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電視是批量生產傻瓜的機器,怎麼讓孩子自覺少玩手機,少看電視?

臺灣作家李敖尖銳地說:“電視是批量生產傻瓜的機器。”他的話不無道理。我覺得,手機、電視更像是一個綁架者,綁架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


據研究資料顯示,人在玩手機或看電視時的腦電波和睡眠時的腦電波非常接近,大腦無需主動去反映任何問題,身體也是一種鬆懈狀態,這對大腦和身體正處於發育時期的少年兒童非常不利。


學齡前經常看電視,玩手機的孩子和經常閱讀的孩子相比,上學後智力差異明顯。


電視是批量生產傻瓜的機器,怎麼讓孩子自覺少玩手機,少看電視?


因為兒童早期是智力啟蒙的最佳機會,而智力發育需要獲得不斷的信息刺激。手機視頻,電視是被動的,生活化的活動,孩子能瞭解到一些東西,但和閱讀相比,它對兒童的智力刺激作用很小,所以智力啟蒙效果也很小。


還有習慣的問題。孩子從小長時間玩手機或在電視前待著,容易形成離開手機,電視就無所適從的狀態。任何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事情,對他來說都有困難,都提不起興趣。這種惰性會遷移到學習上,使他對學習這種需要主動意識和意志努力的活動望而卻步。


前段時間,《知否》特別火,我晚上在家也會看上兩集。肚兜在學校也總聽同學說,自然而然也就跟我一起看。但每次勸她回去寫作業時,她都眼巴巴特別遺憾,總想知道接下來的劇情。即使回房間學習,也總是找藉口出來在電視機前多呆幾分鐘,不是喝水就是啃蘋果,啃得那叫一個慢啊!


電視是批量生產傻瓜的機器,怎麼讓孩子自覺少玩手機,少看電視?


我當下覺得,她就算乖乖回房間,也會心不在焉,會想著劇情發展,依然耽誤時間。索性對她說,“肚兜,媽媽現在給你三個選擇。一是媽媽也不看電視劇了,你寫作業,我去看書;二是我們繼續看電視,但是你的作業不能耽誤,你自己想辦法補齊;三是媽媽幫你錄屏,以後每天放學回來,看完一集錄屏你就去寫作業,合理安排你的時間。”


如我所想,肚兜選擇3,雖然我不希望她看連續劇,可一旦看開了,我就理解她希望看下去的心情,將心比心,我也看在興頭上,突然不讓我看也很不舒服,孩子肯定也一樣。於是,每次播放我都點下錄屏鍵,她每天放學要麼抓緊時間寫作業,要麼邊看錄屏邊疊衣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務),一集也沒耽誤。


電視是批量生產傻瓜的機器,怎麼讓孩子自覺少玩手機,少看電視?


我這種做法在肚兜看來很正常,她已經習慣我的種種“縱容”之法,但她從來不會利用我的縱容。總的來說,肚兜對自己該在什麼時間看電視,什麼時間不能看掌控得很好。尤其隨著年級增高,她越來越覺得如何珍惜時間,更不會讓手機,電視無端地浪費自己的時間。


可能有家長會說,你完全可以在臥室用手機看啊,孩子還不知道。其實,我一直想營造的是一個民主開明的家庭氛圍,不用藏著掖著瞞著誰,無論是在讀書在工作或在追劇都一樣,希望孩子看到爸爸媽媽也努力地在工作和生活間平衡。


發稿前正好收到一個朋友發來的微信。她說兒子晚飯後一直看電視不去寫作業,她正要像老樣子下命令時,腦子一下閃出我曾經對她說的“反向教育+欲擒故縱”。


電視是批量生產傻瓜的機器,怎麼讓孩子自覺少玩手機,少看電視?


於是嚥下了想說的話,把遙控器遞到兒子手裡,和顏悅色地說:“媽媽不看了,你啥時候不看了,就幫媽媽把電視關了。”說完她離開客廳,回到臥室看書。


她兒子那一瞬間有點吃驚,但馬上高興地說好,接過遙控器——這以前課時媽媽不敢交給他的東西。當媽的剛進臥室時還有些擔心,令她沒想到的是不到五分鐘,就聽到兒子把電視關了。


孩子還從臥室門探進頭來,看到媽媽正捧著一本書在讀,相信媽媽沒生她氣,就愉快而坦然地說:“媽,我寫作業去了。”她覺得太驚喜了,馬上給我發來微信。


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如果家長在和他們的相處中很體貼,很懂他,他們就會反過來以他的“懂事”和“聽話”回報家長。


不滿足於孩子表面的服從,讓好習慣成為孩子內在的一部分,這才叫教育,不是嗎?


寫在最後:

我是央美畢業的職場媽媽,更多精彩的繪畫作品和育兒內容,記得關注我~

在家沒事幹?不如帶孩子在家學習畫畫吧~點擊下方【瞭解更多】,即可約課,停課不停學! 打開孩子的想象力的大門

電視是批量生產傻瓜的機器,怎麼讓孩子自覺少玩手機,少看電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