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從確立志向到職業規劃,談談諸葛亮的“職場藍圖”計劃書

從確立志向到職業規劃,談談諸葛亮的“職場藍圖”計劃書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時局動盪,社會矛盾激化,最終爆發了黃巾農民大起義。起義軍失敗之後,又開始了割據混戰時期。正所謂亂世出英雄,當時社會群雄逐鹿,英雄輩出。《隆中對》的出世,不僅讓諸葛亮登上政治舞臺,還對劉備的職業生涯做出了規劃,時局開始發生了變化。

一、 前期準備——“三顧茅廬”出山助劉備大業

割據混亂時期,時局動盪,北有曹操,南有孫權。而劉備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後又投靠劉表。最終於公元207年,徐庶把諸葛亮介紹給劉備。

“三顧茅廬”的典故一直廣為流傳,劉備曾三次拜訪諸葛亮的茅廬,謙虛禮讓,真心實意,以禮待人,最終打動諸葛亮出山助大業。諸葛亮也曾經在《出師表》中表達過對劉備三顧茅廬的感激。這位才子的出山,勢必會造成局勢的改變,也讓劉備的大業有了成功之勢。

諸葛亮曾分析天下大勢,總結就是北有曹操,南有孫權,佔據天時地利,劉備若占人和,或許會有與曹、孫三足鼎立之機會。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可謂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如今有這樣一位高人幫助,局勢分析的如此明朗,大業完成也是指日可待。有貴人相助,大業必將事半功倍,必將提出有效的職業規劃。劉備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期準備也就已經就緒了。

從確立志向到職業規劃,談談諸葛亮的“職場藍圖”計劃書

二、 理論策劃——構建職業規劃

《隆中對》為劉備描繪了一幅戰略遠景,這一千古名篇不僅為劉備後半生的職業生涯提出了具體的方針,也為蜀漢政權提供了基本國策。讓我們隨著《隆中對》來看看諸葛亮對劉備的職業生涯規劃。

<strong>1、確定方向,不忘初心

一個職業的開始,首要前提就必須要有方向。有了方向,職業的小船才不會翻倒在大海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有了明確的方向,才會有志向,有成功的可能。劉備曾想要為天下人伸張大義,這就是劉備的職業方向,也是他作為皇室後代的責任。

“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可見,劉備雖在此之前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但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本來的方向。不忘初心,這才是大業成功的重要保障。“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strong>最終匡扶漢室、懲奸除佞、成就霸業,這就是諸葛亮為劉備規劃職業的方向

。有了職業方向後,要清晰地分析自身的條件,尋求自信,才會在未來不知名的旅途中創造前行的動力。

<strong>2、“知己”自信

有了職業方向便有了努力的方向,追求目標,便要“知己”自信。正如李白所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做到“知己”才是最重要的。

從確立志向到職業規劃,談談諸葛亮的“職場藍圖”計劃書

劉備是“帝室之胄”,以此來“恢復漢室”,廣納賢才才是正確之道。諸葛亮說過“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天下,思賢若渴”。由此分析,

劉備有三方面的優勢。一是“帝室之胄”,劉備是皇族後裔,有繼承“大統”的政治資本,名正言順。二是“信義著於四海”,劉備堅守恢復漢室的初心,品性堅強,深得眾心。三是“總攬天下”,劉備禮賢下士,以禮待人,為人寬厚,擁有大批支持者,團隊凝聚力強。這些優勢足以助劉備成就大業。“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自信是取得成功的源泉,對於自身的條件有深刻認識並清晰的分析,是自信的有效途徑。無論是什麼職業,只有自己擁有自信,才能渡過各種艱難險阻,奔向成功之門。但盲目自信不可取。頭腦清晰,明辨時局才是王道。有了方向,又分析了自身條件,最重要的還是分析時局,伺機而動。

<strong>3、分析時局,尋找時機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分析了自身,更要分析環境。機會都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正如楊慎的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無論是在哪一時代,都沒有人可以一直成功,可以一直立於不敗之地。懂得審時度勢,

