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怎樣杜絕手機遊戲對學生的傷害?

心動之處皆風景


大家好,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本來是一個愉快的假期,因為在這疫情依然嚴俊,孩子上學的時間又到了,教育部門推出了"停課不停學"的方針,讓我們的孩子拿起了電子產品,實行在線學習,初衷是促進學習及時教育,增長知識,特別是一些高考中考這些學習尤為重要!

電子產品的弊端:

1.有的學校為了貫徹實行"停課不停學"的方針,把一天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孩子正在生長髮育期間,眼睛比較薄弱,長時間對著電子產品的強光輻射,對眼睛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更有的是一個學期下來眼鏡要加深了好幾度

2.不是所有的孩子的自律性都是很強的,一整天天都穩穩當當的去學習,自律性最差的是小學和幼兒教育,在上課開小差的幾乎佔一半以上,拿著電子產品去玩遊戲,看直播打賞,去逛網絡商店在社交app盡情放縱自我,還有做其他事情的等等

3.加深了電子產品的依賴,促進了懶惰性,晝夜不分,沉迷需要於網絡之中,晚上通宵玩手機,白天睡到太陽曬屁股,為了手機更有與父母吵架,更是威脅父母



但我們又怎樣去防止這類事情的發生呢!

1.限制時間:我們父母給孩子手機,要時刻監督著,下課時要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和使用手機情況,幼兒,小學非學習時間,玩手機不得超過15,網絡學習60分鐘後過後,應該遠眺十分鐘。晚上,沒收手機,9點就要睡,八點起床按時作息

2.強化教育:要培養幼兒,小學的良好習慣,無論學校還是家庭,多普及電子產品的危害意識,多點與孩子參與互動,最好用遊戲,活動類似的方式去啟發孩子

3.嚴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手機密碼,嚴禁使用綁定銀行卡的手機,和各種的支付工具,以免因孩子的無知受到經濟損失,或者其他損失

最後,讓我們廣大的教師和家長以孩子的身心健康為核心,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生命教育,藝術教育去引導孩子的自主勞動,自主鍛鍊,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閱讀等等的良好行為,實現孩子的自由價值觀,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計算機的初級


對於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與其一味“堵”不如因勢利導。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孩子沉迷手機卻演變成為了一種普遍的問題,更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但是,我們也不能把手機這一工具當做妖怪,一味禁止孩子接觸,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未必是好事兒。

一、孩子為何會沉迷手機?

1.孩子缺乏足夠的陪伴

父母工作的繁忙,平日玩伴的缺少,孩子無人陪伴與玩樂,心中自會多了些孤獨感。為了彌補這種缺憾,孩子會藉助其他事物來獲得心靈補償,這時零食、電視和網絡成為他們最好的“夥伴”。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應該多給孩子關心與呵護。

2.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夠

對於自己喜歡的事兒,成年人都難以自控,何況是幼小的孩子。當孩子玩手機至興頭上,家長的突然制止對他們來說是痛苦的。越是不給孩子玩手機,他們越是想多玩一會兒。因此,孩子要幫助孩子控制好時間,增強他們的時間觀念。

3.父母在家頻繁用手機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一言一行都深刻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時常在家拿著手機聊天、娛樂、遊戲,孩子自然會對手機產生強烈的興趣,並會想方設法從手機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不要在他們面前做“低頭一族”。

二、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孩子沉迷手機?

1.適當理解和接納

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問題,總是難以理解孩子的世界如何奇妙。家長不妨多些深入瞭解孩子,探尋孩子喜歡的事情的趣味與魅力。一來可以聽聽孩子的傾訴,二來也能和孩子交流感情。

作為家長,也要告訴孩子電子產品是工具,不能讓它們“綁架”我們的生活。在日常生活裡,我們要給孩子做良好的示範,只要不囿於沉迷,孩子就能夠把控好玩手機的時間。

2.約定共同的規則

告訴孩子你理解他玩手機的正常需求,但是不能過於沉溺其中。為了對過度玩手機有更好的限制,家長可以一起制定一個共同遵守的規則。這個規則不應是單方面限制孩子,而是要全家人去共同遵守的。

