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泸州:把向好的局面“稳”下去,把拖下的进度“抢”回来

“消毒频率要把握好,不能过度消毒……”2月21日,在泸州国家高新区,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张燕等专业人员走进泸州市驰腾科技有限公司,为这家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企业提供生产各环节的疫情防控指导。


泸州:把向好的局面“稳”下去,把拖下的进度“抢”回来

专家组为高新区企业做复工复产防疫指导 杜玉青 摄


疾控医师到企“把脉问诊”,只是泸州统筹行政力量、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推动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的一个切片。之所以这样做,是要合力“点燃”企业和项目尽快复工复产的“引擎”,驱动千亿白酒产业、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组成的千亿新兴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1月25日,泸州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至今一月有余。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常节奏。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健康,复工复产关系发展大计。在防疫这场社会治理能力的大考中,泸州选择的是“十个指头弹钢琴”,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战疫情、稳增长,泸州提升市场资源配置力、企业市场主体力、党委政府环境营造力,坚决把向好的局面“稳”下去、把拖下的进度“抢”回来、把排定的任务“紧”起来。


战“疫”的同时,抓发展是又一场大战

对于发展,泸州一手抓项目,一手抓企业


对于当前之事,需用辩证的眼光看之。


一方面,没有公共卫生安全,就难有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战“疫”的同时,抓发展是泸州的又一场大战。


对于发展,泸州同样是两手抓,一手抓项目,一手抓企业。围绕稳增长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围绕有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围绕培植税源、增加就业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抓复工复产。


为了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泸州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也有讲究。突出100亿级、50亿级、20亿级项目复工复产,重中之重是重大工业项目和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泸州:把向好的局面“稳”下去,把拖下的进度“抢”回来

川南城际铁路 牟科 摄


2月21日11时,川南城际铁路泸县制梁场内,模板工吴用戴着口罩在清洗制梁场边的水沟。当天中午,泸县制梁场开始了春节后第一榀钢箱梁的浇灌制作。加快建设的川南城际铁路,不仅让泸州“接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际铁路网,还让其再添融入成渝、借力成渝的“大动脉”。


由此看来,抓发展要抓重点、抓关键,才能形成更大的发展合力。


思路决定出路。泸州企业和项目上紧了复工复产“发条”。


来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中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复产625户,复产率90.7%。市酒业发展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说,截至2月25日,全市规模以上酒类企业累计复工复产112户,其中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郎酒集团和川酒集团三大“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复工复产率100%。与此同时,总投资约302亿元,我市续建的11个市本级重点交通项目、12个区县重点交通项目已全面复工。


步入良性循环,项目建设自然迈出了加速度。


泸州:把向好的局面“稳”下去,把拖下的进度“抢”回来

泸州长江二桥及连接线、茜草滨江路等14个项目复工 牟科 摄


2月26日一大早,高志军指挥工人登记信息、测量体温、戴上口罩进入工地。这位泸州长江二桥及连接线工程西连接线项目部负责人,每天严把项目质量关、安全关,“我们要倒排工期、顺排工序,让项目加快往前推。”目前,西连接线土方工程和部分结合部施工全面展开,泸合路改造段已经顺利通车,主线路基工程进入了桥涵段土石方路基填入工作。


政府解决问题不过夜+靠前服务

既当企业的“管家”又当企业的“保姆”


2月20日,周四,19时30分许,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召集经信、住建、交通、农业农村、商务会展、统计等部门有关人员举行工作例会,共商解决当日全市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例会采用现场与远程会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就是要解决问题不过夜,进一步做实做细服务内容,千方百计推动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该负责人说。


市政府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科学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工业服务组、服务业服务组、农业服务组、城建环保服务组、交通服务组6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均由分管副市长挂帅,市政府副秘书长、相关市级有关部门组成。


市发展改革委作为综合协调组具体牵头单位,建立了“每日例会”工作制度,每日18时前搜集复工复产工作情况、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19时30分召集工业、服务业、农业、城建环保、交通等服务组召开例会,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出现的具体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将每日各服务组汇总的工作措施和办法,根据不同企业、项目特点,分类制定服务工作计划,对标落实完成。


“没想到我们提出的人员住宿、疫情防控物资等方面的困难很快就被解决了。”泸州高新中航传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向旭东点赞的不仅是泸州解决企业难题的速度,还有泸州靠前服务企业的意识,“泸州市、江阳区、泸州国家高新区各级领导多次到公司现场检查指导,帮助我们把好人员关、准备关、生产关、生活关、应急关‘五关’。”


2月21日,泸州高新中航传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顺利复工,127名员工依次测体温、登记、穿戴好防护装备,进入生产厂区。这家上汽集团、长安汽车、日本爱信等企业的重要供应商,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拓展市场空间。


泸州:把向好的局面“稳”下去,把拖下的进度“抢”回来

中航传动自动化生产线 牟科 摄


疫情这块“磨刀石”,磨砺的服务企业实招迭出。


“要有信心,经济发展趋势上扬是必然趋势。”2月23日,江阳区北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川友带着复工复产服务小组到企业和商铺,为业主加油鼓劲。北城街道开展“既当‘管家’又当‘保姆’”活动,成立17个复工复产服务小组,分别下沉到5个社区,分段、分片、包干地让社区毛细血管活起来,全方位指导、手把手解难,全力保障企业和商铺有序复工。


企业认真履行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主体责任

员工人手一张通行证,进出厂杜绝“刷脸卡”


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如此。


泸州企业认真履行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主体责任。


2月19日,在江阳区邻玉街道,泸州山村酒业有限公司氤氲着一阵酒香。生产车间里,工人们上甄、出酒,一切井然有序。


泸州:把向好的局面“稳”下去,把拖下的进度“抢”回来

山村酒业复工复产 杜玉青 摄


山村酒业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控制厂区人员流动。除了20多名居住在厂区附近的行政人员,剩余员工均在厂区内吃住。泸州山村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波说,工人们在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至少保证14天内不外出,这既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公司用餐形式也作了调整。以前是大家围坐在一张能容纳6个人的条形桌上共同用餐,现在一张条形桌只允许坐一个人。打餐则由自助打餐变为了专人打餐,并且排队时采取单人进入的形式。


目前,山村酒业每天大概有3吨的左右产量。尽管疫情形势复杂,但马波对公司加快发展的底气依然足。


每到上班时间,四川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二郎基地大门外,即将进场的工人自觉排成长队,等候第一道关卡的检测。在这里,2名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负责检查进厂人员证件、测量体温、喷洒酒精,1名工作人员则在一旁做好信息记录。“我们定期4个小时量一次体温,每天定时换新口罩。”酿酒工人胡奇兵说。


泸州:把向好的局面“稳”下去,把拖下的进度“抢”回来

郎酒二郎基地复工


从复工那天起,二郎基地酿酒班长胡海进出车间的流程和春节前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一张通行证。”胡海扬了扬手中的A4纸说,没有它,哪怕再熟悉的人都进不了车间,“刷脸卡”都没用。


所谓通行证,是企业为职工上下班制作的专门凭证。上面不仅记录了员工基本信息,还记录员工每日上下班时间和通过每一个卡点的时间。而每次通过卡点时,持证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测。


文 罗森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