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古代沒有橡膠,古人做彈弓用的是什麼材料?

姜拂塵


和古代弓箭用的材料差不多吧,比如說竹、木、動物的角以及各種動物的筋。

另外,古代的彈弓,和現在的彈弓,有很大的區別。

現代的彈弓

古代的彈弓

相對來說,古代的彈弓,在形態上,和當時射箭的弓,非常相似。

而弓,則多是通過竹木來製作,比如說竹弓就是以竹子為主材製造的弓,日本、東南亞,還有中國的南方,多用竹弓,竹弓製材豐富,製作方便,彈力也很好,缺點就是容易老化變脆,因此使用年限和發射次數,遠遠不如木弓和木角複合弓。

而木弓,則主要是柞木、紫杉、拓木等,比如說蘇格蘭長弓,就是以紫杉木為主製成,而中國的木弓,則多用柘木。

而複合弓,則是在彈性極好的木材上用膠粘貼角質材料來增加彈力,這種弓是古代中國北方包括蒙古高原戰弓的最主要方式,製作成本高,但是經久耐用,是古代戰弓的最好選擇。

而弓弦,古代沒有尼龍繩,也沒有鋼絲,則是使用各種動物的筋製成,比如說,在秦兵馬俑發現的弓手,他們所用的弓,則有用動物筋作弦的痕跡。

當然,則於動物筋比較難獲得,產量也低,再加上動物筋的不規則性,後來產生了許多其他的替代物,比如說麻繩,強化的絲線等。


我是木子君,歡迎聽我講故事。


木子君的小屋


古人怎麼做的彈弓沒見過,但是我有一個傣族的朋友曾送過我一把他們那裡的彈弓,純手工不含現代科技。基本能代表古代的彈弓製作技藝。

彈弓是整塊硬木雕刻出來的,下面的握把是圓的,整好用手握住,很舒適,不像現在的反曲弓要用力摳住。朋友自己留著一副握把上還有雕刻,刻著美女頭像。上面的u型開口不大,但是彈弓用的彈丸很大,用黃泥搓成龍眼大小,一天時間放在屋裡陰乾就好了。u型口小,彈丸大,個人感覺有助於瞄準。(剛開始用的時候彈丸經常打在u型口上,後來發現只要能從中間打出去準度還可以,比反曲弓容易)彈弓的弦是用牛筋做的,比大拇指略寬,也挺厚的,而且很長,拉開也不是很費勁。(比較反曲弓用的壓脈帶伸縮性差不少,彈丸威力遠沒有反曲弓大,我沒怎麼用很快就老化了)彈弓的弦直接用細線綁在u型口上,牛筋的弓弦也是反覆捶打而成,沒有一絲現代科技影子,應該能代表過去的彈弓製作技藝。

比較反曲弓彈丸發射沒那麼遠,反曲弓的軸承彈子能直接穿透小獵物身體,但是獵物受傷後能飛短距離(除非爆頭)。這種傳統彈弓的彈丸大,打在小獵物身上像敲悶棍,會直接掉下來,不馬上找到的話,過一會兒會跑了。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現在常見的彈弓是一個木杈(或鐵質的),木杈的頂端綁上兩根等長的橡皮條,另一端綁上一個皮質包“彈丸”的兜。(如圖)


(問題來了)我國古代沒有橡膠,自然沒有橡皮條,古代的彈弓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呢?

我國古代不缺木杈,缺的是橡皮條。最早的橡膠是橡膠樹、橡膠草等植物的乳膠,加工後製成具有彈性的東西。橡膠樹最早生長在南美洲,後來經過移植,東南亞一帶才有了橡膠樹。我國古代沒有橡膠樹,自然沒有橡膠。

由於我國古代沒有工業基礎,加上閉關鎖國,橡膠在民國之後才被使用。也就是說古代沒有橡皮條,然而古代卻有“彈弓”這種東西。

不過古代的“彈弓”和現在的“彈弓”有所不同。

古代的“彈弓”其實就是“弓箭”的前身。所不同的是,彈弓發射的是彈丸。弓箭發射的是“箭”。

“彈弓”出現的很早,據史料記載,三皇五帝時,就有彈弓的出現。【彈弓起三皇之世也】

“彈弓”之意:“彈”即弓弦的中部有一個小囊,用以盛放彈丸。弓弦最早是植物柔韌的藤蔓,到後來用牛皮鞭鞘或鋼絲代替。

“弓”則是砍竹為弓。到明清出現了鐵弓。京劇《鐵弓緣》說的就是鐵弓。


從上面可以看出,彈弓的弓弦是隨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彈力也越來越大。到了近代,橡膠的出現,然後出現了近代的“彈弓”。即現代流行的這種娛樂玩意。