好的規矩離不開嚴格的執行,家長和孩子定下了的規矩,堅持下來就能變成好的習慣。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和認知,這將使之受益一生。

3.豐富孩子的生活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家長進行引導和教育的。為了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充實他們的日常生活體驗。

家長可以培養孩子一些樂器、書法等方面的興趣,或是和孩子一起遊戲、閱讀、運動。另外,我們也可以多鼓勵孩子與人交往,將他的注意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中去。

孩子沉迷於手機,不能不管,也不能全管。這個尺度的把握,需要父母運用好自己的智慧。作為家長,在給孩子創造良好家庭環境的同時,也要給與孩子充足的愛與接納。





神奇動物集錦


我覺得手機遊戲,是一種存在即為合理的產物,我們與手機的親密程度甚至已經超越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度了。所以我們沒辦法完全杜絕接觸手機上的遊戲。

手機遊戲的類型有很多,比如說益智類,動作冒險類,賽車體育類,飛行射擊類,角色扮演類,經營策略類等等。種類真是多到眼花繚亂。

不可否認的是,對於學生而言有些手機遊戲還是比較正能量的,可以學到一些知識的,所以我們不能完全否定手機遊戲。

但是遊戲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一旦接觸,那麼就“一入宮門深似海”,很難出的來。

所以怎樣杜絕手機遊戲對學生的傷害呢?

①最好的辦法就不要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包括那些好的手機遊戲。

②如果為了聯繫方便,不得不給學生安排一部手機的,那麼給孩子一部老年機,無法下載手機軟件最好。

③家長們做好表率,與孩子在一起時不要玩手機遊戲,不然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④對於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與孩子深入的進行溝通交流,讓孩子明白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語文微課堂


孩子沉迷手機甚至不能自拔,一直以來都被高度重視,但這一難題始終沒有解決。未成年人沉迷手機主要是防止出現以下幾種情況:過度打遊戲、瀏覽不良網站、給網紅打賞,以及訪問零售商等。對此,各種辦法和高招都用過,但效果都不理想,如去年國家網信辦起草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0到8點打網遊。

該條例還要求公共上網場所應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件,智能終端設備在出廠時或銷售前,應當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件,或者為安裝保護軟件提供便利並進行顯著提示。在很多人看來,智能手機目前已成為“精神鴉片”,有些內容很不適合於未成年人,部分內容甚至要禁止未成年人接觸。遺憾的是,孩子們沉迷於手機的現象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而浙江大學的這個團隊與國外大學合作研發出的新軟件,就可以分辨出使用者是成人還是小孩,以阻止未成年人瀏覽不良網站,或控制其使用。雖然這項技術的“算法仍有改進空間,區分青少年手勢是難點”,但如果最終推出,就可以部分地解決未成年人沉迷於手機的問題。孩子的自制力差,容易沉迷手機,用科技創新的辦法使其不能採接觸到有害信息,這對未成年人來說無疑是福音。

然而,防止孩子沉迷手機不能僅靠科技手段,科技再神奇,最終還是要由人來操作。就是說,孩子手機不離手,甚至整天沉迷於其中,並非是科技手段不先進,阻止不成功,未成年人的監護者才應該負主要責任。記者採訪徐文淵教授時,他的一句話耐人尋味:“我有一些同事不想管小孩了,就給小孩一部手機,小孩子會拿來玩遊戲,也會做一些不當操作。有時候群裡會突然有人道歉,說之前的信息不是他發的,是兒子發的。”

徐文淵教授是大學老師,而他的同事即便不是教師,起碼也是教輔人員或“教育工作者”吧?而他的這些同事“不想管小孩了,就給小孩一部手機”這句話聽起來令人費解,也找到了孩子們沉迷手機的一個主因,即家長沒有盡到監護人的責任。對未成年人在生活和學習上的監管,主要是靠家長(在校時學校負責)。遺憾的是,有不少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不僅在衣食住行上縱容孩子,就是玩手機上也持放縱態度。

其實,孩子們沉迷手機,主要就是家長監管不嚴所導致。試問,自己的孩子在沉迷手機的時候,難道家長看不見?而要是像徐文淵教授的一些同事們那樣為了“省事”竟主動給孩子手機玩,未成年人別說沉迷於手機,就是過度打遊戲、接觸網上零售商店,瀏覽不健康網站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如果從小學開始就如此,那麼到了中學甚至大學,習慣已經養成,孩子們沉迷手機不能自拔還值得奇怪嗎?

