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自卑也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近些年有一股积极心理学思潮,强调心理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除去人的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而是要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确实,积极心理学打破了传统心理学过于关注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等消极面。但是,我们原本认为的消极品质或者消极的心理活动就一定是消极的吗?就一定带来消极的影响吗?比如,自卑,我们知道自卑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卑的孩子往往表现为往往胆小、退缩,不爱说话,愿意与他人交流。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实际上,当我们的孩子有些自卑也未必是坏事,因为自卑也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第一,历史告诉我们,有人因为自卑成为伟大的心理学家。最著名的的例子莫过于心理学家阿德勒和马斯洛。他们两人经历颇为相似,都有一个痛苦的童年经历。阿德勒从小脊柱有病,身体孱弱、行动笨拙,童年还经历了两次车祸,学习成绩平平。这些经历让阿德勒变得胆小、羸弱,很自卑。马斯洛的童年经历也很悲惨。他的父亲酗酒,对孩子要求十分苛刻;而母亲性格冷漠残酷暴躁,曾当着马斯洛面打死两只小猫。马斯洛与其母亲的关系很差,甚至他母亲去世的葬礼也拒绝参加。这样的家庭环境,再加上马斯洛相貌一般,鼻子很大,身体弱小,这些让马斯洛从小变得害羞、敏感,甚至有些神经质。但是他们两人后来都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可见,自卑并没有阻止他们成功,并成为他们走向成功的财富。那么,到底是什么促使他们走向成功?


自卑也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马斯洛

第二,超越自卑可以为孩子的一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阿德勒因为身体不好,树立了长大后做医生的人生理想,但数学成绩又一般。但是,他有个好父亲,不断鼓励、支持,让阿德勒尝试战胜自卑。于是,阿德勒就不断克服自身弱点,学习也逐渐取得进步,后来也成功成为一名医生。后来追随弗洛伊德,创立了个体心理学。他认为,自卑是个体行为背后的动力,正是不断超越自我,才有追求卓越。而马斯洛正是进入大学后看到阿德勒写的著作《自卑与超越》而深受启发。于是,开始寻求战胜自卑、超越自我,直至后来成为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以,正是由于自卑为阿德勒和马斯洛提供了追求卓越的动力,自卑反而造就了伟大的心理学家。

自卑也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阿德勒的著作

第三,自卑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的可能性增大。这句话初看起来有些矛盾,自卑怎能让孩子获得成功呢?人们都说自信是成功的开端。事实上,物极必反,很多事物走向极端时就会走向事物的另一面。有研究告诉我们,自卑的孩子的自我期望远远低于自信的孩子。虽然,自卑孩子往往取得的一些进步还比不上自信的孩子,但是由于自卑孩子的期望较低,容易获得满足,更容易体验成功。而这种成功体验的积累会逐渐增加孩子的自信,相反,自信孩子期望较高,反而对自己的进步不满意,更难获得成功体验。

自卑也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很多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我们不能机械追求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坦然面对孩子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当我们不再视为问题时,可能这个问题就能通过发展而解决;而当我们视为问题时,而且正是我们视为问题,促使孩子的问题更加严重。或许,正如森田疗法“顺其自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