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钱钟书说中国没有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

思考与见解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在这里草根要问:钱钟书是哲学家吗?不是。是评论家吗?也不是。作为一个文化人,钱钟书说“中国没有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并没有什么不妥。“哲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并不存在,比较系统的对“哲学”这门学问的研究在西方,“产生了象苏格拉底、柏拉图、尼采等等名家。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事物的本源的探索与追求!朴素的哲学思想、方法及应用在远古的东方国度:中国,早就已经运用自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此朴素的哲学思想足够西方人喝一壶的了。草根要说最早的哲学思想萌芽在古老的东方,估计不会有大多人反对。钱钟书之所以要这么说,按草根的理解,应该是读书人对现代中国人在当代哲学方面的研究的现状不满的一种表述罢了。


草根231485533


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没有哲学家,只有研究哲学家的人,拾人牙慧。这句话不对。这是以西方文化中心论为观点说的话。

为什么西方不承认中国有哲学?

黑格尔当年看了解了孔子和《论语》之后,就说了孔子及《论语》根本不是哲学,中国根本没有哲学,因为中国这些思想家的理论根本没有思辨精神。钱钟书在《围城里》写了题主所的那句话。因为那个时代中国被西方一直欺辱,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原因就在于中国文化不行,文化的最高领域就是哲学,所以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被西方文化中心论深深的影响。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不是的。

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

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中国最主流的思想流派就是儒家思想,一般认为孔子儒家思想在《论语》中,但是儒家思想的思辨和主张主要在“五经”,五经都经过孔子的编撰,他的各方面思想在五经上都可以见到。哲学按西方标准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主要研究方式就是逻辑思辨。但是中西方哲学各有优劣。西方的逻辑思辨让西方的自然科技得以发展,但是让他们的人脱离了宗教之后无所适从,要么是纯粹理性的激进,要么就是自由到虚无。但是中国更注重方法论,让一个人更像个人,所以中国也有很多朝代更替,但是几乎从不侵略,并且文明一直得以传承。西方的本体论认识论比较优秀,但是方法论就太烂了。中国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较差,但是方法论优秀。


盛京杨员外


这是因为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哲学本来就是研究物质和意识或存在与思维的学科。而西方人注重抽象思维,东方人注重形象思维。所以,当今流行的三大哲学流派解释学、分析学、后现代都是西方哲学。而我们东方本来有人要做哲学家,可社会不需要就改行了。如北大己故林庚就是例子:

永远时间标志着事物的开始

时间标志着事物的开始

在万象之先

时间像一把尺子

量出了三维空间

一维是线

二维是面

三维是空间

零维是点

点的突破面向无限

打开窗子的是诗人们

打开门来的是思想家

走出门去又是一条线

真与美相期在刹那间地离开了。


丛林一棵树


什么是哲学?

了解事物发现和发展的本源。

也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追寻,就叫哲学。

什么是哲学家?

研究追寻事物规律和解释为什么有这种现象的人叫哲学家。

钱钟书很有才情。但也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产物。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了解。才在《围城》中写了这句话。

老子,《道德经》中国哲学思想的鼻祖。

孔子,中国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孟子,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发扬者。毛泽东,西方哲学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的一代天骄。

真正能解释和说明事物发展本源的哲学在中国。

道德经,黄帝内经,易经,都是哲学著作。


豫西懒人


先对哲学做一个分类。 哲学,philosophy,是“爱(phileo)智(sophia)”的意思。

在钱钟书看来,真正的哲学家是研究狭义的哲学,哲学是极度的虚无。所以,钱钟书先生提出“中国没有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哲学家学家,就是研究哲学家的专家,比如研究尼采,康德等。

平常使用的哲学是广义哲学,任何种族、民族、人都有,广义哲学十分普泛。

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是古希腊哲学思脉,然后在近代被复兴,称之为狭义的哲学。西方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是同样出身,在西方,哲学是精密逻辑,只有在自然科学中才能铺展开来。

在西方,不讨论人际关系,在面向自然的过程中,全部精力就是调动智慧,这就叫“爱智”,然后展开纯抽象的逻辑,使智慧不断地纵深,所以用“爱智”表达西方哲学是非常准确的表述。