可見,僅靠科技手段防止未成年人過度玩手機不可能完全奏效,況且,也不可能制止所有不想看到的事情發生,就是單指望法律來約束都不可能奏效,因為涉及如何執法。良好習慣的養成,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婚姻法》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義務教育法》也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配合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對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進行教育。對此,放任孩子玩手機的家長當自省。




勵遊四海


簡單來聊聊吧……

作為90後的一代,基本都是有遊戲伴隨著慢慢成長的,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就對於學生玩遊戲來說,其實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但具體走向,關鍵還是得靠自己把握,和來自家庭、朋友等人的監督。

首先來大致瞭解一下游戲可能對學生帶來的一些影響。

大致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傷害身體:如果學生一旦迷戀上了遊戲,常常是通宵達旦地玩,如果沒有家人管,不吃飯、不睡覺的玩遊戲那是長事,時間長了對身體各個方面傷害都很大。(特別在視力方面的影響最大)

第二、心理方面:一旦學生對網絡著了迷,就會對其產生很大的依賴心理,輕了來說影響學習,使注意力難以集中,重者則可能會心理變態,有的還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孤僻傾向,甚至會產生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

第三、影響學業:學生一旦迷戀上網,常常上網就會佔用大量的學習時間,成績自然而然就會直線下降。

第四、對家庭經濟影響:這就在網上報道得特別多了,因為孩子為了玩遊戲,瞞著父母進行遊戲充值少則幾千,多則幾萬等等。

那麼作為一名學生,有什麼對策可以幫助其避免這些因為玩遊戲而帶來的影響和危害呢?

面對網絡遊戲帶來的影響和未可知的危害,絕不能因噎廢食,更不能坐以待斃任由事態的自然發展,必須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儘可能將各種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大致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培養自我自控能力:自己安排好作息時間表,限制玩遊戲的時間,對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困惑,要積極與人溝通,尋求與父母、老師、朋友等的幫助。

第二、樹立正確的奮鬥目標:找到自己的奮鬥方向,以此為動力培養自己的控制力與忍耐力,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不要讓自己閒下來。同時還應正確利用網絡資源,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避免遊戲成癮。

第二、家長要正確引導、教育孩子: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們正確使用手機,並採取必要的方法。每天檢查他們的手機裡是否有下載遊戲,這樣子是可以有效的阻止他們玩遊戲,家長要學會與孩子溝通的技能好本領。嘗試主動與孩子一起玩遊戲,以和藹、平等對話的方式來引導孩子。為孩子制定規律的作息時間,控制好孩子的經濟來源,幫孩子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第三、和親朋好友積極交流:父母還應與孩子積極進行交流溝通,加強對孩子的關懷,更多地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共同參與孩子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活動,尊重孩子的認知,滿足孩子對精神需求,減少孩子玩遊戲的慾望。

第四、學校教育的積極引導:學校要加強對學生人格教育和道德教育,從小培育正直、真誠、寬容、仁愛等基本的素養和追求真善美的道德素養。學校應開展各種活動、比賽等,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培養他們廣泛的興趣,有意識地將學生們的視線從網絡遊戲上移開,等等。

第五、相關部門加強對遊戲的管控力度:遊戲商業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堅持先進文化導向,積極加強監控,加大懲罰力度,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等等。