遠古的時候,彈弓是作為一種武器使用的,但是它的殺傷力實在不敢恭維。最後只是用來打一些小動物。比如野兔、飛禽等的工具。

通常情況人一手握弓,另一隻手拉開弓弦,皮兜裡放上彈丸,為了防止打在前面握弓的那隻手上,一般情況是握弓的手向下壓,拉弓弦的手往上抬,儘量兩者不能在一條直線上,也就是說錯開位,這樣一來,射出的彈丸就不會打在前面握弓的手上了。



據說漢武帝的男寵韓嫣,也就是韓王信的曾孫。善射彈弓,因為漢武帝很寵愛他,他射的彈丸都是金丸,當時被人們稱為“挾彈王孫”,他身後跟著一群小孩或叫花子,撿拾韓嫣射出的金丸。

“彈弓”最後發展成了弓箭,甚至出現了連弩,這些東西都是脫胎於“彈弓”。





秉燭讀春秋


古代:彈弓是什麼?古人打仗不是用弓箭的嗎?彈弓是用來幹嘛的呢?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古代的彈弓大約就是這個樣子!

在古代沒有橡膠,製作彈弓的材料其主要是:彎曲的竹子和一根繩子。

單靠這兩樣,你能發射彈丸嗎?古人的智慧是無法現象的,為了能夠發射彈丸,古人在繩子中央繫了一個有彈力的囊,正因為這個囊,彈丸才能發射出來。

你們覺得古人是不是智慧的代言人呢?

在古代,弓箭和彈弓是主要的遠程武器。那麼為什麼現如今的人們都普遍認識弓箭是古代的遠程武器,而對彈弓卻是瞭解甚少呢?

那是因為彈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隱患:容易自傷。為什麼這樣說呢?

往往彈弓手發射彈丸的時候,總是正對著拿弓的手,容易射到自己。那麼如何避免打到手或弓把呢?打出去的一瞬間把弓的手翻一下腕子,避免打上。

跟弓箭比起來,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據《吳越春秋》卷9所載《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古‘肉’字)。”詩歌以二字短句和簡單的節奏,寫出了砍伐竹子,製造彈弓,射出彈丸,射中鳥獸的狩獵過程。


原創,平凡,樸實,真實,希望我的文章可以打動別人。這個世界不需要華麗的詞藻,需要的是人與人的信任,祝您有個美好的一天。


465趣歷史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答案

正確答案是不做,因為古代沒有彈弓。

很多人都說了古代用【弓】射【彈】,這種說法是對的。我就不展開了

但很明顯問題問的是下面這種彈弓:

這種靠皮筋的彈性而不是弓的彈性的彈弓古代是沒有的。

這裡有兩個認識誤區導致的

橡膠傳到我國很晚。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幹崖土司刀安仁(傣族,舊民主主義革命者)推行實業救國,從馬來西亞運來三葉橡膠苗八千餘株,種植在北緯24o50′,海拔960米的新城鳳凰山南坡上.後來因戰亂、管理不善,1950年只剩2株,現尚存1株

就算是成品橡膠傳到我國也早不了太多,完全不夠普及到做彈弓之類玩具用。

動物的筋代替不了。

古代利用動物的筋利用魚漂,是用於粘合和利用其一定的韌性,其本身的伸展和彈力是有限的,完全達不到彈弓需要的伸展力度。

最簡單找塊沒煮爛的牛筋吃一下,見過伸展超過本身一倍以上的牛筋麼?

從清末到解放前後,所謂彈弓主要還是指的用【弓】射【彈】的形式

天橋兒打彈弓最有名的當屬有“天橋小八怪”之稱的小駱駝韓金鐸,解放前後和張寶忠在同一場地演出,以打彈弓稱奇,有“神彈弓”之稱。據看過神彈弓表演的老人回憶,韓金鐸技藝精湛,像什麼天鵝下蛋、浪子踢球、燕子啄泥等花樣兒,都是他的絕活兒。

還有比較有名的“彈弓張”,也是用的傳統弓

所以我們現在熟悉的這種彈弓,完全是現代產物,就不用為古人那什麼做操心了。


文開石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多人不知道,彈弓其實也是一種武器。

元代禁止漢人平民擁有的武器清單裡面,赫然就有彈弓。

當然,這種彈弓不是今天小朋友玩的那種V字形彈弓,而就是類似於弓箭,只是發射彈丸而已。

只要把竹子彎起來,繃起一根繩子,就行了。不過這個繩子和射箭的弓的繩子不一樣,繩子中間有一個專門安放彈丸的囊,用於發射彈丸。

這種彈丸的射程雖沒有弓箭的羽箭這麼遠,如果打中人也是可以致命的。

這種彈弓的製作同弓箭沒什麼區別,有沒有橡膠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另外則是現代小朋友玩的彈弓了。