在中国,哲学家都是搞文学出身。从哲学角度来讲,没有任何知识是确定的,没有任何知识很确定。中国自古以来只有算数,没有数论,就是因为仅仅限于使用,并不构成系统性的精密逻辑大观。我们中国人讲究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南山云朵


这句话是钱钟书在《围城》中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意思是说中国只有研究康德的专家,研究尼采的专家,却没有一个自成一派的哲学家。

哪为什么西方哲学家一抓一大把,中国却不出哲学家呢?关于这个问题,著名哲学学者王东岳认为这个原因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基因所决定的。

因为哲学有三个特征:第一个是“追究终极”,第二个是“逻辑反思”,第三个是“科学前瞻”而中国的文化基因却正好和哲学的这三个特征相反。

首先是“追究终极”。什么是“追究终极”,举个例子比如说牛顿,现在人们都认为牛顿是科学家,其实牛顿自己才不这样认为呢。他认为自己是哲学家,你看牛顿的代表作,名字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牛顿研究的问题是,世界不停运动的终极动力究竟从哪来,这就是个哲学问题。牛顿建立了“摩擦力”这个重要的力学概念后,他还不满意,因为这还是没有回答“世界上第一个力是从哪儿来的?”这个终极问题。最后牛顿给这个终极问题的解释是:上帝是第一推动力。这个解释在我们看来也许很可笑,但这却标志着牛顿是地地道道的哲学家,他的目标是追求终极。

反过来看我们中国,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不追究事物的根本原因,只追述前人的东西,绝不创新和创作。你看中国人遇到问题都是查查史料,看看老祖宗是怎么处理的,然后按照老祖宗的办法去解决。比如,汉朝的时候人们推崇“春秋断狱”,就是说用孔子的《春秋》来判断人有没有犯罪。中国人追究问题本源的时候,喜欢往前人那里追究,不喜欢往后看。但时代在进步,前人的东西一定很浅,总用前人的眼光看问题,很难考虑深刻的终极问题,这是中国不出哲学家的一个原因。

哲学的第二个特征是“逻辑反思”。而什么叫逻辑反思呢?举个例子你就能明白。比如说,我们都不怀疑自己看到的东西,所谓眼见为实嘛,我们相信能看到的东西,证明它客观存在,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世界本来不存在颜色,也不存在声音。整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都是我们的主观想象出来的?能提出这个问题,就说明我们在进行逻辑反思了。

你可能觉得匪夷所思,其实这个问题完全站得住脚。你想,什么是颜色呢?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所谓的颜色,只不过是可见光谱中的不同波长。而且,我们人类的眼睛只能接收400-700纳米之间的光波。400纳米以下是紫外线,700纳米以上是红外线,我们都看不到。那什么又是声音呢?声音不过是16~20000赫兹的机械振动波刺激听觉器官所引起的“错觉”。也就是说,这世界上本来也并不存在声音这种东西,听觉只不过是我们人的一种主观感知。我们一般人都对自己感官获得的信息深信不疑,但是经过逻辑反思之后,才发现感官原来是在误导我们。

而在中国的文化基因里,就缺乏这种逻辑反思的精神,一本《道德经》只有5000字,一本《孙子兵法》也只有5000字,中国的先贤们从来不在逻辑上仔细的推敲。这也是中国不出哲学家的一个原因。

哲学的最后一个特点是“科学前瞻”。也就是说,哲学是科学的妈妈。比如说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留基伯,他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假象,万物一定是由一种最基本的东西组成的。在这之后,19世纪的卢瑟福在原子核中发现了质子,当时人们认为质子就是组成万物最基本的粒子了。后来科学家又发现,质子还可以再分,上个世纪,美国的科学家盖尔曼发现了更小的“夸克”,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夸克还能不能再分呢?没人知道。你看,留基伯在2400年前提出的问题,其实到现在也没有解决。这就是哲学比科学更有前瞻性的地方。

反过来看中国的文化,中国历来都是追求学以致用,比如说《中庸》就主张我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最后笃行之。你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归根结底是为了用。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和科学,从来都不讲究实用,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一开始根本就不是为了造原子弹而发现的。