總而言之,面對玩遊戲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只要加強自我管理,各方主動積極引導,積極防範,基本能夠改善因玩遊戲而給學生成長帶來的負面影響。適當的玩遊戲可以益智,但沉迷於網絡遊戲則有百害而無一益,希望廣大學生以學業為重,不要沉迷於遊戲中。​玩遊戲可以,但是千萬不要被遊戲玩弄了,要成為掌握遊戲的人,不要成為被遊戲掌握的人,避免浪費自己的青春時光。


潶小智來啦


題目首先出的有問題,手機遊戲不會傷害學生,而是沉迷手機遊戲,會傷害學生。就像小酒怡情,酗酒傷身,一個道理。譬如我兒子經常在手機或者ipad上玩二十四點,華容道,騰訊圍棋,英語百詞斬等遊戲,還有一個建築類的三維遊戲,我個人覺得適當玩這些遊戲對孩子有益處,不能一杆子打死。防止孩子沉迷遊戲,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別給他玩安卓手機,只給他iPad或者蘋果手機,因為蘋果的產品可以限制軟件的安裝,可以設置軟件安裝密碼,孩子不知道密碼沒法安裝應用。另外,iOS系統可以控制每一類甚至每個應用的每天使用時間,時間一到就自動退出,可以設置一個和解鎖密碼完全不同的密碼來管理。我兒子的iPad就是每天所有遊戲加一起玩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超過了當天就一個都打不開了。另外,我們還給孩子制定了一個規則,每天晚上9:30必須上床睡覺,所以他為了用足每天30分鐘的遊戲時間,做功課格外認真,不會開小差,不會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作業準確率也很高,因為他知道返工也會花去他的遊戲時間。一點小心得僅供參考。


編程老兵


現在的學生玩手機遊戲的現象比較普遍,大多數學生都玩過遊戲。一到課間,不論男生女生,談遊戲而興奮的學生大有人在。”我市某初中教師說,學生一般是在放學之後或者晚上睡覺前玩遊戲,很顯然,睡眠和成績都會受影響。

  然而,除了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外,更讓家長和老師們擔心的是藏在虛擬世界裡的種種誘惑和風險。一些遊戲為了吸引人氣,增加流量,有意添加一些暴力、情色等內容;一些遊戲人物衣著暴露,人物身材設定成人化;一些遊戲過分戲說、虛構歷史等。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初中生,據他們反映,周圍的同學都在玩遊戲,如果自己不玩,同學朋友之間就沒有“共同語言”。遊戲也是“成就感”的一大來源:誰的段位高,誰的遊戲打得好,不僅是遊戲中的主角,現實生活中也是被羨慕的角色。

  據《2017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中國遊戲用戶規模達到5.83億人,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而移動遊戲的份額繼續增加,已經過半。其中,青少年是遊戲用戶主力群體之一。

  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放下手機遊戲,避免遊戲成癮呢?

  我市恆昌中學教師劉雪峰認為,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手機逐漸走進了學生的生活,甚至走進了校園和課堂。對於部分學生來講,手機不再只是通訊、學習的工具,而是遊戲機,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

  隨著學生課上課下頻繁使用手機,對學生的免疫功能,聽力系統,記憶力以及睡眠等方面帶來很大影響,導致課上注意力不集中,聽課效率低,學生成績直線下滑。手機的長期使用打破了傳統的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虛無縹緲的網絡世界,導致了學生對親情、友情、人情的忽視與疏忽、冷漠、無擔當、缺乏責任感,成為校園凸顯問題。

  為此,劉老師認為,手機已成為影響校園教育教學工作正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需要我們老師、家長攜起手來,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築起綠色通道。如今,絕大多數中小學校都對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發出了“禁令”,可孩子回家後,一些家長監管不到位,孩子在完成作業之餘,又拿起了手機。因此,劉老師認為,學校和家庭一定要攜起手來,統一思想,才能有效杜絕手機遊戲對孩子帶來的危害。

  初中生家長張平也認為,孩子玩手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疏於管理,甚至很多家長都在玩手遊或是整天捧著手機不放手。“我們雖然能理解孩子想玩手機遊戲的心情,但也要明確地告訴孩子手機遊戲的危害性,決不能聽之任之。


小老婆ng


我是老乖,面對這樣的問題,從以下幾點來分析問題(個人觀點)↓↓↓


遊戲會對學生造成危害嗎?

