种自然的反抗,学起来有一搭没一搭的。

4、学习习惯的问题,,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马虎、下课不完成作业等。

5、也有的孩子在中间环节没跟上,或者是老师的批评,或者是周围同学的影响等。

面对孩子的厌学,在弄清主要原因之后,家长们该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呢?

家长要学会细心的观察和了解孩子,善于发现孩子在生活中对哪些方面感兴趣,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比如鼓励他参加兴趣小组,参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参加比赛或是星期天带他去博物馆看一些展览等等,每个孩子都不希望比别人差,相信他“哼哼唧唧,去是去啦,心思没在”是因为他没有动力,不想也不知道从哪入手,找不到学习的入口。

(1)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如果别人说他笨,他就会认为自己笨。一个总是失败的孩子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也就不去努力了。对于一个从未完成过作业的孩子,家长最好让他先做几道容易的习题,让他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再调整作业的难度。如果孩子的学习不好,不要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孩子不聪明,家长可以从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寻找原因,千万不要说他笨,让他自暴自弃。

(2)鼓励孩子自我激励。如果孩子能够经常自我激励、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学业上的失败。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激励的目标。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经常 对自己说一句激励的话,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让孩子在行动中摆脱消极情绪。如果孩子因为怕学习失败而产生恐惧,重要的是告诉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消除这种情绪。

(3)指导孩子学习方法。在辅导孩子时,不要代替孩子学习,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要教给孩子获得知识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书,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等。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会选择重要的内容,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每周给孩子两篇长文章,让他把长文章缩写成短文章,缩写的过程既体现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体现孩子的创造性。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


东郭大先生


今天您提出孩子呆板、懒惰,首先我理解您的烦恼,但是换一个方向想,孩子为什么会懒惰,会呆板?

一、了解孩子

孩子生来会哭会笑,但环境对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孩子是上天给予父母最好的礼物,是家长一生的责任和托付。孩子的成长,自然离不开父母的第一启蒙和学校的莘莘教诲。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大脑是灵动的,但“表达方面”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怎么去描绘就看带孩子的人的指引。

二、环境的造化

孩子融入到这个世界,成长的环境对他的影响深不可测,家里所有人的一言一行孩子也会看在眼里。

如果一个家庭到处是脏乱无比,家长没有进行房屋收拾的习惯,那么孩子也不会养成收拾东西的好习惯,甚至在卫生方面也没有上心。

如果一个家庭的家长时刻注意家庭环境的整洁,那么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孩子也会保持自己的小世界的整洁度。

如果家长喜欢看书,孩子就会跟着喜欢看书;家长喜欢看手机看电视,那孩子也会跟着沉迷在电子产品中。。。

这一切表明,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成长习惯的重要性。

反过来,家长面对呆板、懒惰的孩子,是否反省自身,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温馨建议

1、家长因身作则,带个好头!严格要求自己不拖拉,做好计划,按计划办事,能不拖拉的事情坚决不拖拉。

2、鼓励孩子进行一些智力游戏,比如玩迷宫、玩数字游戏等等,这些游戏可以一边玩一边学习,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自己的灵活性。

3、与孩子做一个小约定。如果因为懒惰而没有完成计划,那就要接受一些惩罚,比如今天不能看电子产品、或者没收玩具两天等。

4、一家人多进行集体活动,比如外出郊游,打球、唱歌等等,让孩子从家庭的正能量氛围中慢慢改变自己。

最后希望您成功!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三宝妈的大冬瓜


不要随意给自己孩子贴标签,更别直接对自己孩子说,你真笨,你真蠢,你真懒。

教育孩子:

第一,不能“溺”,你越溺爱,他越懒。

第二,不能“吼”,你越吼,他越没自信,什么都不敢尝试,所以就越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