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著名学者钱钟书的笔记,我们该如何做出完美的读书笔记?

lemoncai

做读书笔记的必要性


杨绛先生在为《钱钟书手稿集》所作的序文中曾这样写道: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由此可知,就算是记忆力超强的钱钟书,读书也是要做笔记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时做笔记不但能帮助记忆,还能加深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在读书方法类型的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就专门重点讲解了如何有效的做读书笔记,这个方法可能不算新颖,但坚持做肯定会有效果,这是我实践之后的感受。下面就分享给大家这个方法:


“葱鲔(wěi)火锅式”笔记法

在做笔记前,先写下这样三项信息:写读书笔记时的日期、书名、作者名。比如180101/《红楼梦》/曹雪芹,意思就是:2018年1月1号这天,我看了《红楼梦》这本书,作者是曹雪芹。


然后再开始正式做读书笔记。“葱鲔火锅式”笔记法的核心是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在摘抄完原文的基础上,趁着印象还鲜明写下自己的感想。包括以下两个要素:


1)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比如读书时做好标记的那些内容就可以拿来摘抄。

2)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即使是一句“好棒”、“有道理”也可以。


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要坚持。我比较懒,随身携带笔记本又不现实,为了更好的坚持,我就改良了一下这个方法,用电脑或手机代替传统的纸和笔来做“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我是用有道云笔记来做笔记的,如下图:


下面是这本书的思维导图,里面介绍的读书方法也很不错,大家可以试试。


蜗牛与黄鹂鸟929

钱钟书先生的笔记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学而不思则罔,如果读书仅仅看到的是故事情节和优美的语言,没有经过自己的思想加工就无法将别人的思想,纳入到自己的知识构架中。

这样读书仅仅在闲暇之余里作为消遣时间的方式,对我们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文学泰斗钱钟书生前有作读书笔记的良好传统,他的妻子杨绛先生曾经这样记载过: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大家亦如此,更何况我们,好记性不然烂笔头,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要想读好一本书,读书笔记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钱钟书先生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所以不要感觉做笔记实在浪费时间做无用功。其二,不可能你看过的每本书都会买回家,借的书还掉,买的书送人,只有自己亲自笔记永远保存还能供自己随时翻阅。特别是在读书的时候,思想被激活,活跃在脑海中的很多想法如泉水般涌现出来。这种思路异常宝贵赶紧在读书笔记中记下来,以供自己反复回味,温故而知新。

Tips:凡读书笔记,必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论文笔记则记下刊物出版时间。这种习惯十分良好,因为后来当你遗忘或者用到的时候就非常方便到网上查阅相关资料。钱钟书先生除了日常笔记之外,还有“日札”,是自己平时的心得体会,他的记录习惯处处体现了一个文学大家的素养。


品读武器装备

书不外借,只做笔记

钱钟书是学贯中西的大师,

阅书无数,笔记也做了好几箩筐

2000年杨绛先生将他的全部读书笔记汇编为72卷的《钱钟书手稿集》。其中外文笔记就有3.5万页,211个笔记本,使用了英、法、德、意等七种外语。大牛就是大牛,神一样的存在。

杨绛《钱钟书手稿集》的序言中介绍,钱先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养成的,那里有个叫饱蠹楼的图书馆,图书只能阅览,概不外借,也不允许在书上写画。这个自然也难不倒钱钟书,他对于书,“不求所有,但求所通”,他用作读书笔记的方法,更高效地获取一本书的内容。

杨绛说,

钱做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所花时间的一倍。显然,他的笔记绝不是原文摘抄,而是经过反复思考写成的。他通过做笔记,不仅掌握了一本书的精华,还触类旁通地引发了很多有益的思考。

不动笔墨不读书

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为啥呢?

很多人都有疑惑,读书根本记不住,前面读,后面忘;读时很热闹,过后一场空。原因虽然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我们读书时太懒。古人的体会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我们则相反,读书时很安逸,特别是读小说类的东西,但作起文来,可要了老命了,半天挤不出一个字来。

从钱钟书的经验来看,读书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需要我们手、眼、心俱到。而做读书笔记则是调动主动性、帮助思考的一个有效方法。

简便有效的笔记方法

读书笔记有很多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思考”。子曾曰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还说过,不会举一反三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R就是READ,也就是读原文,遇到精彩的段落,或是文字优美,或是思想深刻,就

标出来

I是interpretation,也就是演绎解释,你要能用自己的话把上一步标出的段落讲出来。如果你只能复述作者的原话,而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说明你根本没有理解作者的意思,返回去重读。

A是appropriation,也就是你要将复述的知识为己所用,如何做到呢?

一是要写下自己关于这个知识的经验或感想,使得这个知识和自己相关联起来,这样更容易让自己记住;

二是思考你掌握的这个知识能在哪些方面使用,写下针对这个知识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让这个知识从书本上活起来,为我所用。

按照这三步做好便签笔记,坚持下去,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多练习、多实践,笔记会做的越来越好,读书会读得越来越灵光。

记得,读书之前,准备好纸笔,不动笔墨不读书!


饮水君

所以这个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有这个步骤,发表出自己感慨感谢观点等。


西门说今古

书读了那么,有几本你的记忆比较深刻,又有几本对你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书读的多,只是有一定的量,但是把量转化成对自己有帮助的,才是知识。

读到的书或者知识怎么转换成自己的知识呢?我认为首先在读书的过程当中得思考,作者讲的是什么知识?跟自己想的是否匹配,对这些观点,用自己的话去复述,或者用笔去记录。用笔记录以后,在进行一定的提炼,把自己的观点跟作者的观点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加深自己的理解。这种思考提炼多了,估计你就学到了很多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