很多家長,老師認為,學生玩遊戲就是在影響學業,網絡陷阱,網癮少年,學業荒廢,成績一落千丈…

於是各種管教便開始了,手機沒收了,限制使用時間,不跟其他玩遊戲的孩子玩,發現一次‘仗責’八百,各種循循善誘遠離遊戲,一個破遊戲有那麼恐怖嗎?

所以,作為一個從小玩遊戲長大的人,必須要用實際經驗告訴各位關心孩子成長的老師和家長,遊戲絕對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駭人

遊戲能帶來哪些好處?

(故事可能有點長)這要從2003年開始說,那個時候,在農村的我,能接觸到遊戲的機會很少,直到村裡出現了一個叫做電子遊戲廳的地方。

像這種禁區,基本上不是我那個年紀(9歲)的孩子能去的,雖然已經三年級了,但限於經濟實力。

只有那麼一次,5年級的飛哥帶我進去了(翻過自家圍牆,繞過了所有眼線)開始了我對遊戲的初識,三國群英傳,然後,所有的選人和遊戲界面,除了圖標,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字符,飛哥說這是英文,有的他也不怎麼認識(那個時候對於英語的普及是相當的慘淡),所以即使要玩這個遊戲,也需要別人指導。這就讓我很不舒服了,好不容易才從老爹那兒騙了一塊錢(一元錢2個幣),卻給別人做了嫁衣,其實當時只是覺得好玩,開心就對了。

事情的轉折點在回去之後,我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

於是我從飛哥的哥–浪哥(初一),那裡借到了一本英語書(那時候農村的英語都是從初一開始),我一個3年級的娃,除了日常繁重的學習(語文和數學),還自己添加了一門英語,不懂的直接跑到2公里外的浪哥家問,(導致那個時候的浪哥英語成績直線下降也是怪不好意思),不僅如此,我還讓老爹託人到縣裡,專門買了一本兒童版的《三國演義》,沉迷於三國時期的世界久久無法自拔。對於當時諸葛亮的神通廣大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個事情,導致後面我上了初中,英語水平遠超同齡人,並給我自身帶來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然而,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的噩夢開始了,我遇到了這個世界上最狠的班主任–老譚。

那個時候我已經從小霸王轉戰到電腦💻,"魔域",其實一開始並不是那麼痴迷這款遊戲,初中離老家較遠,所以從那時候已經開始了住校,每倆週迴去一次。

有一次週末在網吧,被老譚逮了個正著,同行的有4、5人的樣子,都是成績較好的幾位,老譚立刻就出現了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直接手打全踢的把我們幾人像趕鴨子似的,一路從網吧打到了校門口,1公里的路,硬是沒有一個人還手,也不敢跑(父母吩咐:不聽話就打!!)

PS:所以家長千萬別給老師留下這樣的話,因為你真的不能想象這個老師在打的時候是多麼狠。

然後,我們幾個被老譚丟在教室門口,從下午,跪到了晚上,中間時不時嚴加拷問,隨手撿的老樹根都打斷了幾根,直到宿管查房才放過我們,回去寫檢討的時候,越想越氣不過,憑什麼我玩遊戲你就要管我,你算哪根蔥?老子就要玩…

晚上估摸著宿管回去了,我們幾個將床單擰成一股繩,從宿舍三樓(2樓有護欄)往下爬,又溜出去了,本來是說吃個飯,然後想著翻牆太麻煩,又危險(不是怕高,而是怕被逮住),於是又鑽進網吧,開始了第一個通宵。

俗話說,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在摸清了老譚每天的路線以及時間規律後,就越來越大膽了,從一週一次通宵,到2次,3次,依然沒有被發現,直到我的期末成績單出現…我發誓那是我最難受的一個寒假,被老師嫌棄,被父母嫌棄,成績差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後來母親大人給我說,不是反對你打遊戲,只是你自己要有個度,你現在這個時期什麼重要,什麼次要,可能是有以前為了打遊戲而學習的例子,他們從心裡上還是比較支持的。凡事養成自覺,堵不如疏。

