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張學良在貴州

張學良在貴州

一代風流盡,修文地下深——修文六廣河大峽谷

張學良在貴州

如果拂去歷史的塵埃,再次看看陪伴張學良先生72年的趙一荻(趙四小姐)在臺灣大山中度過的晚年歲月,市井街坊無不感慨萬千: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就是這個叫“雙喜”,“小六子”的東北漢子,在1936年12月12日5時親自執導並擔綱主演了在西安華清池的大片“那一變” !。正所謂; 莫問華清今日事,滿山紅葉鎖宮門!

張學良在貴州

友友們常調侃:名人沒有去過的地方不叫名勝,去過的名人作古以後才叫古蹟,姑且信之。鼠年仲秋,偕友三五,我們踏上了張學良在貴州八年那段歷史的探秘之旅。漢卿初遊華山,曾豪情滿懷,詩曰:

極目長城東眺望,江山依舊主人非

深仇積憤當需雪,披甲還鄉奏凱旋

張學良在貴州

惜哉!民間傳說,時有帳前幕僚曾耳語將軍:西行漫漫,恐池鎖深龜,宜長計議等等,此語將軍聞得,呵斥: 鼠輩!誰知一語成讖?

張學良在貴州

華清池變,1938年深秋寒涼的一個深夜,將軍被送到了貴州修文縣棲霞山的陽明洞。按理說,這可是一塊真正的風水寶地,明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王陽明(王守仁)久居於此,當盛世太平,今天的人們治國理政,經商謀斷都對陽明心學頂級膜拜。

張學良在貴州


王陽明(王守仁)穴居此洞三年。相傳,棲霞山上有神龜鎮守,蛇蟲猛獸悉數避之。陽明洞中夏涼冬暖,至今藤蘿密佈,古柏參天,清泉漫流,洞內涼風習習,寬敞明亮。周遭“三潮水”,“知非寺”,“龍崗書院”林立。先生陋居山中,研習中外,《大學問》,《傳學錄》,《王陽明全集》,《賓陽堂記》無數傳世之作,皆作於此。其“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陽明心學之精髓無不通天地靈氣,染日月精華!


張學良在貴州


陽明洞前,蔣介石手書“知行合一”。

張學良在貴州

陽明洞中世外,天下了然胸懷。校長置將軍於陽明洞中,其意也堪用心良苦,將軍卻“難得糊塗”!然其賦詩之內心已覺醒遲也:

犯上已是禍當頭,作亂原非願所求。

心存廣宇壯河山,意挽中流助君舟。

春秋褒貶分內事,明史鞭策固所由。

龍場願學王陽明,權把貴州當荊州!


張學良在貴州

四季碧波如練,幡然世外桃源————修文桃源河。

1941年5月,張學良闌尾突發,軍統遂按上授意,將軍又被安排去了一個貴州一處最美的AAAA景區————黔靈山麒麟洞。自康熙十一年赤松和尚主持修建洪福寺後,黔靈山便成為文人墨客,先賢往哲,高僧名釋,達官顯貴,商賈富家拜求榮華富貴之地。赤松主持詩曰:

青山隱隱白雲橫,一片閒花野色晴

溪上數椽茅屋穩,綠陰清晝有書聲。


張學良在貴州

麒麟洞原稱“唐山洞”,洞內奇石遍佈,鍾乳林立,流水潺潺,巖邊怪石恰如麒麟,後人慣稱“麒麟洞”。鄉民有唱詞婉述:城外千山萬萬山,花紅十里盡斑斕。一洞鎖住麒麟後,便得盛世享平安。時年鎮守貴州太監楊金曾遊自此地,也附庸風雅:

白雲深處一唐川,枕石煙蘿洞口蓮

千重嵐氣千峰翠,萬顆垂珠萬象懸。


張學良在貴州

1949年2月至8月張學良與趙一荻在麒麟洞中“閉關修煉”半年之久。《紅巖小說》中的小蘿蔔頭以及楊虎城將軍等也曾囚於此洞,令人唏噓。如今的黔靈山遊人如織,金絲猴成千上萬穿梭林間枝頭,與遊客相鬧甚歡,成為貴州旅遊一大特色風景。

張學良在貴州

野猴與自然與人類和諧共生共處的悠然場景已經成為黔靈山最美的名片

張學良在貴州

可惜,原來奼紫嫣紅開遍,是這般都付與斷井殘垣!由於麒麟洞地處名勝之地,又有信男信女時常朝拜洪福寺,將軍幽居麒麟洞之風不脛而走。“上峰”甚覺不安全,是年仲秋,張學良遂被轉至開陽縣劉育鄉劉家祠堂。此處幽閉險要,先前為土司要塞住所,世人少知,將軍在此還留有為鄉民討鹽一段佳話。

張學良在貴州

如今的開陽,因“全國散文詩之鄉”,“喀斯特生態世界公園”,“中國綠色磷都”等多項全國桂冠享譽世界。每年的“高寨苗族鬥牛節”,“布依六月六”,“開陽殺魚節”等民俗活動吸引五洲賓朋雲集。

正月初五,十五,二十五高寨鬥牛節,這裡是歡樂的海洋。


張學良在貴州

六月六,布依族鄉民們的最隆重的盛典,全國來避暑的客人擠滿了山鄉。

張學良在貴州

每年清明前後,殺魚節可以算是開陽縣高寨布依族苗族鄉的“特產”啦!家家盛裝,戶戶掛彩,歡慶豐收,祈願風調雨順,活動當日,人頭攢動,叉杆如林,歡聲雷動,在泥漿中享受的兒時和童年的歡樂!你一定不要錯過哦。

張學良在貴州

到了開陽,建議你停停走走,南江大峽谷,紫江地縫,十里畫廊都美在深閨,蕩人魂魄,也是多彩貴州最精華的縮影!最是一年春好處,無邊美景醉開陽。

張學良在貴州

地球最漂亮的“傷疤”紫江地縫,那一絲清泉,那一抹綠苔,那一彎山水,你不醉不歸。

張學良在貴州

張學良在貴州最後停駐的時光,隨著時局演變,1944年至1946年,將軍和趙一荻又被轉移至貴州桐梓縣小西湖。這是一個偏僻的所在。早前建設的國民黨四十一兵工廠隨著兵敗早已外遷。其時築堤修建的“三潭映月”,“柳岸聞鶯”,“雷鋒夕照”均殘破一片。只有張學良苦度餘光的斑駁鐵門緊閉。


張學良在貴州

近些年,這裡幾經修繕,已經成為市郊避暑休閒的一方淨土。每至週末或假日,依然人流如潮,人們憑弔曾經過去的一切,愜意的享受著水墨山青的時光。

張學良在貴州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

往事歷歷隨風去,濁酒一杯慰風塵!

斯人已去,美景依然。

桐梓堯龍山風景區,絲毫不遜於雲陽梯田。

張學良在貴州

黔北萬畝花海,春天裡。。。。。。

張學良在貴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