所以说,中国不出哲学家,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基因和现代哲学的特质背道而驰。所以中国只有研究外国哲学学家的学者,没有自己的哲学家。

【以上观念内容均来源于哲学学者王东岳的西方哲学讲义】


园主子洪


哲学是研究形而上的,务虚的,是追问本源的学问,是对这个世界或这个世界以外更广阔的时间的思考。

中国的思想家们大多是务实的,探讨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如何相处的问题。

只有老子的道德经中,道的论述才算哲学。其余的思想家们鲜有探讨这类虚无缥缈话题的。

所以中国古代没有哲学家基本成立。

至于近现代,确实如钱老所言,有的都是研究西方哲学的学者,就是每家每派的哲学思路搞的门清,可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也不能叫哲学家。

所以钱老说的话可能乍一听有点掉自家面子,细想想却是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犀利。


麦斯威尔大爷


钱钟书从没说过这句话,以钱钟书的学识也不会说这种轻佻的话。就是在其小说《围城》中也未以此谬说中国。提问的人或是借别人的问题而问的人,应该查实而问,查清出处再三思而问。至于“哲学家学家”出自《围城》中方鸿渐和褚慎明的一段对话。

方鸿渐说:"我只在哲学系混了一年,看了几本指定参考书。在褚先生前面只能虚心领教做学生。"

褚慎明道:"岂敢,岂敢!听方先生的话好像把一个个哲学家为单位,来看他们的著作。这只算研究哲学家,至多是研究哲学史,算不得研究哲学。充乎其量,不过做个哲学教授,不能成为哲学家。我喜欢用自己的头脑,不喜欢用人家的头脑来思想。科学文学的书我都看,可是非万不得已决不看哲学书。现在许多号称哲学家的人,并非真研究哲学,只研究些哲学上的人物文献。严格讲起来,他们不该叫哲学家,该叫哲学家学家。

读完以上这段对话大家应该明白了。所谓“中国没有哲学家”之说,是一些缺乏文化自信的人栽赃钱钟书,然后混淆视听的技俩。而钱钟书是以“哲学家学家”讽刺那些号称哲学家的人。


吾语之


哲学是学问之学问是一切学问的总源,钱钟书说中国没有哲学,只有专门搞哲学概论之人,现在又过去八十年了,仍然没有改变这种现状,仍然在搞哲学概论,现在的网络非常的发达,所以只要你愿意,很容易了解到哲学的现状。

网络上出现的最老资格的哲学家,在我看来非常可怜,他在各种场合讲课的时候,我听到的就是一个苦字,苦不堪言,为什么?因为他讲的东西自已都不相信,但是下面的人需要他讲,他的职业,他的饭碗🥣需要他讲,别人听不懂,自然感觉他很高深,形势所逼,没有办法,只有讲下去,但是内心非常的苦闷。

世界的本源问题,是一种特别的理论,超出了一般理论的范围,因为如果有一种理论可以说明世界的本源的话,那么这个理论本身又是什么呢?它必然也身在其中,所以它是一种全息理论,如果你触及了它,必然会身心震动,这与宗教人士的修行悟道没有任何区别,常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幻觉一心


中国怎么没有哲学。

其实佛学也是一门高级思想哲学,需要运用极强的逻辑思维以及实践付出才可悟得。

包括我们的国学,老子的无为,孔子的中庸之道,等等,都是一门门高级哲学。只是时代的不同,文化形式发展不同,精而简,也使得现代人大多不能透悟。

西方的哲学这门学科才成立多久?哲学家的历史渊源又有多久?而国学文化又有多少年代。

因文化断层的文化自信,何时可复?!呜呼哀哉!

不懂就不要以一概全,理智的杠精可以,但不可以偏激。

东方文化喜欢用归纳法,西方文化喜欢用推演法。

但其实,两种算法的终极可能都是同一个果,可能归纳法还更甚,但为什么归纳法接受度不如推演法?

接地气的拆解是个高级营销术,在行为实践中会用到经济学和心理学,最终大道至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