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科技股若調整,可以買入嗎?


科技股若調整,可以買入嗎?


2016年起國家規劃發展以硬核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但是這個似乎投資者們也沒有深刻認識或者半信半疑,因為在A股的歷史上,炒作科技股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尤其是在2015年創業板的神話被證偽,似乎在國內上市的中小型科技企業並沒有什麼核心科技,反而倒是在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以及港股上市的騰訊控股一飛沖天。


嗯,中國是一個製造業大國,並非一個高科技大國,在貿易的摩擦中才發現,缺少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我們似乎就再生產不出來什麼通訊設備或者高級服務器了,這個時候才意識到某些硬核科技需要有備胎,才能在未來不受制於人,之後才有了華為產業鏈。


2020年本就註定是科技股的牛市,沒有想到疫情的爆發加速了在線辦公、在線視頻、在線遊戲的發展,以及相關的雲服務、雲計算以及互聯網的基礎建設5G的發展,同時也讓我們再次認識到醫藥生物的巨大潛力,接著就是這個月芯片、5G、新能車、生物醫藥四個板塊的飆漲。


但是並非所有的投資者都受益這次科技股行情,無論是否已經上車或者沒有上車的投資者都在思考,科技股的行情是否會持續? 如果科技股調整了,可以買入嗎?


最近三四年漲幅最大是食品飲料與家用電器行業,我們用生物醫藥與電子行業與其進行對比,看看未來的趨勢如何:

科技股若調整,可以買入嗎?

(黑色:食品飲料、綠色:家用電器、黃色:電子行業 、紫色:生物醫藥)


從2016年到現在,漲幅最大的就是食品飲料(代表股票:貴州茅臺),家用電器(代表股票:格力、美的)這些都是過去幾年所謂的核心資產,同時也是外資購買最多的兩個行業。相比而言,生物醫藥與電子行業漲幅並不顯著。


為什麼2015年的創業板崩潰的如此之快呢?因為,那時候小盤股的上漲都是資金推動的,這個並非關鍵。更為重要的是,小盤股的盈利並沒有增長。盈利是支撐股價的基石,僅股價上漲沒有盈利的增長,這樣的行情是無法持續的。

科技股若調整,可以買入嗎?

以貴州茅臺為例,在2017-2019年盈利增速始終在20%以上,其中2017年盈利增速更是高達61.7%,支撐上萬億市值33倍PE的消費龍頭股的核心就是預計為例茅臺盈利增速還會保持在20%左右。


除了最近幾年這個幾個行業走勢比較之外,望京博格還找到過去十年、過去二十年這幾個行業的走勢:


最近二十年:1999-2020年

科技股若調整,可以買入嗎?

最近十年:2009-2020年

科技股若調整,可以買入嗎?

(黑色:食品飲料、綠色:家用電器、黃色:電子行業 、紫色:生物醫藥)


科技股是否持續需要業績支撐,但是2019年的業績是在2020年4月份才出來,同樣2020年一季度的業績也是在4月份才出來,嗯,業績相對股價是滯後的。

但是,業績是之前投資邏輯的驗證,如果科技股業績持續,那麼其走勢必將持續,另外投資科技股還是看趨勢。


銀行、房地產都是傳統行業了,尤其是銀行的市值已經非常大了,在中小城市各種銀行網點數量估計比賣家用電器的還要多,因為現在都可以網上購物了,未來的經濟趨勢一定是結構性調整,科技、醫藥以及各種服務業作為經濟的支撐行業。


以基金銷售為例,過去大家都是在銀行買基金,現在都是在互聯網了,而且互聯網的佔比逐漸提升,同時互聯網基金銷售又集中在螞蟻、騰訊、天天三家,即便這次“健康卡”都是阿里與騰訊這樣以最快影響速度開發出來的。目前,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已經確立,這個互聯網巨頭與通信設備巨頭都想完善自己的產業鏈,例如,最近華為產業鏈;同樣未來還會有阿里產業鏈、騰訊產業鏈,如同大帶小的模式。


科技股若調整,可以買入嗎?這個問題還是很難回答的,望京博格有一個科技主題組合蜘蛛俠,已經持續兩年多時間了,今年以來漲幅超越20%。

科技股若調整,可以買入嗎?

目前的持倉是芯片、5G、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指數基金,目前計劃繼續持有。如果,還沒有配置科技股指數基金的投資者,有機會就先建立一個小比例觀察倉,起碼未來科技如果調整了,你也不會錯過。


歐耶,這次就聊這些。


建議閱讀:

(1)低估值的不一定漲,高估值的不一定跌?

(2)市場都3000點了,還沒有說服自己擁抱科技股?

(3)買茅臺與買芯片的不是同一類投資者?

(4)硬核科技——芯片基金,不來了解一下?

(5)科技股進入自我強化的上漲模式了?


科技股若調整,可以買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