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物業“大管家”精準防控無盲區

“管理嚴點好,嚴了我們住著也安心。”拎著袋子進院門時,董連生主動掏出出入證、測量體溫,在勝古北里小區住了40年的他其實和大家都挺熟。

物业“大管家”精准防控无盲区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嚴格小區封閉式管理是守住社區防線的重要舉措。北京國企首開旗下物業服務著首都1500多個社區、近7800萬平方米的物業面積。為築起社區這座堅強堡壘,這位“大管家”在精準上下功夫,分類施策、一處一策,讓7800萬平方米物業無一盲區。

現場:24小時值守不間斷

“您好,可以掃這個二維碼認證一下,這樣以後出入帶著手機就行。”昨天上午10點,看到一對年輕人進入勝古北里北院院門,戴著志願者袖章的叢桂雲主動上前宣傳,“這是咱小區的新武器,有了它,您手上的紙質出入證就不需要了。”

勝古北里小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是和平街街道典型的老舊小區。可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它卻成了街道首個實施封閉式管理的小區。大年初一,居民自治組織自管會主動發起在小區內24小時值守;大年初六,物業公司緊急封閉小區大門,並連夜為329戶居民趕製出入證,實現全封閉式管理。一週前,為減少居民進入小區登記排隊的不便,借力科技手段,小區又上線“碼上通行”小程序,業主憑二維碼即可通行。

採訪中,在小區裡擺攤賣菜的攤主師令芹,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的菜攤不大,可品類豐富,茄子、土豆、蘿蔔、草莓……近40種蔬菜水果都是飯桌上的常見果菜,價格也挺親民,成了住戶的“菜籃子”。

“這是咱小區的租戶,原先在外面擺攤。疫情發生後通過各方協調,我們在院子裡闢了一塊地兒給她賣菜,既滿足居民們的生活所需,也確保特殊時期的安全。”小區物業經理溫建英說,現如今,物業公司與自管會、社區、街道攜手,共同守護社區安全。

速度:7天封閉499個項目

有院落的住宅樓,封閉大門即可封閉社區。沒院落的開放式社區或者衚衕平房區,又該如何實現封閉式管理呢?2月9日,北京發佈十條疫情防控通告,要求進一步嚴格小區(村)封閉式管理。

戰“疫”升級,國企聞風而動。一週時間,499個“老大難”項目實現封閉目標。前三門社區擁有19棟全開放式住宅樓。物業項目部與屬地三個街道社區合力,僅用1天時間,就在小區臨街處搭建起1300餘米長的圍擋,將全開放式小區環繞起來。現如今,每棟樓只保留一個出入口,居民進出有章有法,讓沒有圍欄的社區有了“安全牆”。

百萬莊社區有10個開放式住宅小區,內部交通四通八達,主要出入口就達14個之多。若每個小區實施單獨封閉式管理,值守人員就需要八九十人。物業單位積極與展覽路街道和兩個居委會對接協商,提出“大物業”封閉管理方案,將主幹路上的8個出入口封閉,留下6個出入口共同設防值守。

策略:精準把脈分類施策

從平房院落、非經社區,到老舊小區、超大型社區,類型各異的社區如何做好封閉式管理?記者發現,首開的秘訣在於“精準”二字。

“精準把脈、分類施策才能找到破題之方。”首開集團黨委副書記李曉莉介紹,在18000名員工的實踐總結下,摸索出了一套社區封閉式管理的首開做法。

具體來說,針對不具備區域物理封閉條件的開放式社區,開展“圍欄行動”,用加裝圍欄形成封閉。針對相對集中卻不能構成自身封閉的散戶和衚衕平房,實行“合縱連橫”,與屬地社區聯防聯控,將自管範圍房屋納入社區管轄範圍統一封閉管理,構建大管理格局。“可以說,所有社區是一處一策,不留盲區。”

李曉莉介紹,截至目前,首開服務的1500多個社區、近7800萬平方米的物業面積,已全部實現封閉式管理,每一位物業人員將繼續堅守一線,護佑萬家燈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