這種彈弓大家都知道了,不需要橡膠,只用牛筋就行了。

這種彈弓其實在十幾米距離如果擊中要害,一樣可以致命。

尤其彈弓比較小巧,可以隨身攜帶,高手可以採用連珠炮一樣發射,短時間內可以打傷多個敵人。

大家看過《神鞭》嗎?

電影中那個南市彈弓王戴奎一,用的就是現代的彈弓。

客觀來說,戴奎一還是有些真功夫的,他在10多米內把彈弓打的很準,自稱可以換眼珠子。

也就是,他可以精確到用彈丸打瞎人的眼睛。

結果遇到更強的神鞭傻二以後,戴奎一見泥彈丸對付不了他,用了鐵彈丸。

這種彈丸破壞力更大,而戴奎一也用盡全力:“說著,扯起彈弓就要打。皮筋一下拉得像線兒那麼細”。

不過,這種彈弓用來軍事作戰是送死,只能在江湖上賣藝了,類似於今天的雜耍。

因為只是這種定位,所以現代彈弓要求不高,最終就變味玩具。


薩沙


路過順手答。

前面的朋友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再補充一下“彈弓”的發展吧。皮筋出現之後,竹片彈弓就幾乎消失了。皮筋彈弓不容易打手,攜帶方便,製作也更容易。

但是!有利必有弊。皮筋拉伸的時間越長,洩力就越嚴重。也就是說,皮筋彈弓不能像弓那樣拉開後瞄半天,否則彈道會越來越彎曲。圖為高手鄧飛虎表演無架弓,他的每次拉弓時間都十分穩定。

於是就有人琢磨了,能不能把射箭的弓改成射彈丸呢?利用握把上安裝箭臺的缺口,不就不會打手了嗎?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標準弓片本來是用來射箭的,箭相對彈丸要重得多。射彈丸就像空放一樣,會對弓片造成很大傷害。如果是複合弓的話,分分鐘斷絃爆輪。

古人早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最初的彈弓使用了十分輕薄的弓片,減少總儲能的同時也降低了弓片與彈丸的重量比,結果是弓片承受的衝擊不足以造成損害。

不過,這樣的弓要是用來射箭,肯定是沒什麼力氣的。為了兼容箭和彈丸,一家弓廠腦洞大開:皮筋+滑輪!

皮筋本身不怕衝擊,斷了不傷人,多組並聯也可以達到很大拉力。而收縮速度慢的問題,則被一套傳動機構解決了。

這機構有點像古羅馬弩炮。儲存能量的並不是彈性變形極小的硬木弓臂,而是兩組頭尾固定的繩子。繩子彈性模量太高,而弓臂作為槓桿放大繩子的拉伸量,完美解決了拉距問題。

這個思路也可用於解決皮筋洩力問題:拉伸越小,洩力就越慢。古代人的智慧和現代工藝巧妙結合,令人拍大腿。

後來皮筋複合弓出了第二代,廠家卻改用了弓片,同樣兼容彈丸和箭。其實現代技術解決空放問題並不難,獨特的滑輪結構+大軸承+粗弦吸收衝擊,弓片選用不易層裂的材料。代價是性能有限,但也比皮筋好。

材料不行,設計來湊;材料升級,設計簡化。拿現在的材料做傳統弓,真是太欺負古代人了。


虎皮青貓的小窩


橡膠的種植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南美等熱帶地區,中國古代是不用橡膠的。

因此,古人打彈弓,彈力並不是來自皮筋,而是來自弓。

古代所說的彈弓,其實並不是小孩子玩的那種Y字形彈弓。

這種形狀的彈弓,主要還是1839年硫化天然橡膠被髮明後,才廣為人所接受。

Y字形彈弓,弓柄上的兩頭能夠繫上橡膠製成的彈性體長條,其中段再繫上用來包裹石塊的東西,這樣就可以發射了。

但是,古代小孩的彈弓可不是這麼玩的。例如,請看下面這張畫像,射彈弓的也是個小孩,他手上的弓是Y字形嗎?

