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明朝初年存在的吏治腐敗問題,朱元璋為何遲遲解決不了?

貪官汙吏自古以來都是老百姓最為痛恨的一個物種,然明朝卻有一位親自反腐的皇帝,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反腐雖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因為他是通過重典治吏的方式來震懾貪官汙吏,但是殺了30年也沒殺乾淨貪官,總是朝殺而暮犯,治標不治本,究其因為是因為一直依靠重刑是不能從源頭解決官員貪汙的問題的。


明朝初年存在的吏治腐敗問題,朱元璋為何遲遲解決不了?

一、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要採用這種聲勢浩大的方式整治貪官汙吏?

1、明朝初立,對應的機制尚不夠完善

《明史》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曾跟他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說過這樣一句話:“吾治亂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當輕,所謂刑罰世輕世重也。”

明太祖朱元璋作為大明朝的開國皇帝,要做的事情很多,因為一個新王朝的建立幾乎都是百廢待興的。朱元璋認為,他治理的明朝因為剛建立不久,還處於“亂世”階段,只有吏法嚴明,官員們不敢貪汙,政事才會清明,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等到他的繼承人上位的時候,天下已經太平了,所以可以適當減少刑法的力度。

可以說,民初,朱元璋的這種雷厲風行政治貪官汙吏的行為,目的是為了最快的幫助後代建立一個河清海晏的國家。因為朱元璋的鐵血手腕,明洪武年間的清官就佔了整個明朝的三分之二,但同時,官員貪汙的事件反彈地也很厲害。

明朝初年存在的吏治腐敗問題,朱元璋為何遲遲解決不了?

2、朱元璋自己就是貧民出身,對貪官汙吏自是深惡痛絕

朱元璋小的時候,家裡兄弟姐妹眾多,加上當時恰逢天災,家裡人死的死,逃的逃,朱元璋只能去當和尚,當乞丐。從小,貧苦出生的朱元璋經歷了很多的事情,逢饑荒時,眼瞧著上面發下來賑災的糧食被貪官汙吏佔為己有,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家人,朋友被活活餓死。所以,當了皇帝后,對於被貪官害的不淺的朱元璋來說,貪官汙吏就是世界上最不能容忍的一類人,哪怕你貪得很少也是貪汙,皇帝的眼裡一顆沙子也容不下。

也因為身為貧民的時候知道如果當官的犯貪,那麼吃虧的就必然是老百姓,對有過那種經驗的朱元璋來說,他既然身為一個開國皇帝,那麼最起碼要保證老百姓不受貪官汙吏的迫害。

明朝初年存在的吏治腐敗問題,朱元璋為何遲遲解決不了?

二、朱元璋反腐“重典治吏”,為什麼官員還是朝殺暮犯?

1、中央上的政策是低薪養廉,高壓反貪

首先是低薪養廉。

明朝官員和其他朝代的官員相比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囊中羞澀”,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給他的職工發的工資實在是太低了,只能維持生活的一個基本開銷。《明史》甚至給出了這樣的評價:“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由此可見朱元璋有多麼“摳門”了。

官員薪資底,又沒有副業增收,當官的時候還能憑拿的那些“死工資”養活全家老小,等到年老之時,很多官員致仕之後幾乎完全沒有了生活來源,加上“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個說法幾乎自古以來都是恆古不變的道理,窮苦人家努力讀書參加科舉目的是什麼?有的可能是為了憑自己的力量造福一方百姓,是為清官,有的就只是單純想通過入仕這個方法來提高自己以及全家人的生活水平罷了!家裡沒錢,皇帝給開的工資還低,不利用當職的機會大肆斂財是不是有點對不起自己過去的付出?於是很多官員在這種情況下甘願“頂風作案”,冒著被殺頭的風險也要行貪汙受賄之事。

所以,朱元璋想通過這種“低薪”的手段達到“養廉”的目的,幾乎是不可能的。又想馬兒好,又想馬兒不吃草,這完全是不符合常理的事情。

再次說的就是高壓反貪。

明太祖朱元璋高壓反貪的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其一是要求太過嚴格。

比如說朱元璋規定,官員即便只貪汙了60兩的銀子也要被嚴厲懲罰,這區區60兩白銀擱在其他朝代動不動就貪汙上百萬兩白銀的大案中簡直就是不值一提,但是擱在明朝卻會面臨丟官甚至是丟命的結果。

明朝初年存在的吏治腐敗問題,朱元璋為何遲遲解決不了?