將手機遊戲轉換成益智開發

遊戲不光是打打殺殺的,還有娛樂休閒的,角色扮演的,電子競技的,不僅能夠開發智力,還能從各種角度去思考問題,培養團隊協作能力,抗壓抗挫能力,反應能力,手眼協調能力等等

如果非得要杜絕手機遊戲,我相信在很大程度上講是對孩子的一種遺憾,它不僅能夠激發想象力,空間感,創作能力,還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和挑戰。

說到這裡我想到一款遊戲,我的世界pc端,迷你世界–手遊端,這些不都挺好嗎,那如果你非得堅持不讓學生接觸電子產品,稍微有點經濟實力,像什麼樂高啊,少兒編程啊,做中學玩中學,不也挺好不是嗎?


總結:

  1. 遊戲並非毒瘤
  2. 適當引導不要過度沉迷
  3. 將遊戲愛好轉為學習動力

7醬鎮樓,我是老乖,個人觀點,歡迎評論留言( •̀∀•́ )


老乖娛樂


孩子玩手機的主要根源還是在家庭。

我看到過很多的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手裡只拿了個手機在看。或者是自己有事,就把手機給孩子,讓孩子看手機,自己也省事。這種陪伴教育下長大的孩子,能不玩手機嗎?

首先家長必須放下手機。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希望孩子認真學習,那你就做出認真學習的樣子給孩子看,或者跟著孩子一起學習。你希望孩子愛閱讀、愛思考,那你就每天捧著一本書陪著孩子,有空跟孩子一起談天說地。你希望孩子體質好,那你就在休假時放下手機和工作,陪著孩子在室外跑步,打球。

總之,大部分孩子的家長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從小就只愛學習不愛玩。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其次學校里老師和同學也很重要。

初中裡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像小學裡一樣聽老師的話了。有的學校老師管的不是很緊,學校裡就有同學捧著手機在玩。在這種環境之下,孩子愛上玩手機是很正常的事。

家長可以做的,就是經常跟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同時關注自己的孩子交了哪些朋友,不要輕易指責孩子和孩子的朋友。家長可以經常跟孩子聊一些正面和負面的人物事例。其實孩子懂得好壞,只是一下子看不了那麼遠,而且自制力又不強而已。家長時常在孩子耳邊說說,沒事帶孩子到處看看,觀察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的生活。孩子會慢慢變得懂事。

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也不必要談手機色變,電子產品有有利的一面,我認識一個孩子,他經常用手機看科普類視頻和學習英語。他媽媽把手機給他前已經跟他約法三章。就跟多年前電腦剛開始普及的時候,很多家長認為電腦是洪水猛獸,電腦遊戲害了孩子,實際上跟電腦、跟手機沒關係,害了孩子的主要是環境和習慣。手機也能用來學習,要看家長怎麼引導孩子把把握好一個度。


蕭靈


六步溝通法則讓你和孩子跟衝突說Byebye

【第一步:瞭解需求】

孩子為什麼愛打遊戲?遊戲滿足了他什麼樣的需求?而作為家長我的需求又是什麼?

【第二步:頭腦風暴解決方法】

以滿足彼此需求為前提的情況下,和孩子一起腦洞,商量能滿足雙方需求的解決方式。

【第三步:評估解決方法】

解決方法必須要能滿足雙方的需求,和孩子一起進行評估確認。

【第四步:選擇雙贏的解決方法】

大多數時候,很難能滿足雙方需求。那便每人提出一個解決方法,結合使用。

【第五步:執行解決方法】

嚴格執行解決方法的同時,需要給予孩子更多陪伴。

【第六步:後續評估】

不是以“孩子不玩遊戲”為目的去禁止孩子,而是滿足孩子內在各種需求為出發進行效果的評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