尋找合適時機,才會遇到最合適的機遇

諸葛亮也是抓住時機的典型事例。諸葛亮在此之前過著“躬耕隴畝”的逍遙生活。雖是如此,但他也沒有忽略天下大事。洞悉天下大事,等待時機。劉備的拜訪給了他機會。正是抓住了這個契機,諸葛亮正式登上了政治舞臺,為劉備獻上了周全之計。

從確立志向到職業規劃,談談諸葛亮的“職場藍圖”計劃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孫權佔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所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天時地利人和,才是最重要的時機。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臨吳會,西臨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諸葛亮對於周圍環境的分析十分透徹,荊、益二州的利弊也充分展現出來。並對劉備接下來的戰略目標有了清晰的認識。有些地方可望不可得,而對於荊州、益州,劉備的機會更大。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知己知彼”分析清楚才能做出準確的部署。

<strong>4、戰略決策不可一蹴而就

分析才能明辨真實情境,野心與目標才能隨之到來。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陳勝是個奴隸的時候曾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看見秦始皇的車架時曾說“大丈夫在世,理應如此”。所以,野心是進取的動力,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劉備的匡扶漢室,

廣納賢才便是他的野心。只有有了野心,才會有進取心,才會走出舒適圈,去拼搏,去闖蕩,去爭奪自己需要的。

從確立志向到職業規劃,談談諸葛亮的“職場藍圖”計劃書

有了野心,就要有目標,並付之行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階段性目標才是制勝的法寶。“此用武之國”、“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對於荊州、益州,諸葛亮雖未點明,但暗示之意已然明顯,

荊、益二州可謂是必爭之地,拿下二州才是成就大業的墊腳石。《隆中對》中諸葛亮提出了完成大業的階段性目標,取荊州、取益州、北上伐曹、圖中原,最終一統大業,稱霸天下。

人一旦有了目標就會開始聚焦,會發現新的契機,一步一步邁向成功的大門。階段性目標把整個大業分散完成,滴水穿石,逐步奔向長期目標。有了方向,分析了時局,確立了野心與目標,接下來就要制定現實的行動規劃。

<strong>5、行動規劃

所有準備就緒後,就要開始規劃行動。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之前所有的分析不過是紙上談兵、理論基礎,要想真正的奪去勝利,必定要付出行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行動才是取得成功的指南。

從確立志向到職業規劃,談談諸葛亮的“職場藍圖”計劃書

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了詳細的步驟。首先,要佔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之地,為成功奠定基礎。其次,與各族交好,對外安撫、聯合,對內完善政治,等待時機。最後,抓住時機,進攻中原。“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有了明確的行動方針,離成功的距離就越來越近了。此次行動部署之周密、環境分析之清晰,讓我們看到一代才子的風采。

方向、時局、野心與目標、具體步驟,《隆中對》讓我們看到了一代才子的謀略,更看到了一張事業藍圖。《隆中對》雖區區百字,卻讓我們看到了領會了謀略之勢。劉備的理論策劃階段也就完成了。

三、 行動指導——臨終託孤卻無可挽回

諸葛亮的規劃為劉備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惜天不遂人願,劉備與關羽、張飛後期並沒有嚴格按照計劃實施,錯失機會。後來,劉備臨終託孤於諸葛亮,讓其主持朝政。諸葛亮為完成心中的職業藍圖,頻年出征,最終去世。他一生鞠躬盡瘁,報先帝而忠陛下。一篇洋洋灑灑的《出師表》更是打動人心,其形象更是受後人敬仰。

劉備、諸葛亮的相繼去世後,蜀漢政權元氣大傷。而後主劉禪荒廢朝政,最終還是使興復漢室、一統天下的大業付之東水。由此可見,事業藍圖制定的再好,沒有執行力,沒有堅持也是難以實現。

從確立志向到職業規劃,談談諸葛亮的“職場藍圖”計劃書

四、 結語

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鬱鬱寡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而遇到諸葛亮之後,事業不斷進步。天下三分,已有其一。只可惜,後期並沒有嚴格按照規劃進行,最終還是沒能實現之前的理想。《隆中對》中的職業生涯規劃值得我們每個人借鑑。方向、時機、野心與目標、具體計劃,都是我們應該制定並遵循不放棄的。

參考文獻:

1、《從隆中對看諸葛亮的策劃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