其二是鎮壓的手段狠毒。

朱元璋為了整治貪官,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讓別的官員不敢貪汙,可謂也是煞費苦心,為此,當發現官員貪汙後,一死了之砍頭都是輕鬆的,最恐怖的是在死前讓對方經歷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酷刑,像凌遲處死,剝皮填草這些令人不寒而慄的手段都是他曾經的手段之一;

其三是“普及”全國,這一點和《大誥》這本書有關。

明太祖將這本書推及到全國,甚至明確規定,老百姓如果發現官員貪汙的事件,可以將他扭送到皇帝面前,賦予了百姓這麼大的權利,這可真是聞所未聞。

但是即便明太祖朱元璋採用血腥高壓手段反貪汙,貪汙的事情還是屢禁不止,關鍵在於他要求的是一個“完全透明”的朝堂,但是,是人就有慾望,工資低,需求大,官員從某一方面來說是被“逼”的去貪汙受賄的。

明朝初年存在的吏治腐敗問題,朱元璋為何遲遲解決不了?

2、“重典治吏”造成了統治階級內部混亂

明朝在經歷了“空印案”,“郭桓案”以及“歐陽倫駙馬案”以後,殺了很多官員,即便是自己的女婿歐陽倫,也因為知法犯法而被處決。後期,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杜絕貪汙腐敗的現象,親身制訂了一本書,叫做《大誥》,書中的主要內容是他處理過的貪汙案例,明明白白告訴別人,貪汙會得到什麼樣的下場,並且他還要求,每家每戶都要在家裡擺上這本書,時時拿出來學習一番。並且,為了怕老百姓拿上這本書之後只當是一個擺設,明太祖朱元璋還通過一些辦法,讓他的子民們熱衷於學習《大誥》這本書,包括用家裡有沒有《大誥》這本書來衡量一個人犯罪被審訊的時候該不該罪減一等。

在《大誥》這本書發佈的當年,就有很多的學生到京城來講演《大誥》這本書,開始了轟轟烈烈如火如荼“全國人民一起學《大誥》”的運動。

每一個被編撰進《大誥》裡的案例都伴隨著嚴刑酷法,明太祖朱元璋就用這些嚴刑酷法杖殺了不少的貪官汙吏,所以如他所見的,洪武年間經過了朱元璋的鐵血手腕反腐過後,當時的吏治已經變得相對清正廉潔了。《明史》稱:

洪武年間,“守令畏法,潔己愛民,以當上旨,吏治渙然丕變矣”。但是即便如此,明朝的貪汙腐敗現象還是不能夠完全杜絕,當然,我們都知道,要想讓當官的每一個人都廉潔奉公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因為朱元璋雷厲風行的整治手段,在位期間殺了不少官吏,導致很多地方設立的地方官員職位,沒有幾個人能夠做滿一任的,因為在他們的任期之內,十有八九都會因為貪汙事件而被整治,丟掉官職甚至丟掉性命。

在這樣的情況下,官場雖然因為“大換血”而變得稍微清廉一點,但是因為“舊的血液”被替換,“新鮮血液”更新不及時,處理案件時面臨著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這個時候因為犯了貪汙罪被判死刑或流放罪但尚未來得及執行的官員,就不得不再次頂上去,導致明朝官場出現了一個現象,衙門裡犯人審犯人,簡直是奇觀。也可以說當時的官場簡直就是一片混亂。

所以用“重典治吏”這一嚴酷的手段鎮壓貪官汙吏,結合種種原因,不僅沒有讓朱元璋治下的所有官員變得廉潔奉公,反而讓這些官員因為接連不斷的貪汙案被處置,官員更新不及時,造成了統治階級內部的混亂,嚴重影響了國家的正常運轉。

“重典治吏”可以用“吃力不討好”這句話來形容了。

明朝初年存在的吏治腐敗問題,朱元璋為何遲遲解決不了?

3、缺乏相應的預防腐敗的機制

明太祖治下,講究一個雷厲風行,給官員發的工資低,還不允許他們貪汙,那麼官員們就面臨兩種選擇,一是選擇不貪汙,兩袖清風,然後將自己的慾望“餓死”,二是抱著萬一發現不了我貪汙的僥倖心理去選擇貪汙,這樣只要沒被發現,自己就能擁有很多錢財。聰明的人會選擇後者。這世上有兩袖清風的清官,但畢竟是在少數。

官員選擇貪汙,一是因為他們本性貪婪,但歸根究底還是因為發的工資太低了,貪多也是殺,貪少也是殺,乾脆多貪一點,還能多過一段好日子。

貪汙腐敗的底線太低,以至於官員們已經“死豬不怕開水燙”了。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官員的工資提高一點呢?為什麼不能提高貪汙受賄的門檻呢?水至清則無魚,一個朝堂是不能做到百分百清廉奉公的。

明朝初年存在的吏治腐敗問題,朱元璋為何遲遲解決不了?

所以,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的這種想通過低薪養廉,高壓反貪,依靠重刑是不能夠解決官員貪汙的問題的。


參考文獻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