古人的弓是能射箭的,而彈弓是射彈丸的。

例如,根據《吳越春秋》的記載,古代有一首《彈歌》就是在說彈弓的事:

  •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同“肉”字)。

這幾個字就清除地解釋了彈弓的材質:

竹子。砍竹子做彈弓,然後發射彈丸,最後追逐獵物。

最後,請大家看看下面這張照片。

非常明確的展示出彈弓要怎麼玩,還有彈丸是什麼樣子。其實就是在模擬射箭,兩頭系的繩子並不是猴皮筋。

總而言之,這種彈弓最後全都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HuiNanHistory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古代沒有橡膠這類的良好彈性物品,那怎麼做彈弓呢?

這是個很好的科技史問題。

彈弓和弓箭,是古代的兩種重要射擊工具。

弓是射箭的,我們都知道。而彈弓,則是射彈丸的。

《吳越春秋》記載了一首叫《彈歌》的歡快詞曲:“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古同‘肉’字)。”

簡單粗暴的八個字,描寫了從砍竹子做彈弓,發射彈丸,擊中獵物,追捕獵物的全過程。

這裡也透露出一個重要的信息,古人的彈弓,是和竹子這個材料息息相關的。

給你個竹子,怎麼做一種能發射彈丸的工具呢,能想到的簡單的辦法,還是像做弓一樣,把竹子彎起來,繃起一根繩子。等等,這不是射箭的弓嗎?別急,這個繩子和射箭的弓的繩子不一樣,繩子中間有一個專門安放彈丸的囊。

這就是彈弓的原型。

原來如此啊,彈弓彈弓,原來就是能發射彈丸的弓啊!

有人不禁懷疑了,這怎麼發射啊,難道不怕石頭蛋子打住手嗎?

這還真是個問題,不過古人也很聰明,拉弓射彈的時候,稍微偏一些,就可以安全發射出去了。

不過在練習使用這種沒有橡皮筋的彈弓時,肯定有傷到手的。

這也是後來,弓箭流行開來,而這種彈弓慢慢退出歷史舞臺的一個重要原因。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都別搶,我來答。

古代的彈弓和弓箭一樣都是用動物的皮來製作的,一般多采用牛皮或牛筋。

但古代的彈弓和我們今天看到的“Y”字形彈弓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看一看下面這副元朝書畫家趙雍畫的《挾彈遊騎圖》你就懂了。

很意外吧,這人拿的彈弓和我們看到的弓箭幾乎就是一個模樣,沒錯,這就是古代的彈弓。

唯一不同的是,這種彈弓會在弓弦的中部另外安裝一個裝泥丸的小皮兜,所以它長下面這個樣子。

這種彈弓的殺傷力基本沒有,在古代主要是富二代們拿來玩耍,打打鳥獸的娛樂工具。

宋代就有一首詩歌《西湖舊夢》這麼寫的:

王孫挾彈打鴛鴦,紅藉花前世界涼。

所以“王孫挾彈”指的就是那些不務正業,一天遊手好閒的富家子弟,就跟我們今天這些富二代開著跑車飆車一樣。只不過在古代,彈弓這種玩物喪志的東西一般只有家境富裕的子弟才會玩。

畢竟窮困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哪裡有這個時間玩。

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玩這個東西,《世說新語》就記載潘安年輕的時候,喜歡拿著這種彈弓在街上閒逛,因為潘安長得很美,所以他的迷妹們經常跟在他屁股後面。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

這種彈弓的玩法基本上和弓箭差不多,只不過殺傷力很小,只能拿來打打鳥之類的,戰場上基本不用。

我們常說“彈弓”,其實“彈”和“弓”是區分開來的,“彈”,就是上面這個玩意,要比弓最先誕生,所以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的說法。

這玩意出現的還很早,戰國時代就已經有了,《吳越春秋》中就有類似的說法:

清旦,懷丸持彈從後園而來,衣夾履濡。

此外人家還說了,這個“彈”最開始的用處是為了盡孝用的,怎麼個盡孝呢?

就是父母去世以後,害怕鳥獸將父母的屍骸吃掉,因此製作出了“彈”這個玩意去驅趕鳥獸。

古者人民樸質,飢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吳越春秋·卷九》

不過文中說的這個“古”已經很早了,大概在三皇五帝時代就已經出現,後來因為人類慢慢繁衍,有了文明,有了爭端,有了戰爭。

“弓”就出現了,但兩者相距的時間應該不長。

後來弓箭取代了“彈弓”,這玩意就淪為了一種娛樂工具,慢慢淪為拿來打鳥的東西。

再後來大人不願意玩了,就被年輕人撿起來玩,再後來年輕人也不願意玩了,就丟給了小孩子,直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